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并非败于“联金灭辽”之策,而是自己太能“作”

北宋末年的宋徽宗,对内重用奸臣蔡京,对外重用宦官童贯,而他整日声色犬马之中,整个朝野被他搞的乌烟瘴气。更为世人所诟病的是他采取了“联金灭辽”的策略,结果没想到却是引狼入室,而北宋也亡于金人的铁蹄之下。当时北宋已与辽国和平相处近百年,在这种情形之下,宋徽宗竟然采取了“联金灭辽”的策略,使得当时朝廷上很多大臣对此颇有怨言。

大臣们认为宋、辽自澶渊之盟以来,两国已和平相处近百年,其次金人比辽人更为凶残,辽国的存在可以帮助宋人抵挡金人的入侵,然而在蔡京和童贯的坚持下,宋徽宗还是采取了“联金灭辽”的策略。从历史的发展轨迹来看,这项举措确实是引狼入室,但假如宋徽宗没有后来的那些举动,这项策略或许能够达到北宋预期的战略目标。

宋徽宗并非败于“联金灭辽”之策,而是自己太能“作”

北宋皇帝们心中的那根刺

在北宋开国之前,发生了一件对中原王朝统治十分不利的大事,当时后唐的节度使石敬瑭,为了借助辽国的军事力量达到自己称帝的目的,答应将属于中原王朝统治的一大块土地割让给辽国。最终石敬瑭如愿以偿的当上了皇帝,辽国也如愿以偿的得到了这块土地,这块土地从现在的河北省北部、北京市北部,一直向西延伸到山西省北部,当时归十六州管辖,因而统称为“燕云十六州”

这块土地是历来的兵家必争之地,中原王朝得到它就能有效的地域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游牧民族得到它的话则可以很方便的驰马南下、横扫中原。自此燕云十六州就成为了中原王朝跟辽国矛盾点,宋太祖建立宋朝之后也想收回这块失地,但他当政的时期的主要精力放在了统一中原之上。到了宋太宗消灭了北汉政权时,南方基本上已经完成了统一,他就组织了两次大规模的北伐,志在夺回十六州。

宋徽宗并非败于“联金灭辽”之策,而是自己太能“作”

这两次北伐,宋军都是气势汹汹志在必得,然而宋军是先败于高粱河、后败于岐沟关,两次北伐宋军都以惨败而告终。至此之后,宋军就被辽军的强悍给打怕了,再也不敢主动进攻了,只能在十六州的南面筑造防御措施。但是辽军则不断的挑衅宋军,不断的蚕食宋朝的疆域,在宋真宗的时候发动了大规模的南侵,最后在寇准的顽强抵抗下,最终于宋朝签订了澶渊之盟。

虽然澶渊之盟对宋朝来说不是不能接受,甚至这个条约似乎对宋朝更有利,但是宋朝却自此失去了战略上的主动权。因为辽国掌控了燕云十六州,是战是和均是由辽国说了算,事实上在这之后的百年中,辽国也数次以各种借口要挟宋朝,而宋朝因为燕云十六州不在手上,只能忍气吞声的接受各种羞辱。因此燕云十六州就成为了宋朝历代皇帝心中的一根刺,每个皇帝都想收回燕云十六州,完成祖宗未竟之事。

宋徽宗并非败于“联金灭辽”之策,而是自己太能“作”

宋朝由于军事上处于劣势,收回燕云十六州似乎成为了一个遥不可及的空中楼阁,然而到了宋徽宗的时候,天下的形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使得宋徽宗看到了收回燕云十六州的希望。

“联金灭辽”策略的由来

此时辽国已经立国二百余年了,但由于其内部内讧不断,再加上官吏们的贪污腐败,使得辽国国力急剧地衰落下去,而辽国的后院也起火了。祖居与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族,由于不堪忍受辽国的残酷压迫,在其首领完颜阿骨打的率领下起兵造反,之后迅速了占领了很多州县,并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国号大金。

