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中年老实的技术人员无法升职到管理层级,被辞退后都去干什么了,比如四十岁以后?

飞拍娱乐世界


题主说的这个问题其实具有普遍性:四十岁左右的中年老实的技术人员,往往难以升职到管理层,最后的结果就是被辞退或者被边缘化。

这个问题是绝大部分人都会遇到的问题,也是职场人焦虑的根源。

根据我的观察和经历,职场中年人基本上有以下3条出路。


职场中年技术人员的“上中下”三条出路

1、被边缘化,成为职场“透明人”

这种情况主要是在国企或者个别私企,国企是辞不了这些人,个别私企可能是因为老板对这些人有一定的感情或者他们还有其他用处。

我曾经所在的国企,就有非常多的这种中老年人,他们其实曾经是“业务骨干”。但年龄不饶人,到了40岁之后,没有升上去的绝大部分人都成了这种职场“透明人”。好一点的还来上班,但是也就是喝喝茶、看看报纸,领导也不太给安排工作。差一点的随便开个病假条,就长期不来上班了。

在国企,“人多坑少”,且升迁不透明、不公正,这种“熬、混”的人是非常多的,并不是他们本身不努力,而是已然看透看淡。他们中有追求的人会在外面自己干个兼职甚至创业,毫无斗志的也就是靠着这点工资混日子,倒也自得其乐。

这就是第一种出路,不算好也不算差:体制保障、熬到退休。

2、跳槽高就,玩转职场

这种人比较厉害,在专业上做到了极致并有一定的名气,根本不愁找工作,而是大公司都来主动挖他。

曾经我有一个师父,在四十岁前其实已经在公司做到了中层,软甲架构师,技术大牛。后来因为跟公司领导发生了比较大的争执,愤而辞职。

他倒也不算是冲动,因为他在业界内的影响力,想挖他的公司真是不少。不到一个月,他就在另外一个更大的公司做了技术部经理,薪资也翻了一倍。

我们这些曾经的同事都羡慕不已,前老板也后悔不迭。

这是第二种出路,也是最好的出路:身怀绝技、玩转职场。


3、打些散工,勉强糊口

这是为数最多的意中人,也是最差的出路。

他们没有特别的一技之长,是企业中的螺丝钉,年轻时也曾奋斗过,妄想着公司会一直罩着他,不曾想在“年老色衰”之后,被企业无情的抛弃。

他们在专业方面只有时间的积累,而无能力的增长,只能去干些送外卖、开滴滴、送快递等体力活,收入也算尚可。

这是第三种出路,也是最差的出路:身无长物、困于生活。

以上三种出路,其实也是“上中下”三策,人人都想要“上策”。

题主能问这个问题,必然也是自身感受到了未来的职场危机,那么该如何避免呢?


如何避免“职场中年危机”

1、在35岁以前完成职位跃迁

在刚进入职场时,就要树立一个信念,要尽早脱颖而出,早日进入管理层,这不光是为了成就自己,更是对自己最大的保障。

这当然需要一定的运气,但是你的努力、成绩、关系都会对你有所帮助。

做出业绩、搞好上层关系、主动创新工作,是你能脱颖而出的“秘诀”。

2、未雨绸缪,35岁前多储备资源

储备技能

在工作基本技能以外,更应该去主动学习对自己有益的知识,比如管理、经营、口才、历史等,这些都是你脱离日常工作局限、拔高自己视野的基石。

简而言之,围绕你未来的目标,不管是升职还是创业,一切技能皆可学习。最起码做到到哪里能找到这些知识,大概能解决那些方面的问题。

艺多不压身,艺少遭人嫌。更多的技能、更精进的业务能力,都是造成你“不可替代、随时离开”的基石。

储备人脉

人脉即资源!

