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除了讲《论语》之外,她的书法是否也体现了她的才华?你怎么看?

笔尖写字课堂


自古以来,自认为有点才的人都喜欢往京城跑,“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京城作为政治、文化中心,机会多多,这一点连潇洒随意、游戏人间的诗仙李太白也不能免俗。

于丹,沾了身处大都市的光,《百家讲坛》让她火了,成为名满天下的大文化人、著名学者,同时也是位列福市斯榜单前列的儒商,名气带来的千万身家,这才是真金白银。


中国缺于丹吗?不错,千万个具有于丹能力的人们,缺的是大都市这个大平台,缺的是一个机遇?

社会上对于丹有异议,原因至少有两个:

一是仇富心理普遍存在,看不得别人有钱,在下也不能免俗。

二是于丹的张扬,与传统文人的处世风格格格不入。她的张扬,不知出名前如此,还是出名后如此?如是后者,则此人人品确实有问题。

于丹的书法,或者说她的硬笔书法,和她的人一样,张扬。

看得出,她练过字,一笔一画,讲究笔法,结体也还可以,不以书法为专业的人,能写到如此水平,也算不错。

但是,也可以看到,她在掌握了基本写字方法后,就甩开了字帖,按自己的想法写了,所以,有的写法显得野了一点,江湖了一点。

如果她按这个路子继续写下去,不懂得收一收,极易变成江湖字。



字如其人,是有一定道理的。于丹其人,在学术上,不知与她写字是否一样,达到一定水平后,即向重心转向自我包装和商业运作了?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将于丹的钢笔字称之为书法不妥,顶多称名人手迹或笔迹。

书法、书法,书而有法,法书、法书,有法之书,须有规则,信笔为体,聚墨成形,也谓之书法,无疑是名实不符。

大家可能熟识于丹《百家讲坛》讲解《论语》和《道德经》。对经典的理解和解读有自己的想法,不过这种想法偏离了经典的本意,导致许多观众对她的讲解太过直白,心灵鸡汤式的输送观点也让观众厌烦。

字如其人,文如其人,笔迹透露于丹系自命不凡之人。细看她的钢笔字,写得随便,颇为张扬,不讲规矩。看似脱洒,实是张牙舞瓜,毫无书卷之气。呈现的是满纸浮躁,犹如鬼画符,终是“野狐禅”一路,与职业女性与大学教授实难匹配。

德不配位,反受其累。此言在理,尤其是对曾经当红的于丹教授而言。




湘仔评论


于丹虽练过字,但称书法家还有一定的距离。不过越是不练字越能看出其个性。

”诗酒趁年华”,此篇字迹,显然比其他篇幅写得好。一是说明于丹练过字,二是之所以练过字才掩盖了本人的个性。

从”传播文化价值”、”海上生明月”可以看出她的个性。这两幅字,艺术性不高,显出其个性。从字迹看,大度、张扬,开张,挥洒,露锋占一定比例。这种特点伴随显示内敛不够。

从于丹的百家讲坛看,言谈举止大度大方,大家比较认可。就此,也成就了今天的于丹。字迹中的挥洒,也与于丹在讲座中,朗朗上口的华丽词藻对应起来。字迹中的张扬、开张,与性格的开朗,让人喜欢与之交流和沟通。

心理学认为,任何人的个性具有倾向性。侧重于外向,一般伴随缺乏专一。字迹的缺乏内敛正好与之对应。今天如果说越来越多的人不喜欢于丹,其实就是于丹的内敛不够引起的学问不足或没有真正悟出论语的真谛有关(与同级学者比)。





刘俊利


在生活中,你若发现某个朋友,写得如下,你会觉得,字写的挺好。

你若知道,这是于丹写的,你会觉得,还行,但肯定算不上书法。
很巧,小视频里我也写过这句――

不过,客观来讲,于丹很多字还确实是行书的结构,若说于丹一点没练过字,肯定不合适。

这字,作为快写的日常字,也算写的好字了,虽然不是很耐看!

倘若仔细观察:海上“升”明月,你会发现,这个“sheng”不是错字吗?应该是“生”吧?作为个知名的文化人,犯错也算正常,但总归是个减分项。


若是,再从笔迹上分析性格,这字的张与驰,信马由缰,表现的太过了!

