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历史上的赵飞燕真的像一些言官说的那么罪大恶极吗?为什么?

南方鹏


赵飞燕真的没有那么罪大恶极。后人把她妹妹做的恶事也加到了她的头上,认为她迷惑皇帝祸乱后宫。

赵飞燕平民出身,入公主府当家人子也就是宫女, 她身材窈窕,腰肢极细,环肥燕瘦说的就是她。 因为舞姿轻盈如燕,能在掌上跳舞💃,得名“飞燕”。汉成帝到阳啊公主府时见到了美得摄魂夺魄,舞姿婀娜曼妙的赵飞燕,一下子就倾倒在石榴裙下。回到皇宫后,赵飞燕连续三天拒绝汉成帝的诏幸。导致汉成帝以后夜夜临幸,恩宠不衰。

她被汉成帝封为婕妤,后来成了皇后。

她还有一个妹妹叫赵合德,也被诏进宫,受到皇帝的宠爱。赵合德比赵飞燕有心计,她主谋陷害了先皇后。汉成帝就是死在赵合德的床上,因此大臣们逼死了赵合德。

赵飞燕姐妹的罪名大多数是皇太后王政君和兄弟王莽指使人的诬告,目的是夺权。赵飞燕帮助刘欣成为太子,汉成帝死后,刘欣顺利当上皇帝即汉哀帝。汉哀帝重用赵飞燕的兄弟和侄子。王莽的权力受到了节制,因此搬出赵合德

恿皇帝杀害

许美人

、中宫史

曹宫

所生皇子,称“赵昭仪倾乱圣朝,亲灭继嗣,家属当伏天诛”要求追究赵氏一族的罪过。哀帝于是下令免去赵飞燕兄弟新城侯赵钦、侄儿成阳侯赵䜣的爵位,贬为庶人,家属被驱赶至

辽西郡

这样赵家被贬为庶人 ,没有实力与王莽争锋。

汉哀帝死后,太皇太后迅速移驾

未央宫

,部署王氏子弟控制中枢。哀帝临终前将玉玺交给他的男宠大司马

董贤

,王政君派王闳威胁董贤交出玉玺,交给王政君。 王政君召王莽入宫,从董贤手中夺取兵权。王政君依然被尊为太皇太后,立中山王

刘衎

为帝,是为汉平帝。然后贬皇太后赵飞燕为孝成皇后,徙居北宫。一个月后又下诏将赵皇后和哀帝贬皇太后为孝成皇后,徙居北宫。”一个月后又下诏将赵皇后和哀帝

傅皇后

一起贬为

庶人

,赶去看守自己丈夫的陵园,当天二人一同自杀。

因为王莽把持朝政,汉平帝不久也死了。

孺子婴

继位,后来王莽公然篡夺汉朝天下,建立新朝。

若说汉朝后宫罪大恶极的人物是王政君。由于她任用外戚把持朝政,才导致西汉的灭亡。


润杨阆苑


历史上所说的“四大妖姬”或是“四大美人”,她们都有沉鱼落雁之美,闭月羞花之容。其实除了王昭君(昭君出塞促进了民族融合,边境安宁,我认为应该把她单另来叙述)以外的其他七人都和“国破君亡”这四个字有直接的关系,赵飞燕倒是可以和她们并列。

江山美人哪能兼得,本文所说的赵飞燕、赵昭仪在《西京杂记》和《飞燕外传》中都有记载:

赵飞燕原名:宜主。幼聪悟,家有彭祖方脉之书,善行气术,长而纤便轻细,举止翩然,人称飞燕。赵昭仪原名:合德。膏滑,出浴不濡,善音辞,轻缓可听。

这姐妹俩善舞、善歌,谙房术,汉成帝刘骜在偶然中发现她们并惊为天人,从此“君王不早朝”而废许后立赵后,专宠赵昭仪。说她们罪大恶极无非是后宫争宠的戏码。当时成帝一直无后,她们能在朝不保夕的环境下施展手段残害刚出生的皇子,也是为了后路做铺垫,而她们自己却始终没有生育。

所以说罪大恶极的不是他们,而在于君王本身,如果不成迷女色,专注于朝政,西汉末期也不会有外戚专权王朝倾覆的下场。鉴于成帝的所作所为当时又是刘氏宗亲担任中垒校尉的刘向专门编写《列女传》一书来劝解皇帝,还多次进谏,成帝却无动于衷。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和皇帝只喜欢儒家思想有关,这也间接的验证了汉宣帝的哪句话“乱我家者太子也”,元帝、成帝这父子俩一个重用宦官一个重用外戚不听善言致使皇权严重分化。为此东汉史学家班固的祖姑母曾任汉成帝妃子的班婕妤有过对成帝的形容,说:成帝仪表端庄,说话不急,不指手划脚,临朝仪态深沉,平静,像神一样尊严,可称为肃穆温和的天子之容。这段话可以看出汉成帝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俨然成为一个只注重外表礼节的形象,好似谦谦君子,一副道貌岸然,但他没有学到儒家的精髓所在,在治国方面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同时也受到太后王政君(西汉皇帝谥号前都加以“孝”字,表明以孝治天下)的影响出现了王氏“十侯五公”的局面,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玉铉


