質量與效率的思考

市場變化,朝夕不同。對製造業而言,不能快速探測需求並應對市場波動,功損參半。在生產加工、採購物流、庫存週轉等企業運營的實際業務中,質量與效率是業務各環節兩個重要的因子,本文重點來探討下質量與效率的關係。

思考1:如何理解質量?

按照ISO9000的定義,質量是“固有特性滿足顧客要求的程度”,這是一個科學定義。再從字面主觀闡述一下,質量的“質”是由“斤”和“貝”兩個字組成,“斤”為度量單位,“貝”在人類歷史上,具有貨幣的屬性。連起來,就是“用斤來度量貨幣”(一斤黃金、一斤白銀的概念),故而質量首先是一件有價值的事。“量”,這個字為“日”、“一”、“裡”,三個字組成,意即“質量”每日行進一里,不論採用何種交通工具,一里/日都是非常慢的。說明質量的進步(抑或倒退)不是突飛猛進的,需要日積月累,雖然每日行進有限,但水滴石穿、潛移默化,終能引發“量變”。再者,同樣是每日一里的目標,採用不同的工具,完成的時效不同,實現的價值不同,這其實是隱含的“效率”因子。

舉例來講,假設A工廠和B工廠生產同一類產品,客戶端質量表現類似,同時採用改進技術對質量進行提升,那最後誰能在競爭中獲勝?必定是效率高的,率先將改進產品推出市場的,並持續優化的。所以,質量首先是一件有價值的,需要堅持的事。再從“量”的概念上,隱含了效率的要求。

思考2:如何理解質量管理?

首先,質量管理要融入組織戰略。依據“組織環境”的理念,組織在質量管理/體系的策劃階段,需要識別與企業宗旨和戰略方向相關的內外部環境因素,而這些因素將成為組織的機遇或者風險,並需要制定對應措施。意即質量管理的策劃環節必須引入組織的宗旨和戰略方向,這種思路保證了質量的設計、運行和企業的戰略是連貫一致的,解決了質量策劃與實際業務脫節,無法有效落地的問題。

再者,不論在哪個細分市場,核心技術領先加管理模式迭代是製造業企業進軍行業領軍者的兩個必備因子,這兩個因子必須同時驅動,同時發力,才能確保業務進步,拔得頭籌,進而站到行業金字塔頂端。在管理模式的創新中,質量管理作為貫穿企業運營各環節、各流程的科學方法,在實踐中,質量管理必須是強化“內控”的。不論是產品質量管理,體系管理,目標管理等,都是預防風險出現,當出現風險趨勢時及時糾偏,保障結果受控。

思考3:如何理解質量與效率?

如前述,在製造業,我們所指的質量是廣義的,包含流程的執行質量,包含業務的達成質量等等,而這些質量,強調內控。即在策劃及實施時都注重風險及缺陷的預防,保障預期結果的輸出。在具體實施時會出現冗長的流程,會有反覆的節點,會因為不接受任何風險而採取全面控制等,這樣,效率問題就凸顯出來。實際上,強調內控的質量與強調時效性的效率是一對矛盾體嗎?不受控的效率,即無序的效率不能形成合力,是無戰略無核心的表現,其表象為目標聚焦不足,資源投放分散而造成管理成本的提升與潛在風險成本的上升。同時,無效率的內控滋生集權、模糊了責任,產生系列背書及管理浪費,因此無效率的內控也使得價值分散、削弱。因此,強調內控的質量與強調時效的效率是一對矛盾體又辯證統一,兩者統一於價值這一導向,質量中融入效率才能產生持續增值並可靠的價值。

如將企業經營比作籃球運動,則質量是一個運動員的體能,而效率則是技巧。沒有優秀的體能,則衝不進對方的半場,空在自家半場秀技巧,其結果是零進球。且體能不足,遭遇對方進攻,其結果就是被對方碾壓,衝擊,對方進球。而技巧不行,則如同多次衝入對方半場,投籃就是零命中,每次都打到籃板上,類似莽夫繡花,無功而返。因此,體能和技巧是一個運動員所必須具備的條件,那質量和效率的融合就是一個組織必須具備的素養。

思考4:如何融合統一質量與效率?

製造業中可靠的效率與增值的內控如何統一,落地?價值觀注入、戰略導向、目標指引是三個步驟。質量管理清晰的貫徹戰略,保障內控;效率滲透到業務中,消除各環節浪費,優化資源配備,兩者的結合共同作用於目標實現。質量與效率融入業務,統一於績效,通過績效衡量業務過程。實際開展過程是通過將組織戰略分解為運營目標,由運營目標轉化為職能目標,再由職能目標分解為崗位目標,以及通過何種方式確保目標的分解與執行、達成與糾偏。在這個目標管理的鏈條中,每一個節點都要運用質量與效率的思維,並將這兩個要素融入到節點的衡量指標中去。質量管理與效率追求都要以目標的達成、績效的彰顯為最終結果,而目標值本身也是融入了質量與效率兩個因子的。

效能提升,如何做到穩紮穩打,不為風險買單?就要以質量為出發點進行規劃,針對效率提升、優化的每一步制定標準,對常態的高風險問題進行識別,並對規避風險設置的節點進行評估,使提升與內控建立合理勾稽,以確保效率與質量融合、統一。質量控制,通過清晰的分授權使得控制流各節點承擔起專業權責,背書退出流程鏈使得流程優化,都是需要重視的風險點,因為控制流冗長而損失的機會也是無形成本的組成要素。管理要素的策劃與融合是需要經營者不斷思索策劃並平衡融合的,這是一條持續優化的管理模式迭代之路。

思考5:建立系列管理制度是否就可以完美融合質量與效率?

授人以利,不如授人以理。建立制度、應用制度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培養一個環境,包括制度的創造環境、執行環境、監督環境、優化環境。環境是一種文化體現,她孕育出的自覺、自糾的互生平臺比單純的制度的多寡更重要。意即在制度中約束內控與效率兩個因子,在目標管理中監控兩個因子的執行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打造氛圍,營造舞臺,培養人才,使得效率與質量融合的管理模式能夠迭代,並通過常態問題凝練出核心要素,並將核心要素的管控手法模式化。這是需要長效規劃的,也是質量與效率兩個支柱能否協同發展的關鍵。

質量與效率的思考


質量與效率的結合推進是一項戰略,二者統一於績效目標,增強企業的整體業績,並奠定良好的可持續發展的管理基礎。同時打造適應於各自組織的,有創新的孵化質量與效率融合文化的平臺是企業經營者需要深度思考並實踐的。降本增效是製造業的求變之路,而降本增效中都隱含著質量籌碼,質量管理就是強內控,強內控的目的是消除運營風險,而內控中的效率也是需要始終貫徹的,在企業設計管理戰略時,務必將內控與效率兩個因子互相滲透,緊密融合。


文章分享自:SGS專家團-司銀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