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駒:捐了半個故宮,卻在病重住院想換間病房,被告知級別不夠


張伯駒:捐了半個故宮,卻在病重住院想換間病房,被告知級別不夠


“黃金易得,國寶無二。我買它們不是為了錢,是怕它們流入外國。”——張伯駒

1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3月14日,張伯駒出生於河南項城,父親是張錦芳,後過繼給了直隸總督張鎮芳,還是袁世凱的表侄。

自幼天性聰慧,7歲進入私塾,9歲就能寫詩,而且過目不能忘,一本《古文觀止》倒背如流,被人稱為“神童”,也深受張鎮芳的喜愛。

民國時期,他與袁克文、張學良以及盧小嘉等人一起並稱為“民國四公子”

這樣的人物,怎麼可能平凡的度過一生呢?

1916年,張伯駒前往袁世凱麾下混成模範團騎兵科學習,兩年後投身軍界,先後擔任安武軍全軍營務處提調、陝西督軍公署參議,並在曹錕、吳佩孚、張作霖等人手下擔任提調參議,不過基本都是虛職。

無奈,張伯駒家裡太有錢了,看不慣官場之中的貪汙腐敗的風氣,他認為做軍人簡直是自辱,就脫下軍裝,賦閒在家,每日只寫詩作畫,看戲唱曲,每天生活逍遙自在。

張伯駒:捐了半個故宮,卻在病重住院想換間病房,被告知級別不夠


不過張伯駒不同於一般的富家子弟,他絲毫未沾紈絝之氣。

他生活素淡,也不故作清高刻薄,喜同名士交涉,正因如此,他對書畫名品也有一定見識,經常會為收藏名品一擲千金。

有一天,他溜達到一個出售古玩字畫的地攤邊。突然,看到一幅寫有“叢碧山房”四個大字的書法。

張伯駒憑著本身的文學根底,斷定此作不俗,馬上掏了一千大洋買下,回家後發現,這幅畫居然是康熙御筆。

父親讓他打理銀行事務,他卻漫不經心。

1930年,他還與李石曾、齊如山、梅蘭芳、餘叔巖、馮耿光等組織了“國劇學會”。

為此,母親整日在家哀嘆:“讓你做官不去,讓你開銀行不好好開,就知道花錢買字畫!”

2


1935年,時任鹽業銀行董事的張伯駒被父親派去上海查賬,而工作之餘,也會到風月場所應酬一番。

後來聽說了“潘妃”的名頭,於是前去觀看。

張伯駒:捐了半個故宮,卻在病重住院想換間病房,被告知級別不夠

初見潘素,一身好才華的他立即提筆,寫了一副對聯:“潘步掌中輕,十步香塵生羅襪。妃彈塞上曲,千秋胡語入琵琶。”

張伯駒便暗下決心,發誓要娶潘素。而風流倜儻的張伯駒也很快俘獲了潘素的芳心。

但當時的潘素,已和國民黨的中將訂婚,在得知二人的事情,中將就命人將潘素軟禁了起來。

迫於無奈,張伯駒在朋友的幫助下,買通看守的兵衛,連夜將潘素帶回北京迅速成婚。

這一年,張伯駒37歲,潘素20歲。

張伯駒:捐了半個故宮,卻在病重住院想換間病房,被告知級別不夠

張伯駒為與她廝守,以重金遣散了家中舊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定下的三房妻妾。

兩人又皈依在蘇州虎丘寺印光法師門下,法師為兩人起了法號慧素和慧起。

“慧素”成了她的字,“素”成了她的名,此後,她改“潘妃”名為“潘素”。

一個是妻妾成群的富家子,一個是歡場賣笑的風塵女,兩人卻譜寫了後半生的情愛傳奇故事。

3


婚後,張伯駒見潘素聰慧,繪畫上很有天賦,便引薦她拜在朱德甫門下,又先後為她請來汪孟舒、陶心如等名師教她,將收藏的《遊春圖》等名作拿出來供她臨摹,帶她遊歷名山大川,從大自然中找尋靈感、獲取真諦。

潘素果然沒有辜負張伯駒的栽培,悉心鑽研工筆畫法,日後成了頗有造詣的青綠山水畫家,連張大千都讚歎不已。

畫文物鑑定家史樹青曾為她的《溪山秋色圖》題跋:

“慧素生平所作山水,極似南朝張僧繇而恪守謝赫六法論,真沒骨家法也,此幅白雲紅樹,在當代畫家中罕見作者。”

