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壇百年之風雲人物


中華文壇百年之風雲人物


“五四”運動是中國歷史一次轟轟烈烈的文化大變革,魯迅先生則是那個時代無人可比的文化偉人,他的雜文、小說等一系列題材的文學作品,是被大家認可的經典,至今無法超越。借“五四”之日,試著把當世兩位文壇大師與先生比較一二!不恭之處,親們勿噴……

中華文壇百年之風雲人物


魯迅PK金庸

作為兩個截然不同時代的文化現象,本無什麼可比性,何況中國社會文人之間向來崇尚“文無第一”的說法!但如果把兩位大師級人物放在其特定環境中比較,則孰輕孰重一目瞭然。魯迅先生是“五四運動”以後,中國白話文領域執牛耳者,其對文學創作的引領是勿容置疑的。同時出於一箇中國知識分子的特有的責任感,對當時的社會亂象予以了無情辛辣的鞭撻,當然,他也有過困惑,以至於“不管春夏與秋冬,躲進小樓成一統”。但這一切並不影響他成為新文化運動的旗手,正是因為他的推波助瀾,很多有志青年立志“吾予上下而求索”,從而對中國社會起到了促進作用。時過境遷,當社會發展進入相對富裕穩定的階段時,一種浪漫且富有激情的成人童話,則悄然融入於人們的日常生活。工業化社會機械式的工作環境,使人們對這種文化的需求,猶如在無味的白米飯中,努力尋求鹹菜的滋味,以獲得感覺上的平衡與愉悅。而給予大眾這種生活調味劑的人,恰恰是“武俠大師”金庸先生。更有甚者還有一批年輕人成為這種“天馬行空”“消遙遊”的踐行者,他們遁入深山古剎,去祈盼一種遊離於現實之外的“神往”。話說至此,兩位文化名人的紛擾之事,我等旁觀者就不必妄言了,年輪旋轉,二位大師在中華文化中的地位,自會有後人評說……

中華文壇百年之風雲人物


魯迅PK莫言

魯迅是舊時代“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勇士,在大眾都在麻木吃《藥》時,雖然也曾《仿徨》,但卻用《阿Q正傳》描繪出清末民初的社會現狀,在為千萬個“祥林嫂”《祝福》的同時,以《狂人日記》的形式向舊時代發出了憤怒的《吶喊》!他是那個時代的鬥士,是中國文人的典範,是當之無愧的文化旗手。莫言作為當下著名文人,其文學造詣是不容置疑的,實際上,莫言對我輩來說,只是一個寫故事的人,至於水平,諾貝爾獎應該是個標準,僅此而已,我之羨慕,是養育他的環境,三不管的地界,行政管理的混亂,造就了當地彪悍的民風,從而為其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華的所必須的素材。當然,由於齊地所貫有的多幹少說的務實名俗,造就了他作品的修飾簡樸、甚至粗俗,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接地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