在我们这个传统人情社会中,人际关系至关重要,甚至重过你的能力。

有用的人脉能帮你获得职场升迁、更高的格局、跳槽的良机、超越的支持,哪怕只是偶尔的一两句话,可能也会让你受益良多,少走很多弯路。

但要分清有用的人脉和无用的社交,不是你整日跟人吃饭就能获得人脉。

有用的人脉一定是:你对对方也存在一定的价值可以交换。

否则没有人会浪费他们宝贵的时间。

储备资金

之所以强调资金储备,是因为这是你应付日常开支甚至是紧急事件时的心理依靠,所以应养成储蓄资金应急未来的好习惯。

但之所以放在最后再说,是因为不想让你把金钱看的太重,健康、亲情、友情都比金钱要重要的多。


结语

总结一下,职场中年技术人员,在无法升职到管理层之后,有被边缘化,成为职场“透明人”;跳槽高就,玩转职场;打些散工,勉强糊口这“上中下”三种出路。

为了避免“职场中年危机”,我们要努力在35岁以前完成职位跃迁,并尽早储备技能、人脉、资金等资源,这样就能有备无患,成为“职场真正的主人”。


欢迎【关注】“职道明”,10余年资深职场人,每日分享最新最有价值的职场经验、个人成长、财富积累方面的深度好文,欢迎留言讨论。

悦读视界者


这也是我最近一直思考的问题,以前在沿海地区工厂做HR好几年,工厂里人员素质文化并不太高,对于人员的招聘、配置、员工关系处理也得心应手,但后来回到四川,真的别人都说四川人比较狡猾(纯粹只讲遇到的情况,绝无半点抨击之意),说句话可能都话中有话,做HR大部分时间都是与人沟通,所以尝试做其他工作,转做体系管理,为公司理顺各部门运作流程,做了几年,公司领导对此工作重视度不够,也不放权,公司内部也是小团体,经常排挤。

人也快四十了,想跳出现有的公司,又觉得自己无一技之长,在管理上这么多年也没什么大的进步,出去又找什么工作?每天早上都要像喝了酒一样的麻醉一下自己,我珍惜每一天,或许会有更好的明天。


但每天睡醒,心会咯噔一下,时刻在提醒自己:快四十了,不能再这样无所事事了。

想着也去做个什么小生意,做淘宝几年效果也不怎么好,去开面馆还得专门去学习,上有老下有小,还得还房贷,这还真不敢随随便便就辞职。

读书时成绩很优秀,都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会写毛笔字,会拉二胡,但都不精通,感觉是样样懂、门门瘟,对不起曾经优秀的自己。

选一门特长或自己感兴趣的,深耕细作,但周遭又在不停的催促着自己,没那么多精力和时间搞那么多东西,人应该学习做减法了,去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去掉一些不该执着的执念,有选择性的去选择自己的方向或一技之长,兴许会带来新的职业思路。

你们有没有什么高见,一起分享分享呢?


潼心小筑


我们厂技术科有个技术员,四十多了,业务能力强,但是人际关系一般,不会溜须拍马。后来被挤兑走了。他离职后的第三天,被我们厂最大的客户聘为驻厂监造,有否决权。把我们厂长都快弄疯了。


榴莲195248207


从我过往多年的几千起案例来看,40岁后被辞退后,应该是“两极分化”。

被辞退后,有的会生活的很好,但是有的会活的一般,没有特别的标 ,我想说下生活的一般的,是以下几点:

首先提下混的比较一般的:

1.技术不够厉害,几乎被淘汰:

有一类是技术不够厉害,当下的技术已经渐渐被时代淘汰,又没有去学习新的技术,渐渐被淘汰,几乎很难去其他公司。

2.多年技术加班,身体透支,心有余而力不足:

多年的技术加班,长期的熬夜,身体透支非常厉害,想要从事技术已经不可能,心有余

而力不足

还有一类是比较好的,是以下几点:

1.提前未雨绸缪,有额外的技能:

提前未雨绸缪,提前3-5年发展额外的技能,已经打磨的非常厉害,离开后还有退路,刚好一心一意的去打开新的世界。

2.技术和AI结合,成为新的技能:

技术和AI相结合,成为新的技能,成为新的技术大牛,短时间内不会被淘汰。

所以,40岁以后是否混的好,不是年龄因素,而是你能力是否被市场 可,并且稀缺,当都满足,相信你依旧会吃香,也不会被边缘化,加油!