從此,潘素撫琴潑墨,張伯駒填詞作詩,琴瑟和鳴。

不過關於張伯駒收藏字畫方面的愛好,潘素一向都是選擇支持。

這讓張伯駒更加醉心於名品字畫,整日裡四處尋訪名家,收集奇珍異寶。

他們既是夫妻,又是知己,在興趣上志同道合,在精神上旗鼓相當。

1936年,一件事情轟動了整個中國文物界。

唐代韓幹的《照夜白圖》被與張大千有著“南張北溥”之稱的溥儒,以一萬大洋賣到了日本人手裡。

張伯駒:捐了半個故宮,卻在病重住院想換間病房,被告知級別不夠


這讓張伯駒很氣憤,但沒過多久張伯駒聽說溥儒又要把西晉陸機的《平復帖》,賣給洋人。(溥儒是恭親王之孫,手上有大量字畫珍品。)

這下張伯駒就再也坐不住了。

當即託人給溥儒帶話表示願收購《平復帖》;但沒想到溥儒一開口就是 20萬大洋,一毛錢都便宜不得,奈何實在有心無力,張伯駒也就只能作罷。

20萬大洋這在民國時期是什麼概念?

根據相關史料顯示:民國普通公務員年工資大約在60大洋左右,20萬差不多等於他們300年的收入

而且還是不吃不喝那種。

就算張伯駒家裡是開銀行的,他爸也不能會為他掏出來這麼大一筆錢,於是這次求購以失敗告終。
第二年,張伯駒請了張大千出面幫忙求情,但溥濡

仍舊不肯鬆口,死死卡著20萬元要價。

直到1937年,當張伯駒得知溥儒母親病危,正是缺錢的時候,他二話不說,就借出一萬大洋,這令溥儒愧嘆不已。

次年1月,張伯駒偶然從故宮博物院院長口中得知溥儒的母親前段時間去世,辦喪事急需用錢現在去問或許有機會能拿下。最終張伯駒以4萬大洋把《平復帖》給買了過來,為中國保住了這一無價國寶。

此後,張伯駒又陸續買下,李白真跡、杜牧手卷、黃庭堅書法等,十多卷珍品。

而其代價,是變賣了家中,在京津兩地的幾乎所有房產。

4

1941年6月6日,一條新聞轟動了上海灘:文物收藏家、民國鹽業銀行的總稽核兼常任董事張伯駒被綁架了!下落不明!

寄居上海的張伯駒出門辦事,被三個大漢綁架了(有76號的身影),差點令張伯駒丟掉了性命。

綁匪向潘素開口索要300萬作為贖金,否則便撕票。

潘素後見了張伯駒,張伯駒千叮萬囑:“家裡那些字畫千萬不能動,尤其是《平復帖》,那是我的命,我死了不要緊,這個字畫要留下來,如果賣掉換錢來贖我,我絕不出去。”

潘素含淚應允,她深知於丈夫而言,這些字畫的價值遠勝於他的生命。

別後,潘素謹遵丈夫的話,寧死也沒動過家中的收藏,那一年,她只有25歲。

經過八個月討價還價,綁票從300萬降到40萬,除了字畫,潘素把能賣的東西都賣乾淨了,湊足了40萬元送了過去。

5

日本投降後,溥儀自身難保,珍藏在偽滿皇宮的眾多國寶也散失東北民間。

1946年,張伯駒得知擁有《遊春圖》馬霽川,要把“天下第一畫卷”之稱的珍品賣給外國人的消息後,提出要收購《遊春圖》。

這幅畫布局得當,運筆細膩乃隋代著名畫師展子虔傳世的唯一作品。

張伯駒:捐了半個故宮,卻在病重住院想換間病房,被告知級別不夠


張伯駒很快就找上了門:

“馬掌櫃,聽說《遊春圖》在你手中,你開個價吧?”

在瞭解張伯駒是為了保護文物的情況下馬霽川決定趁機敲上一筆:

“只要你出得起800兩黃金,這就是無價之寶就歸你了。要是換做洋人,少說也得1000兩黃金。”

賭的就是他無論怎麼都會吃下這個虧。

但這次,馬霽川猜錯了,因為在這幾年裡,張伯駒為了文物早已經負債累累,無力籌措

無奈之下火速通知故宮博物院,建議院方致函古玩商會,不準此卷出境。但故宮博物院因經費不足,無力收購。

無奈之下,張伯駒只好故意將此事公之於眾,他說:“此卷有關中華民族的歷史,萬萬不能出境。如果有誰為了多賺金子,把它轉手洋人,誰就是民族敗類,千古罪人,我張某決不會輕饒了他!”

馬霽川迫於壓力,也害怕事情鬧得太大,只得降價了:“200兩黃金,有錢來拿!”


