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創業,300億上市,這個創業者是怎麼看「命」的?

2 月 21 日,智能掃地機器人石頭科技(688169.SH)正式登陸科創板,發行價高達 271.12 元/股,成為 A 股有史以來發行價最高的公司。


但在我眼裡,在這家 300 多億市值的公司背後,其創始人昌敬是一位喜歡打王者榮耀、說話又無比風趣的「超級產品經經理」。


創辦石頭科技之前,昌敬先後在微軟、百度從事了約 10 年的產品工作;2014 年,憑藉一個產品 demo,昌敬拿到了小米的投資,兩年後推出的「米家掃地機器人」一上市就成了爆款。這一切聽起來順風順水,根據昌敬的說法,是自己「運勢好」。但在我看來,每一個被「命運垂青」人,其背後其實都有一套科學的成長方法論。


去年年末,在第二期的前沿社「未來前沿」創始人工坊活動中,我邀請昌敬做了一場有關「創始人成長」的分享,他一個產品經理出身的人,卻把創業者的「命」這個問題做了拆解。


他剛一說要給創業「算命」,我還以為他要講玄虛的東西,在極客公園這個特別講科學的地盤,我還有點暈的。不過整體聽他講完,發現非常有意思而且很受啟發。所以我把他一些觀點梳理了下,分享出來,希望你看完之後有所收穫。


什麼決定了創業者的「命」


在昌敬看來,一個公司的價值是由公司 1 號位的戰略決定的,而這個戰略則是由 1 號位的境界和運勢決定的。


運勢這東西很難把握,但境界卻可以人為提高,提高的方法就是不斷提高自己的認知,修煉自己的道德和心性。認知、心性、道德決定了一個人的境界。


認知比較好懂,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對一件事能不能看到它最底層的邏輯;道德也容易理解,這裡面最有意思的是「心性」。


心性是什麼意思呢?可以分解為心氣、心力、心胸


心氣衡量的是你自己的內在驅動力有多強;而心力衡量的是內心是否強大,跟體力類似,比如你的肌肉很發達就是體力很強,如果你的抗打擊能力很強,就是心力強大;心胸則是衡量心胸足夠寬廣、柔軟。但是要注意,「柔軟」不是「心軟」,「心軟」是沒有原則或者底線很低,「柔軟」是說要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昌敬開玩笑說,如果你們做投資的時候掌握了這套東西,就可以給人「算命」了,一個創業者能不能創業成功,看看他的認知、心氣、心力、心胸基本就能知道個大概。


比如一個創業者,認知很強,心氣很高,心力和心胸很強,他成功的可能性就比較大;


如果有個人創業數年,屢敗屢戰又屢戰屢敗,為了創業付出了非常多卻依然沒有成功,有可能是他的認知侷限,同時心氣很高,雖然心力強,但很有可能心胸小,不能聽進去別人的意見;


又或者一種人,如果認知一般,心氣和心力也一般,但心胸豁達,這樣的人不一定能大成,但生活很有可能過得不錯,是一個幸福的人。


心氣、心力、心胸需要彼此之間保持一個微妙的平衡,這種平衡的達成,需要隨著人生閱歷的增加和個人的成長不斷變化。有的時候,創業者可能會受某一「心」的侷限而卡在某種狀態裡,這個時候就要想辦法突破,當你的心力、心氣、心胸都比較高的時候,可能就是大成的時候。


心氣、心力和心胸的幾次進化


這套模型講完,昌敬乾脆拿自己舉了一遍例子。其實從入行工作到今天石頭科技上市,這幾年他也是經歷了一個心力、心氣和心胸不斷進化的過程。


創業之前,昌敬和大多數的職場人一樣,天天忙於郵件和會議,據昌敬回憶,當時白天讀郵件、開會,到了晚上才有時間工作,一週工作七天,壓力非常大。


這時候他就開始反思,這些郵件和會議真的是必須要讀、必須要參加的嗎?其實仔細算下來, 80% 的會議也不是非參加不可,大部分的郵件讀不讀也沒有關係,跟自己密切相關的事情肯定就直接微信、電話了。想清楚了這一點,昌敬就給自己立了個規矩:看本質。


怎麼才叫「看本質」?昌敬給我們分享了一段他的經歷:2012 年他在百度的時候,當時他負責 APP 的開發,要求團隊必須每週更新一個版本,還要搞兩組競爭,一組發安卓版、一組發 iOS 版,弄得整個團隊特別忙。


意識到要看本質之後,他開始思考:為什麼要每週發一個 APP 版本呢?每週更新的那些功能真的有用嗎?是不是有些為了發版而發版了呢?反觀微信,每個 APP 版本的迭代都隔很久,但每次迭代都是革命性的功能變化。於是昌敬不再要求團隊每週更新版本,而是看新開發的功能是不是真的好,一個月能做完就一個月發,40 天做完就 40 天發,「早發 10 天晚發 10 天沒什麼區別,但做好與沒做好的差別很大」。


也是用「看本質」的思路,昌敬調整了自己的工作節奏,帶來的一個明顯變化就是,他除了一些臨時性任務,幾乎不太需要熬夜加班,但是業績卻在 2013 年的時候衝到了前面,也給自己留出了更多空間做深度思考。


