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秦法暴虐,從秦孝公到秦莊襄王時期卻不爆發農民起義?

淵淵讀史記


從秦孝公到秦莊襄王時期,秦國內部團結穩定,沒有農民起義爆發,我認為原因主要有三點:

一、秦國民眾是秦法直接受益者

現代人一說秦法,腦袋裡第一直覺就是“暴虐”,實際上這不是事實。我們來看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之法。這幾條沒有一條是專門針對普通老百姓的:

  • 比如說廢井田、開阡陌核心就是增加耕地面積、允許土地私有買賣,這在在戰國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制度革新,極大地促進了生產;
  • 實行郡縣制,其實就是變相削弱了貴族特權,能力強的普通人就有了上升的渠道;
  • 獎勵耕織和戰鬥,對普通民眾來說就是一大福音,只要肯辛勤耕作、英勇作戰,就能得到爵位獎勵,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好事;
  • 連坐法,早已有之,秦國實行的很徹底,但對安分守己的普通百姓來說,影響不大(想想警察到過你們家幾次就明白了),主要是整治那些好吃懶做、遊手好閒之流的。

變法初期,政策執行得很到位;中央政府還會及時派遣督察隊監督法律的實施。普通大眾都是這些政策的直接受益者,誰沒事撐得慌去起義造反。

二、什伍連坐制限制了群眾大規模起義活動

什伍連坐法將百姓按軍事組織編制起來,五家為伍,十家為什,不準擅自遷居,相互監督,相互檢舉,若不揭發,十家連坐。 這項政策極大限制了民眾的大規模起義,你想,假若有一家想造反,其他家就要及時舉報,舉報有獎;若是不舉報,就要嚴懲。在利益面前,有多少人經得住考驗?只要有小股起義,政府很快就會知道,就能夠及時鎮壓,掀不起什麼浪花。

這項政策對統治階級極其有利,後世曾有一尚書對皇帝說連坐法太殘忍,結果被皇帝大罵了一通迂腐。

三、從秦孝公到秦莊襄王秦國國力大增,普通民眾都在受益,沒有起義動力

從秦孝公到秦莊襄王,秦國始終在快速上升通道上,民眾在經濟、政治上享受政策紅利,作為秦國國民的榮譽感也是剛剛的。就算有少許不滿,一般也不會爆發。任何時代百姓都會有不滿情緒的,但只要國家處於上升期,基本都不會爆發,為什麼?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什麼時候百姓愛起義?一般都是在國家成熟期、衰落期。不信你看看新聞,全世界哪些地方百姓喜歡遊行就知道了。

綜上所述,秦法為民著想,秦律嚴酷,百姓受益多,自然就沒有起義的了。


小楊品史


秦法暴虐是後世某些人為了掩蓋一些真相胡亂編的,秦是亡於六國復辟而不是農民起義!

那麼為什麼會說秦法暴虐的了,一君臣違法是要處罰的,也就是皇權在法律面前與平民無二,這個就是秦民只需要依法辦事,不需要做多餘的關係網,這個直到秦昭襄王殺白起才開始逐漸失去秦法的嚴謹高效!

那麼後世說秦法暴虐,其實都是隻知其一 不知其二,跟風炒作避免人們思念秦時,從最新的一些考古發掘出土的秦時起的法律,我們可以獲知秦法不是暴虐而是細緻,如秦時期由於鐵製農具和耕牛在當時的使用我們就可以知道,秦時耕牛鐵製農具由國家統一分配和管理,具體到從上級直接管理工作人員到發放人員和使用人員,對於牛的使用具體到使用多久時間需要休息,使用到牛變瘦多少需要耕多少地不能過度使用,凡事沒有一規章制度辦事者就犯法了,那麼處理起來先是使用者,再是直接管理工作人員在到管理現場工作人員負責人,都是要進行處罰的,也就是連坐!

