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诸葛亮,曹操厉害,为什么最后统一国家的却是司马懿?

嫘祖


主要是司马懿寿命长,他隐忍了多年,终于熬到诸葛亮、曹操、曹丕、曹爽等英雄人物全死了才得到了天下。

司马懿的成功是七分靠运气,三分靠野心。论运气他刚好蛰伏在实力最强大的曹魏,慢慢积累自己的势力,最终一口气吞并了曹魏,并一步步谋得了天下。论野心可以为了保命几十年装弱小被曹操放过被曹丕重用,谁能比他强?所以司马懿可以得天下是注定的。

曹丕和司马懿交好,又将他封为知己,曹操死了之后他就忘记了这个忠告,还重用司马懿。暗地里司马懿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没有曹操压着的司马懿活脱脱成了一匹野马,自然是看不上曹丕。司马懿为子孙铺路,最终在司马昭登基之后又吞并了东吴,完成了天下统一,可见司马懿是多么老谋深算。


维C牛奶咖啡糖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是无敌。除了自己死亡,谁都拿他没办法。 三国志里,诸葛就是一个总理,司马懿是三军总司令。最后诸葛带兵也是因为蜀国军事大才都死翘翘了,只有一个将才魏延,但是诸葛压制他,使得他不得志最后诸葛死后才撒了欢,不听号令,惹得被诬陷致死。司马懿是跟曹操学了很多东西,从带兵到内政,曹操的多疑也锻炼了他韬光养晦的性格。真的是城府无底,几乎很少被砍透。司马最厉害的不仅仅是这些,他最厉害的是培养了两个有王才得儿子。才使得三国尽归司马,他可以说是晋朝的奠基人。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韩信的下场,司马懿明白。他懂得先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再去放手一搏天下事。否则只会别人卸磨杀驴。





月夜luck


题主提问的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伪命题,这三个人究竟谁厉害,而且为什么最后成就了司马懿,这并不是司马懿有多厉害,我们就这三个人逐个剖析一个各自的性格及所处环境的综合对比。

诸葛亮做事谨小慎微、事无巨细,不过颇有治国安邦之策,按照现在说法,就是做事认真、仔细、深谋远虑。从刘备三顾茅庐,就在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就已为刘备量身定制了一套军事战略规划图,称为“隆中对”,这一套规划图可不得了,这是其他二人都无法比拟的,刘备一介草民,靠草织品吃饭,徒有一个“刘皇叔”名号,虽然人缘好,但是如果没有诸葛亮的这套战略规划,撑死也就是谋一个一官半职的头衔,刘备绝对不会走到后期三国鼎立的局面,虽然是三国中是最小,实力最弱的一个国家,但确也是称霸一方。



曹操,此人更是厉害的角色,政治开明,人才制度更是唯才是用,不论出身,在那个尤其讲究出身的朝代,更是因此举招纳了诸多人才,所用之人皆为清正之士,能行法制,其本人还廉洁自律、以俭率人。而且此人精于兵法,有高深的军事理论作为基础,熟读孙武等兵法,并著书《兵书摘要》,主张“兵以义动”,强调师出有名,并对军纪严明,治军有方。善诗歌,诸如《观沧海》、《龟虽寿》等大作,更是体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平乌丸,战袁绍,夺西凉,曹操这一生仿佛开挂一般,虽然位极人臣,乃北方实际老总,但是一直没有篡汉,这一点确实值得钦佩。



最后说到正主司马懿了,其实司马懿这人本身就很奸诈,这个奸诈和曹操绝对不是一回事,曹操那是有高度的狡诈,司马懿的奸诈那真是市井之徒的奸诈,当初被曹操强留在身边做事,一直忍辱负重,如果不是曹丕偏袒,以曹操用人察人的智慧眼光,司马懿早已经死了好多次了,司马懿此人隐忍、气度,用兵都值得肯定,即使诸葛亮如何羞辱都不与正面对战,真正的老狐狸。


如果说最后最后赢家,为什么偏偏是司马懿,可以单纯的从年龄问题和身体素质问题简单做比较,不过如果从各自的发迹史来看,都是相当厉害的角色。不一定非要以统一与否来衡量他们。


兰陵郡主


很荣幸能回答您的提问

曹老板的行为,北宋的老古板,天天跟新法唱反调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也不得不承认,东汉末年,天下无一地属于汉家,曹操的江山不是从汉家手里拿来的,是从群盗手里夺来的。

曹老板是正儿八经的凭借军功,凭借外交手腕,纵横捭阖,割据寰宇

司马懿呢?

说起来,不得不提起同时代的另外一个人

诸葛亮!