赵飞燕是中国历史上一代美女,汉成帝的皇后,是个嫉妒心很强的女人。她是干过不少坏事,但局限于内宫,害死过几个妃嫔,让汉成帝断子绝孙。是不是叫罪大恶极,这是见仁见智了。

下面我就略说一下赵飞燕的发迹、“燕啄皇孙”与最后的结局。

1、红颜祸水:赵飞燕、赵合德姐妹的发迹

汉成帝喜欢微服出行,四处寻欢作乐。有一回,他路经阿阳公主家,挖掘一位绝色美女,她就是公主府的歌伎赵飞燕。赵飞燕原名宜主,“飞燕”是绰号,形容她的舞姿如飞燕一般的轻盈优雅。皇帝没有空手而归,将赵飞燕带回宫中,恩宠远甚他人。

不久后,赵飞燕的妹妹赵合德也被召进宫。赵合德虽不如赵飞燕有名,实则更美,完美得毫无瑕疵。史书上写:“左右见之,皆啧啧嗟赏。”当时有人就说:“这女人是祸水,必定浇灭汉家之火。”红颜祸水的典故,就是从这里来的。

皇帝的心,很快被赵飞燕、赵合德俘虏,姐妹俩皆被封为婕妤。刘骜天天与两姐妹淫乐,乐而不疲。后宫佳丽集体失宠,包括许皇后与班婕妤。赵飞燕是美人坯子,却是毒蝎心肠。既然上天赐给她绝色的外表,又让她受宠于皇帝,她就要当皇后,成为后宫之主。

赵飞燕极有心机,诬告许皇后与班婕妤因不满失宠,以巫蛊之术诅咒后宫妃嫔,还诅咒皇上。汉成帝就一猪脑袋,勃然大怒,废黜许皇后,把班婕妤贬到长信宫去服侍太后王政君。整垮了许皇后与班婕妤后,赵飞燕最终如愿以偿成为皇后。

2、燕啄皇孙:赵氏姐妹陷害妃嫔皇子

赵氏姐妹得宠,花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但她们都明白,凭姿色受宠,总有色衰爱弛的一天。一旦人老珠黄,她们将如何立足呢?要永保地位不受动摇,一定为皇帝生下皇子才行。

汉成帝好淫乱影响其生育,班婕妤曾经产下一子,但夭折了。赵飞燕很敢赌,为了怀孕,她竟与侍郎、宫奴私通,企图生个娃冒充龙种。娃没生下来,淫乱苟且之事却不胫而走,连皇帝有耳闻。关键时候,赵合德挺身为姐姐担保,并泪眼潸潸,哀宛悲恻向皇帝倾诉她们姐妹遭人妒忌陷害。汉成帝把告密者抓起来砍头,宫内大骇,再没人敢说赵飞燕半句坏话。


然而,宫中女史曹宫被汉成帝翻一次牌后,居然怀孕并产下一名男孩。赵飞燕快疯了,她使出种种手段,逼汉成帝写一张手谕,将曹宫母子囚禁起来,将杀人灭口的事交给中黄门田客。田客不敢自作主张,密禀汉成帝,成帝秘密将婴儿从监狱里接出来,藏在宫中。至于曹宫,则在监狱中被毒死。汉成帝想秘密抚养小孩,不料被赵飞燕知道,她与妹妹赵合德向皇帝施压。可怜的皇帝被两姐妹耍得团团转,丧失理智。十余日后,小皇子被抱出皇宫,再也没有下落。

刚整死曹宫,不想又有一位妃嫔怀孕。许美人产下一名男婴。赵氏姐妹再度大发醋意,向皇帝施压。皇帝密令中黄门靳严将新出生的婴儿抱走,装在箩筐内,放到赵合德的昭阳宫。汉成帝亲手杀害婴儿后,草草埋葬。

从此以后,赵氏姐妹对后宫的监视更加严厉,只要发现妃嫔宫女怀孕,便逼迫她们喝堕胎药。因为赵飞燕姐妹屡屡杀害皇子,汉成帝断子绝孙,所以民间称为“燕啄皇孙”。

3、落叶别树,飘零随风

公元前7年,汉成帝突然暴死于赵合德的寝宫。据野史记载,成帝之死,与服用壮阳药物慎恤胶有关。

皇帝之死震惊朝野,太后王政君下令调查死因。皇帝死时,只有赵合德一人在场,她便成了调查的重点。赵合德的命运一下从天上坠落,她选择了一死了之。自杀之前,她悲凉地喊:“帝何往乎?”一代绝色美女,又是红颜薄命的下场。

