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建议恢复繁体字,恢复汉服等传统文化,你怎么看?

用户5984854568301


在2009年某次重要会议上,政协委员潘庆林提出了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建议,即“全国用10年时间,分批废除简体汉字,恢复使用繁体字”,此建议一出,立马引起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支持声和反对声基本上平分秋色,谁也说不服谁,因此,11年过去了,这项建议仍然没有被采纳。

另外,在2015年的某次全国会议上,著名导演冯小刚同样强烈建议恢复繁体字。

当时,潘庆林给出3点理由。

其一,为了扫除文盲率,汉字在上世纪50年代被简化后,许多汉字丧失了汉字作为“表意文字”的表意功能,变成了纯粹的记录符号。

其二,随着电脑输入法的完善,现在几乎每个繁体字都可以由电脑输出,不需要手写,杜绝了繁体字难写、不易传播的劣势。

其三,宝岛一直使用繁体字,在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做得不错,如果我们恢复使用繁体字,有利于两岸统一。

从以上三个理由来看,潘庆林说得有些道理。

当然,如果恢复繁体字,肯定是有利有弊。

利好是,汉字是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行书、楷书等字体一步步演化过来,期间经历了漫长的数千年,繁体字是从小篆演变为隶书后产生的一种书写字体。

毫无疑问,繁体字承载了汉字演变的记录,因为古人用“六书”创造汉字时,都是有据可依,一个字该用什么部首和笔画,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创造出来的,因此,繁体字保留了汉字作为“表意文字“的精华部分,看到一个繁体字,很容易看明白它的来源,以及猜出它的大概含义,这是简体字比不了的。

如果不去保护繁体字,让其自然消失,我们就无法清晰地看到汉字的演化历史,失去对汉字的敬畏感。

由于繁体字笔画较多,对书法创作来说,反倒是一种好事。

因为在书法创作中,需要书法家挖空心思去营造字体的结构美、造型美、匀称美,如果一个字的笔画过于少,非常不利于间架结构和章法布局的排列,写出的字多多少少会缺乏协调性,而繁体字因为笔画多,正好可以弥补这个缺憾,利于书法家写出有型有神的好字,这也是当今书法家依然钟爱繁体字的主要原因。

弊端是,如果恢复繁体字,违背了时代发展的潮流,现代是化繁为简的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快,容易接受简洁易懂的东西,并且已经形成了习惯,如果突然让人们去接受复杂繁琐的东西,肯定会难以适应,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另外,如果让小学生从小接受繁体字的学习,肯定不利于小学生识字率的提升,因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毕竟有限,面对复杂的繁体字,是不容易消化的。

再一个,若恢复繁体字的使用,对整个社会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

为什么这么说呢?

繁体字如果恢复后,意味着全国各地每个部门、单位、企业的公章,乃至个人的私章,还有许许多多的牌匾、题名等都将作废,重新制作这些要花费许多银子,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再说恢复汉服。

大约在10多年前,教育部有人建议将汉服作为各个高校的学位服,不少高校也采取了这个建议,在学生毕业典礼上,给颁发学位证书时,学生们一身汉服,接收自己的学位证书,这一幕看起来确实很隆重,很有仪式感。

在举办跟传统文化有关的重要活动里,如,清明节时全球华人祭拜炎帝、黄帝时,传统婚礼仪式里,如果穿上汉服,效果肯定要好得多。

如果让全民恢复汉服,追求汉服全面日常化,那非常不可取,主要原因是汉服好看是好看,但宽袍大袖,做各种活动时会碍手碍脚,非常不利索,不利于现在的生活。也正是这个原因,汉服才退出历史舞台的。

不论是恢复繁体字还是恢复汉服,我觉得,应该采取自主意愿,喜欢它们的人完全可以自己去使用,没有必要把恢复它们上升到复兴传统文化的高度,难度会写几个繁体字,会穿几款汉服就有文化了?显然不是。

繁体字和汉服只是传统文化里很小的一部分,正确看到它们的作用和意义,才有助于树立文化自信。


鸿鹄迎罡


振臂高呼为哪般?

