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长筱合战里的日本火器发展史

公元1575年,对于世界史来说,这是一个并不怎么起眼的年份。欧洲列强地图依旧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两雄对峙,尽管新兴的荷兰和英国已经开始缓缓地撬动霸权的齿轮;西亚的奥斯曼还在持续不断地扩张着陆地的疆域,对他们来说,苏莱曼大帝像如永不落下的太阳般照耀着目光所见的领土;而东方的大明,年幼的皇帝万历即位刚满三年,主导朝政的是他的老师,同时也是内阁首辅的张居正,业已衰落的帝国将因为这个人的努力而重新恢复活力,焕发出最后的荣光。然而它们都像是平静海平面下涌动的暗流,搅扰着时代却始终没有展示出自己的威光,

因为这一年的主角,属于大明东岸的那个小国,日本。

在这一年的6月28日,自1467年"应仁之变"开始,使日本列岛陷入了长达一个世纪之久动乱的战国时代,踏入了它的转折点。拥有号称 "战国最强骑兵军团"的大名(即诸侯)武田家在今天隶属日本中部爱知县的长筱城被实力位居战国众大名之首的织田家及其盟友德川家的联军击败,史称"长筱之战"。此战宣告了织田家家督(即首领)织田信长的霸业从此奠定,并改变了此后日本历史的走向,可谓影响深远。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长筱合战里的日本火器发展史

然而它的意义却不止于此,在后世各种文艺作品,尤其是知名导演黑泽明老先生的《影武者》宣传之下,这场战役被描绘成了新旧时代更迭的一场变革。织田信长利用大规模装备火枪的新式军队一举将武田家的骑兵打垮,彻底宣告了热兵器对冷兵器的全方位压制,而从此以后织田信长的形象仿佛成了率先意识到和利用火器的"时代风云儿",站立在东方传统的对立面,引领时代的潮流。而他的对手们则变为因循守旧和冥顽不灵的代言词,恪守旧的文化,只能坐以待毙,等着织田信长一一击破。

那么,历史真的是如此吗?织田信长真的就是日本火器大规模使用的第一人?而火器在日本究竟又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萌芽期:文永、弘安之役与朝鲜半岛的技术传播

尽管在历史上,茫茫的东海将日本与东亚大陆阻隔开来,但实际上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一直没有中断过,早在东汉、三国时代日本就跟大陆有过外交联系,到了隋唐更是有专门的"遣隋使"、"遣唐使"通过留学大陆将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递到统治日本的大和王朝,促使日本人进行了"大化改新"这一改革运动。当然这种交流也并不都是一片祥和,例如公元663年爆发的白村江海战,实质上就是日本对朝鲜半岛野心扩张的一种释放,结果以被唐朝军队一举击溃告终,

但是总体上说,直到宋代,日本和大陆政权的关系还是以和平友善的基调为主。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长筱合战里的日本火器发展史

然而这一切在1274年宣告终结,在这一年,新兴的元帝国在跟南宋的对峙中开始取得全面的战略优势,而日本此时正由镰仓幕府执政,奉行亲宋政策,对元帝国的统治者忽必烈来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在派遣使者要求镰仓幕府效仿高丽称臣无效后,忽必烈便一不做二不休的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因为这年的日本天皇的年后为文永,所以史称"文永之役"。虽然在九州登录后,元军与日军间互有胜负,甚至元军依靠先进的军事体系和武器取得了一定的上风,但由于突如其来的台风使得元军几乎全军覆没,而之后于1281年的"弘安之役",再次进攻日本的元军同样遭遇了台风而宣告溃败,就这样近代前大陆国家唯一一次能够直接袭扰到日本本土的战争以戏剧化的方式落下了帷幕。

元帝国的两次征伐对日本人的心理和文化影响巨大自不必多说,而具体到战争技术的革新层面,同样有着非常直观的改变。尤其是火药的大规模使用,让数百年沉浸在列岛低强度作战的武士们首次见识到了热兵器的威力:

元军甲轻、善骑马,力大,不惜命,豪勇自如,善于进退。大将据高处指挥,进退击鼓,按鼓声行动。在后退时,铁炮中装铁弹,随着火焰喷出,四面烈火,烟气弥漫;其声凄厉,心碎肝裂,目眩耳聋,不辩东西,被击毙者极多。

——蒙古型皮铠本史书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长筱合战里的日本火器发展史

按照记载来看,此时元军大规模装备的火器应该是最早期的火铳,实际上在南宋理宗年间宋朝军队就已经利用粗竹筒,将弹丸和火药放置其中,利用火药爆炸的冲击力将弹丸射出,这种装备名为"突火枪",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枪支类火器。

而元灭南宋后将其进行改良,材质由竹制转化为金属制,使其更加耐用,并且拥有确定的规格和标准,能够明显分辨出后膛与枪管的位置,威力更为强大。

又造突火枪,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窠,如烧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余步。

——《宋史 兵志》

同时,元军也装备了爆炸型火器"震天雷",这种武器的外壳由铁皮包裹,内部装填大量的火药,再配置引信,当敌军进攻时点燃引信,利用爆炸后四处飞溅的铁皮对敌军造成杀伤。它在北宋末年就开始广泛使用,而当后来被女真人建立的金国学习到制作方式后,也在蒙金战争中对蒙古骑兵造成了相当程度的损伤。痛定思痛,征服了金和南宋的元军,也同样开始大规模制作震天雷,相比于早期火铳因其精准度原因所带来的有限杀伤,震天雷这种范围广,使用便捷的爆炸型火器,给日本人留下了更加深刻的阴影和畏惧感。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长筱合战里的日本火器发展史

痛定思痛,当元军败退后,残留在九州的元朝降兵大部分被复仇心切的日本人处死,然而其中的汉人,尤其是原属于南宋的投降部队被日本人留下了性命。这当然不是什么"一衣带水"的宋日国际友谊发挥了作用,而是日本人了解到南宋军队在火器的使用和打造上有自己的技术能力。他们通过对南宋残余部队的笼络,希望能够获得最先进的火器制作工艺来强化本国武士的作战能力和武器水平,希望能够在未来元帝国可能会发动的再次进攻中取得一定的优势和对等的实力。

刘复亨疮重,乃引所部先归。是夜大风雨,官军战船角崖石多破坏,忽敦等乃乘夜引去。

——《新元史》

军不还者,无虑一万三千五百余人。

——《高丽史》

此后的近三百年时间,日本的火器技术在缓慢地进展中不断提升,除了利用南宋降军和元帝国在战场遗存的火器进行研究复制外,此时的统治朝鲜半岛的王氏高丽同样为日本的火器发展提供了不少帮助。王氏高丽本身作为元帝国的附属国,又因为历代国王迎娶蒙古公主为正室使两国关系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从而更加便于接受到元帝国的各项援助和技术输出,这其中也包括火器这种先进的武器装备。然而高丽对元帝国又不具备百分之百的安全感,这是由于终元一世,帝国的统治者从来没有放弃过将朝鲜半岛彻底行省化,纳入中原直接统治的政治考量,

这迫使高丽不得不在表面的唯命是从下做出一些自保的手段。在这种情况下,想办法与日本互通有无,释放出一定的善意促使日本成为自身的盟友是高丽为数不多的选择,因而实际上高丽在各个方面也向日本输入了许多更新换代的大陆文化以及技术,这其中也就包括了火器制造。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长筱合战里的日本火器发展史

大致到了16世纪中叶,日本的自身的火器技术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这一方面得益于日本始终没有中断与大陆的交流,另一方面日本的政局混乱,又反向促进了武器技术的更新换代,此时,一个突如其来的偶然事件,让日本的火器技术产生了质的飞跃。

高速期:"铁炮传来"事件以及火器技术的全方位扩散

公元1543年,位于九州大隅国境内的种子岛,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一艘由宁波启航前往东南亚地区的"唐船"(明朝的商船)因为风暴影响漂流到了此地,船上有100多名乘客,大部分都是明朝人,但是其中也有三张日本人从没有见识过面孔,后来经过船上一名儒生"五峰"的介绍,前来接待的行政官西村时贯才了解到,这三个人是来自于欧洲的葡萄牙人。