作者简介:赵默,前500强公司十年HRD,资深职业瓶颈导师,BBC职业规划教练,企业瓶颈赋能教练,NLP执行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用文字和声音的力量帮助职场人士突破自我设限,找回自我,寻找职业新可能。

职业瓶颈导师赵默


央企,之前有个前辈,快50了,很符合中年老实的描述,兢兢业业,之前纯技术岗位,但是单位转型,承接项目,需要项目管理相关职责,他对项目管理的理解有很多偏差,工作上一个小失误,给公司带来损失,上面层层甩锅,就被裁了,。。。

后来离开这座城市,去相关行业小公司找了一份技术管理岗,薪水翻了一倍不止。

我觉得肯努力,有实力,就好了,职业发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遇见长大的你


首先来抓关键词:中年、老实、技术人员、无法升职到管理层、被辞退、去干啥了?

去干啥了?这是件最重要的事。别急,容我一步一步往下分析,因为认清现实和调整心态很重要,也决定着辞退后去干什么。

最近一年来很多人都面临着中年失业这个难题。许多人40+的人员,都被迫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一些良心公司,还能拿到点补偿,多少能过渡一段时间。有一些黑心眼的公司,毫无预兆地就将中年人从岗位上给淘汰下来了,让他们顿时陷入了慌乱的境地。

失去工作的中年人,尤其狼狈,对未来,他们已经没有年轻人那么多幻想和希望,只是想平平稳稳过好自己的日子。

但往往现实很残酷。失去稳定的经济基础,对于家庭的影响是巨大的。

而对于中年人的就业,职场也十分的不友好,企业一般都不太会雇佣超过这个年龄段的人,除非是特别优秀的。

所以,咱们的话题,自然而然地引申到了老实、技术人员这个问题上了。

老实不等于木讷。技术人员大部分人的性格特征是:对于自己能力认知上比较较真、敢说、敢做,对工作责任心强;有时又太过于谨小慎微,敏感、胆小怕事、喜欢钻牛角尖、行为方式教条、偶尔有点清高;不善交际。对于专业技能上的判断,是有极大自信心的。

技术人员的性格特点是影响一部分人向管理层晋升的拦路虎。正是因为这种性格,导致技术人员不屑于去钻营人际关系,不太高兴维护人际关系,而管理岗位,对于性格要求,往往与技术岗位相去甚远。比如管理人员在与人沟通、协调、协作能力的要求上,甚至高于专业能力水平。

技术人员擅长于与物打交道,管理人员擅长于与人打交道。

每种性格特征都有其优缺点,这并不是决定自己未来走向的重要因素,重要的是要扬长避短。

任何岗位都遵循“二八”原则。别说技术岗位,即便就是管理岗位,也不是人人能当领导的。很可能是10个人中,最多也就2个人能得到升职,剩下的8个人,你得自己想办法定位自己。

所以,很多时候事情的发生,并不是你的错,只是你一不小心,被卷进了这个漩涡里。

现实那么残酷,那么,后面怎么办?

先自我检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如果这些年来,你始终没有停止钻研、更新知识的步伐,总能站在技术领域的前端,那么恭喜你,哪怕没有到管理层,哪怕中年了,哪怕就这么失业了,那也不用害怕,毕竟一技在身,还是有很高价值的。

如果你的知识已经老化,身边的年轻人开始对你表示不满,那么,你真的是有点讨人嫌了,不如趁此退出来。

如果十几二十年来,你都没有换过单位,那么,请认真看看,你自己引以为傲的专业技术到底有多高?在这家单位也许你很专业,认为自己很牛,但换了家公司,换了个平台,你所谓的很牛,压根儿不是一回事,因为判断专业水平的标准不同。

如果原来的技术早就被淘汰,而新技术你没能掌握,那么,还是认清现实,重新开始吧。

认清自己的性格特点。哪怕你是技术大拿,也别想当然的以为,做生意也一定是高手、与人相处也是高手。其实错了!多数技术高手人际关系并不融洽,骨子里很清高,蔑视别人,以为自己技能特别棒,就目空一切。其实你所掌握的技术,也只不过是这一生需要的无数技能中的一个。

去干什么?

