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原油暴跌,究竟是誰的陰謀,誰受損失?

近日,沙特增產又定向差別降價,開啟與俄羅斯的原油市場爭奪大戰!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美國、沙特、俄羅斯在國際原油市場上的“三國殺”遊戲將十分精彩。

前天,紐約油價開盤暴跌,已低於30美元/桶,最低27.34美元/桶;昨天,隨著特朗普的叫囂,澳大利亞的及時雨(對美國頁岩油而言),沙特、俄羅斯有“談攏”的趨勢,國際原油價格大幅度上揚,向40美元進軍(收於34.396美元/桶);今天,國際原油繼續向40美元進軍(約35.50美元/桶)!

這幾天,對於國際原油暴跌(已腰斬),陰謀論甚囂其上。有人認為,俄羅斯和沙特是在假打,真正的目的是聯合降價擊垮美國的頁岩油生產,重新分割國際原油市場;也有的人認為,是美國和沙特聯合起來,通過低價石油擊垮俄羅斯的財政,降低來自於俄羅斯的戰略威脅。。。

對於誰是這場國際原油大降價的最大受害人,大家也眾說紛紜。有人說是美國,因為頁岩油生產將徹底停止;也有的人說是沙特和俄羅斯,其財政將受重創;還有人說是伊朗和委內瑞拉之流,財政已快破產的。。。

其實,對於這些問題的回答,除了要看各國的原油生產成本(特別是變動成本),還要看各國目前的財政狀況、各國石油收入在財政收入中的比重,更要看各國石油銷售的對外依存度(外銷率)!

單就石油生產成本而言,沙特最低,俄羅斯次之,美國頁岩油最高,從表面現象看,如果大降價,美國損失最大,最經不起降價的折騰。

單就財政狀況而言,沙特最有錢,卻也最缺錢,急需提高石油收入,使收支平衡。

就石油收入在財政收入(或支出)中的比重而言,沙特和俄羅斯都是能源輸出大國,其天然氣和石油輸出佔據了經濟(財政收入)的相當一部分(經濟命脈)。沙特、俄羅斯都對能源的價格、能源的市場佔有率很敏感,一旦石油價格暴跌或失去國際市場,將會嚴重影響到沙特和俄羅斯的經濟運行。

就石油銷售的對外依存度(外銷率)而言,沙特和俄羅斯的絕大部分石油都靠外銷,沒有銷售出去的石油還不如礦泉水有用,經濟將受重創;而美國生產的石油絕大部分都是內銷(自產自銷為主,進口沙特、委內瑞拉石油是煉化後外銷),面對原油大降價,美國可以通過鉅額財政補貼來保住頁岩油,國內實體經濟受損並不大。

總之,這場石油戰完全是損人不利己的行為,涉及的沙特、俄羅斯、美國恐怕沒有一個贏家。但這場石油戰,又是沙特和俄羅斯迫不得已的“自衛還擊”行為,不得不與美國的頁岩油爭奪國際市場。

通過小本的分析,大家應該知道這次國際油價暴跌,是誰的陰謀,誰受損失了吧!呵呵,至少,誰受益肯定是知道的。

國際原油暴跌,究竟是誰的陰謀,誰受損失?


國際原油暴跌,究竟是誰的陰謀,誰受損失?


國際原油暴跌,究竟是誰的陰謀,誰受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