正如她的讲的《论语》,太喜欢一堆堆空洞的排比了,花拳秀腿的鸡汤文多,真知灼见的干货少。只可远观,不可细瞧――

其实,我们更喜欢的是厚积薄发,张驰有度~不论是书法,还是才华。


行书一点通


因为“伦敦事件”和“北大事件”于丹终于从神坛跌落,也让人们冷静地开始看待这位头顶无数光环的“国学大师”,用“国学鸡汤”喂养了无数人,结果把自己灌醉了,这种情况倒也是让我醉了。

《百家讲坛》火了于丹,于丹也借此机会让自己红遍大江南北,她是一个很会自我炒作的人,借着当时流行的“国学风潮”适时自我炒作,然后就是出书、讲座、上电视,然后就是自我膨胀,然后就是没有然后了。所作所为很难想象是一个天天给别人灌“国学鸡汤”的人,但是看了她写的字之后,你就会发现,她就是这样的人,“字如其人”。

于丹的字谈不上书法,最多就是写字,这样的字放在一般人群中还属于“不错”的,但如果顶着“国学大师”的光环,就差的太多了,别说跟书法家比了,跟同在一个学校的康震比比就被甩出几条街了。如果硬要往书法里面扎堆,那直接可以扔垃圾桶了,不过要注意分类,应该属于干垃圾一类。

于丹的字毫无传统书法的根底,最多应该是跟着某个硬笔字帖练过一段,但时间肯定不长,写字太随意、张扬,毛笔字应该是根本没有练过,毫无一点法度。

看上面这张纸条,“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这是苏轼的词句,苏轼要表达的是一种超然的心态,而于丹写的却是飞扬跋扈的感觉,几乎每一个字都有很张扬的笔画,这是江湖体的特征,喜欢显摆。

关键是里面的“诗”字,如果不是放在文中,估计你是猜不出来是什么字的,左边的偏旁是草书三点水的写法,右边的“寺”写成了“寸”,不严谨、太随意,不应该是一个学者应该写出来的字。

于丹真的应该跟学校的老前辈启功先生好好学学什么是书法,看看一个文人应该有的字是什么样的。于丹的字极尽剑拔弩张之态,没有一点文人书法的中和之美感。看了这样的字,再结合她成名之后暴露出来的性格素质缺陷,你就会觉得真的是“字如其人”,她的字跟她的人一样,太能装。

不知道各位网上的书友是怎么看待于丹老师的“书法”的,不妨说说看。

我是翰墨今香,专注分享传统书法文化,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和关注,感恩有你。


翰墨今香


当然了。于丹的才华,如同地下的泉水,只要逮着机会,就会喷涌而出。


于丹讲《论语》,相当惊艳,一时,“学术超女”、“文化圣母”之类的冠冕就堂而皇之的戴在了她的头上。这是对于丹才华的肯定,也是她应得的。毕竟,于丹在“百家讲坛”的这次亮相,实在精彩万分!暌违已久的孔老夫子,在于丹的搀扶之下,穿越两千多年的风霜雪雨,向我们缓缓走来,手上还端着一碗鸡汤!一个月亮,普照千江之水,一碗鸡汤,遍施百世之人!我们的心田,早已因干旱而荒芜,残败不堪,痛饮这碗虽年代久远却温而未冷的鸡汤,真是滋润啊!


在圣贤的鸡汤下,我们学习成长!于丹讲《论语》,功莫大焉!

其实,作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院长,作为研究文化传播的专家,于丹在开讲《论语》之前,早在电视传媒界展现了她至少九斗的才华,不过,那时人家是躲在幕后做策划,隐藏得比较深,不为一般大众所知。


对于才高九斗之人来说,书法只是小事一桩。作为一种艺术,书法不是写字。同时,书法又是是是写字,否则,就成画画了。作为高才大情的文化学者,于丹老师毫无疑问相当会写字。而且,于丹老师在书法中再次彰显了她的菁华大才。尝试论之:

一、善于借鉴

有一年,于丹参加成都武候祠的相关文化活动,在挥毫题字前,讲到自己的学书往事。她说,幼时少年宫的老师教写字,要求“凤眼握笔法”,自己觉得手指好累。后来,她向同在北师大的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请益,启大爷“那不是凤眼,简直就是鸡爪握笔法,手不得轻松自然,如何能写好字”云云,对她启发很深。看来,于丹是曾经得到过启老真传的,我们从这幅“道不远人”就可以看出:结字工整清丽,用笔严谨均匀,字里行间,弥漫着纤秀安逸的神气。这些都是启功书法的高明之处呀,全被善于借鉴的于丹老师学来了。而启功书法中有时像“火柴棍般排列”的弊端,于丹一概不沾。



于丹书法还善于从经典碑帖中吸取营养。这一幅给媒体的题辞,有柳诚悬《神策军碑》笔意,中宫收紧,内擫,将部分笔画紧密穿插,使宽疏处疏可走马而紧密处密不透风,一股英气,逼人而来。而其笔画方劲、转折峭厉处,又深得欧阳询《九成宫》的遗韵。融欧柳于一体,意态精密,以劲藏媚,方中见圆,恰到好处,妙哉!