赵合德香消玉殒,赵飞燕则成了皇太后。由于汉成帝没有子嗣,皇位由侄子刘欣继承,史称汉哀帝。失去大靠山后,赵飞燕处境不好,她的政敌们开始挖掘她与赵合德谋害死皇子的事实真相,企图秋后算账。但赵飞燕毕竟是皇太后,哀帝刘欣得以继位,她是出过力的,因此追究“燕啄皇孙”的事,最后不了了之。

不过,该来的,终究还是会来的。

六年后,哀帝死了。王莽出任大司马,主持政事。赵飞燕立即遭到报复,王莽指责赵飞燕姐妹“专宠锢寝,执贼乱之谋,残灭继嗣以危宗庙,悖天犯祖。”将她废为庶人,遣往汉成帝的陵园守墓。在守墓的第一天,赵飞燕与妹妹一样,以自杀的方式孤独地离开人世。


回望五千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守护大中华纵横捭阖的血脉精魂。欢迎关注“君山话史”。


君山话史


不管怎样,赵飞燕和杨玉环被称为肥环瘦燕,是古代的一个美女,同时赵飞燕也被评论为迷惑皇帝的代表人物,也被说成是红颜祸水。别的不说,就只说她和她的妹妹赵合德不让别的女子为汉成帝生子,逼汉成帝杀子这件事,也算是一种罪过。


汉成帝是王政君的儿子,后来得到赵飞燕姐妹后,就废了许皇后,改立赵飞燕为皇后,虽然汉成帝最宠爱却是赵合德,但这并没有影响到赵飞燕的皇后宝座。

汉成帝之前也有儿子,但都死去了,所以那时的汉成帝还是无子,而汉成帝又专宠于赵家姐妹,同时这赵家姐妹虽然专宠,却一直没有生育。

赵飞燕、赵合德为了自己的地位,所以就不让别的女子为汉成帝生孩子,一旦发现有人怀孕,就会对怀孕的人进行加害。


其中有一个女子为汉成帝怀上孩子了,汉成帝就偷偷的给她安胎药,但孩子出生后被赵合德姐妹知道,赵合德就对汉成帝不依不挠的,逼着汉成帝杀死自己的孩子。汉成帝因为对赵氏姐妹的沉迷,所以也照做了,可见汉成的荒淫无度,也说明赵合德的残忍。

就这样因为赵氏姐妹,导致汉成帝驾崩后无子,同时后来汉成帝也因为常年沉迷赵氏姐妹,一天早上汉成帝起床,正准备穿衣服,突然倒在床上死了。

赵合德也因为害怕和恐惧,最后自杀而死,汉成帝死后,他的侄子刘欣登基为帝,赵飞燕被尊为太后。

但是后来刘欣年纪轻轻的就英年早逝,王政君和王莽又重新取得权利,而后王莽废赵飞燕为庶人,赵飞燕最终也自杀而死。


在古代一个王朝的亡国,往往都会归咎在一个女子身上,但想想一个女子得到君王的宠爱,不顺从又能如何,比如妹喜、妲己等。而赵飞燕、赵合德不管怎样,她们毕竟造成了汉成帝无后,这多少也算一种过错吧。


中孚鉴


【赵飞燕姐妹残害皇子案件始末,结果是外戚争权的牺牲品】一代绝世美人赵飞燕和她的妹妹赵合德,宠冠后宫。野史称“酒色”皇帝汉成帝最后纵欲脱阳而死(《飞燕外传》)。称皇后赵飞燕和妹妹都无子,所以飞燕与他人通奸想怀上孩子,而妹妹昭仪就帮着清除后宫其他姬妾生的皇子。汉成帝一死,赵昭仪被逼自杀。接着汉哀帝即位,尊赵飞燕为太后。哀帝去世,王莽手掌大权,逼杀赵飞燕。故事梗概如此。

此历史公案和汉成帝的外戚有莫大的关系,所以先要详细交代成帝的关系网。

壹、成帝身家

成帝母亲王政君是汉朝活得最长的太后(前71-后13),享年八十四,富贵至极,经历汉宣帝(夫父)、元帝(夫)、成帝(子)、哀帝、平帝五朝。王家出了五个大将军,十个侯爷。《汉书·元后传》“司徒掾班彪曰:……及王莽之兴,由孝元后历汉四世为天下母,飨国六十余载,群弟世权,更持国柄,五将十侯……”

她的出生被史书赋予神秘色彩,有祥瑞之兆。母亲李氏怀她的时候梦见月亮入怀。大了嫁人,媒妁已定,将要出嫁,所嫁对象都死了,包括一位王爷。她父亲王禁觉得奇怪,找来术士给她看相,说:贵不可言。这是装神弄鬼的套路,反正贵得不能言说,说多了泄露天机。王禁听了满心高兴,教她读书认字、弹琴,然后送进宫。《汉书·元后传》“初,李亲任政君在身,梦月入其怀。及壮大,婉顺得妇人道。尝许嫁未行,所许者死。后东平王聘政君为姬,未入,王薨。禁独怪之,使卜数者相政君,‘当大贵,不可言。’禁心以为然,乃教书,学鼓琴。五凤中,献政君,年十八矣,入掖庭为家人子。”