一人犯法相關者集體連坐,要是拿到現代社會,那麼就沒幾個人敢去犯法了,也就是你只要犯法那麼你的負責人和負責人的管理者都要處罰,現在的社會還不如秦時代的法律,在歷史上依法治國的在我國就秦朝一個朝代,後世為了避免大家知道秦時期的真實法律法規體系就不停黑秦朝,要知道後世朝代的特權階層和腐敗都是先亡法後自亂,都是亡於農民起義,而特權階層從來都是在律法之外,就如古話刑不上大夫,官不下庶民,直到後世科舉制度才得到緩解,而秦朝則是有能力才有官位沒能力就會變成庶民,你說那個朝代會執行秦朝時期的律法就算當今世界也沒有那個國家會如此,天下雖大,但是利益集團是不會放棄特權,普通人獲得特權同樣不會再把特權給別人,這個就是秦時期律法只能算是一個歷史上特有的!


蕭瀟炎


我認為秦法不僅不暴虐,而且非常先進,甚至現代社會都適用。說暴虐的是因為他對犯罪的處罰力度非常大,只要輕微犯罪都會割五官砍手砍腳,並且家人都會連坐處罰,一旦犯罪基本一輩子玩完。

當然秦法的利遠大於弊的,

首先就是公平,大到秦王小到庶民,都必須遵守秦法,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其次,秦法分的非常細緻,小到民間生活,大到廟堂朝政,事事有法可依。商君說過他的秦法如果實行,秦國的大王即使是庸才,或者秦國沒有秦王即位,整個國家依然可以依照法律正常運行。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耕戰獎勵制度,這是秦國得以強大的根本原因。在商君變法之前,窮人一輩子得做窮人,永遠沒有翻身的機會,貴族世代是貴族。秦法實行後,秦國人只要上陣殺敵就能得到獎勵,不僅有金錢還能得爵位。這對底層窮人來說是莫大的機會,搏一搏整個家族的榮華富貴就有了。換算成現代來說,比如打仗你殺一個敵人,就能得到幾十萬的獎勵,殺5個敵人直接升你做公務員,要是第一個攻破城池的,直接小兵升營長。立功越多得到的越多,即便戰死了,家人除了能領到軍功獎勵外還能得到安家費。史書記載“秦人每逢聽聞打仗,個個捶胸頓足,急不可耐,敵人的首級意味著金錢,豪宅,美妾。獲得軍功是底層秦人逆襲最快最有效的一種方式,無人在乎生死”。這就是同樣的兵,秦兵戰力遠強於關東六國的原因。

士兵可以上陣的軍功。老百姓靠種田一樣可以獲得獎勵和爵位。只要上交的糧食足夠多,百姓一樣能當公務員,所以即便不打仗,秦人農業發展也是很積極的。

綜上所述,民變造反多數是活不下去,但秦法給到百姓很多機會,而且並沒有實質上壓迫百姓,所以不可能有大規模的人跟著造反。


肥蘑菇2


這秦國的法律,大概還是要從他開始說起吧..............

在商鞅變法的近20年裡,秦國空前地富強了起來,不僅收復了戎、狄等許多地方,而且各諸侯國也一改過去鄙視秦國的態度,紛紛向秦孝公祝賀,連周天子也給予秦國以特別的禮遇。現在讓我來說說,這次變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頒佈法律,編訂戶籍,制定連坐法,輕罪用重刑。 厲害了word商鞅!能在中國古代大刀闊斧地進行變法的人士,那必須得有著超乎尋常人的果敢、剛毅、倔強乃至偏執,絕不會是“溫柔敦厚”之士。更何況變革一個國家的法律問題,必須得有銳意思想並以偏激的方式加以推進,方能成事,否則,如何能衝破這舊傳統的羅網束縛呢?如何能承受因反對舊習俗、舊觀念而帶來的巨大心理壓力呢?