同样是托孤,刘备说“君可自取”,葛贼是痛感先帝知遇之恩,秋风五丈原,舍己忘身,把自己一生都奉献给季汉。

司马懿呢,曹叡临终前,给司马懿说不要忘了曹芳抱你,这种慕孺之情

主少国疑的时候,直接窃取胜利果实

可以,你窃取就窃取,你好好干啊

结果咧,自己又没能力,除了杀人,别的啥都不会,连既定政策都搞不好,九品官人制,好歹人家以前还能有中央把持,到你这直接下放给世家大族

清谈误国开始,世家门阀进一步开始

连司马炎自己都说,晋朝没有新朝风气

果然,二世而亡

自己的子孙听说祖宗功业,都羞愧难当

你说你怎么比,你怎么好意思比

阮籍穷途而哭不是没理由的,三国被国人一代代记忆,也不是没理由的,因为三国是一出巨大的悲剧

英雄过去,竖子成名

所以,不黑你,黑谁





浅蓝君影视剪辑


个人觉得主要原因就是寿命长短问题。

曹操文武双全,手下将领神勇无敌,八大虎将在曹操创业初期立下汗马功劳。可是曹操一生征战,到了中年得了慢性病,导致头疾严重,最终在洛阳逝世。曹操的儿子曹丕虽然当了皇帝,但命也不长,才登基没几年便也随着曹操而去,反观司马懿,司马懿历仕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四代,曹操祖孙三代都没活过他。可能司马家族就有长寿的基因,他的弟弟都是长寿而终。

对于诸葛亮,两个人才能都不分伯仲,但是两个人还是有很大区别,司马懿是想着我要夺天下,而诸葛亮想的是我要报恩。司马懿可以以自己为中心,什么事情都不能损害到自己的利益,而诸葛亮目的是为了报恩嘛,那很多事情即使自己有所损失,也不会想太多。诸葛亮做事喜欢事必躬亲,不懂得如何分配给其他人去做,再怎么厉害最终也会拖垮自己的身体,最后活活的将自己熬干,病死五丈原,留下刘备的子孙也没什么大志,等诸葛亮去世之后,群龙无主,自然会导致灭亡的宿命。另外常年的北伐也将蜀汉带入了暗无天日的战争岁月,并紧紧地伴随着,直至灭亡。\r

司马懿则是韬光养晦,虽然败给诸葛亮,但是那有如何,这个世界有机会的总是那些活着的人,只要活着,总会有更多的机会。所以司马懿最终夺得了天下!



阳光皓妈


要论军事政治能力,曹操,诸葛亮跟司马懿确实是不相上下,但是司马懿最厉害的一点就是能活,司马懿活到了七十多岁,把三国时期那些厉害人物基本上都熬死了,剩下的都不是他的对手了,所以说活得久也是一件很厉害的事。

当然了活得久是一个原因,司马家最后统一也不只是这个原因。

司马懿平台选的好,要是司马懿跟着刘备或是孙权混,估计最后统一的可能性也很小,要知道三国时期,说是三分天下,事实上曹魏的实力是远超孙吴或是蜀汉一家的,基本上都是两家联合起来才能应付曹魏,在这个基础上篡夺曹魏大权,并且没有造成太大损失的司马懿可谓是有先天优势。

还有一点就是司马懿代表的是世家大族,司马家的背景很厉害,司马懿的高祖父司马钧为汉安帝时的征西将军,曾祖父司马量为豫章太守,祖父司马隽为颍川太守,父亲司马防为京兆尹。河东司马氏在当时也是名门望族。所以司马懿篡权才能没有在曹魏内部产生太大的损耗。

最后一点就是司马懿这个人善于隐忍,心性豁达,诸葛亮和曹操基本上都可以算是被累死的,但是司马懿不一样,该退就退,抓准机会在出手,当然这也跟他们所处的位置不同有关系。


枫叶0829


熟读三国后,我们会发现,前期几乎就是曹操的奋斗史。曹操四处讨伐,杀吕布,灭袁绍袁术,统一了北方。然后征西凉,南下夺荆州,可谓是一帆风顺,当时觉得大多数人都觉得,曹操能够一统天下。可事实呢?赤壁一把大火,将曹操的凌云之志给烧的一干二净。那么,赤壁之战真的就是曹操失败的唯一原因吗?当然不是,曹操虽然在赤壁大败,然而却未伤筋动骨,只是损失了8万左右的兵马,但是对于拥有9大洲的曹操来说,这不过只是皮鞭挠痒痒一般。休息个一年半载就能缓过劲来,曹操不仅掌握天下绝大多数兵马,拥有绝大多数底盘,还拥有大量的军事政治人才,又擅长谋略和佣兵。那么,既然如此,曹操为何还是没能统一天下呢?

