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暴跌和疫情下如何投資?


股指暴跌和疫情下如何投資?

2月最後一個交易日,#美國三大指數全線下跌#,均收跌超過4%。其中,道瓊斯工業指數、標普500指數,均創出了歷史最大單日跌幅。至此,美國三大股指幾乎全線跌破牛熊分界線。在大宗商品市場,甚至黃金價格也在創出7年新高後回調,原油、銅、橡膠等資產價格則持續下挫。這場金融大風暴起因於新冠肺炎疫情的擔憂,新冠肺炎在日本、韓國和意大利等國近日確診人數迅速上升,全球資本爭相退出風險市場,尋找避險市場!

一.疫情的影響

1.疫情對於實體經濟的影響較大,特別是餐飲娛樂線下教育和旅遊行業,這些行業一季度的經濟損失超過一萬億元,對於這些行業是一次行業的出清,出清之後需求不會消失,市場份額將更多集中在龍頭企業上,如果估值足夠便宜可以關注,關鍵是現金流要能撐得住。

2.疫情對於股市的影響是明顯的,在全球主要指數中只有深證成指是上漲的,代表是創業板上漲了15%,是真的有這麼好業績推動型的還是炒出來的呢?如果按疫情影響經濟一個季度來計提一次性損失,按照12%每年現金流貼現法的估值,則影響一個季度估值計提3%,影響2個季度估值計提6%,影響三個季度估值計提9%,相對於年初的估值,疫情對於全球主要市場估值的影響基本上已經體現出來了,此時無須過度的悲觀。但是例外的一個指數特別是A股是創業板,是不是樂觀過頭了呢?

股指暴跌和疫情下如何投資?

今年A股上漲行業中除了醫藥和疫情相關以外,其他的電子計算機國防軍工等可能和最近的新ETF發行有關,ETF不斷的溢價,然後套利者買入一籃子股票然後申購ETF賣出套利形成正循環,什麼時候結束不知道,但是芯片5G類的股票泡沫巨大是一個事實。

3.疫情的影響使貨幣更加寬鬆,有留意銀行信貸的朋友可以關注到,最近銀行出現了不少4.2%左右的中小微信貸,債券由於利率下行中證全債指數上漲了1.5%。

4.CPI和PPI估計會進一步背離,去年由於豬肉價格上漲引起CPI和PPI背離,這一情況在今年估計會進一步加劇,疫情可能會進一步推高豬肉的價格。

5.疫情推高了黃金等避險品種的價格

,當然黃金的價格和美元數也存在較高的負相關性,10年期美國國債進入1.2%的區間,也客觀上推高了黃金的價格。

二.面對疫情股票要不要減倉?

判斷股票投資標準有三個重點要素,1是企業的長期ROE,2是企業的估值,3是利率和中美利差

1.對長期ROE的影響:

疫情對於整個經濟的影響是類似於一次性計提損失,對長期經濟活動的影響不大,我不認為疫情會改變整體企業的長期ROE,按疫情對經濟影響2個季度計算,大致計提估值損失6%,如果跌幅10%以上超過的部分屬於市場送給投資者的紅包。不過隨著疫情的影響,有一些行業增長業態可能有所改變,比如像線上教育由於疫情的助推,新增了很多新用戶,這個可能會類似於幾年前的微信紅包對於手機支付的影響,

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主要有三點:一些是消失的需求就是消失了,一些是需求推後,一些是增加了長遠的用戶,增加長遠用戶中可能健康包括健身類的支出還有在線教育是一個非常明顯的行業,推後需求中像保險,家電,房地產可能是推後需求的,房地產行業的景氣度一直和利率負相關,疫情發生後房價的融資成本降低不少,而市場資金流動性的泛濫也會使房地產市場面臨漲價壓力。

2.估值:目前在全球的主要資本市場估值中,恆生指數和滬深300指數是全球最低的,當然A股是一個很奇怪的市場,在這個市場中我們擁有金球最低的估值比如滬深300和恆生指數(港股通的開通,所以也當成是一個A股市場),也擁有全球最高估值的市場,比如創業板50,今年科技股的大幅拉昇進一步拉高了創50的估值,大家一直在說美股泡沫,顯然創50的泡沫遠遠大於納指100,科技含量又遠低於納指100。

股指暴跌和疫情下如何投資?

3.利率和中美利差:

中美利差從2019年初的0.5%提高到了最近的1.47%,最近10年中美利差的中位數是1.22%,中美利差的擴大將給中國貨幣政策留下不少的可操作空間,在貨幣寬鬆的情況下,今年人民幣沒有貶值壓力,大概率還會小幅升值,最近一週外資資金的流出可能更多的是為了應對資金的贖回。

從全年來看我估計很快A股市場將成為很好的避險市場,最快下週開始外周就會開始淨流入。總體而言,目前股市對於疫情的反映基本充分,A股的創業板興奮過度。

股指暴跌和疫情下如何投資?

三、投資要點:

1.疫情對國內經濟的影響主要在一季度,全球性流行可能會造成對出品的影響,對經濟的影響可能會提高到二個季度的影響,計提估值6%的折扣是合理範圍,目前已經反映滬深300和恆生指數的估值上。

2.疫情將會讓政府出臺更加的經濟刺激政策,表現為放水+財政刺激,這輪政府執行很精準,比如社保幾個月減免將使真正做實業的企業受益,但是放水也會使資產價格上漲,所以今年經濟可能不大好,但是房價和股市不一定會跌。

3.看好港股藍籌和滬深300為主的藍籌股,估值在全球具有非常大的優勢,

四、上半年投資邏輯:

一在科技股中尋找機會,在個股操作上,進行高低切換,重新分配科技板塊內的配置,從單邊押注芯片,到軟硬件結合,分流到即受益於疫情,又符合發展方向的雲計算、雲遊戲、國產軟件等子版塊。

這些板塊經過回調後配置價值再次凸顯。

前提是要大跌後才能買,必須是核心資產類的才穩,且未來業績增長空間大的,大概率會掙錢。

第二就是受益於復工邏輯之下的大基建板塊,特別是建材,水泥等原材料剛需,因為隨著復工復產,這些需求並不會消失,而是延遲,一旦趕工,需求立馬上來,但這部分資金目前參與度有限,會根據復工實際情況而動。

這個最好是龍頭股,最差也得是地方國企基建龍頭。

同時,3.1號新證券法出臺,4月兩會政策,相信方向板塊選擇對了上半年會有一波不錯的行情出現!

股市有風險,諸君多珍重!

股指暴跌和疫情下如何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