王禁此时官至廷尉史(最高司法部门的属官),王禁的父亲王翁孺官至绣衣御史(督查地方的钦差),督查不利被免管,然后有人说:春秋时有座山崩塌了,晋国史官占卜说,后六百四十五年有圣女出世,大概就是齐国的田氏后人吧。王翁孺正好处于那个地方(山岳崩塌的地方,且王家祖上出于齐国田氏),后十八年应当有贵女出世,兴旺天下。“圣女”、“贵女”都是暗指王政君。古代说某“伟大”人物出世,总是祥瑞乱喷,满满的都是套路。《汉书·元后传》“翁孺既免,而与东平陵终氏为怨,乃徙魏郡元城委粟里,为三老,魏郡人德之。元城建公曰:‘昔春秋沙麓崩,晋史卜之,曰:‘阴为阳雄,土火相乘,故有沙麓崩。后六百四十五年,宜有圣女兴。’其齐田乎!今王翁孺徙,正真其地,日月当之。元城郭东有五鹿之虚,即沙鹿地也。后八十年,当有贵女兴天下’云”

一入宫门深似海,无非欲做皇亲国戚,富贵唾手可得。曾经卫子夫身份卑微,成了汉武帝的皇后,兄弟都被封侯。这种联姻政治、裙带网络贯穿了几千年。《史记·外戚世家·褚少孙补编》“天下歌之曰:‘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

此时还是太子的汉元帝死了一个宠爱的妃子,闷闷不乐,汉宣帝把多名进宫的女子赐给太子,太子宠幸了王政君。生了汉成帝刘骜(前52-前7),桀骜不逊的骜,是汉朝皇帝中名字最霸气的。祖父汉宣帝非常喜欢这个孙子,称为太孙,“太孙”就成了刘骜的“字”(古人“名”和“字”是分开的)。大了喜好经书(一般称儒家典籍),宽博谨慎。后来喜欢饮酒和音乐派对。汉元帝认为他朽木不可雕,想废了这个太子,立恭王为太子,恭王是傅昭仪所生。但有人劝谏汉元帝,所以这事不了了之。《汉书·成帝纪》“孝成皇帝,元帝太子也。母曰王皇后……壮好经书,宽博谨慎……其后幸酒,乐燕乐,上不以为能。而定陶恭王有材艺,母傅昭仪又爱幸,上以故常有意欲以恭王为嗣。赖侍中史丹护太子家,辅助有力,上亦以先帝尤爱太子,故得无废。”

注意上文的描述,汉成帝虽然喜欢饮酒作乐,但也喜好诗书。这是一个人的两面性,不能只看一面。元帝死了。竟宁元年(前33)汉成帝19岁即位。皇帝年轻,需要人辅佐,尤其是兵马的掌管,军权是权力的核心,而禁军又是军权的核心。汉朝掌管禁军一般靠外戚(东汉末年有点例外,宦官掌握了部分禁军)。外戚是皇帝的母族和妻族。汉成帝母亲王政君就是后来篡汉主角王莽的姑姑。于是汉成帝的大舅王凤拜为大司马大将军,兼实际宰相,“领尚书事”是实际宰相,不领尚书事的宰相就只是挂名。如此王家就掌管了军政与行政大权。《汉书·成帝纪》“竟宁元年五月,元帝崩。六月已未,太子即皇帝位……以元舅侍中卫尉阳平侯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

帝舅王凤相当于摄政王,王家子弟分布朝廷。汉成帝连小事都做不了主,刘歆是皇室成员,文人才子,想拜他为中常侍(皇帝亲近侍从、内宫行走),都要向王凤报告,王凤说不行就不行。《汉书·元后传》“王氏子弟皆卿、大夫、侍中、诸曹,分据势官满朝廷。”“大将军凤用事,上遂谦让无所颛(专)……上召见歆,诵读诗赋,甚说之,欲以为中常侍,召取衣冠。临当拜,左右皆曰:‘未晓大将军。’上曰:‘此小事,何须关大将军?’左右叩头争之。上于是语凤,凤以为不可,乃止。其见惮如此。”

因为王凤有军中资历,在元帝时就任军中要职,父亲王禁为特进(荣誉官号),王禁的弟弟为长乐卫尉(掌太后宫卫士和宫中巡逻),王凤为卫尉并侍中(掌宫门屯卫兵并为皇帝贴身侍从)。所以汉成帝要坐稳皇位要靠他,而王家兴起也从王凤开始。《汉书·元后传》“后三年,宣帝崩,太子即位,是为孝元帝……封父禁为阳平侯。后三日,立为皇后,禁位特进,禁弟弘至长乐卫尉。永光二年,禁薨,谥曰顷侯。长子凤嗣侯,为卫尉侍中。”