二、善于创新


学古而不泥古,推陈即为出新。于丹书法既入古人堂奥,还高举创新大纛,通过对古典的继承与反省,力图为新法度奠基。

书法艺术,反映时代精神。或者说,时代风云,席卷书法艺术。总之,二者之间有深不可测的关系。根据董作宾先生的研究,甲骨文的书法风格可以分为雄伟、谨饬、颓靡、劲峭、严整五期。人们还公认,关于书法,汉代尚气,魏晋尚韵,南北朝尚神,隋唐尚法,宋代尚意,元代尚态,明代尚趣,清代尚朴。可见,一代有一代的书法。

在新时代,书法如何抒写新生活?于丹对此也作出了积极探索。

那就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篆隶楷行草,东西南北中,虽是信笔写来,却如天马行空!

三、结语


无为而无不为,无不为终归无为。关于书法之道,于丹老师为我们作出了深刻的演绎和诠释。


莫安排


字如其人,主要是说书写能反映其真正的文化修养、性格特征、办事情的条理程度和认真程度。宽厚、开朗、诚实、有严谨思维逻辑的人,尽管不懂书法,按自己习惯写出来的字,看起来大方得体,有令人舒服的感觉,人们从字体笔势上有了初步印象。长得漂亮的人写字不一定漂亮;能说会道的人写字不一定好看,骗子口才爽溜溜,叫他写字就立见其拙,甚至不会写;心胸开朗阔达的人其字形必是大方舒展。练书法,也受性格限制,有的学不会书法,有的容易上手,进步很快。


净寰401


于丹不是研究国学最厉害的,正如郭德纲不是最好的相声演员,但是于丹和郭德纲是在国学刚刚被炒作的时候的助燃剂,她推动了国学的发展,郭德纲是在相声快滑向深渊的时候,把相声这个民族文化拉到平安地带,他们做出的贡献不可忽视。硬笔界有个庞中华,他的字很俗,一般般,但是他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后,书法落寞的时候,为书法复兴打了一次强心针,虽然他的字不好,但是不能否定他的贡献。

刘翔退赛的时候被骂的很惨,一边倒的骂,但是骂的时候有谁记住了刘翔在田径赛场上曾经得过36次世界冠军,让中国人扬眉吐气。于丹也是一样,她确实有她的厉害之处,当初她最火的时候,被她才华吸引的人,对他赞不绝口,现在又回头骂她,可以问一下自己,你是人云亦云呢?还是人云亦云?被媒体带的东倒西歪。

绝大部分人,都是乌合之众,人家说什么,咱们就跟着说什么,人家骂,如果自己不骂两句就不能显示自己的厉害。

当初于丹最火的时候,如果没有媒体炒作,人云亦云,多些理性,于丹不至于摔的这么惨。于丹的陨落是不是和我们每个人都有关系呢?


手工先生


于丹的书法。看到这个问题,虽然对于丹的字不熟悉,但对其的百家讲坛的讲座还是知道一些。于是百度了一下发现有不少的于丹的硬笔作品。

从这些作品看,显然没有经过严格系统的临摹锻炼,是写字,未必够得上书法,不过能够写到这个水平这写字中有算得上是娇娇者了。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有个性字法娴熟。

能够做到这一点非长期接触文化或学问所不能为。从这件作品看,字形或大或小,富有一种节奏感和韵律美,大的字,结构布置有些夸张,甚至有意突出其中某一部位。字形有疏有密。小一些的字,结构较为严谨,这些都说明书写者具有较高文化修养,而且充满了自信力和略带一种张扬的个性。思维缜密而成熟。虽然有些点画造型不规范,有些凭自己的印象而任笔书写,但不至于荒率敷衍潦草。不规范的情况确实客观存在。如走之的写法能,“当月出品”的“月”和“品”的连带处理的不规范。还有“年”字的写法显然太过随意。

于丹的硬笔作品,点画线条非常流畅娴熟,虽然不规范,但书写的熟,线条富有行云流水般的感觉。

我们看下面这件作品,可能与诗词有关吧,写的非常规范。但仍然存在不规范的问题,不过不是专门的书法家,能够做到这点靠的是学问而不是传统经典书法的功夫。已经非常了不起了。甚至有一种男儿气。


翰墨书道


我们处在一个俗文化时代,文化缩水、降格自不可免,这是一个悲哀的时代。于丹有才,称得上才女,但不是学问家。她的字,更不足评,不可苛求于她。展示无可厚非,不过要自量。黄宾虹主張内美,外在的表现的东西多了,就流于形式,走向浮滑。字如其人,很真切,也很形象,透过于丹的字,我们多少能看到她的内心世界。孟子说,充实为美,愿与于丹教授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