張伯駒:捐了半個故宮,卻在病重住院想換間病房,被告知級別不夠


最後,為了這張《遊春圖》,張伯駒賣掉了北京弓弦衚衕佔地15畝的四合院。

這套四合院可不一般,原為大太監李蓮英的宅院,模仿頤和園排雲殿規模建造,是京城數一數二的名宅。

馬未都當年曾說:“這宅子擱在今天,光拆遷,就得一個多億。”

結果,馬霽川又藉口成色不好加價:“還要再追加20兩,否則我就賣給別人了。”

無奈之下,只得把妻子的陪嫁首飾也拿去典當勉強湊夠。

“伯駒旨在收藏,貴賤不賣,恕君海涵。”

這是後來,南京總統府派人來京,以500兩黃金向張伯駒買《遊春圖》時,張伯駒的回絕信函。

6

1956年,北京故宮博物院收到了一份神秘大禮:八件價值連城的寶貝。其中包括西晉陸機《平復帖》卷、隋展子虔《遊春圖》、杜牧《贈張好好詩》卷、宋范仲淹《道服贊》卷、蔡襄自書詩冊、黃庭堅《諸上座帖》、元趙孟頫《千字文》等。

這些都是張伯駒夫婦捐贈的,現在件件都是鎮館之寶。

國家給了20萬元作為獎勵,但被張伯駒婉言謝絕,他曾對朋友說:“我看的東西和收藏的東西相當多,跟過眼雲煙一樣”。

後來收下了時任文化部部長沈雁冰(茅盾)親筆頒發了一個褒獎令,留作紀念。

張伯駒:捐了半個故宮,卻在病重住院想換間病房,被告知級別不夠


而且在後來的幾年裡他更是陸續捐獻了共計118件文物每件都價值連城!

據相關資料顯示,張伯駒一人所捐獻的文物,件件價值數以億計,其中故宮中的頂級書畫,一半是他捐贈的。

然而,就在捐贈字畫的沒兩年,張伯駒被打為“右派”,家裡被抄。


張伯駒:捐了半個故宮,卻在病重住院想換間病房,被告知級別不夠


後來在陳毅的幫助下,張伯駒和潘素來到長春,在吉林省國家博物館工作。

他將《百花圖》等30多件藏品捐給了吉林省博物院,當時的館員說:“張先生一下子使我們博物館成了富翁了。”


張伯駒:捐了半個故宮,卻在病重住院想換間病房,被告知級別不夠


等他和潘素回到北京後,家已經被別人佔了,只得蝸居在海大雜院內一間不足十平米的小屋裡,這成為他僅有的一點房產。

沒有戶口,沒有單位,就意味著沒有糧票,沒有收入。一年多的時間裡,他們的生活只能靠親朋好友的接濟,潘素有時還給北京國畫廠畫5分錢一張的書籤。

7

1982 年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的大紅燈籠掛滿了京城的大街小巷。張伯駒因為感冒,住進了北大醫院。

他走進病房一看是八人間,堅決不住。潘素好說歹說,把他暫時安定下來。

寒冬之中,病房裡嘈雜非常,條件十分簡陋。

隨後,她立即向院方申請換房間,得到的回覆是:不夠級別,不能換。

兩天後,被同病房的患者傳染肺炎。

2月26日,張伯駒去世,享年84歲。


張伯駒:捐了半個故宮,卻在病重住院想換間病房,被告知級別不夠


“你們知道張伯駒是誰嗎?他是國寶!你們說他不夠級別住單人病房?呸,我告訴你們——他一個人捐獻給國家的東西,足夠買下你們這座醫院!把那些住高幹病房的人,都扒拉一遍,看看哪個的貢獻,能趕上張伯駒?”

——《往事並不如煙》章詒和

1982年3月26日,舉行了張伯駒追悼大會,葉劍英、鄧穎超、王震、谷牧等領導人送了花圈,趙樸初、夏衍、胡愈之、牛滿江、劉海粟等二百多人送了輓聯,五百多人參加了追悼會。

張伯駒用了一輩子來保護國寶,其實,張伯駒本人又何嘗不是國寶呢!

