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吃剩下的饭都是怎么处理的?

小猴紫在此


皇帝作为封建时期的独裁统治者,富有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也就注定了他的饮食会和我们一般人不一样(以下就以清朝来举例)。

负责机构

皇帝的餐食、夜宵、小吃甜点等有专门的御膳房来负责,内有皇家御厨、各地名厨、杂役、太监共几百人为他服务。


进餐流程

  • 呈膳单

是指在到饭点之前太监首先要询问皇帝用膳的时间、地点、菜肴等等,然后把这些事无巨细地全部记到膳单上,才能保证做对菜、准时做好菜、做完后送对地方。不然要是有一个地方搞错了的话,“皇上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 传膳

皇帝一旦饿了就可以传膳,御膳房的人就会把事先准备好的菜肴端上来。

  • 尝膳

把菜给端上来之后,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一步:试毒!

皇帝至高无上、生杀予夺,是个很容易得罪人的“职业”,虽然历朝历代对行刺、下毒妄图弑君这些“谋大逆”的人处罚极严(基本都会株连九族),但是也不乏有铤而走险的人。因此为了保险起见皇帝在吃饭前都会叫人先吃几口,证明食物无毒之后才能正式开吃,这个过程就叫“尝膳”。

而叫谁替皇帝吃则没有明确规定,纯粹皇帝的看心情(有可能是身边的太监,也有可能是嫔妃) 。

尝膳后要是皇帝还感觉不放心的话可以继续用银制品、象牙筷来测毒。


  • 用膳

经历过以上一系列繁杂的步骤之后就可以进入主题“用膳”,也就意味着皇帝终于可以开吃了。

菜品

帝王一餐谱,百人数年粮。

这话虽然略显夸张,但是却道出了皇帝用餐的奢靡。

据史料记载,乾隆五十四年二月二十三日,七十多岁的乾隆老爷子一大早就点了炒鸡、炖酸菜热锅、鹿筋折鸭子热锅、烧狍肉、肉丝炒韭菜等数十道菜,还不包括饭后甜点和小吃,足可见其丰盛。


到了帝后生日的万寿、千秋节以及春节,乾隆皇帝还“发明”了满汉全席,届时成百上千道全国各地名菜、宫中御肴全都罗列在宴桌上,供满汉各族大臣、王公贵族尽情享用,场面之壮观可以想见。

后来到了慈禧当政的时候,她继承了乾隆的“优良传统”并且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势头:御厨迫于她的淫威,每天都要为她网罗各地的山珍海味,老佛爷每顿饭所上的菜品几乎都在百种以上(除去西逃的那一段“苦日子”),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几乎全被她吃了个遍。


这么多的珍馐美味,平时皇帝一个人是肯定吃不完的(即使加上他偶尔赏赐给妃子、大臣的那几道菜,剩余的也是绝大多数),那么皇帝吃剩的饭菜该怎么处理呢?

雍正谕旨:凡粥饭及肴馔等类,食毕有余者,切不可抛弃沟渠。或与服役下人食用。人不可食者,则哺育猫犬。再不可用,则晒干以饲禽鸟。

从雍正的这道旨意中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些剩菜剩饭大致有三个去向:

品质稍好,还能吃的就赏给下人吃;

下人也嫌弃或者不能食用的就拿来饲养猫狗等宠物;

最后连它们都不吃的就只能收集起来晒干,然后用来喂鸟。

皇帝坐拥后宫三千佳丽,还能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丝毫不用考虑费用问题,这也难怪人人都想当皇帝了。


棍哥观史


关于古代皇帝的饮食,由于大多数史料记载比较缺乏,所以我们在这里只能了解一下记载比较详细的清朝皇帝饮食。

大多数时候,清朝皇帝们每天只吃两顿正餐,这两顿正餐分别在上午和下午的时候享用。

这些正餐的分量极其丰盛,每顿最多有108道菜,每天需要准备很多食材,这些食材包括了10斤猪肉、5只鸡,3只鸭,2只羊、10斤猪肘子、10斤汤肉、60个胡萝卜、19斤时蔬、6斤葱、青酱3斤、醋2斤、清泉酒4两还有其他诸多食材。