商鞅以鐵腕手段推行變法,刻意製造出一種絕對服從法令的政治氛圍,用暴力手段鎮壓反動派,又主張輕罪重罰,以求大治。這次變法之後導致秦帝國曇花一現的強盛,也暴露了這種苛法的侷限性。秦法如此苛刻,那為什麼這段時期農民起義並沒有大規模地爆發呢?其實並不是秦國人民能捱得過去,只是這一段時期是秦國的非常時期,需要全國上下統一。

當時周王室弱,戰國諸侯爭城奪地,使得人民無法平靜地從事生產。(這仗什麼時候是個頭啊?還讓不讓人過日子啦!)當時的政治家們已明確看到這一點:“欲為天子,民之所走,不可不察。”(《呂氏春秋·功名》),也就是說,需要“休息”的人民迫切需要統一,而秦國變法之後的強大也為統一全國做好了準備。自秦孝公始到莊襄王,他們縱橫搏擊,左右征戰,為秦王政(後來的秦始皇嬴政)最後統一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六王畢,四海一”,秦王朝終於統一了全中國,成就了歷史上的一段輝煌。按理說,仗打了這麼久,應該要採取與民休息的政策吧,至少在恢復和發展生產上面多下點功夫呀!然並卵!!!在秦朝統治的短短二十幾年當中,南戍五嶺五十萬人,北逐匈奴築長城三四十萬人,更不能忍的是,為了營造阿房宮和驪山陵,動用了七十餘萬人,即便這些數字有誇大,但也是動員了全國的力量當兵服役了。無休止無歸期的徵發,所謂那“力役二十倍於古”造成一片悲慘的社會景象;再加上統治者和地主階級窮兇極惡的掠奪,人民的起碼生活都得不到保障。積累下來的民怨越來越多,要是不爆發一下,你們統治階級真當我們百姓的命是草芥嗎?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大澤鄉揭竿起義,隊伍蓬勃發展,建立了政權,佔領地盤日益擴大,直至進逼都城,但還是不可避免地失敗了。但是反秦的浪潮已經被激起了,秦的統治最終被劉邦、項羽的起義軍推翻了。

最後,小編想說,好的法律必須合乎人道,不然,它就會被人類的自由所摧毀,而不管它有多麼強大!小編愚見,還請各位大神幫忙指教一二!謝謝啦!


歪Fi在重慶


秦法自然算不上暴虐,否則戰國時期,也不會有大量新秦民從六國遷居到秦國。

那麼,為何會爆發大澤鄉起義呢?

大澤鄉起義的導火線,就是一場暴雨阻路,戍卒們如果誤期,就會被殺頭。

然而,按照雲夢秦簡:“御中發徵,乏弗行,貲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誶;六日到旬,貲一盾;過旬,貲一甲。其得?(也),及詣。水雨,除興。”秦朝政府徵發徭役,對遲到者最高處罰只不過繳納價值一副鎧甲的罰款,而且因為大雨導致的遲到和誤工,是不會進行處罰,而且會取消徵發的命令。

但這裡陳勝吳廣卻說誤期可是要殺頭,可見趙高胡亥此時已全盤修改了祖宗定下的秦法。

圖:湖北省雲夢縣秦簡法文化廣場

與此同時,劉邦也帶著一幫戍卒逃到了芒碭山裡,可見秦法之更改,已是普遍現象

那麼秦二世與趙高為何要將秦法改的更加嚴酷呢?理由很簡單——秦二世的上臺,乃由沙丘政變的矯詔,其政治合法性不足,雖然後來誅殺了最大的威脅蒙恬和扶蘇,但諸公子及其擁護者對此事仍大有疑惑,所以趙高才說:

夫沙丘之謀,諸公子及大臣皆疑焉;今陛下初立,此其屬意怏怏皆不服,恐為變;臣戰戰慄慄,唯恐不終,陛下有此後患,欲享安樂,豈非難事?

那麼要怎麼辦呢?

趙高提出了更改秦法的建議:

“欲除此患,須用威猛。陛下可用法加嚴,令有罪相坐。如此,才能藉機盡除先帝之故臣,更置陛下之所親信者,如此陰德歸陛下,禍害不生,奸謀永息。到得此時,陛下方可高枕無憂,安享賢主之樂矣。”


所以,到這時,秦法才變得嚴酷至極,結果,席捲天下的大冤獄從根本上動搖了秦帝國的統治根基,然而,渾渾噩噩的秦二世似乎絲毫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反而大興土木,且規模更勝乃翁,一條一條昏令陸續下達到了帝國的各個角落:

1.驪山先皇陵已經修完,那就接著修朕的陵,需要的人也不是很多,民夫七十萬足矣!