汉成帝此时还不能乾纲独断、自作主张。前朝后宫是一体的,所以他的后宫理应被王家控制。

贰、后宫诡斗

成帝第一个皇后是许皇后,她是大司马车骑将军许嘉的女儿。元帝选她配给太子的汉成帝。元帝的母亲也叫许皇后,是汉宣帝的皇后,被霍光的老婆毒死。宣帝许皇后是许嘉的堂姐妹,所以许嘉也是外戚。但成帝即位,王氏掌权,那就容不下许嘉了,所以把许嘉免官,只挂名荣誉官号。而专门委任王凤。《汉书·外戚传·孝成许皇后》“初,后父嘉自元帝时为大司马车骑将军辅政,已八九年矣。及成帝立,复以元舅阳平侯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与嘉并……久之,上欲专委任凤,乃策嘉曰:‘将军家重身尊,不宜以吏职自累。赐黄金二百斤,以特进侯就朝位。’后岁余薨,谥曰恭侯。”

许嘉一死,许家没了靠山。但她聪明而有才气,不受宠的人不会被他人嫉妒,不聪明也难以成为别人的敌人或者假想敌,但这两样她都占了。首先借口天降灾异,罪责在后宫,克扣她的用度,许皇后倒是谨慎,忍了十几年,后来她的姐姐诅咒后宫有身孕的王美人与大将军王凤,姐姐被处死,她被废后,亲属归老家。王美人只出现了一次,没交代来历,很可能是王氏家族的人。《汉书·外戚传·孝成许皇后》“后聪慧,善史书,自为妃至即位,常宠于上,后宫希得进见。皇太后及帝诸舅忧上无继嗣,时又数有灾异,刘向、谷永等皆陈其咎在于后宫。上然其言,于是省减椒房掖廷用度。”“后姊平安刚侯夫人谒等为媚道祝诅后宫有身者王美人及凤等,事发觉,太后大怒,下吏考问,谒等诛死,许后坐废处昭台宫,亲属皆归故郡山阳,后弟子平恩侯旦就国。凡立十四年而废。”

汉朝经常搞巫蛊诅咒的罪名打压对手。诅咒既是谋逆,谁敢明目张胆的搞?最多在心里诅咒,没人知道,留不下证据。许皇后姐姐被下吏考问,屈打成招。刑囚在古代家常便饭,能经得住酷刑的,不死也废了。参见《后汉书·独行列传·戴就》。后来许废后想复位,被发觉,赐饮药自杀。

班倢伃,是史学家班固的姑祖母,非常有才学,备受汉成帝宠幸,还具有古代的女德。还把自己的侍婢李平进献给皇帝,皇帝一临幸,又封李平为倢伃,赐姓卫,称卫倢伃。但好景不长,赵飞燕姐妹进宫后,许皇后、班倢伃失宠,很少见到皇帝。鸿嘉三年(前18)赵飞燕状告许皇后和班倢伃挟持媚道、诅咒后宫、詈骂主上(皇上),许皇后被废,班倢伃为巴结太后王政君,就去长信宫侍奉了。这条记载与许皇后传记不同的是出现了“赵飞燕告状”“骂皇上”,而没有“诅咒大将军王凤”《汉书·外戚传·孝成班倢伃》“鸿嘉三年,赵飞燕谮告许皇后、班倢伃挟媚道,祝诅后宫,詈及主上。许皇后坐废。孝问班倢伃,倢伃对曰……上善其对,怜悯之,赐黄金百斤。赵氏姊弟骄妒,倢伃恐久见危,求共养太后长信宫。上许焉,倢伃退处东宫。”

王氏专权,就算赵飞燕告状,她也不可能左右审判结果。如果案情属实,那是许皇后和班倢伃本身的过错。如果案情不实,那也王氏的人要废许皇后和打压班倢伃。王政君是太后主管后宫,她的嫌疑最大。班倢伃的家族受皇帝重用只有一句话的交代,这点应该是王家感觉到威胁的原因。在《汉书·成帝纪》最末,班固记载了父亲班彪说的一段话道出异议,说成帝不是那么糟糕,而王氏从成帝即位就开始操纵国柄。

他说:臣班彪的姑姑入宫为倢伃,父子兄弟为汉成帝的贴身侍从,所以多次和我说,成帝十分注意仪表。上车正立,端坐前视,不动声色,不指手画脚,临朝严肃深沉,如同神明,可称为穆穆天子的容仪!博古通今,采纳直言。公卿称职,其奏议文采斐然,逢升平盛世,上下和睦。但由于沉于酒色,赵飞燕姐妹乱于后宫,王氏外戚专擅朝政,令人叹息。从建始元年(成帝即位头一年)以来,王氏开始操纵国柄,哀帝与平帝在位时间短,王莽得以篡位,王家的威福是从成帝开始逐步形成的。《汉书·成帝纪》“赞曰:臣之姑充后宫为婕妤,父子昆弟侍帷幄,数为臣言:成帝善修容仪,升车正立,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临朝渊嘿,尊严若神,可谓穆穆天子之容者矣!博览古今,容受直辞。公卿称职,奏议可述。遭世承平,上下和睦。然湛于酒色,赵氏乱内,外家擅朝,言之可为於邑。建始以来,王氏始执国命,哀、平短祚,莽遂篡位,盖其威福所由来者渐矣!”

