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音念“六字明”?声与音的区别,意识是气、能量、声音


如何音念“六字明”?声与音的区别,意识是气、能量、声音

为什么我们从上学读书到现在念佛诵经,都要高声朗读呢?

佛学认为,人的六根中,以耳根、意根具备的功能最多、最为圆满。《楞严经》中有“当知耳根圆满一千二百种功德”的耳根圆通之说。因此,若论功德圆满,即便意根也要排在耳根之后。

我们总是用“耳聪目明,思维敏捷”来形容一个人。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主要是靠眼根、耳根来收集信息的,亦即“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一个人在静坐时,如果心很散乱,是因为接触的事物都被录进头脑中去了。

录——主要靠眼根和耳根此两个器官。但眼根录进的深度远不及耳根。因为我们都是欲界的众生,是以光和音为主要生命力。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容易被眼根、耳根所转。

我们已经知道,意识是物质、能量、信息。佛学认为,娑婆世界在没有光这种能量之前,只有声音一种能量存在,光与声音都是能量。所以人类最初录进的是声音这种能量。而且一旦输入了声音这种能量,是很难消耗(洗)掉的。

眼根所录的:通常只储存在第六识(即意识)——即浅层意识的储存器(大脑)中,而很难进入深层意识的第七识(末那识)中。

耳根所录的:不但很容易进入第六识,而且很容易进入到第七识,乃至第八识——深层意识的储存器(阿赖耶识)中。

因此,要记得快、记得牢,无论读书、诵经都尽量要高声朗诵,以通过耳根录进去,储存在第六识、第七识,乃至第八识里。一旦进入了第八识,就变成了深层意识存储了,就很难忘记了。

一般人只能听到声音而不能看到声音。那么声音到底能不能看见呢?答案是能的!只有达到四禅八定境界的人,就能看到声音,优美的声音有如斑斓的色彩。

默诵最多只能降伏眼根和意根,但高声读诵,则不仅能降伏眼根、意根,还能降伏耳根。因为默诵时,周围的杂音也会灌进耳根。但高声读诵,由于诸根并用,会形成一个闭环:嘴念—耳听—进入意根,因此不易被周围的声音干扰。

正如鼻根有吸收的功能,能闻到远处飘来的香味。眼根、耳根也有吸收的功能,能看到远处的景色,听到远方传来的声音。所以高声朗读能深入耳根。

何况声音还有振动力。何谓声?何谓音?比如寺庙里的钟或鼓,在敲下去的一刹那发出的就是声,之后振动的余波则为音。当人们听到敲钟的声音时,真正听到的是音,而不是声。

味有味波,每当开饭之时,食堂饭菜的香味老远就能闻到。

光有光波,晚上的路灯能照亮长长的马路。

声音也有声波和音波,高声而有节奏甚至动情地读诵,这种音波就会直接进入阿赖耶识,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能开智慧甚至有治病功效。反之,不用心读、或无节奏甚至虚张声势、装模作样的朗读,不但容易劳累而且枯燥乏味。而默念、默诵,由于并未使用耳根的功能,功效也不太高。

因此,无论读书、念佛或持咒,都应先用金刚念(即音念)一个阶段,再默念(即瑜伽念)。如一开始就用瑜伽念,只会用到眼、意两根,而不会用到耳根,那么耳根就很容易被外境所转,而难收到好的效果。而用金刚念,使眼、耳、口、意四根能共同协作、诸根互进、同进。尤其耳根易被外界声音干扰之人,更要用金刚念而非瑜伽念。只有当一个人能达到完全关闭耳根的功夫时,才能用瑜伽念。

当一个人修通了耳根,也必能开大智慧。即使不能,头脑也会变得敏锐。以中医的角度来看,人的两耳与肾的关系非常密切。人有两肾、两耳。耳的外形与肾脏很相像。因此老中医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耳朵其形状、色泽等,就能判断出其肾脏的功能。肾水足之人其耳则红润饱满;肾水不足之人其耳朵则会干瘪发黑。肾水还能还精补脑,让耳更聪、目更明。

当我们内在的意识不再向外追寻时,才能进入瑜伽念的阶段。金刚有降伏之意,瑜伽有相应之意。只有先降伏,而后才会相应。当一个人达到了瑜伽念的等级之时,其说话的声音下始于丹田,上则通于虚空。

此外,因为气也是意识,那么以金刚念能很容易的降伏生理之气,使气不散乱,从而使意识不散乱。我们打坐时总是会妄念纷飞,说明了气未住、神未闲。若气住神闲是不会妄念纷飞的,自然也就能入定。所谓气浮则心躁,心燥则气更浮。