後來,昌敬總結出了一套升級版的「12 字方針」,就是「看本質,分主次,抓核心,留空間」。這 12 字方針在他創業後也派上了大用場,讓他能在早期創業的繁忙事務中,相對遊刃有餘地進行公司管理和自我管理,不至於忙到昏天黑地。


昌敬評價說,自己這一次的提升核心是認知的提升,但是心力、心氣和心胸還沒有發生「質」的進化。可隨著認知的提升和更多的深度思考,個人的成長也開始由量變引發質變。


2017 年後,智能掃地機器人市場在快速增長中競爭加劇,成立 3 年多的石頭科技也陷入「成長的煩惱」,對未來的發展戰略有些迷茫,昌敬作為公司的掌舵人難免感到心力交瘁,但這也為下一步他的進化埋下伏筆。


6年創業,300億上市,這個創業者是怎麼看「命」的?


對當時的昌敬來說,智能掃地機器人無疑是一個擁有巨大潛力的市場,無論是家庭清潔場景、還是商用場景,都還有廣闊的想象力。石頭有產品研發、設計、生產等技術儲備,接下來要不要挑戰些更大的格局?


當時 2016 年推出的米家掃地機器人還是銷量爆款,但昌敬總覺得也不能「出道即巔峰」吧。可重新做一個品牌對一家創業公司來說,其實有非常大的不確定性,萬一失敗了怎麼辦?石頭科技又是小米生態鏈企業,按照我們大部分人的理解,光是來自小米的訂單和支持就可以做一家很賺錢的公司,為什麼還要追求「技術創新」,再做一個自有品牌呢?


昌敬也在反覆糾結,卡在這種狀態裡。直到機緣巧合之下,他聽了一場有關「得失」的分享,突然意識到戰略的核心是要懂得取捨,不能什麼都想要。他覺得現在創業和之前做產品的本質是一樣的,必須重「是非」,輕「得失」。能不能對自己完成突破,為用戶帶來更豐富的好產品便是「是非」,把事情做對了,好的結果自然會水到渠成。


在這個基礎上,石頭科技在 2017 年 9 月推出首款自有品牌「石頭智能掃地機器人」,2018 年 3 月推出「小瓦智能掃地機器人」,不斷對現有技術進行迭代創新,也嘗試著拓寬和延伸產業鏈。事實也證明,這一系列的組合拳是成功的,不僅提高了石頭產品的市場份額,也為公司帶來了豐厚的利潤。


不過故事並沒有完。心力是變強了,但那一刻昌敬覺得還差了一點。因為得失心輕了的負面作用,就是自己會變得階段性心氣不足。昌敬說那時的心態更像是「無所謂,反正試一試」,由競爭產生的那種一定要贏的成就驅動也明顯減弱了。看上去是心胸更豁達了,但對於公司的 1 號位來說,心氣不足就成了一個大問題。


確實,創業者也不是鐵打的神仙,不可能天天渾身是勁,怎麼能像剛創業時一樣保持戰鬥力,一直追求更大的進步?尤其還是在公司業務持續向好、有穩定營收的情況下,什麼是我下一個目標……在「成功」裡找動力,便成了一個創始人所要突破的人性挑戰。


昌敬也經歷過一段時間的心氣不足,整個人顯得有點佛系。直到 2019 年去日本參加一次課程,彷彿找到了一點 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 的感覺,找到了一些給自己的更大動力。


我們都知道那句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昌敬說,他也嘗試把自己放到更高的維度,開始去尋找自己的使命和更積極的人生意義。當初說過的追求「技術創新」也不光是一句虛幻的願景,而是自己真的想要努力實現的東西。把一個看起來很遠、很虛的目標,變成一項很實、持續的使命,這樣的內心轉變就是他找回心氣的關鍵。


回頭去看昌敬的成長過程,第一個階段是理解了如何做產品和做管理,提高認知;


第二個階段完成的挑戰,是如何有足夠的心力去做正確的戰略,放下得失;


第三個階段是對人生的意義有了很深層的思考,擺脫人性中的束縛。我看到的,不僅是他一層一層的進化,還有由這些變化所帶來的行動,都在改變著昌敬的「命」。


昌敬跟我說,有這麼一句話他聽完印象非常深刻:「人的境界就像爬樓,你站的樓層越高,你看到的風景就不一樣」,「人生就是一個不斷經歷的過程,在每一層樓,經歷的精彩會不同」。


說到底,創業者的「命」,由天,但也要由己啊。


昌敬的故事先講到這裡,相信很快還會有新的續集。我之前的文章裡,也分享了不少創業者朋友們有意思的思考,很多是來自於他們在「未來前沿」創始人工坊中,與早期創業者之間產生的分享碰撞。


如果你也是一位創業者,歡迎繼續關注創始人工坊的活動,也鼓勵你申請加入一起切磋,一起感受更真實的創業歷程,用前沿社幾十位優秀企業家的經驗,在各種有價值的話題裡探討裡,獲得更先進的思維方式,更科學地進行創業。


報名可掃描以下二維碼。

6年創業,300億上市,這個創業者是怎麼看「命」的?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石頭科技官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