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20年,只為手繪兩幅地質圖!一位石油老人的初心竟是?


退休20年,只為手繪兩幅地質圖!一位石油老人的初心竟是?


7月的南京,悶熱、潮溼。這天,86歲的周鳳翽像往常一樣,來到江蘇油田物探研究院。雖然已退休多年,這裡仍舊是他時常出沒的地方。


不同的是,這次,他向院裡遞交了兩張圖件。誰也沒有想到,這兩張圖是有關下揚子地區中古生界的地質圖。更讓人驚詫的是,這兩張圖竟是周鳳翽傾注20年心血,一點一滴、一筆一劃繪製出來的。


老人說:

為國家找到新的油田,是他執著一生的初心。


01

耗時20年只為手繪兩幅圖,圖啥?


退休20年,只為手繪兩幅地質圖!一位石油老人的初心竟是?

周鳳翽在桌前畫圖

一把尺子,一個放大鏡和幾隻不同顏色的筆。這就是周鳳翽辦公桌的全部。而他經常痴坐在這張辦公桌前,4、5個小時也不會挪動一下位置。


1993年退休後,老人對他早年工作時留下的“革命結晶”進行了仔細雕琢,為研究下揚子地區做了前期準備。1997年,老人被查出肺癌,98年手術後身體一經好轉,他便又投入了“準備工作”。自1999年以來,除了週末陪外孫外,周鳳翽都會來到他的“工作室”手繪圖紙。


退休20年,只為手繪兩幅地質圖!一位石油老人的初心竟是?

圖紙上有相應的地標

20年間,周鳳翽就下揚子板塊的中心部位手工繪製了20多幅圖紙,並最終繪製了兩幅最具價值的前志留面及前寒武面埋深概圖件,編寫了圖文並茂近萬字的說明書。


退休20年,只為手繪兩幅地質圖!一位石油老人的初心竟是?

周鳳翽為物探院、離退休處領導同事介紹手繪圖

確實很難畫,我們現在都有繪圖軟件。而周老用手繪,圖上每一個層系、每一條曲線、每一口井位、每一個數字都需要精準無誤。最關鍵的是,還要把若干小圖拼接成一張大圖,而稍有不慎對接時位置就會跑偏。按地圖的比例尺進行比對,現在這兩張圖中的地標可以和標準地圖中的地標完全重合。

更何況這兩張圖研究的是下揚子區塊,搞勘探的人都知道,這裡的地質構造極為複雜。

——物探院院長朱相羽


有關“下揚子”的小知識:

蘇浙皖下揚子區位於江蘇省全省、安徽省中南部浙江省西部。眾所周知,下揚子勘探難,難就難在這裡多期次的地下構造運動,導致古生界內部地質結構極為複雜,以至於勘探研究人員無法摸清地下構造的“廬山真面貌”,嚴重影響到選取有利的“靶點”目標。

上世紀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江蘇油田曾經在蘇南句容地區打開了海相中古生界勘探的“先河”,但終因勘探的複雜性,在之後相當長時期內,區內海相中古生界油氣探進展不大,可以說是“舉步維艱”,幾乎陷入停頓狀態。


我是一個老地質人,做了一輩子地質工作。我們那一代的人,沒有什麼宏圖大志,感覺活著最大的意義就是——為國找油。我這一生去過7個油田,發現過數不清的地質構造,但就是對下揚子這塊不死心。我認為,下揚子的構造不是拉張型而是沖斷型,在這裡可能找不到像大慶那樣的大油田,但發現中小型油田應該大有機會!

——周鳳翽


提到繪圖的初衷,周鳳翽只有寥寥數語,但時隔多年後,老人所秉持的這份熱烈而執著的“初心”,讓人不由得肅然起敬


02

這一輩子都在找油,為啥?


退休20年,只為手繪兩幅地質圖!一位石油老人的初心竟是?

周鳳翽工作時照片

1955年,周鳳翽從西北大學地質系石油及天然氣普查與勘探專業畢業,作為國家第二批畢業的大學生,與20多名同學前往條件艱苦的青海工作。


從此,他把一生都交給了石油:

1960年10月

轉戰松遼平原參加大慶會戰,任松遼石油局勘探指揮部青海大隊研究隊隊長。

1963年10月

參加華北石油會戰,任六四六廠生產辦公室地質師,參加邢臺區地震後的天然地震預測工作,以及大港、濟陽、下遼、冀中、河南等地區的石油物探工作。

1964年9月

石油部組建646廠,周鳳翽擔任廠生產辦公室地質師。

1969年6月

受六四六廠委派,他帶領101地質隊先後參加了江漢、長慶等油田石油會戰,負責區域石油地質研究,對湘鄂西、鄂西北、鄂東南、南陽盆地、銀川、河套、渭河斷陷、伊蒙、渭北隆起等地區的地質資料彙編了多套基礎資料和文字報告。

1975年至1993年

周鳳翽到江蘇參加石油會戰,並工作至退休。

1999至今

手繪畫圖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從1955到2019,64年的時光見證了周鳳翽永不停歇的腳步。

要摘掉中國貧油的帽子!我和我的同學、同事們都立志要到條件最艱苦的地方去!

我們那時候從來沒想過攀比吃喝用度,比的都是誰的工作成績更突出!

——周鳳翽


那時,搞石油的環境真是苦。缺衣少食、頂風冒雪出入無人之地對他們來說都是家常便飯。三餐簡單到,把玉樹葉子煮熟吃即可。也是因為這些“不講究”,讓周鳳翽患上了嚴重的胃病,病號飯裡的小饅頭屬於當時珍貴的糧食,但胃疼的他根本吃不下去。


退休20年,只為手繪兩幅地質圖!一位石油老人的初心竟是?


