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他们战斗在一线!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发热门诊全体医护人员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他们一直在默默地奉献,忘我地奋战……​

战疫,他们战斗在一线!

大疫当头,必须奔赴战场

抗击疫情如救水火。

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发热门诊原有5名医生、7名护士。疫情发生后,医护人员出现紧缺。从1月22日开始,胃食管外科护士长宋庆带领21名护理人员挺进发热门诊增援,成立临时护理组。设备消毒、制定管理制度、疫情筛查、防护培训、打扫病区……一个个战士冲锋在看不见敌人的战场上。​

战疫,他们战斗在一线!

​在发热门诊要做好四件事,筛查发热患者确保不漏诊、落实好消毒隔离、做好自身防护、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流程。医护人员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压力化为动力。对每名发热病人检测体温、记录病史、评估病情、抽血化验、排查疫情,一切按照诊治方案与流程严格规范操作,真正做到严防死守,不漏一人。

护士们每天一早,都会准时在清洁区为大家准备好帽子、手套、护目镜、防护服等防护用品。看到有同事防护服穿着不到位,都会及时提醒帮忙,每个细节都逐一检查,确认无误后才允许进入工作区。​​

战疫,他们战斗在一线!

​为减少非医护人员交叉感染,发热门诊护理组还承担了病区保洁工作。护士们穿着防护服,将隔离病房设备、床单、卫生间等挨个进行擦拭、消毒。

“既然承担保洁工作,必须把这项工作做到位,不能留下一点污渍!”隔离区的病人,时间长了,有的焦急不安,有的痛苦无助,有些患者还会出现情绪波动,医护人员耐心周到的解释和宽慰,总是能让患者平静下来。​

战疫,他们战斗在一线!

白衣战士,必须奋不顾身

肺炎疫情正值春节,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发热门诊医护人纷纷请战赴一线。为保证自身安全及避免交叉感染,医护人员均住在科里。结束一天的工作后才能给家人打个电话报声平安,或通过微信视频看看孩子。​

战疫,他们战斗在一线!

​除夕夜,护士杨学青忘我奋战在发热门诊。老公在政府部门上班,春节需要值班,两个孩子只能交给年迈的公公婆婆照顾。杨学青毅然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还主动请缨在发热门诊倒夜班。

有人问她,你这么拼命图个啥,她的回答十分坚定:“穿上了这身白大褂,就是随时听从召唤,做使命必达的先锋战士。”​

战疫,他们战斗在一线!

​元宵节那天,杨学青的十岁的儿子茂茂太想妈妈了,一个人从德胜门步行到医院看望妈妈。杨学青在发热门诊门口远远地对着孩子一边挥手一边喊道:“儿子,这里不安全,赶紧回家,等疫情结束了,妈妈就回去了!”“妈妈,我会照顾好妹妹的,你一定要注意身体!”

医院监控记录了这一幕,摄像头时间显示,茂茂足足在门口出现了20分钟,可与妈妈的对话不超过两分钟。镜头里,茂茂已经挥手告别妈妈,走了很久了,可杨学青还在原地凝望……​

战疫,他们战斗在一线!

战疫,他们战斗在一线!

​咽拭子标本病毒核酸检测是确诊的关键,而采集咽拭子标本是高度危险的操作,被感染风险很高。

有一天,一名高度疑似病例需要尽快排查,医护人员在做好严格的个人防护措施后,让病人张开嘴,站在病人面前零距离为其做咽试子检查,患者做检查嗓子异物感,忍不住一遍遍咳嗽,不仅标本取不全,还担心医护人员嫌弃,而护士们一边不厌其烦地操作,一边宽慰说:“放松,没事的,马上就好了!”取完咽拭子标本,患者发自内心的说:“姑娘,难为你们了!”

夺取胜利,必须协作攻关

发热门诊30余名医护人员,大部分是文职人员和聘用制人员,但人人都有军人般的血性担当,工作起来说“拼命”都不为过。大家说:“进了部队的门,就是一个兵,在大疫面前,就要不惜一切打胜仗!”​

战疫,他们战斗在一线!

​在紧张的工作中缓解情绪,在艰苦的环境下释放压力。每天早交班,发热门诊医护人员采用了一种特殊的问候方式——“加油礼”。大家隔着厚重的防护措施相互对视,然后竖起大拇指,共同喊一声:“加油!”

1月29日中午1点,发热门诊来了一名患者,自述发烧、乏力,属于高度疑似病例。医护人员立即投入到紧张而有序的救治工作中:测体温、消毒、隔离、抽血、送检……防护眼镜上布满了雾气,额头上的汗水直往下流。有的人已到了下班时间,但大家一起等着结果,直到晚上11点多,西城区疾控中心报告:阴性。这时,大家才拖着疲惫的身体下班。​

战疫,他们战斗在一线!

战斗在继续,爱的接力在继续……


摄影:许家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