而清朝皇帝每天除了两顿正餐之外,如果他们在其他时间肚子饿的话,还可以叫御膳房在不同的时间里给自己呈上一些自己想吃的点心和水果,即使不吃第三餐,也可以保自己一天不饿。




慈禧每天需要用到的食材

按照清朝的规矩,清朝皇帝一般不会和其他人一起享用食物,太后、皇后、妃子们基本都是自己一个人吃东西的,御膳房每天都会把她们的菜品呈到她们的房间里让她们自己享用。

根据等级的不同,皇宫中的贵人们菜品数量又有会有所不同,在皇宫中,享用菜品等级最高的有三人,这三人分别就是皇帝、太后、皇后。

按照溥仪自传中的说法,太后的膳食虽然没有皇帝那么多,但也非常丰盛。

在他的说法中,慈禧太后每天所需要用到的食材有很多,包括了五十斤猪肘子、一只羊,一头猪、两只鸡,两只鸭、两升细米、一升五紫米、三升江米、三斤粳米面、一斤麦粉、十五斤白面、一斤荞麦面、两斤一两白糖、八两蜂蜜、二十八个鸡蛋、两斤豆腐、二十个茄子、十五斤蔬菜等。

这还不算完,因为清朝的皇宫中有着试毒的传统,所以深受慈禧宠爱的李莲英每天都会借着试毒的名义在自己房间中提前慈禧一段时间吃到和慈禧太后一模一样份额的食物(一般试毒的人,只能站着一道菜尝一点)。

由此,可见慈禧时期的奢华。

剩饭剩菜的去向

因为菜品实在太多了,所以皇帝每天用过膳后都会剩下很多剩饭剩菜。

关于这些剩饭剩菜的处理,很多人就感觉到了好奇,想知道皇宫里的人是怎么处理这些剩饭剩菜的。

根据一些清朝太监的回忆表明,如果是皇帝没有动过筷子的菜,要是没有变味道的话,一般御膳房的人会将这些菜重新加热,放到下次继续摆到皇帝的桌前。


这么做不是他们为了偷懒,而是他们想从中捞一些油水。

由于每顿饭的份额都有所固定,所以如果他们少做一道菜的话,他们就可以克扣一道菜的食材费。

大家可不要小看这点食材费,清朝御膳房里的食材报价往往非常高昂,道光时期一个鸡蛋御膳房都能报上几两银子的价格,就更不用说是其他的山珍海味了,凭借着这些食材的差价,御膳房里的人绝对能把自己钱袋赚得鼓胀。

而如果是被皇帝动过或者放久了的菜,那么御膳房里的人就不敢冒着杀头危险继续给皇帝食用了。


这些剩菜,御膳房中的人一般会和太监、宫女们私自分来吃。

有的则会被高价倒卖到皇宫外面的一些酒楼或者小饭馆中,卖给这些地方、让他们打着皇宫御膳房菜品的名号招揽顾客。

以清朝时期大多数人对皇帝的崇敬,这些剩饭剩菜会有着很大的市场。


孤客生


据野史记载,皇帝的一顿饭必须几十个或上百个菜种,肯本就吃不了。桌上的那些“山珍海味”基本上都是随皇帝、皇妃全身而退。但剩了以后并不是扔掉,而是经过多方面搞了一个“专利营销”,并且每次都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赶上皇帝心情好时,会授意御膳房的总管把一些“家常菜”端到他自己的房间留着,等交班的一批太监宫女聚在一起吃掉,但他们必须AA制拿出一点儿“钱”放在桌上,以此类推。不过,这些有口福的人都是贴身伺候皇帝和娘娘的,其他人等不在之列。



而有些“天宫大菜”单独提出来拿到京城的监牢卖给“贪官”及有钱的囚犯,价格高的离谱,并特意告之这是皇帝剩下的,每次都能被抢购一空。甚至有些“来者”不拒的犯人因此免了秋后问斩之刑,因为杀了就断了总管的财路。民间曾有句谚语形容这来钱道:一年御膳房,三千雪花银。