環境的艱辛只是眾多困難中的一部分,周鳳翽還要面對很多專業上的“不同聲音”。曾經,在長慶油田的一次勘探部署會上,周鳳翽根據自己所掌握的資料分析,建議西部斷裂帶是第一位探區、陝北斜坡是第二位探區,值得逐步拓展。對此觀點,一些領導專家並不認同,批評他是“想上天摘月亮”。


艱苦的條件、專業上的爭論並沒有影響周鳳翽的工作心態,更沒有動搖他找油的信念。


工作也好、生活也罷,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地質工作更是如此,會遭遇很多的被懷疑、被否定。但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我們只要認定自己的‘初心’,就肯定能找到繼續前行的路。

——周鳳翽


離開長慶油田一年後,周鳳翽到江蘇參加石油會戰,而他當初被質疑的判斷,轉年在長慶油田得到了成功的印證。


退休20年,只為手繪兩幅地質圖!一位石油老人的初心竟是?

作為一名老黨員,周鳳翽胸前的黨徽熠熠生輝

在江蘇油田會戰的日子裡,周鳳翽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這個身份更加堅定了他找到新油田的信心和決心!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裡,周鳳翽陸續著手對高郵凹陷的真武、永安、富民、黃珏等構造帶展開地質構造評價工作,為這些地區的油氣田開發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同時也為江蘇油田“趕玉門趕江漢年產原油上百萬(噸)”盡到了一個地質工作者的責任。


03

都說他是最牛的師傅,憑啥?


退休20年,只為手繪兩幅地質圖!一位石油老人的初心竟是?

周鳳翽與同事合影

有一個理論說,只要你專注於一件事1萬個小時,你就會變成這個領域的專家。而周鳳翽專注於地質工作已超過10萬個小時。他的徒弟說:

“別人幹了一輩子,周老幹了兩輩子!”


退休20年,只為手繪兩幅地質圖!一位石油老人的初心竟是?


1989年,江蘇油田進行國家級項目《蘇南句容地區灰巖地震方法攻關》的研究,原地調處領導決定由工作經驗豐富的周鳳翽牽頭。

當時做項目攻關時,我是第一次接觸周老,他經常帶著我們晚上加班。我們小年輕都撐不住,一般11點左右就回宿舍睡覺了,但經常睡一覺起來,發現師傅辦公室的燈還亮著。

——物探院解釋研究二部副主任楊德洲

為了這個課題,周鳳翽帶領攻關組,經過多方收集地面地質、鑽井地質、重力、磁力MT資料開展綜合分析,最終完成了研究,受到業界的好評。


退休20年,只為手繪兩幅地質圖!一位石油老人的初心竟是?

周鳳翽與王賽華聊天

我們是多年同事兼好友,他最讓我佩服的地方是,人家搞物探的就是搞物探,搞地質的就只管搞地質,但是老周靠自己鑽研,樣樣門清。

——王賽華


“有一次,我工作時感覺有個剖面的層面解釋錯了,但是又不知道到底是在哪出了問題。他給我出了個點子,告訴我要運用綜合分析的工作思路重新評價。我的難題,很快迎刃而解。”與周鳳翽共事20多年的王賽華談起這位“老戰友”,對他還是滿滿的認可:“退休這麼多年手繪圖紙這事,也只有他能幹得出,他就是一個有執念的人。”


不僅自己要幹好,還要將這份初心傳承下去,這樣油田的未來才更有希望。周鳳翽對徒弟們的培養也始終堅持著那份嚴謹和認真。


退休20年,只為手繪兩幅地質圖!一位石油老人的初心竟是?


光學理論知識,‘死’看圖紙當然不行,只有立足野外地質考察,才能獲取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周鳳翽

周鳳翽不僅自己這麼做,還要求年輕人也要到實地瞭解地質和地貌現象。那些年,他時常帶著年輕人外出“跑露頭”,他們的足跡遍及南京棲霞山、小湯山等地。“現在能把野外地質剖面,包括地層、古生物、地質現象等等娓娓道來的專家少之又少,周老就是一本活動的教科書!”徒弟們談起周老的“本事”,無不帶著崇敬之意。


現任物探院滾動勘探開發室一級主任師的林漲年,剛參加工作就成了周鳳翽的徒弟。林漲年介紹, 周鳳翽帶徒弟,就是手把手的教。“特別直接,就是他在做,讓我們站在旁邊看,一步一步的就全清楚了!我總覺得跟著師傅的那一年時間,對我這十幾年來的工作都獲益匪淺!”林漲年至今都保留著做讀書筆記的習慣,這也得益於周老當年的提點。自工作以來,他已經記有30多本日記了。


退休20年,只為手繪兩幅地質圖!一位石油老人的初心竟是?

作為一位老前輩、老石油、老黨員、老職工,一支筆、一把尺子、一干就是26年。周老身上體現出來的是一種追求,一種力爭上游的雄心,一種不怕困難的豪情,一種愛國、奉獻、無私、鑽研、嚴謹的情懷和擔當。單位越是在困難的時候,越是需要這種不放棄、不懈怠、不死心的精神。

——物探院黨委書記李書瑜

周鳳翽老人交給我們的

不僅僅是地質圖件

更是一份精神

也是一份傳承

還是一份期望、一份囑託

感謝周老

用他的一生為我們上了一課!


圖文:徐博誩聞 潘月斌 李雅婧 羅紅霞 王曉曦


編輯:徐博誩聞|編審:劉媛媛|監製:高和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