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奧泰:黃埔科創板新秀,鉅虧藥企的前景

前言:百奧泰上市科創板

最近的黃埔企業界可謂好事連連,繼2月17日瑞松科技之後,黃埔區在科創板征途上再傳捷報——

2月21日,我區企業百奧泰在上交所科創板成功上市,證券簡稱為“百奧泰”,證券代碼為“688177”。兩者上市相隔不過四天,短短一週內黃埔區所培育的科創板上市公司便有兩家,成績確實令人矚目。

百奧泰:黃埔科創板新秀,鉅虧藥企的前景

與瑞松科技相似,由於受疫情影響,百奧泰的上市儀式只能在科學城內企業自家園區的會議室裡舉行。有意思的是,為了體現儀式感和為企業復工復產打氣,百奧泰策劃方在淘寶上花費600元,買了一面能及時送達供上市使用的銅鑼。雖然跟上交所的開市大鑼無法相比,但簡簡單單的道具和操作,倒是讓人覺得很接地氣。

2月21日早市,百奧泰開盤報60元/股,較發行價32.76元上漲83.15%,當天收市價為60.20元/股,截至昨日企業總市值為215.11億元。股市向來變幻莫測,不管是形勢政策因素、上市企業運營情況,還是市場內部的供求關係,稍有變化都有可能引發蝴蝶效應,百奧泰未來長期的走勢也是個未知數。

百奧泰:黃埔科創板新秀,鉅虧藥企的前景

百奧泰股票行情(新浪財經數據)

我們姑且不論股市風雲,就說百奧泰具體的營收情況,實際上企業目前仍未盈利,甚至連續四年虧損,此次採用的是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該標準普遍被認為是為未盈利生物醫藥類企業量身定製的。百奧泰未營收最主要的原因是尚無大規模的產品銷售(獲批藥品格樂立待投放市場),不管是官方還是民間,都對百奧泰後續的盈利能力甚是關注。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百奧泰的處境和麵臨的挑戰:

未盈利藥企未來處境如何?

百奧泰,全稱百奧泰生物製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奧泰”),是一家成立於2003年7月28日的創新型生物製藥企業,主要從事用於治療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的新一代抗體創新藥和生物類似藥的研發。

百奧泰:黃埔科創板新秀,鉅虧藥企的前景

百奧泰生物製藥股份有限公司園區

自去年申報科創板上市,以及研發的阿達木單抗BAT1406(產品名:格樂立)獲批之後,百奧泰的名聲就越來越大,關於企業內部的詳細信息也不斷地被吃瓜人士披露。

百奧泰的最大股東為廣州七喜集團,持有38.64%的股權,實際控制人為七喜集團董事長易賢忠,及其妻兒關玉嬋和易良昱,可以說這基本就是易家的企業。事實上,百奧泰由李勝峰(現任百奧泰CEO和科研總監)創辦,而非七喜集團,公司易主始於2009年,此後數年間七喜集團通過不斷增資和股權轉讓,成功入主了百奧泰。

百奧泰:黃埔科創板新秀,鉅虧藥企的前景

伴隨著企業實際控制權變更的,是大量研發資金的補充。眾所周知,藥物研發是一件非常“燒錢”的事。2009年後,七喜集團不斷向其注資,如2011年關玉嬋持有的Sharp Central Limited對百奧泰進行了120萬元的貨幣出資;2013年七喜集團又進行了一輪數值達720萬元的貨幣出資……2016-2018年及2019年第一季度,百奧泰向七喜集團的資金拆入分別為4.86億元、1.27億元、11.04億元和1.64億元。

百奧泰:黃埔科創板新秀,鉅虧藥企的前景

持續注資也不見得立竿見影,據百奧泰招股書聲明,2016年-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公司淨利潤分別為-1.4億元、-2.4億元、-5.5億元和-7.2億元,累計虧損16.4億元,而研發投入卻在持續走高。截至目前,百奧泰僅有1款產品獲批,而且尚未實現大規模銷售(預計2020年年初投放市場),可見短期內的虧損依然不可避免。

