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破天际》:简约主义的背后,是对梦想与亲情的深刻呈现

虽然这部短片在提名“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后”惜败于华裔女导演石之予执导的《包宝宝》,但却荣获27个国际电影节大奖,甚至包揽全球重要的国家电影节动漫短片大奖。这部短片就是《冲破天际》,正如片名,《冲破天际》已出口全球100多个国际电影节,入选其中71个,被美国动画世界网头条大篇幅推介。这部由武汉太崆动画公司制作的短片究竟有何魔力?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读这部2019年中国唯一一部提名“奥斯卡金像奖动画短片”的魅力所在。 @影影曰曰

《冲破天际》:简约主义的背后,是对梦想与亲情的深刻呈现


《冲破天际》由武汉太崆动漫有限公司出品,于2018年6月24日上映,虽然豆瓣评分仅有6.4分,但却丝毫不影响它在国产动画、甚至国际动画中的重要地位,该短片凭借简约的艺术风格,自己源于真实的情感内核,成功打动奥斯卡评委,成为2019年中国唯一一部提名“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奖”的国产动画。


《冲破天际》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故事讲述了华裔小女孩璐娜从小憧憬着太空,想成为宇航员,父亲小心地呵护着女儿的飞天梦。随着女儿一天天长大,父亲一天天老去,但即使如此,父亲依旧默默支持着女儿。在失去父亲后,璐娜一改以往的颓废,在通过不懈的努力下,璐娜终于实现了飞天梦。


有部分网友在观影后评论说“画风有点简单”,“这画风也能入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的确,片中大部分场景中只有家、街道、学校,人物也只有父亲、璐娜、同学……,画面2D、画风简约,但《冲破天际》之所以采用简约插画风,为的就是塑造简约美感,其实在有限的角色、空间里,用简洁的画面做出一个感人的作品,更考验创作者的功夫。本文将从短片画风、镜头构造、主题呈现三方面,解析这部短片简约而不简单的独特魅力之处

《冲破天际》:简约主义的背后,是对梦想与亲情的深刻呈现


短片画风:大道至简,简约而不简单,“返璞归真”式的表现手法,更能打动观众,画面的简洁性,使得影片表现力更为集中


美国电影协会曾评价《冲破天际》说:“在文本信息、标题党甚至照片墙等各种媒介包围的世界,简约表达从未显得如此重要。在与《冲破天际》的主创们开展讨论时,我们为这种简单的力量叫好,它与众不同”,制片人张汉德在接受采访时说:“创作团队做过N个不同的非常炫的、震撼的、或是复杂的版本,但我们想,能否用最简单的画面打动观众?”


那么这种画风简约的2D动画,到底有何吸引力?


角色造型:

2D是较3D而言,指平面图片,动画造型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高度的夸张、变形,将自然中原有的物象进行高度的概括、提炼、归纳,强调突出他们的特征,进行人格化处理,是人类情绪特征。

根据2D动画角色造型的技术要求,其艺术特点有以下几点体现:

  • 造型轮廓几何形体明确

为了动画师方便把握角色形态,2D动画角色造型无论是整体形态,还是局部形态,都要求有明确的几何形态。


  • 造型简洁概括

体现在“整体外部轮廓、内部衣纹、结构处理”,以及“线条、上色、阴影”处理等方面,我们所见到的经典传统2D动画角色造型,多数线条简洁、衣服纹简单、结构简单;采用平面上色、阴影色块分层等方法,给人以明确简洁的效果。《冲破天际》整体结构简洁,人物形象简约,色彩明暗变化处理的恰到好处。

前部分,父与女的幸福生活场景呈现在观众眼中时充满彩色,在父亲去世后,画面顿时表现得阴暗,在璐娜重新拾起信心后,画面色彩又呈现彩色,明暗交替,体现出人物心境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冲破天际》:简约主义的背后,是对梦想与亲情的深刻呈现


  • 色彩唯美、风格化突出

2D动画的角色和背景在色彩、光影等方面可以加强装饰化效果等处理,使画面显得更加唯美,气氛和画面风格更加突出,比如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2D动画《悬崖上的金鱼姬》、《千与千寻》等。在《冲破天际》里,我们看到的一些画面场景,如太空、家等,都在造型、线条、色彩方面都有独特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2D动画艺术的表现力。


  • 线条流畅、形体变形夸张幅度大

角色动画描绘的线条流畅,线条有一定的粗细变化,并保持一定的弹性与硬度。由于可以充分发挥动画师的主观能动性,应用动画运动规律等传统技法,动画角色画成原画时,可以根据动作要求大幅度进行形体夸张变形。


《冲破天际》中的人物线条流畅,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物象如鞋子等,条理清晰可见。之所以在《冲破天际》中人物形象没有进行夸张与变形,是因为该片基于现实所进行创造的,而并非科幻或者超现实类2D动画。


