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之名最早於東漢末期,這是為了適應當時特殊時代背景設置的一個官職。兩漢大一統時期,三公之間各司其職,丞相主要協助皇帝治理政務,從未涉足軍中事務。東漢末年的動盪時期,丞相的權利陡然增大,集軍政事務為一體。為了適應丞相領兵的需求,軍師一職再度出現,作為丞相的屬官參議軍政事務,一般設有前、中、後或左、中、右等三類軍師。
在三類軍師之中,中軍師的地位最高,主要負責參議軍國大事,主持刑獄等工作;前、左軍師主要負責參議軍中事務,位次低於中軍師;後、右軍師的職責不變,位次與俸祿低於前、左軍師。蜀漢集團立國後,在諸葛亮擔任丞相期間,沿襲這一制度設置了前、中、後三個軍師職位,蜀漢集團中先後有五位名臣擔任過該職務。
第一位:劉琰。劉琰,字威碩,曾擔任中軍師一職。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劉備在走投無路時投靠了曹操,後被表舉為豫州太守。劉備在豫州擴充軍馬、招募人才,劉琰就是此時加入蜀漢集團的名士之一。由於劉琰與劉備同宗,且又言談高雅、善於交際,效力蜀漢期間深得劉備厚待,經常以客卿的身份跟隨劉備參與各種應酬,益州平定後出任固陵太守。
建興元年(公元223年),劉禪繼位後冊封群臣,劉琰於此時被晉封為都鄉侯、中軍師並掛有將軍銜,當時在蜀漢集團的地位僅次於光祿勳李嚴。劉琰在職期間依仗著劉氏父子的寵信常置身事外,只貪圖宴飲享樂,很少參與軍政事務,即便是參與,也是象徵性地對丞相諸葛亮提一些批評意見而已。劉琰在職期間唯一的功績,就是建興九年(公元231年)諸葛亮彈劾李嚴時,劉琰破天荒的跟諸葛亮一起上表了彈劾奏疏。劉琰也是五人之中沒有得以善終的第一人,因懷疑妻子與後主有染,遭後主劉禪處死。
第二位:魏延。魏延,字文長,曾擔任前軍師一職。魏延可謂是一位飽經滄桑的蜀漢名將,他的事蹟與結局也可謂家喻戶曉、眾人皆知。建興八年(公元230年),魏延受命率部西進涼州地區時,與雍州刺史郭淮等將率領的曹魏大軍遭遇。雙方經過一番激戰後魏延大獲全勝,諸葛亮因此功被提拔其為前軍師。魏延既有武略又有謀略,但在職期間提出的建議卻均未被諸葛亮採納,故在職期間多為戰功,其謀略方面沒有得以體現,最終的結局也沒有得以善終,死於楊儀之手。
第三位:楊儀。楊儀,字威公,曾擔任中軍師一職。楊儀早年投靠至關羽帳下,後被舉薦入朝為官。劉備起初對楊儀較為器重,任命其為尚書。楊儀在職期間與尚書令劉巴不合,又被改任至弘農太守。建興三年(公元225年),楊儀被諸葛亮召至帳下任參軍,自此便一直跟隨諸葛亮。
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後,楊儀被任命為中軍師。諸葛亮生前曾向朝廷有過一封密奏,稱楊儀性情急躁且氣量狹隘,不宜委以重任。所以,楊儀擔任這個職務只是象徵意義上的虛銜,沒有部屬及實職。楊儀於次年因口出狂言被廢黜為民並流放至漢嘉郡,最後也沒有得以善終。
第四位:鄧芝。鄧芝,字伯苗,曾擔任前軍師一職。鄧芝加入蜀漢集團初期在地方上的治績較為突出,早期累遷至尚書。鄧芝後期跟隨諸葛亮北伐期間,因屢有戰功,諸葛亮病逝後被任命為前軍師。雖然鄧芝在職期間沒有什麼主要事蹟,但他卻是五人之中結局最好的一個,延熙十四年(公元251年)病逝。
第五位:費禕。費禕,字文偉,曾擔任後軍師一職。費禕是諸葛亮培養出來的嫡系之一,最初加入蜀漢集團時曾輔佐太子,官至庶子。建興三年(公元223年),諸葛亮平定南中凱旋時便表露了對費禕的喜愛之情。當時迎接諸葛亮的官員很多,但諸葛亮僅邀請費禕與自己同車而行。諸葛亮北伐期間,任命費禕為參軍,留在身邊聽用,費禕也因此常伴諸葛亮左右,諸葛亮病逝後被遷升為後軍師。費禕的結局也沒有善終,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在家中飲宴時遇刺身亡。
參考書籍:《三國志》
閱讀更多 燦爛海灘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