修成金刚念的人是不会生气的,也不会有嗔恨心,更不会有欲望。因为身体上、中、下三部分依靠金刚念的力量(即音流振动的力量)会加速而畅通了。所以,金刚念未修成,千万不要用瑜伽念。否则,身体就容易生瘀气。因为金刚念的力量主要来自音流的振动。其实所有的咒语都包含了“嗡、嘎、吽”三个音?即便不是这三个音,也都包含有这三种音。

且看“嘎”和“啊”,两者有何区别呢?“嘎”能把胸部的气发出去。“六字明”正是建立在“三字明”的基础上。

声和音看上去密不可分,但其实它们是有区别的,这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声产生于发音器官的启动之时,可以在发音器官启动的时候听到它;而音产生于发音器官的闭合之时,可以在发音器官闭合的时候感觉到它。又声与音的区别表现在:音有节奏、音调,而声没有。通常将声称为噪声,将音称为乐音。人与动物都有听觉,能够感知外界的声响。不同的是,动物一般不能识别声与音,而人不仅有感知音的欲望,而且能利用声的特性构成乐音,来满足自己感官的需要。是否懂得乐音,是人区别于禽兽的重要标志,所以《乐记》说:“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因此“声”的力量比较粗糙,只有借助“音”的力量,才能把身体的每个细胞都穿透。由此可见,声音也是一种能量,所以也是意识!

为什么念“六字真言”(六字大明咒)不是采用“声念”的方式呢?因为“声念”比不上“音念”的力量大。又为什么开始时只让你念“六字明”,而不是让你一上来就念“三字明”呢?是因为层次是逐步提升的。“三字明”的振动力是“六字明”的好几倍。如果你的气脉还未完全畅通,强大的力量容易把你微细的脉络堵塞了。也就是说,如果一开始就念“三字明”,不但不利于你打通气脉,反而容易使你原本微细的气脉堵塞,所谓“欲速则不达”!只有先念一个阶段(最少半年)“六字明”,再加上观想,然后才能念“三字明”。念咒语必须达到心息合一。

宇宙最初是由一股能量(一字明的“嗡”),后来演变成三股能量(三字明的“嗡、嘎、吽”)。由于三股的能量太大,后来的众生受不了,就变成了六股(六字明的“嗡、嘛、呢、呗、咪、吽”)。再往后就越来越多了……

通过前面调姿势、调呼吸、调意念这“三部曲”,观想自己的身体不存在了,头是个莲花苞,躯干(身体、脊柱)是根莲花杆,接着再观想莲花苞慢慢地绽放。根器够的人,莲花苞瞬间就会“哗”地绽开。如果是慢慢地绽开,说明你不是顿悟的根器。如果瞬间绽开,说明心力、体力、魄力都很足。有的人观想的莲花很小,而有的人一想就很大,一开就很快。这时候想象自己的身体消失了,完全变成了一株莲花。如果没有打妄想,这个画面肯定不会破坏。如果破坏了,就要重新观想。如果还不行,就要用声音来降伏妄念。这时候就体现出音念的重要功效了。

念“六字真言”时,先用鼻子吸气,沉入丹田,停3~5秒钟,在往外呼气的同时念“嗡”,即用发“嗡”音来代替呼气:

用鼻子深吸一口气→沉入丹田→停3~5秒→闭口发“嗡”音——嗡……鼻吸气→沉入丹田→停住→口微张发“嘛”音——嘛……吸气→停住→念“呢”……吸气→停住→念“呗”……吸气→停住→念“咪”……吸气—停住→闭口念“吽”……就这样一直反复地念,念到妄想不起。

就这样念,再加上观想,观想头顶如莲花开放。两个月后,你会发现气沉入丹田后,停留的时间可以延长到10秒,乃到20秒。有时你会发现一口气吸入丹田后,没有往外呼气,丹田就瘪了。这是因为丹田的气散发到全身的每一个细胞中去了。音念就是起到点燃“火柴”的作用,用这种方法点燃全身的能量。

为什么有的人打坐到了一定时间会发火?因为气未往下沉,胸部憋闷。发完火,胸部才会舒服。如果气从口发出去了,自然无火可发。

古人云“上座千声呼,何愁不入定!”“下座十声呼,百病自然除。”古人为何要强调上座后、下座前,要多呼气呢?因为在静坐的过程中,身体产生了一定的能量,但又未达到“清气升、浊气降”的程度。这时候既没有能力将气降下来,更没有能力让它从头顶出去,只是停留在胸部一带。这样长期瘀积之后,就会胃胀、心窝疼。一般人会以为得了胃病,实际上是没有掌握好方法。所以上座后、下座前一定要往外呼气。否则一旦出了问题,就难以解决!