百奧泰面臨的若干挑戰

實際上,生物醫藥類企業的生存,歷來都是高風險與高回報相伴的。百奧泰目前的處境也屬於正常情況,而要想謀求盈利和發展,就必須正視自身處境,合理應對面臨的若干挑戰:

1.藥品研發高投入、高風險,而低迴報率、低入市成功率的大環境。

誠如上述所言,不管新藥能否成功入市,藥品研發終究是要用錢砸出來的,且耗時長久。一種藥物從研發起步到最終入市銷售,這過程動輒十年甚至數十年,比如世界上第一種抗生素——青黴素早在1928年就被發現,但人類直到十多年後才研究出提取方法,20世紀40年代後才得以大批量生產。

百奧泰:黃埔科創板新秀,鉅虧藥企的前景

近十年全球醫藥行業研發投資回報率

即使資金、時間、人才等的投入充足,付出的心血足夠大,也不見得能成功產出。德勤健康解決方案中心(以下簡稱“德勤健康”)分析全球製藥公司TOP12的數據發現,2019年醫藥行業研發的投資回報率僅為1.8%,且近十年來大體處於下降趨勢。大企業尚且如此,對於百奧泰等市場“新秀”來說,風險和壓力更是倍增。

再退一步講,研發成果出爐後也不見得能成功入市並投入量產,能從最開始的備選化合物,到通過臨床3期評價,成功獲批上市的藥物寥寥無幾。先不說臨床前試驗、研發中新藥申請等步驟,就說臨床三期研究,就可讓無數新藥折戟敗北了,更別說入市銷售後還需做安全性監督研究。

百奧泰:黃埔科創板新秀,鉅虧藥企的前景

新藥開發階段流程

每年申報入市銷售的創新藥品多如牛毛,上市成功率卻是有限。2019年,美國FDA共批准了48款創新藥,同比下降18.6%;歐盟EMEA共批准了37款創新藥,同比下降42.2%;而我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共批准了58款創新藥,雖高於2018年的48款,但增幅也不是很大。客觀來講,能成功獲批的藥品著實不多,百奧泰格樂立的獲批估計也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得以上岸的。

2.上市新藥被接受的程度過低,市場銷售效果難以預測。

得到國家官方的認可是一方面,能否得到普通消費者的認可又是另一回事。我國的政策環境較為複雜,各治療領域的發展不同步,新藥想在國內市場奠定成功基石,所耗時間通常比在發達國家還要久。消費者的眼光是雪亮的,如果新藥藥效不佳,消費者便不會為其買單。

百奧泰:黃埔科創板新秀,鉅虧藥企的前景

近十年全球新藥上市頂峰銷售額

在市場的大浪淘沙之下,拼命通過入市銷售批准的新藥,經過再一波洗牌後為市場接受的可謂鳳毛麟角,隨之而來的是新藥市場整體銷量的下跌。據德勤健康數據,2019年全球每款新藥上市後的頂峰銷售額僅為3.76億美元,十年來首次跌破4億美元,不及2010年8.16億美元的一半。想要在如此嚴酷的消費環境中生存,百奧泰的入市產品就必須鉚足勁,在不斷的檢驗中不斷改善,並做足做好產品營銷,才能贏取消費者的心。

3.潛在競品不斷增加,未來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堅守市場份額的難度加大。

市場的短期認可並不值得高興,想要守住、擴大自身佔據的市場份額,就必須長期佔據消費者的心。雖然新藥研發產出率、入市成功率都不高,但一旦成功就能獲取超高利潤,多少藥企想在這款大蛋糕上切一角的想法早已不言而喻。因此,新藥入市銷售佔據市場後,還必須警惕潛在競品的威脅,時刻更新自身;藥企本身也必須優化產品結構,狠抓產品多元化發展。