2.先皇已經下令停建的阿旁宮也要接著修,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朕要享樂,勞民傷財又如何?

3.朕的禁衛軍(秦稱中尉軍)也太少了,怎麼只有幾千?這是一個天下至尊的排場嗎?不行,再徵調五萬壯士來,為朕表演射御,豢養犬馬禽獸,以娛朕心。啥,養這麼多人畜咸陽的糧食與飼料不夠用?那還不好辦,從各地郡縣調撥來不就行了!不過送糧的人得發揚艱苦奮鬥一心為公的精神自備乾糧以節約國家的開支,朕剛當皇帝,要花錢的地方還多的很呢!

於是乎,帝國租稅日重,徵役不停,刑罰暴虐,黔首窮困,天下苦之。胡亥與趙高吞沒了人世間一切顏色,整個帝國籠罩在一片漫無邊際的沉沉夜色之中。

人性本惡,所以需要法律來約束,這是法家的基本思想。可惜法家永遠無法解決最高統治者的約束問題,於是讓事情充滿了變數,因為這樣的話,國家的治亂,便完全取決於皇帝的個人品質與其即位的合法性。而從秦孝公到秦莊襄王,六世秦王都是英主,且都無合法性問題,所以沒有產生問題。而一碰到秦二世,就完蛋了。這就是純法家的最大弊病。


千古名將英雄夢


現在說的秦法那個時候叫秦律,秦律出現於戰國中期孝公商鞅時代,一直延續到了秦末。秦律的目標就是要對利益分配進行重新調整,以達到秦國綜合國力強盛,繼而統一天下的目的。

秦律有一點是反人性的,那就是砍除懶惰之人,不留無用之人。秦律要求人人出力,無論耕戰,對於不出力的人要進行懲罰,而且是輕罪重罰,秦國人樸實厚重能辨明是非好壞,知道人人勤奮是能帶來好生活的,而且也儘量地不去觸碰秦律底線,時間長自然而然就習慣了,而且秦國貧弱經常受魏國欺壓,忍耐力自然強,秦律不算什麼。

那麼統一了,不能再用戰時思維去對人進行要求了,時刻繃緊神經怕觸法,人的神經受不了,尤其是六國人。他們很多人有劣根難除,一旦觸法又輕罪重罰受不了。所以,一觸即發就出來鬧事了。

戰時用非常手段是環境所迫,但是統一後就得試著一點點改變,人性嘛惰性是難以根除的,還有嫉妒,仇權富,貪心等等,如果真是秦國那樣的半法治國家統治兩千年,或許中國人的劣根性會少很多。中國人的劣根大多是儒家慣出來的,仁義道德表面上是我為人人,但同時讓我為的“人人”不思進取、怨天恨人、惰性難移、劣根叢生。


夕下洛陽


因為有外部壓力,中間縫隙與集權制度尚未統一全面鋪開。

蔣說過攘外必先安內,一個國家內部短暫的團結,源於外部的壓迫,這是一點。毛說革命為什麼能夠勝利,因為有夾縫可以生存,春秋時期自由風氣盛行,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好比商鞅,本是魏國人,跑到秦國去變法。論語有苛政猛於虎,孔子問老太太虎患這麼嚴重,你為什麼不搬家?就是說這裡的執政者不好,我不用跟你乾耗,我走到成本低的地方去就行了,這是用腳投票,孔子,發牢騷,說混不下去了,就和子路泛舟出海移民。秦國法律是你哪也去不了,就得歸我管,你的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

拿美蘇爭霸為比,就是當有個強大對手在的時候,這個國家選出來的總統,會精明強幹,當時的秦國外部環境是有個強大的魏國,這導致秦國統治者必須在一堆兒子中選出最精幹的那個。如果不這麼做,就會被魏國按在地板上來回摩擦。這個原因迫使統治階級,不敢也不能對底層壓榨太狠。不是他們不想,是不敢。

等到一統天下階段,外部矛盾沒有了,秦始皇開始坑殺儒生,在尚未統一的時候,秦始皇為什麼不這麼做?因為不能不敢不是不想,儒生的夾縫空間沒有了,而像扶蘇這種能夠團結上下關係的繼任者也變得不再迫切,對下面的壓榨全面展開,而農民又無法逃避,陳勝吳廣覺得橫豎都是死,索性造反。