班倢伃后来写了一首赋,含蓄的影射王氏。‘悲叹牝鸡司晨啊,哀伤褒姒阎妻(祸国女人)的过错;钦佩娥皇、女英辅佐舜帝啊,赞美太任、太姒使周朝兴旺。虽然我愚蠢浅陋根本比不上,怎敢不以她们为榜样呢’。其中“牝鸡司晨”比喻女人掌权,当时只有王政君,赵飞燕还没有当皇后,朝中也没赵家的人。其中“太任”是周文王的母亲,“太姒”是周武王的母亲,号称文母。两位母亲被后人称为圣母。表面上班倢伃是说自己没法和圣母比。但她又没孩子了,怎么能当母亲呢?反而是反讽牝鸡司晨的王政君,你怎么不学习圣母的榜样呢。《汉书·外戚传·孝成班倢伃》“悲晨妇之作戒兮,哀褒、阎之为邮;美皇、英之女虞兮,荣任、姒之母周。虽愚陋其靡及兮,敢舍心而忘兹?”

叁、宠绝后宫

赵飞燕,称号“飞燕”,身轻如燕的意思,不是正名,史书对她的相貌并没有交代。本是阳阿公主家的艺伎(歌舞艺人,与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类似)。《飞燕外传》叫“宜主”。父亲赵临,《飞燕外传》称是倡人,正史没有交代他以前的身份,从女儿是艺伎来推断,他的社会地位也低,艺伎在那时候是奴婢。《史记》有一则例子,一代名医淳于意去给一个王爷家的女子看病,问女子的来历,王爷说是用四百七十万买的四人中的一个。奴婢有人身依附关系,可以买卖。《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臣意言王曰:‘才人女子竖何能?’王曰:‘是好为方,多伎能,为所是案法新,往年市之民所,四百七十万,曹偶四人。’”

成帝某次微服去阳阿公主家做客,见到了赵飞燕,非常喜欢,就召进了宫,受宠幸,妹妹赵合德也被召进宫,更受宠幸,赵合德是《飞燕外传》的名字,正史无载,只称赵倢伃,后称赵昭仪。倢伃、昭仪都是后宫封号,昭仪地位仅次于皇后。

赵飞燕在永始二年(前15)被封为皇后,妹妹赵合德被封为昭仪。赵飞燕渐渐没那么受宠了,而赵昭仪宠爱无比。住在昭阳宫,中庭全用朱红色,而殿上涂漆,门槛用铜制并涂上黄金,白玉为阶,壁上的横木饰以黄金,镶嵌蓝田玉璧,夜明珠,饰以翠羽。这是后宫从来没有的。《汉书·外戚传·孝成赵皇后》“皇后既立,后宠少衰,而弟绝幸,为昭仪。居昭阳舍,其中庭彤朱,而殿上髤漆,切皆铜沓黄金涂,白玉阶,壁带往往为黄金釭,函蓝田璧,明珠、翠羽饰之,自后宫未尝有焉。”

汉成帝晚年,定陶王来朝觐见(后来的汉哀帝),其祖母傅太后暗里贿赂赵氏姊妹,定陶王就被立为太子。第二年春天汉成帝突然死亡,史书称汉成帝身体素质好,没有疾病。民间怪罪赵昭仪。宫闱秘事不知民间怎么知道的,而且那么迅速?古代信息又不发达。太后王政君就诏令大司马王莽、丞相、大司空会审,调查成帝死因。结果赵昭仪自杀。《汉书·外戚传·孝成赵皇后》“明年春,成帝崩。帝素强,无疾病……民间归罪赵昭仪,皇太后诏大司马莽、丞相大司空曰:‘皇帝暴崩,群众讙哗怪之。掖庭令辅等在后庭左右,侍燕迫近,杂与御史、丞相、廷尉治问皇帝起居发病状。’赵昭仪自杀。”

肆、案情原委

汉成帝是绥和二年(前7)三月驾崩的,而汉哀帝四月才即位,隔了一个月。不合惯例,一般皇上驾崩,太子马上即位。国不可以一日无君,何况是一个月。但史书没有记载这一个月内发生了什么。《汉书·哀帝纪》“绥和二年三月,成帝崩。四月丙午,太子即皇帝位。”

哀帝刘欣二十岁即位,他是元帝的孙子,成帝的侄儿,成帝没有皇嗣,就选他当继承人。他的祖母傅昭仪,母亲丁氏。被祖母亲自带大。一朝天子一朝臣,哀帝自然要压制王氏,安置自己的人马。即位就尊封赵飞燕为皇太后,封她弟弟侍中驸马都尉(皇帝的侍从武官)赵钦为新城侯。因为赵飞燕曾经帮助过哀帝,使之成为太子。

一个多月后,司隶校尉解光弹劾王氏,理由是贪邪无道,将王根、王况贬成平民,逐出京城,王根及王况的父亲王商所举荐的官员皆罢免。王氏失势。《汉书·元后传》“以根尝建社稷之策,遣就国。免况为庶人,归故郡。根及况父商所荐举为官者,皆罢。”