面对辽衰金兴的局面,宋徽宗似乎看到了收回燕云十六州的希望,而此时一个辽国人就向宋徽宗献上了“联金灭辽”的策略。这个人就是辽国的三品光禄卿马植,当时他已经看出辽国必然会灭亡,而他自己又是一个汉人,就想以此策作为回归宋朝的“投名状”。宋徽宗欣然接受了马植的投靠,并给他改名为赵良嗣,意思是夸奖马植是他赵家的好子嗣,给他献出了这么好的一条计策。

宋徽宗并非败于“联金灭辽”之策,而是自己太能“作”

虽然宋徽宗对“联金灭辽”很感兴趣,但是此时金朝的国力跟辽国还是没法比,宋徽宗不敢确认金朝是否能够和辽国相抗衡,他就没敢贸然的派遣使者到金朝商量结盟事宜。到了公元1118年,此时金朝已经打过了辽河,辽国的很多疆域都划到了金朝的版图上,战场上辽军也是一败再败,此时宋徽宗认为时机成熟了,于是公元1120年,宋徽宗就派武义大夫马政出使金朝。

面对北宋伸来的橄榄枝,完颜阿骨打非常的惊讶,金朝与宋朝的结盟就相当于佃农家的穷儿子过继给了财主,自此宋、辽双方互派使者,就结盟灭辽的相关事宜进行了反复的磋商 。最后在1120年,宋、金双方终于签订了结盟条约,由于双方使者往来于海上,史称“海上之盟”。这份条约上双方约定了攻辽的时间,和彼此承担的攻辽任务以及战后的利益划分。

宋徽宗并非败于“联金灭辽”之策,而是自己太能“作”

“海上之盟”中对宋朝来说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灭辽后宋朝收回自己主张的领土,然而就是这一条却充满了漏洞,这也是宋、金交恶的导火索。

“海上之盟”让宋朝有多大脸现多大眼

由于宋徽宗不谙地理,再加上外交措辞上的不严谨,使得“海上之盟”背后隐藏了巨大的漏洞,宋徽宗要求归怀的地方是“燕京旧地”,并没有详细注明是哪些地方。宋徽宗想当然的认为“燕京旧地”指的就是燕云十六州,而在金朝看来“燕京旧地”只不过是燕京周边的几个州县。

后来宋徽宗意识到自己御笔的“燕京旧地”写的不够明确,给宋、金双方造成了误解,于是就在后来递交给金朝的国书中企图予以纠正。然而金朝根本不认账,反而认为宋朝是在得寸进尺,这就为金朝后来毁约提供了借口和理由。

宋徽宗并非败于“联金灭辽”之策,而是自己太能“作”

宋、金结盟之后,金朝按约定时间对辽国发动了攻击,宋朝本来也是准备按计划开始夹击辽国,但是天公不作美,此时宋朝国内爆发了方腊起义。于是宋徽宗就让童贯率领陕西精锐部队镇压方腊起义,等到方腊起义被镇压下来后,宋军匆匆对辽作战,此时已经比宋、金约定的时间晚了两年。然而在对辽作战中,宋军更为不顺,在攻打燕京的过程中更是被辽军打的屁滚尿流,宋朝外强中干的弱点彻底暴露给了金朝。

而金朝在这两年中则是节节胜利,打下了辽国的大片领土,辽国的五个京城被金朝打下了四个,最后一个燕京也是被金朝打下来的。反观宋朝在对辽作战中毫无建树,在这种情况之下,金朝认为与宋朝的合作已经不感兴趣了,与宋朝签订的“海上之盟”已经不计划履行了。而此时宋朝依旧幻想着收回燕云十六州,最后宋朝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收回了一个燕京空城和六个州。

宋徽宗并非败于“联金灭辽”之策,而是自己太能“作”