在3D动画高速发展的当下,2D动画《冲破天际》能逆流而上,大获成功,不得不说是2D动画的一次重要突围。《冲破天际》秉行“大道至简”的手法,简约而不简单,“返璞归真”式的表现手法,更能打动观众,画面的简洁性,使得影片表现力更为集中。

《冲破天际》:简约主义的背后,是对梦想与亲情的深刻呈现


镜头构造:镜头衔接流畅、转换自然;全景式和特写式相结合,从整体与细节中呈现出父女之间的亲情;蒙太奇手法的穿插运用,使得影片画面富有变化

镜头语言通俗来说就是“用镜头去说话”,就作品时长而言,短片相比传统影视作品,它的镜头语言所起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它能更直接地让观众在短时间内理解作品的全部内容与意蕴。


短片镜头是短片电影拍摄的基本构成要素,它的运用成功与否,直接关联作品质量的好坏,镜头语言的运用水平决定短片电影的制作水平。短片《冲破天际》的镜头语言运用的极其高超。


  • 全景镜头

“全景镜头”顾名思义就是指被摄主体人物全身活动范围的画面,在全景镜头里,拍摄物在整个画面占有很小的位置,为的就是将人物融入大环境之中,营造整体气氛。


在《冲破天际》中,多处运用全景镜头,如,在父亲与女儿吃饭的场景里,以及父亲多次为女儿修鞋子的场景里,浅黄色的色调将家的温馨烘托出来,在这些片段中,观众都能感到父亲对女儿浓浓的爱意;再如,在父亲与璐娜遨游星辰大海的段落里,他们与星空融为一体,璐娜的心情如绚丽的星空如一般,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冲破天际》:简约主义的背后,是对梦想与亲情的深刻呈现


再如,在父亲去世后,璐娜独自去祭拜父亲,此时整个画面都是灰暗色调的,璐娜消沉姿态与黑白画面相融合,观众通过黑白画面的段落中,能深深体会到璐娜的内心失落与消沉。


  • 特写镜头

特写镜头通常以人物某部位或者物品,将细部刻画放大多倍,甚至能够占据整个屏幕,造成强烈的印象。


在《冲破天际》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璐娜在看到桌子下纸箱里整整齐齐的鞋子的特写镜头,在短片前部分一共有三次父亲修理鞋子的镜头,在这里璐娜也拿出三双不同的鞋,但箱子里却远远不止三双鞋,这样的前呼后应的细节刻画,将父爱呈现的极其浓厚,也使得观众体会到父亲总是在背后默默地爱着我们。


  • 推镜头

摄像机镜头与画面逐渐靠近,画面外框逐渐缩小,画面内的景物逐渐放大,使观众的视线从整体看到某一布局,这种主观镜头可以引导观众更深刻地感受角色的内心活动,加强情绪气氛的烘托。


在《冲破天际》中,璐娜在看向墙上的照片时,镜头慢慢推进,照片由模糊渐渐清晰、由小渐渐变大,一张父亲与璐娜的童年照浮现在观众视线中,璐娜的内心活动也随着照片的清晰渐渐发生着变化。

《冲破天际》:简约主义的背后,是对梦想与亲情的深刻呈现


一个镜头从远处推到人物的面前,从远景到中景再到近景。是看清人物的过程,更是走进人物内心,看到人物内心深处的过程。可以使观众与人物互动,更加了解人物的想法。


  • 蒙太奇的穿插运用

普多夫金在《论蒙太奇》曾说:“把各个分别拍好的镜头很好地连接起来,使观众终于感觉到这是完整的、不间断的、连续的运动——这种技巧我们惯于称之为蒙太奇”。他曾给蒙太奇定义:“在电影艺术作品中,用各种各样的手法来全面地展示和阐释现实生活中各个现象之间的联系。”从普多夫金的言论中,我们可以知道蒙太奇的基本特征:当不同镜头拼接在一起时,往往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含义,通过镜头、场面的分切与组接,形成独特的作用。


在《冲破天际》中,运用了多种蒙太奇的表现手法。

①重复蒙太奇

所谓重复式蒙太奇,指相同(或相似)的镜头(或画面、或声音)在影视作品中反复出现的组合方式。它将具有戏剧因素的各种电影手段:人物、场面、景物、对话、道具、细节、动作、角度、色彩等反复出现,构成强调、形成对比,并表达内在和本质的发展。

正像音乐是依靠一种不断重复的主题的时隐时现的音响运动一样,电影结构也是依靠一种不断重复的绘画式主题的时隐时现的视觉效果运动。

短片中多个场景反复出现,父女二人吃饭、父亲修鞋、女儿脱鞋、女儿考试……,一系列场景反复出现,这些反复出现的场景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前后呼应以及前后对比,而鞋子这个反复出现的物象,更契合了《冲破天际》的外文名“A small step(一小步)”,鞋子既呈现出父亲对璐娜的爱,又是璐娜实现梦想的见证。