張伯駒不在了,幸好國寶還在,並且還將留存很多年。如果你有機會在博物館,見到這些字畫,請在心中默默地緬懷一下張伯駒。

永遠忘了那一句話:“為人不識張伯駒,踏遍故宮也枉然。”


現在的年輕人對於這些人物和事情都不怎麼了解和關心,因為他們對自己的生活都很迷茫。

孔孟能教你實現自我,精進工作;老莊能教你超越自我,安頓身心。

它們一個讓你變得情味厚,一個讓你活得通透

很多人都說這些內容讀起來枯燥無味,勝過其中蘊含的大道理。

今天就向大家誠意推薦這套“人民藝術家”王蒙《寫給年輕人的中國智慧》,絕對是符合你思維和閱讀習慣的最好解讀版本。

張伯駒:捐了半個故宮,卻在病重住院想換間病房,被告知級別不夠

這套書一輯4本,分別是《精進:極簡論語》《原則:極簡孟子》《得到:極簡老子》和《個性:極簡莊子》。

它有王蒙用數十年人生體驗做註腳、用淵博學識做解讀的大師級專業,語言又不乏風趣幽默,你絕對讀得懂,也喜歡讀。

張伯駒:捐了半個故宮,卻在病重住院想換間病房,被告知級別不夠


書中每頁都是獨立主題,以年輕人喜聞的語錄方式,載錄了王蒙對年輕人關心的學習、工作、交際、修養、情感等方面疑惑的解答。


不再是四大經典千年不變的全文閱讀模式,也不再是沿襲原文的逐一解讀。

每一條智慧語錄,硬核乾貨,你可以隨時翻閱,隨時放下,更方便碎片化時間閱讀。

王蒙,做過文化部長,如今耄耋之年又重回文壇創作。

張伯駒:捐了半個故宮,卻在病重住院想換間病房,被告知級別不夠

▲王蒙被授予“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


85年的人生經歷,恰讓他有了長者的經驗

貫徹始終的寫作經驗,讓他有了作家的積累;

數十年的教書經驗,讓他有了學者的態度;

文化部長期間遍訪59個國家地區,又讓他有了融匯會貫通的中西方思想。


因此,他講孔孟老莊,又與別的古漢語、古哲學、古代思想史專家不一樣。

張伯駒:捐了半個故宮,卻在病重住院想換間病房,被告知級別不夠

他不單是講,他還要能從自己的那點經歷,那點沉浮,那點切骨的感受與獨有的體會講起,要講點言之成理、思之成精的新東西。


他說:“老莊不能當飯吃,莊子當王老吉涼茶喝喝還行,能當飯吃的是孔子。”

他還說:“要和莊子推推搡搡、摟摟抱抱,給他鼓掌跟他抬槓。”


張伯駒:捐了半個故宮,卻在病重住院想換間病房,被告知級別不夠

他認為最重要的是“通”。縱觀他的人生經歷,確是在實踐中貫通了“儒家的進取”和“老莊的逍遙”。

馮驥才說他,滿紙遊戲語,徹底明白人。

賈平凹題詞稱他“貫通先生”。

如今他把人生的這點兒經驗和感受全部“化”進這套書裡:


《精進:極簡論語》

比努力更重要的是升級思維方式

《論語》是記載孔子言語行事的儒家第一部經典。

本書共分九大章,從人生規劃、識人待人、學習之道、工作管理、社交表達、家庭關係六大方面切入,以全新的脈絡串聯起

240條精華文字,帶你直達《論語》精神內核。


《原則:極簡孟子》

不將就自己,不討好別人

守住原則和底線,辨清利義要害


本書共分十大章,從做人原則、學習方法、理性奮鬥、得意戒驕、失意堅守、管理格局、社交態度、家庭責任八大方面切入。

張伯駒:捐了半個故宮,卻在病重住院想換間病房,被告知級別不夠

是王蒙以全新的脈絡串聯起210條《孟子》精華文字,每一頁每一條都是硬核乾貨。


《得到:極簡老子》

你的眼界決定了你的世界

許你站位高遠,攬懷眾妙

本書共分七大章,從認識世界、認識自己、管理自己、管理工作、管理人際關係五大方面切入,重新定義經典解讀方法,精心提煉《老子》精華200條。

讀完,你能從中獲得人生從容的智慧

張伯駒:捐了半個故宮,卻在病重住院想換間病房,被告知級別不夠

《個性:極簡莊子》

你以為的合群,其實在浪費光陰

本書共分七大章,從世界的哲學、人生的哲學、真我、自樂、自我保護五大方面切入,共串聯起235條《莊子》精華文字。

這235條,每一條都是莊子經典中的簡練箴言,每一條都有王蒙融入人生感悟的透徹解讀,當精華與乾貨自成一體,你就能更輕鬆、快速、高效獲得《莊子》中個性人生的智慧。

時代在改變,但生根於春秋戰國時代的諸子思想,至今深刻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行為方式。

不止年輕人,任何為生活困擾苦惱的人,都應該讀一讀。

張伯駒:捐了半個故宮,卻在病重住院想換間病房,被告知級別不夠

願你拿起這套書,在“人民藝術家”王蒙重新定義的讀法下,能與古之先賢為友,以孔孟精進工作,以老莊安頓身心,最終能以傳統文化滋養人格功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