此时的欧洲已经开始了大航海时代,航行至东南亚地区的欧洲人纷纷在当地的岛屿上建立殖民地来进行以香料贸易为主的商业活动,因为东南亚地区位于日本列岛的南方,因而欧洲人在这个阶段也被日本统一称为"南蛮人"。物以稀为贵,种子岛的居民听闻有三个金发碧眼的南蛮人前来,纷纷围观,甚至连当地的领主种子岛时尧也因好奇前来,此时葡萄牙人不失时机地向种子岛时尧展示了自己手中的秘密武器——火绳枪。

鸟咀铳之用,起南夷番国。我兵战获番船,得之舟中,遂仿之以造,今吾匠民得精巧机制,有如于此。

——《武备集要》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长筱合战里的日本火器发展史

相比较早期火铳,火绳枪有以下几个优点:首先是射击速度更加快捷,因为极大地简化了装弹的流程,让操作变得更加容易;其次是提高了杀伤率和射击距离,冶炼技术的进步促使枪管的长度和坚固程度获得提升,火药能够更为充分地在枪膛内燃烧,产生更大的助推力;同时使用寿命也因为制作工艺的进步而进一步的延长。在葡萄牙人当众试射火枪后,这三点充分打动了种子岛时尧,于是他决定花费4000两黄金买下两把火绳枪日夜练习,并且让亲信铁匠八板金兵卫负责对火绳枪的仿制,希望能够量化生产。

然而八板金兵卫对火绳枪的复制却出了问题,因为无法掌握螺丝的制作方式,火绳枪的气密性一直没有得到保证,多次仿制最终都宣告失败。无奈的八板金兵卫只得在第二年将女儿嫁给另一名随船来到种子岛的葡萄牙铁匠,因此获得了螺丝的工艺,最终成功地复制了火绳枪。这次事件就是在日本火器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铁炮传来"。从"铁炮传来"开始,火器技术在日本的土地上飞速传播,由九州地区开始,众多日本的大名开始将火器作为新时代战争的必需品加以充分研究和吸收,并且根据本土的自然环境更新改良,因地制宜地加以日本特色,形成了许多战国时代独有的火器战术: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长筱合战里的日本火器发展史

"钓野伏",这是九州岛津家赖以成名的家传战法,其具体操作是在于敌军交战后,利用小股部队对敌军进行诱敌作战,而在后方以火枪部队进行埋伏包围,当敌军进入包围网后,火枪部队开始齐射,将对方的攻势打断,再出动主力配合诱敌部队趁机联合进攻短时间内陷入混乱的敌军从而一举获胜。这一战法看似简单,实则对兵种的协同作战以及指挥官的统帅能力有很强的要求,如何做到诈败而不乱,稳固主力寻找战机都需要大量的实战经验以及严格的训练才能做到。而岛津家依靠钓野伏在九州的扩张无往不利,击破了并消灭强敌龙造寺家,同时威逼大友家,建立了辉煌的战果。

"国崩",实际上国崩是一种火炮的名字,一般来说认为是葡萄牙人卖给日本的大佛郎机炮,这种大型火炮具备强大的杀伤力和高效的射速,虽然相比较小型火绳枪,它因其重量过大、移动不便,不能作为进攻的武器使用。然而在防守上拥有无比的优势,首先采用的是九州的大友家,在面临岛津家进攻的时候,利用国崩炮的火力射击配合己方武士的进攻,大友家成功的从灭亡的危机中守卫住了城池,最终使自身延续了下来。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长筱合战里的日本火器发展史

此外还有独立平民武装的根来众与杂贺众,他们使用火枪来进行暗杀狙击敌对方头目,也有着一定的成效;东北陆奥地区的伊达家,创新地将骑兵与火枪结合,形成了所谓的"骑马铁炮"军团,虽然实质效果存疑,但也不失为一种创新发展。当然在众多的新战术改良中,最为后人所熟知和称道的,便是织田信长的"三段击"战术。