继续找工作。这把年纪去找工作,虽然会比较艰难一点,但别放弃。也许主管可能都比你岁数小,人家看着你沧桑的脸或许会流露出怜悯神情。别介意,起码比轻视要好很多。

你背后还要支撑沉重的生活压力,中年人“忍”字当头。为了生活能忍则忍,退一步海阔天空啊!

请不要轻易进入生意场。技术高手一走进生意场,往往目空一切,很快就感觉很不适应,和当初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如果是适应不了,对不起,等待你的只有失败。

用解决技术的思维去处理社会关系,往往是要栽跟头的!

类似的不能轻易触碰的还有:自己干!是可以自己干,但要先看看自己是不是这块料!即使你是技术高手,欠缺的东西仍然很多。自己干的人,一般都有广泛的社会关系、胆子够大,心够狠,如果你没有,那就别碰了。

如果你有赌一把的勇气和胆识,那就去干。但要想明白,当你自己创业的时候,很多投资和决策需要你下决心。以前可以由你当初看不起的的没文化的老板去决策,现在你需要承担风险了,赔的钱是你自己的血汗钱,关键时刻还要敢于去赌一赌。

没这点勇气和胆量是成不了大事的。

所以,还是需要改变思维、改变心态。别再把自己端着了,把自己的骄傲放到尘土里,去外面多接触多尝试。

红线内的事情不要轻易去做,但可以去试探尝试。放下你的电脑和示波器,去跟别人学学怎么跟人打招呼、介绍产品、谈价钱、留住老顾客。。。如果觉得自己在这方面的技能提高了,再进一步去深入。

除了找工作之外,还可以去尝试专业技能的培训工作,或者去做一些咨询工作,甚至去接一些项目。

慢慢开始,既不从原来的技术上剥离自己,又能在新的领域内拓展自己。

请不要把中年失业当成职场生涯的终结。我们应该感谢生活,在关键的当口,给自己一个提醒,也让自己能重新审视自己,做一个更为勇敢、完美的人。


飞猫飞猫飞猫


47了,进国营企业26年,土建及给排水专业技术岗位,土建工程师,二级建造师,预算员上岗证,历年手上经手的项目累计总金额3个亿,一直都在规则下认真做事,今年评了十年的主管被撸了,新领导意思要增加企业活力和部门科员压力,减少主管名额,一年一评,实际上我知道以后没戏了,我们的专业技术岗位都是一人一岗,既然你的专业岗位评不上了,以后也就别想了。可伶这个主管就是年收入比之前多10%,还有名声好听些,实际上还是个科员!


非常不快乐


要看什么技术人员了,我也是老实的技术人员,但我靠前几年的拼搏,已经挣得一线一套房,二线四套房,现在在二线生活,今年35,计划干到40退休,完全无压力


二次元飞猪


总有人担心老年程序员怎么办,说没见过老龄程序员。其实是因为软件行业才发展不到二十年。再过十年你就明白,老年程序员到处都是。


O0o0o0o0O


工业领域 一是要基础扎实 数学好 物理好 这样在渡过技工阶段要比一般技工对应用技术了解的扎实 再就是反应灵敏比一板一眼的老技工多出一份灵气(虽然不是优点) 二是到了特定领域工业技术是非常狭隘的一些类似 感应热处理 等细分领域往往就几家公司 所以职称学历还是非常重要的 极有可能你去了其他家公司技术就值钱了 三是自己干,老板最喜欢的是解决问题的人能做到人家问你要台设备 直接从设备选型到工艺量产 那么他没必要去找你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