再过几个月,司律校尉解光又奏报赵昭仪杀害皇子的案件。(司律校尉权力很大,并非常重要:凡宫廷内外,皇亲贵戚,京都百官,无所不纠,兼领兵,有监察、捕杀之权,并为京畿行政长官)说许美人和曹宫的皇子都是赵昭仪与成帝一起杀死的,并迫使许美人和曹宫自杀,还杀了六个宫中奴婢当事人,言辞凿凿。

解光说:臣听说许美人及中宫史(皇后属官,掌文书诏令文学等)曹宫都受汉成帝宠爱,生过儿子,而儿子都不见了。《汉书·外戚传·孝成赵皇后》“臣闻许美人及故中宫史曹宫皆御幸孝成皇帝,产子,子隐不见。”  

解光说许美人的儿子被宫中监狱长官籍武埋在宫里了。而籍武并没死,埋儿地点很详细,籍武在监狱楼下矮墙边挖了一个坑,把小儿埋了。这个事很容易证明,把小孩尸体挖出来就可以了。然而没了下文。《汉书·外戚传·孝成赵皇后》“武穿狱楼垣下为坎,埋其中。”

解光又说曹宫的儿子最后被宫长李南抱走了,不知下落。除非李南死了或下落不明,怎会不知所置呢?烂尾楼式的结案。既然把案子审得这么详细,好歹交代一下不知所置的原因吧。说李南已死,已失踪,已失忆,已疯傻,都可以。又这样没下文了。《汉书·外戚传·孝成赵皇后》“宫長李南以诏书取儿去,不知所置。”

成帝的生育能力是否有问题呢?以下是他的“生育史”。

成帝还是太子时,许皇后生一子,夭折,成帝刚即位,她又生一女,又夭折。《汉书·外戚传·孝成许皇后》“久之,有一男,失之。及成帝即位,立许妃为皇后,复生一女,失之。”

班倢伃在成帝刚即位的时候(前32)生了一子,几个月就夭折了。《汉书·外戚传·班倢伃》“孝成班倢伃,帝初即位选入后宫……有男,数月失之。”

上面两位的孩子夭折时,赵飞燕和赵昭仪还没有进宫,她俩大约鸿嘉元年(前20)进宫。《汉书·外戚传·孝成班倢伃》“自鸿嘉后,上稍隆于内宠……其后赵飞燕姊弟亦从自微贱兴,逾越礼制,寖盛于前。”

卫婕妤李平,无子。

王美人,有身孕,无下文。从成帝无后嗣可以推出也无生子。《汉书·元后传》“上即位二十馀年无继嗣”

赵飞燕和赵昭仪,无子。成帝那么宠爱她俩,都没子,如果不是成帝有问题,就是她俩没生育能力。《汉书·外戚传·孝成赵皇后》“姊弟颛(专)宠十余年,卒皆无子。”

成帝的后宫不会是这几个妃子,汉元帝时创制“昭仪”,仅次于皇后,除皇后外,以下定制十四等,十四等之外,还有上家人子、中家人子。都没记载,只是笼统的说:后宫中被临幸生子者都死了,被强迫饮药堕胎者无数。而另一处却明确的说只害了两个皇子,汉成帝就没有后嗣了。前后不一。《汉书·外戚传·孝成赵皇后》“掖庭中御幸生子者辄死,又饮药伤墯者无数。”《汉书·五行志》“赵皇后立妹为昭仪,害两皇子,上遂无嗣。”

可以看出,汉成帝的生育能力有问题,精子质量不高,要不不孕,要不导致滑胎,即算出生也养不活。赵飞燕姐妹既然自己无子,可以领养其他妃子的孩子,把亲母杀掉,这是宫中的常用手法,杀母保子的。东汉的窦皇后、梁皇后、阎皇后都是这样。

解光奏报了这个“案件”以后,哀帝就废除新成侯赵钦、赵钦之子成阳侯赵欣的爵位,都为平民,将其家属迁徙到辽西郡。赵氏家族也被压制了。哀帝的外戚,祖母傅氏、母亲丁氏的家族兴旺,史称丁傅用事。《汉书·食货志》“时田宅奴婢贾为减贱,丁傅用事,董贤隆贵,皆不便也。”

成帝死前的症状可以推测是“中风”,肢体麻木和不能言语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和赵昭仪半点关系也没有。成帝上半夜时仍然如常,清晨自附裤袜,欲起,衣服掉落,不能说话,昼漏上十刻死亡。《汉书·外戚传·孝成赵皇后》“昏夜平善,乡晨,傅绔袜,欲起,因失衣,不能言,昼漏上十刻而崩。”

