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4000塊買的大罐,竟然是乾隆琺琅彩大瓶,專家說真的值2千萬

掐絲琺琅,中國傳統工藝品,屬於琺琅器品種之一,一般特指銅胎掐絲琺琅,又稱“景泰藍”。使用其他金屬做胎的,如金胎掐絲琺琅等。掐絲琺琅的製作工藝也稱為掐絲琺琅。掐絲琺琅,其製作一般在金、銅胎上以金絲或銅絲掐出圖案,填上各種顏色的琺琅之後經焙燒、研磨、鍍金等多道工序而成。掐絲琺琅有著五彩斑斕、華麗奪目的魅力,由於其在明代景泰年間獲得了史無前例的發展,又一般多外飾藍色釉料,故習稱景泰藍,當然它也有飾紅、淺綠、深綠、白、葡萄紫、翠藍等色。

村民4000塊買的大罐,竟然是乾隆琺琅彩大瓶,專家說真的值2千萬

掐絲琺琅纏枝蓮紋膽瓶


村民4000塊買的大罐,竟然是乾隆琺琅彩大瓶,專家說真的值2千萬

掐絲琺琅纏枝蓮紋膽瓶

掐絲琺琅特點:

掐絲琺琅的製作大致可以分為7個步驟:制胎,即以紅銅板製出器形;掐絲,即將壓扁的銅絲依設計飾紋粘牢於胎體;燒焊,將其再次焊接牢實;點藍,依飾紋中顏色依次上釉彩,先點地,次點花,再點藍,後加亮白;燒藍,點一次藍即燒一次,重複多者可達3次;磨光,以細砂石、黃石及木炭分別逐次打磨光滑藍料與銅絲的粗糙處;鍍金,即拋光除鏽的最後一道工序。可以說,掐絲琺琅的製作工藝既運用了青銅工藝,又利用了瓷器工藝,同時又大量引進了傳統繪畫和雕刻技藝,堪稱中國傳統工藝的集大成者。

村民4000塊買的大罐,竟然是乾隆琺琅彩大瓶,專家說真的值2千萬

掐絲琺琅獅戲球紋藏草瓶


村民4000塊買的大罐,竟然是乾隆琺琅彩大瓶,專家說真的值2千萬

掐絲琺琅獅戲球紋藏草瓶



琺琅彩瓷器是中國瓷器生產工藝發展到頂峰時期的產物,堪稱中國古代彩繪瓷器中的佼佼者。琺琅彩是彩瓷品種之一。系清代康熙晚期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康熙時期的琺琅彩介紹),將銅胎畫琺琅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創燒的彩瓷新品種。以雍正、乾隆時期的產量最大,乾隆以後即少有製作。乾隆時期,宮中收藏的琺琅彩瓷器曾集中存放在端凝殿,據檔案記載有400多件。按照清代宮廷檔案記載和琺琅彩瓷器原盛匣之標識,琺琅彩瓷器之正式名稱應為“瓷胎畫琺琅”。

村民4000塊買的大罐,竟然是乾隆琺琅彩大瓶,專家說真的值2千萬

琺琅彩纏枝花卉蒜頭瓶


村民4000塊買的大罐,竟然是乾隆琺琅彩大瓶,專家說真的值2千萬

琺琅彩纏枝花卉蒜頭瓶

琺琅彩瓷器繼承了歷史上中國陶瓷發展以來的各種優點,從拉坯、成型、用料、施釉、色彩、燒製的技術上都採用了最成熟的工藝。琺琅彩在所有瓷器中出身最為高貴,一直有著“一件琺琅彩,十件官瓷器”只說。


鑑別方法:

1.先看瓷胎,瓷胎細薄,修胎規則,完整無缺,大多為小件,超過一尺大的都少見。

2.造型。多為碗、瓶、煙壺之類的日用小件瓷,和動物擺設品。

3.底軸。為純白軸,不偏青也不偏黃,軸面光滑潔淨無疵。

4.琺琅彩色。顏色極鮮豔且柔和,很少為純色而為粉彩型偶合色。色種多,同一物上可出現七、八種顏色,多達十多種。

5.色料特點。每一圖案均由多種色料調配而成。其料彩表面光滑有玻璃質反光感,有時還可反射蛤蜊光,十分美觀。釉料均凸出底釉略高出一毫米左右,有明顯的立體感,閉眼用手摸可明顯感覺到,若用十倍放大鏡看可在每一片小花、小葉上看到極小的開片紋。這一現象用肉眼看不出,這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特徵。而粉彩則感覺不到有凸出的情況。

6.繪畫與紋飾。琺琅彩器畫功特別講究,多為功筆畫;各個朝代有所不同,如康熙的琺琅彩大多為色地,其色地的色以紅、黃、蘭、綠、紫、胭脂色等。

 談到琺琅彩和掐絲琺琅很多人都分不清,下面就講一下二者之間的區別:

  琺琅器主要有兩種,一是源自波斯的銅胎掐絲琺琅,約在蒙元時期傳至中國,明代開始大量燒製,並於景泰年間達到了一個高峰,後世稱其為“景泰藍”。此後,景泰藍就成了銅胎掐絲琺琅器的代稱。另一種是來自歐洲的畫琺琅工藝,它在清康熙年間始傳人中國。

  具體說來,掐絲琺琅器在明景泰和成化兩朝最為常見,其後工藝水平均明顯下降。清代的景泰藍工藝胎薄,掐絲細,彩釉也比明代要鮮豔.花紋圖案繁複多樣。乾隆時期製品雖然不能和景泰、成化時期相比,但是比起弘治、正德以後的出品物也絕不遜色。20世紀初葉,景泰藍總體制作水平不及前代,胎體薄,色彩鮮豔有浮感,做工較粗。這時只有“老天利”、“德興成”製作的景泰藍做工細,質量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