《冲破天际》:简约主义的背后,是对梦想与亲情的深刻呈现


②化出、化入

所谓的“化出、化入”指的是前一个镜头渐隐的同时,后一个镜头又重叠出现。两者隐显的时间相等,并且在银幕上呈现一个短时间的重叠,即经过“溶”的状态实现交替。也常用以表现现实与梦幻、回忆、联想场面的衔接。


在璐娜上学的片段中,导演采用一个“化出、化入”的镜头,前一秒还是童年时的璐娜,后一秒却是长大后的璐娜,仅用一个镜头的“叠化转场”,将时间飞快的流逝呈现出来;在璐娜迈出太空舱投向太空时的那一步,画面瞬间转换到童年璐娜投向父亲怀抱中的画面,这一镜头可谓是运用的极其高超,将回忆与现实巧妙地融合。

《冲破天际》:简约主义的背后,是对梦想与亲情的深刻呈现


主题呈现:梦想的表征下隐藏的是殷切期待与亲情的羁绊

整部影片围绕璐娜的飞天梦开始,将她实现梦想的过程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但我认为《冲破天际》的主题不止关于梦想,更多的是亲情的羁绊,为此,我来分析下这两大主题的呈现:


①梦想:璐娜的飞天梦始终根植于她脑海里,不抛弃,不放弃,最终凭借自身努力实现梦想

我们每个人从小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梦想,成为科学家、医生、宇航员……,是每个人心中所想,但长大后,我们却因种种原因,失去了成为科学家、医生、宇航员的动力。有些人说“科学家、宇航员是实现不了的梦”,但《冲破天际》中璐娜却凭借自身不懈的努力实现儿时成为宇航员的梦。


当然,璐娜的飞天梦重要,但实现的过程更重要,我们暂不去讨论,现实生活中能不能实现飞天梦,我们从《冲破天际》应学到的是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

《冲破天际》:简约主义的背后,是对梦想与亲情的深刻呈现


璐娜在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她并没有选择逃避,也并没有选择放弃,相反她更加努力,挑灯夜读。我想短片告诉我们梦想重要,但努力的过程更重要。

苏格拉底曾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哲学家告诉我们: “为善至乐”的乐,乃是从道德中产生出来的,为理想而奋斗的人,必 能获得这种快乐,因为理想的本质就含有道德的价值。”

的确,心中有梦能使人奋进、快乐,璐娜为实现梦想并不是心情沉重、意志消沉地去对待梦想,而是以一种积极态度去对待。人生最大的骄傲,就是在成年时实现童年的梦想。


②亲情的羁绊:亲情是人类一切情感中最为真挚、深厚的

《冲破天际》全网上线后,有人问:“这是中国风吗?”初看之下,短片的确没有《大圣归来》或者《哪吒之魔童降世》那样鲜明的中国特色,但故事中最核心的内容却是“中国式父爱”,是典型的中国文化的体现。

《冲破天际》:简约主义的背后,是对梦想与亲情的深刻呈现


  • 餐桌

短片中父与女的情感变化基本上发生在“餐桌”上,对中国人来说,有太多的戏剧张力都会在一张餐桌上呈现出来,从短片开始,父亲与璐娜在餐桌上和谐地吃着饭,到最后璐娜放学回家看着空无一人的餐桌,才惊觉父亲已经离她而去。短片多次呈现父女二人吃饭的场景,在这场景里有温馨,更多的是父亲默默的爱意。


  • 扫墓

“扫墓”这一段落,是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在父亲去世后,璐娜独自一人前去祭奠父亲,为父亲扫墓。扫墓这一情节安排,不仅将璐娜的悲伤感情渲染出来,更从侧面衬托出父亲对璐娜的爱。正所谓“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一幕正是源于父亲对璐娜无私的爱。


  • 缝纫机

缝纫机虽不是发源于中国,但却在中国蓬勃发展,至今不少家庭仍有保留。短片中,缝纫机的出现,可以说是中国家庭的一个缩影。短片有三个父亲用缝纫机替璐娜修鞋的镜头,但我们知道父亲修鞋远不止三次。缝纫机已不单单是工具,更是爱的寄托,是父亲将爱倾注于璐娜身上的见证。

《冲破天际》:简约主义的背后,是对梦想与亲情的深刻呈现


结语:

《冲破天际》虽仅有短短8分钟,但却将中国式家庭关系中的父爱呈现的淋漓尽致,我相信每个看完短片的人,都会回想起父亲对自己曾经的点点滴滴,短片中发生的一切,是那么真实,那么亲近,仿佛发生在身边,发生在自己身上。


即使《冲破天际》画风简约,但它却将梦想与父爱的主题完美呈现,用最简约的方式,表现最浓郁的情感,也许这才是《冲破天际》最独特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