百奧泰:黃埔科創板新秀,鉅虧藥企的前景

丁香園Insight數據庫關於阿達木單抗的數據

舉個例子,百奧泰的“新作”格樂立,雖然是首支成功獲批入市的國產阿達木單抗注射液仿製藥品,但據丁香園Insight數據庫顯示:在目前的全球範圍中,此類入市產品達到12種,其中在使用(專利未過期)的有6種,包含國產2種;此外,全球範圍內此類產品申報進度93條,中國進入臨床試驗的也達到16種。

可以想象,格樂立大規模發售後,未來將面臨四郊多壘的競爭環境。並且,如果百奧泰僅把業績押在格樂立身上,那其生存處境將更加艱難。想要在市場分一杯羹,百奧泰必須加快其它產品的入市銷售獲批進度,這其間企業的壓力自然也會日漸增大。

百奧泰發展的機遇和優勢

儘管處境和未來發展有所險阻,但機遇往往和挑戰並存。作為創新型生物製藥企業,百奧泰也有不少機遇和優勢可以利用:

1.龐大的全球生物醫藥市場,對業績發展方向的開拓有較大保障。

在人類歷史上,我們見過多少產業的崛起和沒落,但醫藥產業卻始終長盛不衰,有的只是內部各產品的優勝劣汰。人的生命是脆弱的,生存環境是惡劣的,姑且拋開過往歷史事實,就說當前中國新冠肺炎疫情未息、美國新型流感形勢嚴峻、尼日利亞爆發疑似拉沙熱等等。大自然的殘酷,迫使著人類必須不斷髮展、更新醫藥產業,才能在這地球上繼續生存。

百奧泰:黃埔科創板新秀,鉅虧藥企的前景

近十年全球醫藥市場規模及增長率(數據來源:醫藥資訊)

因此,全球醫藥產業的市場前景依然非常龐大,甚至只會有增無減。雖然全球新藥市場的銷量下降,但這也是人類對醫藥產業高要求、高標準的體現,優勝劣汰必將也必須繼續存在;而能夠在“戰場”中逐鹿而出的優勝藥品,必將獲得持續性的暴利,如“藥王”修美樂(阿達木單抗)已連續8年雄踞全球銷冠。但是,修美樂在國內的銷量卻一直不甚景氣,這與其定價過高、我國重視自主研發和仿製藥眾多有關,所以我們也不難理解百奧泰等藥企爭先仿製此類藥品了。

百奧泰:黃埔科創板新秀,鉅虧藥企的前景

修美樂近八年全球銷量(單位:億美元)

日新月異的21世紀,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以迅猛的速度發展,生物產業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搶佔生物技術和生物產業的制高點已成為各國增強國際競爭力的重大戰略。中國作為全球醫藥行業最大的新興市場,作為主人翁的中國企業,自然也不會任其由國外企業瓜分了。

2.強大的利好政策支持,良好的生物醫藥研發環境和產業環境。

誠如上述所言,我國藥企在積極攻略巨大的國內市場,同時國家政策也非常重視國內醫藥行業的發展和創新。以《“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為綱,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積極促進醫藥產業發展水平,對持續型醫藥企業的利好政策層出不窮,從財政補貼、稅收減免、市場準入等多方面扶持企業發展。

百奧泰:黃埔科創板新秀,鉅虧藥企的前景

以百奧泰上市所採用的科創板第五套標準為例,其具體要求是“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40億元,主要業務或產品需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市場空間大,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相比於企業的當前盈利能力,更加註重企業發展的前景,因此被認為是專門面向未盈利生物醫藥類企業而設立的“政策綠燈”。百奧泰是繼澤璟製藥之後,第二家以第五套標準上市的企業,受政策照顧的力度不小。

將鏡頭投向百奧泰所在的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在生物醫藥產業方面的扶持力度也很大:2017年“金鑲玉”系列政策,對包括生物製藥在內的多類企業,持續釋放政策紅利,2.0版本正在修訂醞釀;2018年IAB產業政策登場,對生物醫藥企業扶持最高2億元;2019年發佈《廣州市黃埔區 廣州開發區加快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實施意見細則》……黃埔區在科創獎勵、金融服務、產業扶持、營商環境與其他方面對企業的優惠政策不勝枚舉,在之前瑞松科技的文章中筆者已有介紹,此處便不再贅論。

