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廢相之謎,皇權和相權的爭奪,因什麼而起?

朱元璋是歷史當中具有傳奇色彩的皇帝,開創了明朝基業,而其出身也不足為人道。包括朱元璋自己,都不太願意提及自己曾出過家要過飯,可見朱元璋的底層反彈實在特殊。也正是因為前半身的不堪過往,使得朱元璋敏感多疑,隨之而來的就是猜忌和不信任。多少忠臣良將在他的手裡犧牲,初衷也不過是不信任而已。例如功臣中的代表馮勝,據《明史·馮勝傳》的記載:“太祖春秋高,多猜忌。勝功最多,數以細故失帝意。”;數以細故的意思是說小事細節上沒有討朱元璋的喜歡,最終落了個身死的下場。所以朱元璋的確會創造條件殺害功臣,即使沒有功臣犯下大錯。

朱元璋的廢相之謎,皇權和相權的爭奪,因什麼而起?

明朝將領馮勝

但在一件大事上,卻有著不一般的地方,那就是明朝非常著名的胡惟庸案。實際上這是朱元璋對李善長不滿,結果造成連鎖反應而產生的案件。其實早在洪武二年時,朱元璋和劉伯溫就有過一次秘密的談話。在《明史·列傳第十六》中記載了這一次對話的過程,朱元璋想要責罰李善長,並且重新安排丞相的人選,還提出讓劉伯溫出任。可劉伯溫拒絕了,之後朱元璋先後提及了楊憲、汪廣陽和胡惟庸。但劉伯溫卻以能力不行為由一一否決,實際上這是劉伯溫的一次錯誤談話。

朱元璋的廢相之謎,皇權和相權的爭奪,因什麼而起?

劉伯溫

朱元璋之所以找劉伯溫談話的目的,是希望有一個臺階。劉伯溫明知道這次談話主要針對的就是李善長,而挑選的人選都是朱元璋願意的班底,但顯然劉伯溫並沒有理解朱元璋的用意。李善長的資歷足夠配得上明朝開國元勳的稱號,《明史·李善長傳》中記載:“置東宮官屬,以善長兼太子少師,授銀青榮祿大夫、上柱國,錄軍國重事,餘如故。”;明朝初立,李善長就扮演了非常關鍵的角色。尤其是在制書當中朱元璋對李善長的評價很高,《明史》記載為“制詞比之蕭何,褒稱甚至。”。那麼再去看為什麼朱元璋會對李善長不滿,原因就顯而易見了,那就是位高權重,政治資本太足。

朱元璋的廢相之謎,皇權和相權的爭奪,因什麼而起?

李善長

所以朱元璋找來劉伯溫,換上一批資本不足的人選時,就是希望劉伯溫給個推薦,這樣做皇帝的才好下臺。劉伯溫拒絕之後,朱元璋不得不選擇第二種方案,那就是等到李善長退休,換上接班人,左右丞相互相制約,制約的對象正是汪廣洋和胡惟庸。但朱元璋再一次願望落空了,因為汪廣洋實力並不如朱元璋想的那麼強,不說制約胡惟庸,反而是處處被打壓。《明史·汪廣洋傳》記載:“廣洋頗耽酒,與惟庸同相,浮沉守位而已。”;汪廣洋只求自保,壓根沒有任何作為。更為甚者,在《明史》中記載:“帝問之,對曰:‘無有。’帝怒,責廣洋朋欺,貶廣南。舟次太平,帝追怒其在江西曲庇文正,在中書不發楊憲奸,賜敕誅之。”;劉伯溫被胡惟庸毒殺,朱元璋詢問汪廣洋,誰料汪廣洋渾然不知,這氣得朱元璋不但將其貶走,更是追旨殺了他。

失去了制約,自然苦難就落到了胡惟庸的頭上。這也就爆發了之後的胡惟庸案,把李善長也順便拖了進來。但從種種表現來看,胡惟庸案極大可能是子虛烏有,其目的不過是為了消滅李善長,而鋪墊了一場好戲。假如之前朱元璋只是對李善長不滿,那麼之後就是憤怒了。在胡惟庸案時,李善長一切如故,這種態度是朱元璋最不願意看到的。《明史·李善長傳》裡記載了一句很關鍵的話,那就是“善長不謝,帝銜之。”;胡惟庸案已在發酵,已經和李善長有了關聯。但是朱元璋的態度是放過李善長,可是李善長卻毫不領情,甚至不對朱元璋表達感謝。當然這也許是李善長走的正不害怕,但對朱元璋來說這是對皇權的蔑視。

朱元璋的廢相之謎,皇權和相權的爭奪,因什麼而起?

胡惟庸和李善長

現在缺乏了把柄,之後就不一樣了。《明史·李善長傳》中記載:“嘗欲營第,從信國公湯和假衛卒三百人,和密以聞。四月,京民坐罪應徙邊者,善長數請免其私親丁斌等。”;李善長為了修府邸,問湯和要了三百士兵。之後李善長的親戚有罪,李善長以權謀私賣面子企圖赦免親戚的罪,而這些全被朱元璋看在了眼裡,這一次李善長即使是沒有罪也算是背上了罪名。

那麼做這一切朱元璋得到了什麼呢?那就是改制。在立國之初,朱元璋曾總結過元朝覆滅的原因所在。《紀事本末》中記載:“元氏昏亂,綱紀不立。主荒臣專,威福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渙散,遂至天下騷亂。”;正是朱元璋的立國理念。所以擺在朱元璋面前首要的,就是綱紀。其中君為臣綱是最重要的一點,但可惜丞相作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職位,卻屢屢不得朱元璋滿意。

朱元璋的廢相之謎,皇權和相權的爭奪,因什麼而起?

朱元璋

李善長的以權謀私,居功自傲,不懂得謙遜;胡惟庸的囂張跋扈打壓同僚;汪廣洋的不問世事,只求自保。這些都是朱元璋不滿意的地方,所以為了正綱紀,那不如廢除,要廢除就要有對象。這個對象正好就是胡惟庸,而李善長只是朱元璋憤怒下附帶的“反面教材”罷了。所以李善長的死,究其來龍去脈,始於宰相這個制度。可以負責任的說,胡惟庸、汪廣洋、李善長等人,都是死於做過丞相。隨著他們的離開,宰相制度也從此在歷史中消失,而這也是朱元璋的大膽嘗試。

不論是漢武帝時期設立的大將軍制度,還是唐朝時期的三省六部制,又或者是之後的皇權相權爭奪,都將每一個王朝陷入了困境之中。然而卻沒人想到推翻這一制度,或許這才是朱元璋最出色的地方吧,常人不敢為而為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