用戶6881995692


秦法廢除奴隸制度,種田打仗皆可掙爵位。秦法有些內容確實過於嚴厲,例如棄灰於道者黥(亂扔垃圾臉上刺字)。

秦人私鬥,一次會處決六百餘人。體現了秦法的殘酷,但從另外的角度看也體現了秦法的威嚴。從心底裡秦人也認同秦法的正義性。

在那個戰爭動亂的年代,嚴法更能立竿見影,注重時效凝聚國家力量。將好鬥的民風轉化為號稱虎狼之師的軍隊。

至於說秦國為什麼沒有造反,剛開始在商鞅推出秦法的時候,舊貴族既得利益們是非常反對的。期間的反抗肯定不少,商鞅由秦孝公全力支持,商鞅大權在握鐵腕推行秦法。後來秦孝公死後,商鞅成了舊貴族發洩的重點,商鞅被處五馬分屍的極刑算是舊貴族的一次造反吧。

但二十多年的秦法實施早就有了很深的群眾基礎,還有很多在秦法中成長起來的官員。秦法在那個時代具有先進性,人人分的土地,人們生產和參軍的積極性都非常高。從被魏國欺負,打仗輸的一窮二白中站起來成了最強大的戰國選手,生活條件比較優越,還可以賺的爵位榮譽。統一前一直是這樣,沒理由造反啊。舊貴族殺商鞅發洩完以後,被清算的差不多了。已經沒有力量再造反。


元寶1917


首先,秦法是不是暴虐到農民不能生存的地步,至少在秦國時代並沒有如此。

再者,為何到了秦二世農民起義就爆發了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1、政治上,秦統一六國後實行中央集權,統治階層不滿,被統一的六國也不滿,天下共主的觀念很薄弱。最重要的是沒有了上升通道和排解矛盾的出口。那是還沒有形成後世成熟的官僚體系,加上沒有了戰爭緩解內部矛盾,統治階層固化和內部矛盾凸顯。只能用嚴刑峻法壓制。(秦法到底殘不殘暴說法不一)

2、經濟上,秦國北修長城、修築皇陵大興土木濫用民力。

3、軍事上,秦軍兵力分散,內部對於反對勢力壓力較小。秦軍幾十萬精兵在塞北和百越之地。

4、文化上,雖然始皇帝書同文搞文化統一,但六國殘存勢力和數百年的影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磨滅的,沒有形成天下共主的文化傳統。

5、領袖上,始皇帝駕崩,秦朝缺乏強有力的鐵腕人物壓制矛盾。加之帝位傳承有疑,內部權力鬥爭加劇,整體統治實力下降。

以上諸多原因導致了。始皇帝一死天下大亂。


楚生意氣


秦法在大爭的戰國時代可以使國力迅速上升,國家強力管控民眾,國民只識耕戰,戰爭機器運轉效率更高,國民也可以軍功進位,從六國掠奪過來的土地和財產更可用來獎勵軍士,國家內部矛盾轉化為外部矛盾,所以秦法雖嚴,仍能保持有賞有罰,民眾有上升空間,也有動力去支持戰爭。

然而一旦統一華夏,外部壓力消失,無仗可打,上升通道阻塞,形勢已變而依然實行舊法不知變通,有罰而無賞,且不與民休息,反而變本加厲加重徭役。內部矛盾再也無法向從前一樣又轉化為對外,民眾的不滿自然會集中全面爆發出來。

秦法若真有秦粉吹的那麼好,百姓生活安康,陳勝吳廣也不會一呼天下應,拉起反秦序幕,一個亭長就足以拿下。百姓又不是傻子,能好好生活何必冒著殺頭的風險去造反。而沒有民眾助力,野心家也只能是無根之木,無水之魚,翻不起大風大浪。所謂糾糾老秦,共赴國難,只是小說家言,別當真。劉邦入關中根本就沒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僅約法三章,秦人就巴不得劉邦關中稱王。老秦人只關心自己的生活保障,對於不關心自己疾苦,殘酷奴役的政權,才沒有心思去保護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