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裡老字號,每塊牌匾背後都藏著一段故事

史話導言:北京城裡的老字號,這些牌匾都是一幅幅美絕倫的書法作品,更展示了老北京深厚商業文化的標誌性符號。京城老字號牌匾題字,多出自名家之手,有一人曾題遍了全城30多家的商鋪。此人名馮恕,固此曾有“無匾不恕”之說。

北京城裡老字號,每塊牌匾背後都藏著一段故事

清代京城字號匾額的題寫者多為身份顯赫的翰林書家或高官,當時店鋪喜歡用正統的顏或歐體楷書,一是楷書容易辨認,二來字體飽滿的楷書象徵著物阜年豐、財源茂盛。

據《春明古蹟小識》載:“舊都琉璃廠各商店之匾額,皆系名家所書,字體不一,極盡琳琅壯觀之致。尤以茹古齋、松華齋、清秘閣、松古齋等匾額為精彩。”

光緒十六年(1890年)李虹著《朝市叢載》中列舉了38家匾額,而孫殿起所著《琉璃廠小志》中則列舉了87家店鋪匾額,多為清代名士、名家所題寫。

北京城裡老字號,每塊牌匾背後都藏著一段故事

例如,清同治、光緒二帝的老師、戶部尚書翁同龢便題寫了“菇古齋”、“尊漢閣”、“寶古齋”、“賞奇齋”和“秀文齋”等匾額,清末工部尚書、吏部尚書陸潤庠曾為“榮寶齋”、“韻古齋”、“天源醬園”題寫匾額,而清代著名書法家寶熙、多羅克勤郡王、乾隆朝禮部尚書梁詩正等也都為當時的老字號寫過牌匾。

20世紀初期,京城字號匾額的書寫者除了恪守傳統的前清翰林之外,還有政界要員、社會名流和知名書法家等,如李鴻章、梁啟超、吳昌碩、康有為、徐世昌、吳佩孚、鄭孝胥、黃賓虹、張伯英、曾國藩、張大千等人。

北京城裡老字號,每塊牌匾背後都藏著一段故事

20世紀中期以後,京城字號匾額的書寫者多為現代文人和書法名家,如郭沫若、趙樸初、鄧拓、舒同、李可染、吳作人、傑、啟功、劉炳森、王遐舉、歐陽中石等。

提起京城老字號的匾額,曾有“無匾不恕”之說,這個“恕”指的是馮恕。馮恕是著名收藏家、書法家,字公度,號華農,原籍浙江慈溪,為清光緒年間進士、翰林。

北京城裡老字號,每塊牌匾背後都藏著一段故事

他有很深的書法功力,尤以顏體著稱,且待人和善,幾乎是有求必應,所以當時北平的商號匾額多出其手書,據傳他曾為京城30多家商鋪題寫過匾額。

由於年代久遠,至今有據可查的只有“張一元”、“同和居”、“福興居”、“仁德茶莊”和“中華大藥房”。馮恕閒暇之時頗好品茶,所以成了大柵欄“張一元”茶莊的常客,並與掌櫃子成了好友。

北京城裡老字號,每塊牌匾背後都藏著一段故事

當掌櫃子請他題寫匾額時,便毫不猶豫地答應了。第二天就題寫了“張一元茶莊”和“張一元”兩塊匾額,落款為其字:“公度”。其字體宗法顏真卿,蒼勁飽滿、凝重、大方,且帶有行書筆意。

幾日之後,一塊紅底金字大匾便懸掛於“張一元”茶莊門簷之上。後來,“張一元”茶莊被更名為“閩春茶莊”,馮恕所題匾額被替換下來,現收藏於首都博物館。多年後恢復“張一元”之名,由當代書法家石良重新題寫了匾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