还有些一口没动的更是人间难得的“人参果”。

因为每到饭口,皇宫外都有众多的“美食家”翘首以盼。当宫门一开,拍卖马上开始,谁叫的高谁拿走。传闻清朝乾隆皇帝最爱吃的“乌龙盘玉柱”最高价卖到了现今的一万人民币,而那道菜其实就是一根儿大水黄瓜盘了几根鹿肉条,顶头放一个樱桃,盘底是用食材加工的鹿肉丁儿。当然了,真假不得而知,也没人吃过。

但我“信”!



1993年未,我去承德大佛寺266医院对面开饭店,盘完店二个月后,到避暑山庄门前的“皇宫饭庄”(二楼,饭店名想不起来了,应该也叫什么什么庄)想吃顿皇帝大餐,就先点了这道“乌龙盘玉柱”,78元一盘。结果端上来后我鼻子都气歪了。一根立着的水黄瓜盘了一圈细火腿肠(1.5一根儿,一个连一个,三根儿为一条乌龙,转着圈盘上去),黄瓜尖儿上放一个小红樱桃,盘底全是杏仁儿。另外一个“凤凰展趐”,端上来时我差点吐血,半颗白菜铺压盘底,中间一小堆肉酱,哭笑不得时庆幸见了点儿肉星,价格吗!人家说我选的,86元。



那顿饭,两道菜,一小瓶半斤装“玉液琼浆”,皇上吃的米饭,一共花了370元,吃吐了不说,那叫个憋气又窝火哟。

那时候我在家乡单位一月工资才112.27元。

最可恨的那米饭,都他姥姥馊了。



估摸着这家饭庄可能就是延袭皇宫剩菜的处理方法:

把人“摸透了”,只要名,不差钱,才能卖大钱。



就像罗卜开会,一盘皇帝吃的顺气菜,在民间,就叫群英荟萃,花高价都抢不着。


骁勇34


皇帝吃不完是肯定的,因为皇上吃饭跟一般人可不一样,虽然皇上是想吃啥就能吃到啥,但是每一种菜,皇上最多只能吃三口。

为什么皇上只能吃三口呢?

因为在历史上,皇帝作为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常常会有高处不胜寒的恐惧,因为谁都寄予皇帝的宝座,谁都想当皇帝。

皇上就害怕有人往饭菜里下毒,而最可能被一下子就是皇上喜欢吃的饭菜,除此之外也害怕有的太监故意去迎合皇上,专门上皇上喜欢的菜邀宠。

为了规避这些教训,历史上的皇帝就会被要求,不能让别人知道他吃什么。

为了不让别人知道皇上喜欢吃什么,皇家就有个规定。

每一道菜皇上最多只能吃三口,如果菜超过三口,旁边的太监必须立刻把这道菜撤下去,半个月之内不能再上这道菜。

所以当皇上也很痛苦啊,什么好吃的也不能多吃。

虽然不能多吃,但是种类齐全,样式多变,而且皇上吃饭,每顿饭至少要花上百两银子,一座就是一大桌,要显示出皇家的气派。

这个时候皇上肯定是吃不完的,吃不完的饭要怎么办呢?

由于这是皇上吃过的饭,那就有了特殊的意义。

一般来说皇上会首先赏赐给嫔妃或者是儿女,都是皇子和公主们,这些都是皇恩浩荡,一般来说肯定是紧着自己家人给……

除了自己的家人之外皇上还可能会为了显示恩宠,把饭菜赏赐给一些自己信赖并且对国家有功的人,也就是那些就是比较高的大臣和皇上喜欢的大臣。

这些人受到皇上赏饭之后,需要感激涕零的叩拜之后,祖宗八代的感激之情来吃下皇上赏的饭,不论它好吃不好吃,你要是敢不吃完,那就是不给皇帝面子。

皇上不在乎你喜不喜欢吃,但是只要赏给你吃了,你如果不吃,那就是在削弱皇权啊,那你就会成为皇上的眼中钉,所以一般臣子这个时候都是泪流满面的吃完。

因为它难吃,而是要表现出来感激涕零的样子

而且你不能坐那吃,坐着吃是皇上的特权,你想和皇上平起平坐不成?