个人喜爱个人穿。

删繁用简利民众,

文化普及有今天。






费玉山905


于其说回复繁体字,倒不于说重新回到象形文字年代得了!那该有多形象啊!比如马字,就画一个🐴,是不是很形象啊,不用发音就知道是个什么东西!文字是语言的表现形式,是字音和字意的统一体,应该是越简单明了越好!我们的文字应该向英文方向发展,一个音母即表音也表意,这应该是现代文字的发展方向!衣着方面应该跟上时代的潮流,有人硬要穿汉服,我想不会有人反对,提倡各已所好嘛,如果他想穿长袍,我想也不会有人反对的,但别提倡不提倡了,别人爱穿啥就穿啥,谁管的了吗?


霞客飞雁


汉字可以简为主,以繁为辅。日常使用统一用简体字,个人爱好繁体字的可以使用繁体字,让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至于汉服,想穿的就让他(她)们穿。


英子和靜静的老爸


可做为传统艺术加以发扬,但不可恢复应用。


祥云157537413


我认为,谁建议让谁恢复。让这些人拿着竹简、穿着汉服、住着茅草屋、点着棉油灯、写着繁体字、说着之乎者也、坐着牛车!

不准这些建议的人用手机、上微信、玩电脑、住洋房、用电灯、使白话文、穿现代服装、用电冰箱、使用电磁炉、开汽车!



杨哥之翩翩舞


忍不住答一波。

参考我最近写那篇讲方言读古诗词押韵的文章,

普通话实用,有推广价值。

方言在音韵艺术历史文化方面有价值。

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可以兼顾。

方言日后失去交际功能,可以作为某种爱好,随君学习喜欢,就像学一种音乐音律。

同理,简体字日常服饰,有实用推广价值。

所以肯定不会出现用繁体字或汉服取代之。

但是不妨碍保护繁体字与汉服文化,将之作为一种爱好。随君喜欢。

不强行推广,任君喜好,其实这种氛围是最舒服多元的。


君余味


历史车轮只能前进不可能到退,提此建议者都是极个别希望复辟开历史到车的跳梁小丑,毕将遭人神共愤全民共讨之。


信241706606


我是“沧浪有话说”,我来回答。

传统文化不仅仅是衣服和文字!

文字演变

汉字是象形文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等演变历程。建国后,为了普及教育,又推出了汉字的简化。简化有两次,第一次简化被大家普遍接受,第二次则失败了!如今,第一次简化字是已经被广为接受!

由上图可以看出,简化字也是吸收了草书的一部分特点的!那么,请问想恢复繁体字的,想恢复到哪个阶段?

文字是交流工具,美书是书法家的追求,不能作为大众的规范!

汉服的演变

人类的进化,衍生了服装,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服装。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还揭开了一个变革的历史之页!试问,何为汉服?

从黄帝夫人螺祖发明养蚕缫丝以后,人们的服装开始摆脱了兽皮为衣的时代。服装也一直是在演变,一直到清入关,搞了剃发易服。那么,这里又出来问题了,提倡者所谓的恢复汉服,是哪个时代?

字体和服装不过是文化的外在表现罢了!文字是为了交流和传播,服装是为了遮羞和御寒,即便在同一时代,不同层次也有不同的服装!所谓恢复汉字和汉服,不过是不学无术的人的博眼球游戏罢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在于思想意识、道德礼仪等内在的群体性的涵养,和文字、服装没有必然的联系!


沧浪有话说


文字最大的功能是记录, 传统的东西虽然是遗产,但是当一种工具严重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的时候,改革是必然的。比如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提倡简化字,一方面是因为繁体汉子笔画太过复杂,不利于普及和推广,致使整个民族的文盲率太高,识字写文章只是少数权贵的权利,这对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是极大的阻碍。另一方面简化汉字的记录功能得到极大的提高,包括现在的电脑输入等,无形中节约了很多的社会成本,汉文化的普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现在再看看中国人的文盲率比起清末那会儿简直没法比。

如果现在有人提出简体汉字不合理,要恢复以前的写法,其实无异于开历史倒车,部分汉字简化不合理的情况可能是存在的,但是如果他们找一本古汉字字典随便翻开看看,估计就闭嘴了,你让全中国的小学生来学那些密密麻麻的古汉字,他们会把那些人的十八代祖宗都骂活了。

的确,在书法作品里面很多繁体字写出来比那些简化字是更有韵味,但是没有人反对书法不可以写繁体字。所以小范围内恢复繁体字没人说什么,如果某些人说学生的教科书也恢复繁体字的话就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