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梁海潮老师

悼念梁海潮老师

1

杨兰春、李凖、张一弓等河南许多著名的老作家,上世纪七八十看代都曾在登封长居,有的是体验生活,有的是挂职锻炼。但只有张一弓用文学培训班、办杂志的方式,把文学的种子种进了登封的山间田野,其中梁海潮老师算是其中发芽成材而竞秀于林的一位。

张一弓在登封时,我还在上小学,他曾办了一个大概叫《中岳》的杂志,一次二哥不知从哪里转借了一期,这一期上有张一弓写的《小翠》,其中一个情节我印象很深,说是改革开放初期,内地才兴高根鞋,农村姑娘小翠赶时髦也买了一双,刚好上地种烟苗,小翠从地里走过去,省得挖坑了。另还有梁老师的文章,我已不能记起,但是二哥告诉我说,梁是地道的登封人,这让我很吃惊,难道登封人也能当作家?

我是第一次知道世界上有梁老师这个人,且是同乡。

2

上高中,我到了登封城,也偶尔听说过他,那时张一弓已不在登封,说是他在县文化馆工作,办了一张《信息文学报》,全国发行的,后来似乎因乱发记者证被取缔了。道听途说,但我依然因为他是作家而很崇拜他。

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偶尔看到他的小小说集子,一篇篇读来,他的形象在我心中更加高大起来,他的小小说多是针砭时弊的,且多是从一些身边的实事入手,所以,常引起一些人对号入座,据说因此曾得罪了某个县领导,以致于他已是全省有名的作家了,却官运平平,很长时间都是县文化馆的一般同志。这大概也是他后来弃文从商的重要原因,文学给他惹过祸,文学狠伤过他的心。

他的小小说,我大多读过,但如今能记起的大概只有两三篇,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一篇写“会议记录”的,说是单位开会,领导在台上讲话,下边都在沙沙地写,领导很高兴大家记笔记的认真,于是就讲得特别卖力,用时也特别的长,可会后把大家的会议记录收起来,每个人的记录本上,除了没写领导讲话内容外,可谓五花八门,有写情书的,有默写古诗的,有骂领导讲话臭长的,还有的给领导画了漫画像等等。通篇幽默、讽刺、深刻。

3

我第一次见梁老师,应该是剑松哥引见的。

剑松哥全名王剑松,他与梁老师的交情很深,他们应该都是张一弓在登封时文学培训班里的学生。但剑松哥年龄比梁老师小,文学起步可能也晚些,所以,他也很尊敬地叫“梁老师”。

以前没有见过梁老师,久闻大名,一次听剑松哥说跟他熟得不得了,我就试探着说能不能引见一下,谁想剑松哥当即就拨通了梁老师的电话,当时已是晚上九点多了,可梁老师很快就约在了登封北关的老祁砂锅面馆见面。我们三个人,除各要了一砂锅面外,先要了一大份煮豆腐皮,就着二锅头,喝得很痛快。

这时候,梁老师已经下海开办婚庆礼仪公司多年了,但我们那晚上自始至终说的还是文学,其中他讲到两个教子之法,我觉得颇为有趣,正反映了他虽因经商长时间无睱从事文学创作了,但心里还一直没有放下。一个是每年春节他给孩子发压岁钱与别人不同,他让孩子背诗,一首十元,背多少首就发多少;另一个是他对子女结婚的要求,他有两女一男,不管是谁,结婚前必须写一本长篇小说,由他出钱出版后才能结婚。

另外,那一晚上,他还说到自己的长远打算,他说定两年,公司经营顺畅了,他还要腾出手来搞创作,他说搞婚庆多年,遇到太多的小说素材,都在脑子里记着呢,最后都要写成小说。

4

梁老师写小说很有名,但让更多人认识他的则是另两样事。

一样是他一直干的婚庆礼仪,文化人干这件事,脑子好使,点子多,从开始只跟着婚礼进程摄像,到后来按照嵩山传统婚俗替主人承办,再到引入汉唐宫廷婚礼仪式,一场婚礼下来,浩浩荡荡,跟拍古装大戏几乎没有二致。近几年,他的公司已成为郑州地区婚俗礼仪的风向标,钱自然也不会少挣,但是,似乎梁老师并没有像他那晚上说的“腾出手来搞创作”,万丈红尘,终未能拔。

另一样让更多人、特别是登封以外人知道他的,是他对2004年任长霞去世事件的领头民间宣传。写到这里,我偷一下懒,在网上搜了一下当时的媒体报道,有篇是这样写的:

“连日来,在中央和各地媒体用各种方式学习、悼念任长霞先进事迹的同时,登封大地上更有许多百姓用诗歌形式,张贴在墙上,来抒发对党的好儿女、人民的好卫士任长霞无尽的哀思。其中登封市文化馆梁海潮撰写的《登封三日祭》长篇诗歌,更是广为传诵。