百奧泰:黃埔科創板新秀,鉅虧藥企的前景

廣州國際生物島效果圖

而對黃埔生物醫藥產業來說,政策紅利帶來的成果,就是世界級生物醫藥科研中心、技術平臺和產業化基地的持續聚攏——2019年,黃埔區聚集生物醫藥產業企業超過1000家,全區34家企業入選“廣州生物醫藥企業創新Top50榜(2019),佔比達68%,中新廣州知識城、廣州國際生物島、廣州科學城等躋身於廣州發展生命科學的核心平臺,“兩城一島”創新能力凸顯。在這種生命科學產業“沃土”中成長、上市的百奧泰,在產業資源共享、科技創新動力、人才吸納集聚等多方面,都能受到極大的照顧。

3.產品主攻方向科學合理,企業自身研發能力較為突出。

對企業來說,能穩抓行業和科學界動態,是業績增長和企業發展的保障。生命科學界更新速度迅猛,對醫藥投資者和研發者來說,選擇哪類藥物開發,做到兼顧銷售效益和社會責任,是很重要的事情。據德勤健康報告顯示,2019年抗體類藥物研發最有價值,已經取代了2010年小分子藥物的地位。

百奧泰:黃埔科創板新秀,鉅虧藥企的前景

抗體類藥物研發價值超過小分子藥物

與同行企業相比較,百奧泰擁有較為領先的抗體發現和優化技術,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抗體酵母展示篩選平臺、ADC技術平臺及抗體生產平臺,目前已獲批的格樂立就屬於抗體類藥品,且20種主要在研產品中也不乏此類藥物。整體而言,產品研發方向是符合市場需求和發展趨勢的。

百奧泰:黃埔科創板新秀,鉅虧藥企的前景

百奧泰部分主要產品研發進度

儘管百奧泰創辦逾十年才有產品獲批入市,但醫學研發本就是“苦功夫”,這也恰恰說明企業的深耕精神,這種精神沉澱出企業較為突出的自主研發能力,和創新能力。多年來,百奧泰在科研舞臺上獲獎頗豐,囊收“2012年廣州市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2014年廣東省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2018年廣東省博士後工作站”等榮譽,這些官方認可也足以證明其科研能力之強。

在百奧泰的產品體系中,除已獲批藥品外,還有1個已提交NDA申請,3個處於三期臨床研究,1個處於二期臨床研究,4個處於一期臨床研究。企業深耕研究多年後,能否在上市後迎來成果爆發,讓我們拭目以待。

總結

客觀來講,目前百奧泰最大的短板是產品尚未實現商業化,這種局面在今年年初格樂立大規模投放市場後,會有所改善。但是,生物醫藥市場歷來等同“戰場”,競爭廝殺避不可免,

百奧泰必須重視在研產品後續的市場投放,繼續提高科創能力,強化產品銷售戰略,否則很難在激烈的醫藥市場競爭中取得領先地位。

百奧泰:黃埔科創板新秀,鉅虧藥企的前景

事實上,百奧泰自身也比較清楚這一點,曾在招股書中直言未來的研發投入會持續增加,但無法保證後續藥品能夠獲批、未來幾年內實現盈利,公司上市後可能面臨退市的風險。因此,在後續尚未揭曉的情況下,不妨讓我們祝其能夠取得成功,畢竟百奧泰的成功對黃埔醫藥產業發展也具有不小的意義。

隨著百奧泰登陸科創板,黃埔區已累計培育科創板上市企業4家,佔全市80%,全區上市企業達56家,繼續領跑全市和全國經開區。企業發展和經濟騰飛是一種雙贏局面,近日2019年廣州各區GDP出爐,黃埔區以3502.47億位居全市第二,傲人的成績來自政企的共同努力。未來,黃埔將繼續以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突破口,構建高端高質高新現代產業新體系,與企業共興共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