昌盛期:"风云儿"织田信长的长筱之战

回到文章开始,1575年,业已继位为武田家督的武田胜赖一方面为了打开向京都进军的道路,一方面为了彻底消灭织田、德川家,以证明自己的能力不逊色于父亲武田信玄,决定西进进攻重要的战略要地长筱城。然而长筱城的防御极其坚固,武田胜赖反复进攻也不能够将其拿下,士兵已然疲劳至极,此刻听闻盟友有难,织田信长派出的援兵部队又飞速前来支援,武田胜赖不得不在长筱城附近的设乐原布阵,直面织田和德川的援军。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长筱合战里的日本火器发展史

事实上这对于武田胜赖来说是一个骑虎难下的形势,因为继承人的位置原本属于大哥武田义信,胜赖并不具备足够的威望和法理继承武田家督。理性的决断是选择撤退而不去直面兵力占据绝对优势的织德联军,然而一旦如此,胜赖本就不足的威望只能一举掉落到谷底,家督的位置也很可能保不住。于是武田胜赖决定豪赌一次,他的赌本就是精锐的武田骑兵军团,这支军队在多次对外扩张中帮助武田家取得了关键的胜利,这次胜赖也渴望重新复制曾经的奇迹。

然而织田信长早已经为武田胜赖量身定制了战术,早在拿下日本重要的对外港口堺港后,织田信长就开始有意识的进行火器贸易,积累了大量的火绳枪,而后来又非常注重火器人才的引进,利用他们来对自身的军队进行改良和训练,最终打造出一支强大的火枪部队,而他们的主要战术就是"三段击",即将每三人组成一个小队,其中由射击精度最高,技术最好的士兵充当射击手,另外两名一位负责装弹,另一位负责调整和装配火绳,利用这种合作的方式最大限度的提升火枪部队的杀伤力。

信长来到了家康布阵的名为高松山的小山,看见敌军的动向,下令全军绝对不可以出击。

——《信长公记》

信长的军势均在栅内防守,没有一人出击。

——《大须贺记》

这种方法其实并非织田信长独创,明代初期的名将沐英和明成祖朱棣在其进攻云南和蒙古的过程中也采取了相应的方式,然而织田信长却是将这种战术体系化和普及化的第一人。因为火绳枪的射速较慢,远不如弓箭,利用三段击可以真正做到使火绳枪的覆盖面积最广,而且流程化、模式化的分配作业方式,也可以使得士兵对于自己职责的熟练度得到提升,从而更进一步加大了火枪部队的优胜劣汰。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长筱合战里的日本火器发展史

此外为了对抗武田家的骑兵部队,信长还专门修筑了大量防马栅栏,让武田家骑兵团的进攻全方位受阻,削弱骑兵最大的优势冲击力。经过这些部署,长筱合战的结局显而易见,武田家收到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精锐骑兵团全军覆没,从此一蹶不振,武田胜赖再无回天之力,只能静静地等待着7年后的灭亡。

在这场战役中,织田信长的火枪部队几乎取得了革命性的战果,也从此宣告了旧有日本军事体系的崩解,真正登上舞台的是新时代的火器,而他本人也以其独到的眼光和杰出的战术水平,真正成为了日本列岛的霸主,走向人生的最巅峰。

总结

作为东亚文明圈中的重要一环,日本本土文明的发展,一直以来所呈现的并非是独立割裂的氛围,而是在很长的时间段与大陆乃至于西方相互沟通了解。在这方面体现最深之一的,就是火器的发展,实质上军事技术作为任何文明都不能忽视,甚至说赖以生存的安全感所在,一直以来都走在整个社会文化发展的最前沿。火枪、火炮,不仅引领了东亚军事变革的主旋律,更加作为一种时代的象征,代表着东西方沟通的关键符号,当时隔数百年后,回过头去看,

也许扣动扳机下发射出的不再是血腥和死亡,而是一种思想碰撞的火花。


《信长公记》、《东亚科技史》、《日本战国史》、《甲阳军鉴》、《九州御判文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