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不合就单干,带着10万精锐说走就走?石达开哪来的自信

研究晚清太平天国历史,有三件大事至今争论不休,迷雾重重,即是“北伐战争”、“天京事变”、“石达开出走”,各界可谓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在兵力本就匮乏之情况下,杨秀清为何非要派两万广西、湖南精锐老兵北伐,而且还是“间道奔袭燕京,勿贪图攻城略地,以糜时日”,对此问题,说法不一。“天京事变”亦是如此,都说是因为杨秀清逼封“万岁”,洪秀全迫于无奈才调兵勤王,最终酿成一场自相残杀之内讧。但是,杨秀清死后不久,洪秀全却给他平反了,而且还将自己的第五子洪天佑过继给东王,以承其嗣。如果杨秀清真的“谋反”,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举,洪秀全干嘛还给他平反呢?所以,逼封“万岁”之说不成立,也许根本就没这事,“天京事变”之原因,扑朔迷离。不过,纵横国史此次并非谈这两件事,而是要和大伙探讨石达开“敢”外出单干之原因。

一言不合就单干,带着10万精锐说走就走?石达开哪来的自信

1856年11月,历经两个月之久的“天京事变”落下帷幕,翼王石达开在全体军民拥戴下,回京辅政,“合朝同举提理政务”。不过,洪秀全对其不放心,于是加封自己两位草包兄长洪仁发、洪仁达为安、福两王,名义上让他们参与朝政,实则是要牵制石达开。为此,翼王忿忿不平,于次年5月出走安庆,号召大伙追随他,给天王来个釜底抽薪。此时,洪天王害怕了,立刻废掉安福两王,还让使者送“义王金牌”去安庆,请求石达开回京辅政,不要意气用事。不过,石达开并不理会,拒绝回京,继续号召旧部前来归顺,聚集10余万精锐。

这就有意思了,在天王已经“主动认错”之情况下,石达开干嘛还不回京呢?为何就不能顺水推舟,继续为天国效力呢?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石达开在洪天王已经“妥协”之情况下,为何不维护大局,继续搞团结呢?石达开执意外出搞单干,他哪里的自信?就“纵横国史”看来,石达开之所以敢不顾洪天王之苦苦哀求搞“单干”,自有其“自信”之处。

一言不合就单干,带着10万精锐说走就走?石达开哪来的自信

石达开对自己能力、号召力、威望都相当自信,自认为是王者。在单干之前翼王石达开的战绩无人能及,屡战屡胜,俨然就是太平天国的战神,是众人追捧之对象,粉丝众多。1854年12月,曾国藩、胡林翼、罗泽南、彭玉麟、塔齐布、李续宾、周凤山等湘军核心领导倾巢出动,领兵3万进攻九江、湖口,扬言要攻破城池,而后直下安庆、金陵,活捉“逆首”洪秀全。湘军此时士气正旺,连克岳州、武昌、田家镇、半壁山,士兵豪情万丈;曾、胡、罗、彭等,是大清中兴名臣,能力自不必说。可以说,湘军在士气上要压过三连败之太平军,属于战略进攻一方,信心满满。可结果呢?石达开在九江、湖口大破湘军水陆两师,曾国藩跳水自尽而未遂;太平军乘势反攻,进入湖北,三克武昌,扭转西征战局。

一言不合就单干,带着10万精锐说走就走?石达开哪来的自信

九江、湖口大捷后,石达开回到安庆,指挥西征各路大军作战。1855年底,石达开从湖北进入江西,纵横赣省八府五十余县,清军无不望风而逃。1856年3月,石达开三路出兵,与湘军大将周凤山在樟树镇进行决战,大获全胜,周凤山狼狈逃往南昌。此时,曾国藩困守南昌孤城,无兵可调,无人可用,可谓是陷入绝地。若不是翼王东调,参与京师解围战,曾国藩难逃一死。1856年4月,石达开回师天京,与渡江南下的秦日纲、陈玉成部联合攻击“江南大营”,清军统帅向荣、张国梁溃逃丹阳,天京解围。不久,石达开率翼殿将士西征,顺江而上进入湖北,解救武昌,大战胡林翼,互有胜负。

可以说,在“天京事变”之前,石达开在战场上斩获颇多,立下赫赫战功,其擅长打“运动战”之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军事上的胜利及其所带来之威望,是石达开自信的根源,他认为自己就是王者,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之战神。

一言不合就单干,带着10万精锐说走就走?石达开哪来的自信

清朝八旗、绿营腐朽,湘军元气大伤,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是石达开对时局之自信。如果说对自身能力、威望、号召力之自信,是翼王石达开敢于单干之根源,那对“时局”之乐观判断则最终让石达开下定单干之决心。对于清朝两支正规军,八旗、绿营,石达开从来就不放在眼里,毕竟从今金田起义时他们就表现不佳,压根不敢和太平军血战。对于湘军,石达开自然知道这是一支新崛起之武装力量,是太平天国的死敌,战斗力不容小觑。要知道,胡林翼和李续宾在1856年12月,再次攻破武昌,现在已经进入江西,威胁天国大后方。不过,湘军此时并未恢复元气,石达开单干时,曾国藩已经再次“丁忧”。更关键的是,湘军引以为豪的水师力量,被分割在长江、鄱阳湖,彼此不能呼应。在石达开看来,只要自己准备充分,战胜湘军大有希望,毕竟他们曾是自己的手下败将,不足为惧。

一言不合就单干,带着10万精锐说走就走?石达开哪来的自信

就在“天京事变”爆发后不久,英法联军炮击广州,挑起第二次鸦片战战争,活捉两广总督叶铭琛,并送往印度加尔各答囚禁;广东巡抚柏贵,直接向英法联军投降,堪愿当傀儡。紧接着,联军渡海北上,逼近天津、北京,清王朝统治心脏地带面临巨大威胁。为此,咸丰皇帝只好将还能一战的蒙古马队、东三省马队调往大沽设防,阻止联军登陆天津,保卫北京安全。可以说,大清王朝现在的对手不只是太平军、捻军,还有西方列强,战略环境相当恶劣,稍有不慎则会陷入万丈深渊,丢掉江山社稷。对于清王朝面临之窘境,石达开自然知道,这也是他敢于单干的自信来源之一。要知道,乱世才好成就“英雄”,此时不为“乱世”,何时为“乱世”!

一言不合就单干,带着10万精锐说走就走?石达开哪来的自信

可以说,石达开之所以敢无视洪天王之“请求”,执意单干,其自信来源于他之前所立下之赫赫战功及清王朝所面临之窘境。简单来说,石达开对自身军事能力自信,对时局自信。不过事与愿违,单干之后的石达开在没有队友配合时,屡战屡败,最终命丧大渡河。清王朝则与曾经的对手列强相互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延长了国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