六年后哀帝去世,王莽掌权,把赵飞燕从皇太后贬为孝成皇后,然后逼她自杀。《资治通鉴》还说她和别人通奸,和野史《飞燕外传》差不多,正史无载。司马光的《通鉴考异》没有标明资料来源,给他留下了不严谨的遗憾,正史都不能信,何况信野史,基本是小说。《资治通鉴·卷三十一·汉纪二十三》“赵后居别馆,多通侍郎、宫奴多子者。昭仪尝谓帝曰:‘妾姊性刚,有如为人构陷,则赵氏无种矣!’因泣下凄恻。帝信之,有白后奸状者,帝辄杀之。由是后公为淫恣,无敢言者,然卒无子。”

赵氏姐妹杀皇子的可能性不大,而明显是外戚之间的权力斗争,可怜两个美人,也许权欲之心是有的,只是受宠而已,受宠不是罪,但在宫廷里就是罪,所谓女无美丑,入宫见妒。因为是失败者,正史野史把罪名都冠在她俩的头上。童谣曰: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


猪猪大师


赵飞燕颜值高,有才艺,情商也很高。虽说一进宫就几乎独得皇上恩宠,但其初期相对还是很低调,对当时的皇后及其他嫔妃也是毕恭毕敬的,所以赵飞燕首先在人际关系方面构建的很不错。身为女人她知道自己不可能一直被宠爱,她需要帮手,预算之后把妹妹赵合德也辗转进入了宫中。姐妹俩轮流侍寝,把汉成帝伺候的不亦乐乎,那么自然而然姐妹俩就要考虑和其他妃子争宠了。多次交手后许皇后被废,赵合德被封为昭仪,一时间姐妹俩成了宫中的红人。

赵飞燕成为皇后以后,就开始了自己的奢华生活,温柔乡赵合德也很会迎合皇帝的需求,所以但从女人的角度来考虑,姐妹俩只是单纯的在释放私欲罢了。

后来成帝的兴趣更多的放在了赵合德身上,不甘寂寞且无子嗣的赵飞燕选择了和宫人苟且,开始了看似刺激实则凄楚的生活。在成帝与赵合德的欢愉中突然暴毙后,赵合德首先成为了调查的对象,最终她选择了自杀。而无后的赵飞燕也没有了可依赖的靠山,在成帝的侄子哀帝即位后,由于当年在“争位”时赵飞燕为他说过话,所以赵飞燕的一些罪责得以不了了之。但哀帝仅在位7年就去世了,大司马王莽开始在宫中进行清算,赵飞燕被贬为庶人,后自尽,而王莽也完成了他的篡权大业,新朝就这么来了。

所以赵氏姐妹最可恶的地方就是毒杀了不少有孕的嫔妃,导致成帝无后,也间接成为了王氏外戚夺权的棋子。但身为女人,保护自己永远是第一位的,在充满暗箭的后宫中,只有强势者才能得到恩宠,得到权力。不过赵氏姐妹一生并没有做干涉朝政之事,就是喜欢“亲灭继嗣”罢了。所以你说她们恶,她们很可怜,她们可怜,却又让人恨得牙痒痒…


不想说什么了。


逻辑文史游


所谓红颜祸水,大部分的情况都是历史上作为君主的男性无能,然后甩锅给女性。

汉成帝时期,最大的问题不是赵氏姐妹,明明是太后的娘家的外戚问题,准确地说是以王凤。王莽为代表的王家外戚集团。他们才是把持朝政的人。王凤当朝的时候,汉成帝想给刘歆发一个官。结果,这事情没经过王凤批。然后,这件事就作罢了。刘歆后来豁达,还是搭了王莽的顺风车。西汉亡,基本是王家舅舅们的锅。

赵氏两姐妹折腾来折腾去,就是后宫那点事。关键后宫的那点事情,主要折腾事情的人,其实还真不是赵飞燕,而是她的妹妹赵合德。

注意了,赵昭仪是指赵合德,而不是赵飞燕。赵飞燕没有当过昭仪,她在婕妤的位置上,提拔成皇后。

讲真,赵飞燕真心没有搞什么事,就是在汉成帝那里得宠度也没有妹妹赵合德高。然后,整许后、曹宫等人方面,赵家姐妹确实做得不地道,逼曹宫一尸两命,也确实可说是缺德。但是,这些事情的主谋是赵合德。赵飞燕真心没有那么搞事情。


柳氏异闻录


赵飞燕是汉成帝的第二任皇后,历史上传闻美貌出众,且深谙房中之术。久而久之就成了淫惑天子的代表。环肥瘦燕里的燕就是指的赵飞燕。在中国古代封建迷信的统治思想下,一旦皇帝昏庸抑或天下出现大灾大难,朝堂大臣定然不不敢直言天子的不是,唯一的办法就是借抨击后宫淫乱红颜惑政,以此达到束整朝纲的目的,历史上的夏桀之于妹喜,商纣之于妲己,唐玄宗之于杨玉环,都是这个道理。其实一个朝代的兴亡,真正的因素还是决定于皇帝的好坏,汉武帝有风华绝代的卫子夫,唐太宗有端庄娴雅的长孙皇后,不也同样没有沉迷后宫,开创出一番太平盛世了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