其实他未统一天下的原因很多,而最为主要的,就是他做错了三件事。

第一:害死了曹昂

曹操之所以无力南征,归根结底是因为曹魏的内部混乱,争夺不休。而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关于曹操继承人的争夺战。但是,如果有一个人还在,那就不会发生这些事了。没错,他就是曹操的长子曹昂。

曹昂不仅是曹操长子,还跟随他南征北战,文韬武略,是个全能型人才。曹操也一直把他当做自己的继承人来培养。如果曹昂继承了曹操的位置,不但会安定后方,而且还是一代雄主,统一天下自然不在话下。而司马懿等人更不会乘虚而入,覆灭魏国。然而曹昂却在宛城之战中被曹操害死了,实在可惜。

第二:放走刘备

曹操有生之年,其实还是有机会统一天下的,他最大的敌人就是刘备。而曹操明明知道刘备的威胁(煮酒论天下中可知),但并没有杀他,最后让他溜走了,才导致三分天下的局势出现。

第三:放弃益州

刘备虽然厉害,但其实力远弱于曹操,在曹操占领关中之后,可以乘着益州不稳,一鼓作气拿下益州,那时候,刘备就再也没有机会翻身了。而只剩下东吴一国抗战,是打不过强大的魏国的,那么天下很可能就会全部归曹操了。



恒远远大云云


司马懿并没有统一中国,而是司马炎,也就是司马懿的孙子取代魏,建立晋朝。

汉末军阀割据,司马懿、曹操亦或是诸葛亮都不是靠一己之力来完成大事,都是靠的家族力量。

汉末各大家族,司马家族笑到最后,诸葛家族最鸡贼

汉末群雄并起,军阀割据,但并不是你想割据就割据的。需要有钱、有权、有人,那时候具备这种条件的都是各大家族。汉末的名门望族很多,在这场大乱斗里面都有自己的角色。

袁家。袁家的代表人物是袁绍和袁术,袁绍就是讨董卓的时候的被奉为联军首领的那个。袁家是“四世三公”,门客故吏遍天下,一时是最有实力的家族。不过,后来被曹操灭掉了。

杨家。就是被曹操杀了的那个杨修的那个杨家。也被曹操灭了。还有荀彧的那个荀家,为曹操所用。

诸葛家族。诸葛家族出了个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都以辅佐他人为主。诸葛家算是最鸡贼的一个。兄弟三人分别辅佐了刘备、孙权和曹魏,而且都混的风生水起。即便任何一方被灭了,也能保持整个家族能够延续下去。不得不说,多方下注的手段还是很鸡贼的。

曹家。曹操从他爷爷那辈子开始,便是大官,在亳州那边也是名门望族,还和夏侯家联合,实力相当了得。趁着黄巾之乱,诛杀董卓,随后势力不断壮大。

司马家。司马家族兴起于商周时期,因为功劳,被赐以官职名称为姓,一直到汉末三国时期,这个家族都算是名门望族,从司马懿往上数,七代全部都是高官,而到了他这一代,抛开他自己,两度成为了曹魏的托孤重臣不谈,他的几个兄弟,也都非常争气,要么身居要职,要么被封为列侯。

而司马家族人才辈出,采用韬光养晦的战术,家族力量更加强大。

家族的力量才是根本,刘备算是白手起家,所以更得到敬重

孙权也是因为家族的力量,才在江东建立基业。和很多臣子的关系都是靠家族关系维系的。

孔融能当上太守,也是因为家族力量。

曹操也是因为有本家族的力量,还有夏侯家、荀家、杨家的支持才能逐渐壮大的。

杨修能那么嚣张还自作聪明,也是因为有家族力量的支撑。

刘备的皇叔身份说实话,不知道真假。假借之名,然后靠张飞的家业才支撑起来。后又得到诸葛家的支持,在徐州的时候得到地方大户甘、糜两家的支持,也就是这样不断积累起来的。

曹家人后来战死的多,人才后继乏力,而蜀刘也是逐渐没落,江东孙权一脉也逐渐偏弱。

在这期间,其他家族的人死伤殆尽,或者逐渐式微,只有司马家族的人不减反涨,逐渐控制了曹魏,取而代之只是时间问题。

分久必合,也是历史的潮流

三国时期是连年征战,在加上汉末的时候就开始打,还有黄巾起义,打了那么多年,也是民不聊生,人困马乏。

在这样的情况下,也都没有力气再打下去了。民心向齐,到了曹魏后期,东吴和西蜀也人困马乏,再也没有再打下去的本钱和信心了。

此时的司马家族把持了曹魏所有的政权,而放眼全国,各大家族也没有和司马家族竞争的实力了,司马家族统一中国也就顺理成章了。


疯哥哥l


你好,很高兴能够回答你的问题。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征伐不断,至天下三分,但最终会归为统一,至于谁是统一者,将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曹操,乱世之英雄也,中平元年,大破黄巾军,斩首数万,中平六年,陈留起兵,首倡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建安元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建安五年,官渡之战大破袁绍,建安十二年,征服乌桓,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北方统一,意味着离全国统一又进了一步,曹操功不可没。