在市医院门口,梁海潮给群众朗诵了《长哭任长霞》,诗和着泪,读的在哭,听的也在哭。好多群众自发拿去复印传发;一些老人冒着高温,用手一行行指着念;小学生拿着笔记本认真摘抄。大金店、白平、颍阳等地的群众,背着干粮到市里抄了一整天……数百名干部群众给作者打电话,说读了《三日祭》,感动得泪流满面。郑州市政法委一位同志说,新体诗能把人读哭了,实在不多见;政法委领导也让秘书打电话给梁海潮,说自己读长诗,以泪洗面,感谢梁海潮的创作。在张贴诗稿的过程中,许多群众———踏三轮的、开轿车的、照相的、卖菜的……凡是见到张贴悼念任长霞诗歌的,无不立即上前帮忙。”

这段文字,很充分地反映了当时梁老师《登封三日祭》那首诗有多么的轰动。据说后来他又主编了诗集《登封百姓写长霞》,还参加了任长霞先进事迹宣讲。这也算是梁老师在经商中难得的一次文学自觉,也足见他的确是个难得文学大才,经商真是可惜了。

5

我和梁老师私下的交往主要有两次,也都与文学有关。

一是他的二女儿结婚前,按照他的要求,完成了长篇自传体小说《白羊座女孩》,一天他郑重地送我了一本,并嘱我写一篇读后感。我很认真读了,并写了篇近3000字的《走在青春的边上 ----浅谈梁玲娟的小说》,写后我专门电子信箱发他,可能他太忙于自己的婚庆事业,并没有对我的评论做过回复。

二是原登封作协主席杨龙江出版第一本散文集《心随花开》,让我推荐本土作家写篇序,我就找到了梁老师,他办公司很忙,但还是很乐意地答应了,且为这本散文集组织了一个审稿会,请了十几位登封作家,为这本书提了很多好的意见。最后由于王剑冰老师作了序,就只好把梁老师那篇作了跋,但文章是绝对的好。

6

我和梁老师最后一次见面仍是文学的事。

今年10月20日,登封市80后女作家王一凡出了本散文集《你是我最美的遇见》,在中州华鼎饭店开了个恳谈会,我是本书的校对,参加会时,见到了作为登封作协副主席的他,寒喧了几句,没来得及深聊。本想会后吃饭时再畅谈一会儿,谁想他发了言便中途走了。不难想象,一入冬,我们这里天天都是结婚的好日子,他肯定又急着去哪个婚庆现场当他的总导演去了。

去就去吧,当时也没多计较,反正都在一个小县城里生活,想见面,有的是时间。

7

我本应更早几个小时知道梁老师走了的消息的。

据说他昨天下午正在某个活动的现场安排司仪,三点左右心梗突发逝世。消息很快便在微信圈中传出,而我直到晚上睡前翻看手机时才知道,开始还不信,立即拨通了剑松哥的电话,他说是真的。

我把消息通过微信发出去后,许多人也留言难以相信,问我“梁海潮老师走了”是什么意思,他去哪了?

看来,他的确走得太突然了。

不过,记得剑松哥跟我说过,他十多年前就犯过一次心脏病,差点要了命,并因为那次对他的惊吓,梁老师才决心把他前边写的小说集成了两本集子出版了,使我们早几年前就能看到了他的作品集。

可他为什么犯过一次病了,还不注意呢?是时间一长麻痹了?还是商海潮涌,无睱顾及了呢?难道他不懂得,生命面前一切都是浮云吗?

不过,也不奇怪,大概所有人都有这毛病,俗话说得好,“不见棺材不掉泪”。可进了棺材,一切又都晚了。

8

前些天,与《小小说选刋》的邹磊老师电话聊天,他还问及梁老师的近况,我说他现在是影视公司的大老板,天天马不停蹄,生意兴隆。他问梁老师还文学创作不?我说他现在哪有那空儿?不过,他一直还有着文学情怀,不仅经常参加文学类的会议和活动,近年来还常利用自己影视公司的宣传优势,为登封的各种文化活动,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大力鼓与呼。另外他还跟我讲,他多年来积累了很多小说素材,最终还要回归到了文学的怀抱里的。邹老师听后说,那好那好,但愿他早日回归。

然而,没想到他竟把他的小说素材永远地带走了。

9

2018年12月13日,梁老师走了,终年58岁,一个真不该走的年龄。

就我的了解,综观他的一生,无论文学如何地伤过他的心,他仍是一个登封文学不可或缺的名字,他更是一个曾给我许多文学美好的人物。

梁老师,文学不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