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勸學》:孩子,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孫權早就告訴了你


《孫權勸學》:孩子,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孫權早就告訴了你

孫權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可是說在嘴上是一回事,行動起來又是另一回事,很多人也就是說說而已,特別是從學校畢業之後,受制於家庭單位間的種種事情,也堂而皇之的有了理由不學習。更有甚者,打心眼裡覺得學習沒有用,覺得那些天文地理跟我有什麼關係,我只要吃飽喝足了就行,這種思想真的很可怕。

想來大家大道理也聽膩了,本文也不打算在這裡再惹人討厭,只是覺得《孫權勸學》一文還是最能充分論證我的觀點,於是跟大家聊以分享。

《孫權勸學》:孩子,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孫權早就告訴了你

魯肅

這個故事說的是三國時代東吳君主孫權勸說手下大將呂蒙學習的故事。呂蒙是一員猛將,行軍打仗戰無不勝,可就是不愛學習,俗稱文盲。孫權覺得這可不行啊,即便你再能打,也只是蠻力,還是文武雙全方能成就大事,於是就來勸學來了。理由有三:

第一條:“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也就是說,你如今都是手握權柄之人了,怎麼能不學習呢?言下之意是,你再不學習,可配不上這職位啦!

第二條:“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我讓你學習,難道是為了讓你研究經典去當教書先生嗎?這不是白白浪費大好人才麼?我只不過是想讓你粗略的閱讀,廣泛涉獵,能夠了解歷史罷了。看看,君主的眼界就是不一樣,這也是本文想說的最主要的意思,誰說學習就是為了學很多很多知識去當先生啊?還不是為了增長見識,開闊眼界嘛!

第三條:“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從自己的親身體驗現身說法,增強勸學的事實依據。

往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呂蒙深以為然,從此刻苦學習,那進步是一日千里,等到魯肅路過旬陽的時候,感嘆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於是呂蒙自豪的說:“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於是魯肅呂蒙結為好友而去。再然後,魯肅去世後,呂蒙接任魯肅的位置,繼續為吳國效力。

故事講完了,大家有什麼想法沒?

反正我是思考了挺久的,好像是解開了千古難題一樣,這個難題就是“我為什麼要學習?”

我們是社會中的一員,生下來本是白紙一張,從吃奶、吃飯、走路、說話,哪一項不是學習呢?如果不學習,又怎麼在這個社會上生活下去?是的,成年以後,我們具備了基本的生活技能,我會吃飯穿衣賺錢,我會很好的生活,為什麼還要學習?但這僅僅是基本技能啊,僅僅是作為一個生命體在這個社會上的基本需求,也可以說,這是大自然早就給你安排好的,跟你自己確實沒啥關係。但我們又是有靈魂的生物,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的時間不過區區幾十年,我們還是想活出一點不一樣來的,這就需要學習啊。


《孫權勸學》:孩子,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孫權早就告訴了你

呂蒙


學習,並非要你什麼都學,什麼都學好,也沒這個精力,也沒有這個必要。“但當涉獵,見往事耳”,你要根據你所處的位置,有選擇性的學,讓所有的東西為自己的理想而服務。不管你是想做官、經商還是自由職業者,要做好某一件事,總是需要一些東西來支撐,而知識便是重要的一部分。開卷有益,總不是一句空話。

試問如果當年的呂蒙未聽勸誡,還一直沾沾自喜的做著自己猛將的角色,以後還會有以後的故事嗎?


《孫權勸學》:孩子,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孫權早就告訴了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