诸葛亮辅佐刘备夺取荆州,占领西蜀,击败曹操攻取汉中,进而建立蜀汉政权。刘备薨后,白帝托孤,继续辅佐后主刘禅,发展经济,整备兵力,七擒孟获,平定南中,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后病逝五丈原,刘禅追谥忠武侯。诸葛亮促成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北伐中原,为全国统一做出了重大贡献。



司马懿追随曹操西征张鲁,南征孙权,善谋略献奇策,崭露头角,后不断得到重用,魏明帝时,手握兵权,负责抗击诸葛亮北伐,成为曹魏的依靠。魏明帝死后,曹芳继位,与同属辅政大臣的曹爽矛盾日益激烈,后被曹爽用计,明升暗降,夺去兵权。后司马懿趁曹爽携曹芳去高平陵祭拜魏明帝之机,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史称高平陵之变。至此,曹魏政权被司马氏掌控。咸熙二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



在魏蜀吴之中,魏国最为强大,公元263年,蜀汉被司马氏掌控的曹魏所灭。晋国代魏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公元280年,晋灭东吴,一统天下。

因此,三足鼎立状态下,必然会是强盛的一方,灭掉另外两个。无论曹操还是诸葛亮,还是司马懿都不能以一己之力统一天下,他们只是天下统一的助推者,用现在的潮话说就是历史的弄潮儿。司马氏代魏后,在全天下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完成了天下的统一!

以上是个人观点,如有不当,还请指正,一起讨论!


缘影侠


司马懿主要是能忍,能熬。从魏武帝曹操到曹丕,曹叡,曹芳,曹髦,司马懿耗死了曹家四代五位皇帝。这不仅在三国时期,就是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个奇迹。《三国演义》里给他起的外号十分贴切。“冢虎”,躲在坟墓里的老虎,意志之坚韧,城府之深令人胆寒。

但这并不能说明,诸葛亮和曹操不厉害。这二位的历史功绩就不必赘述了。

曹操南征北战,基本平定了中国的北方。并且挟天子以令诸侯,牛的是始终不称帝,从道义上挡住了当时很多的野心家称帝,实际上为结束汉末军阀混战的局面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而诸葛亮呢?自从跟随刘备之后,励精图治,联吴抗曹,赤壁之战胜利后,挺近西川,终于在蜀地为刘备挣得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诸葛亮和曹操等人的努力,才将汉末的几十个军阀乱战的局面梳理清楚,使天下最终只剩下了三股势力。这无疑给司马家族最后一统天下铺平了道路。如果做个大胆的假设,司马家一开始就是一方诸侯,结果则很有可能已被曹操和诸葛亮所灭,早就尘归尘土归土了。

其实曹操在一早就看出司马懿的野心。江湖传言司马懿有鹰视狼顾之相。这对十分重视面相的古人来说,绝对是个需要加以防范的重点。曹操对司马懿一直是防备有加,司马懿也一直小心翼翼。真正给予他重用的是魏文帝曹丕。然而曹丕依然具备掌控司马懿的清醒头脑和管理能力,大将军曹真等人其实就是他用来制衡司马懿的政敌。遗憾的曹丕在位六年多就死了。曹丕死后,轮到了曹叡。此时,魏国其实已经没有人可以制约司马懿了。

另外一点,必须承认,司马家族人才辈出。我们知道司马懿字仲达,按照伯仲叔季的排行,他是老二。其实同辈兄弟中还有七位都是非常厉害的,如司马朗、司马伦等。他们并称为司马八达。到了儿子辈,依然如此。司马师,司马昭个顶个都是人才。

讲个小花絮,历史记载司马懿后期宠爱柏夫人,十分讨厌自己的原配夫人张春华。但是和张春华争吵之后却依然低头去安慰她。旁人不解何意,司马懿却说:“老东西不值得可惜,只是担心苦了我的好儿子们罢了。”(司马师和司马昭都是张春华所生)他对司马师和司马昭的看重由此可见一斑。

后来,的确是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建立了西晋。司马昭还给我们留下了那个著名的成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懿的故事启示我们:人的一生,无论从事什么样的事业,都需要将目标深深的刻在心里,然后脚踏实地,低调勤恳不断努力方能修成正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