宋朝尽管收回了一部分失地,但是没有达成收回燕云十六州的战略目的,在接下的几年间宋朝不停的与金朝交涉这个问题,而金朝也想借机勒索宋朝的财物,逐渐的金朝的强硬派就不想靠嘴皮子来获取利益了,计划对宋朝采取暴力手段。

“联金灭辽”的对与错

在辽国覆灭之后,宋朝北方边境上出现了一个更为强大的威胁金朝,在灭辽的过程中宋朝将自己的军事实力完全的暴露在金朝面前,使得很多人认为“联金灭辽”的策略是宋徽宗引狼入室。假如宋朝当时不采取“联金灭辽”,那么留给他的也不外乎“援辽抗金”和“隔山观虎斗”两个策略,那么采取哪种措施对宋朝更为有利呢?

当时的辽国已经是千疮百孔,它的灭亡是历史的必然,“援辽抗金”或许可以帮助辽国撑一段时间,但是绝对无法帮助辽国存国。当时宋军的战力尚不及西夏,西夏曾援辽抗金,结果被金军大败,如果宋朝真要是“援辽抗金”,那么金朝打下辽国后会有宋朝的好果子吃吗?如果宋朝当时隔山观虎斗似乎也不是明智之举,一个新兴政权建立后必然会对外扩张,宋太祖陈桥兵变后不也是迅速的南下。

宋徽宗并非败于“联金灭辽”之策,而是自己太能“作”

北宋的“联金灭辽”是弱国当时的必然选择,只不过它只记得联金却忘记了防金,假如宋朝趁收回部分旧地而巩固北方边陲,给金朝适当的威慑。尽管在攻辽之战中,宋朝暴露了自己低下的战力,但当时宋朝对金朝来说也是一个强大的威胁。后来也有一些辽国的名将降宋,使得宋朝的战力有所提升,如果没有宋徽宗后来的“作死”行为,金朝最起码不会以区区数万人就打下汴京。

宋徽宗的“作死”行为

北宋的“联金灭辽”与南宋的“联盟抗金”都是中原政权在面对游牧民族入侵时的无奈之举,“联金灭辽”在早期的时候确实给宋朝军力质的提升,但是由于宋徽宗的一系列错误的决定,导致了北宋的灭亡。在辽国灭亡后,宋、金双方摩擦不断,但金朝在是否进攻宋朝一事上,内部也有很大的分歧,当时辽国的大将郭药师率领“常胜军”投降宋朝也让金朝忌惮三分。

当时辽国的另一大将张觉也有投降宋朝的想法,当时的宋朝在账面上的实力要远远高于金朝,但由于金朝打下了燕京,张觉无奈之下投降了金朝。后来张觉占据了南京并公开表示投降宋朝,面对此情此景,宋徽宗再次欣然的接受了张觉的投降,这个举动公然了违反了“海上之盟”引起了金朝强烈的不满,因为“海上之盟”曾约定双方不许招降纳叛。

宋徽宗并非败于“联金灭辽”之策,而是自己太能“作”

面对金朝咄咄逼人的态势,宋徽宗最后竟然将张觉以及家人交给了金朝,这个举动彻底让郭药师等降将有了兔死狗烹的感觉。如果怕金朝的威胁当处就不该接受张觉的投降,接受了那么张觉就是宋朝人,面对金朝的威胁竟然将自己人交出去换取金朝的谅解,这是宋徽宗最大的败笔。

果不其然,郭药师后来反宋归金,由此带来了更为严重的后果,郭药师甚至宋朝的底细,便鼓吹金朝进攻宋朝,并将宋朝军粮存积地告知了金朝,所以金朝才能迅速的打到了汴京城下。宋徽宗的一系列政策上的失误使得北宋王朝一步步的迈向深渊,究其根本宋徽宗的艺术家气息、浪漫主义气息给北宋王朝最后致命一击。

讲述我所了解的历史,给你不一样的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