无论你是单盘,双盘,还是散盘,脊柱一定要拉直,身体稍稍往前倾,尾巴骨微微向外翘,目光落在前方一米处,头部、脖子、脊柱是一条倾斜的直线。下巴微微内收。如果身体垂直地坐着,重量就落在尾巴骨上;如果稍微往前倾,重量就落在两个膝盖上。双盘,气能沉下来,但腿会很痛。单盘,气没有完全沉下来,容易浮动。虽然腿不太痛,但心也不容易静。前面的气往下降,后面的气往上升,坐到一定程度时,会感觉到背后热气腾腾,眼前波光粼粼。接下来,月光就会锁定眉间不再消失。

姿势调正确以后,才能不紧不慢地进行金刚诵。用金刚诵,在呼气的同时把声音送出去,可以增强一个人的呼吸能力。正如人在打拳的时候,肯定是在呼气的同时出拳,吸气出拳是没有力量的。练武术或发力都是在呼气之时,收回来才吸气。因为意识是能量,也是气。人的力气是由体内的“气”产生的,热量是由“精”产生的。头脑反应是否灵敏,思维是否敏捷,与精、气、神都有密切关系。

如果你的禅定功夫很差,就容易气喘吁吁。而禅定功夫深的人,一吸气就沉到丹田(即腹式呼吸),呼气的时间也比一般人长。随着禅定的功夫提升,吸进来的气自然会一点点地往下沉。我们可以体验一下,如果把气吸到喉咙,很快就会呼出去了;吸到胸部,呼气要比吸到喉咙稍长一些;而吸到丹田就会更长。呼吸的路途越短就越容易气喘,而越长就越不容易气喘。

通过一段时间的金刚念后,人的整个生理系统都会随之改变。当进入瑜伽念时,精气神自然就会转化,自然就会与道相应。

刚开始练习时,绝能自作聪明、自作主张,气停留在丹田里尽量不要超过5秒钟。只有锻炼两三个月后,才能逐渐地增加到10秒、20秒。吸气可以停留很久,但如果呼气停留很久,身体就会容易出问题。因为肚子瘪下去时,生理机能是处于萎缩、休眠状态,这种状态不能持续太久。既然八万四千毛孔能出汗,为什么不能出气呢?病气为什么不能通过毛孔排出去呢?

用金刚诵念“六字大明咒”,只要念半个小时就会累得受不了,妄想都打不起来。因为这时候气沉下去了,打妄想会牵动你的气。当一个人很静时,气是沉下去的,根本打不了妄想,打一个妄想都会觉得很累。所以气沉的人不愿意说话。因为他的气沉在丹田里,说话要把气从丹田往上拔,会感到很累。而气浮的人喜欢说话,说话会让他觉得很舒服,不说会憋得难受。因为他的气憋在胸部,所以整天吱吱喳喳地说个不停。

诵经的时候端身正坐,六根统一,同时介入。如果用音念是不会犯睏的。因为憋气10秒钟,下面的气自然会上升到头部。如果头脑发木呆滞,用金刚念会清会清醒,甚至开窍。一旦开窍,便思维敏捷,记忆力好。这个“窍”什么时间开,每个人都不一样。一般人在十八九岁。女的早点儿,男的晚点儿。有的人40岁以后才开窍,有的60岁才开窍。中气足的人开得早,中气下陷的人开得晚。

如果想早点开窍,怎么办呢?采用金刚念,让中气上升。每天保持30分钟的金刚诵,就会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容易开智慧。尤其是头脑发木时,要念六字真言。即便不念六字明,念其他经、咒,也可以用金刚念。

诵经多了很累,是因为气吸进来以后,未沉入丹田(气沉丹田才能激活生理机能)。如果诵经速度快,气不易吸到丹田。即便吸到丹田,也没有停留,刚进来又出去了。如果用金刚念(音念),不仅不会伤元气,而且还会使元气增长。

问:耳朵往外冒气,有声音,是怎么回事?

答:这是一种好现象。在人的六根未关闭之前,就会有能量往外流。所以就会往外冒气,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前人到这个时候,会用两个木棉团把耳朵塞住,不让能量往外流。

问:我们平时是不是也要塞住耳朵?

答:只要少说话,少打妄想就行了。“妄想”流失的能量远超过耳朵流失的能量。

问:空气是不是有声音?(打坐时听到了声音)

答:空气中不但有声音,还有颜色,声音本身就有颜色。你可以随便抓一把来送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