比如说有一天西汉就有个大臣受到皇上恩宠,赏膳,他怎么办呢?

他要跪趴在地上把饭吃完以示恭敬。

除了嫔妃公主皇子和大臣之外,当然就是赏给家中的下人太监宫女们了。

能够在宫廷中浸淫多年的男人,自然也都是玩权术,玩心理比较通透的人。

懂得如何驾驭手下,如何让手下感恩,恩威并施是一个重要的措施,皇上平常高高在上,这已经是非常大的天威了,偶尔赏赐给底下人一顿饭,这就是让他们感激涕零的恩。

恩威并施才能够让底下人对他忠心耿耿,而不会有异心,省得被人加害,虽然皇帝的警卫能力不错,谁知道什么时候就突然蹦出来一个人想杀你,所以身边人一定要好好对待。

所以偶尔赏赐饭食也是皇帝权术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但是到了清朝,对于太监宫女,没有像明朝那么大的权势了,像明朝时期太监是可以操纵国政,赚取很多外快的。

这时候的太监宫女薪水比较低,又没有什么能够捞油水的东西。

很多人竟然会选择把皇帝赏赐下来的饭食送到民间给富豪倒卖,因为是皇上吃过的饭食,以此来谋取暴利。

这件事情肯定属于太监宫女范围之内的潜规则,那肯定不会知道的,就算皇上知道了,轻易也不会为难这些人,本来人家薪水就低,能够自己开源也不错,他们也是要吃饭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算了。


历史好奇怪


当我们想起“剩饭”这个词的时候,第一反应肯定是倒掉或者喂狗,喂猪等牲畜,但是在古代,皇帝吃剩下的饭可就不是这样了,皇帝吃剩下的饭能叫剩饭吗?谁敢扔?扔皇帝吃过的菜可是大逆不道,重则会被问罪处死的!再说了皇帝平常吃的菜少则三五十道多则上百道,即便有一部分是摆样凑数的,但每天依然会剩下大量的饭菜,这些饭菜都是名满天下的御厨做的,通常情况下一般人花钱都吃不到,所以“倒掉”那就太暴殄天物了!因而皇帝吃剩下的饭菜其最终结局一般是以下四种情况。


1,赏赐给身边的人。通常情况下皇帝会将自己没有动过的菜赏赐给身边的大臣,嫔妃,皇子,公主等人,有时候兴致高了还会赏赐给宫女,太监,而得到赏赐的人不管饿不饿必须当着皇帝的面站着吃完,不管好不好吃,愿不愿吃,哪怕他不喜欢吃香菜而皇帝赏赐了他一盘香菜炒肉!都必须称赞饭菜的美味和皇帝的恩德,所以得到皇帝赏赐的饭菜有时候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2,被倒卖给有钱人。是的,你没看错,古代的思想不能用今天的观念来理解,那时候,皇帝的口水就是老天爷洒下的圣水!不仅能治病还能延年益寿,发家致富,这一点不夸张!所以皇帝的“御膳”在民间是很有商机的,于是宫里的御膳房会和宫外一些比较高档的餐馆保持长期合作的友好关系,宫里人会把菜样还保持较完整的剩菜打折卖给餐馆,餐馆则稍微加工一下后打出“御膳”的名义对外销售,于是那些“急于得到皇帝口水”的有钱的老百姓就争相来体验,这条产业链经过明朝的发展到了清朝已经非常的完整,据统计参与这条产业链的人员最多的时候有上万人,可见“倒卖皇帝剩菜”是真的暴利!


3,皇帝没碰过的菜下次再上。像类似炖汤一类的菜,这种菜被御膳房的厨子做好后长期用小火煨在锅里,什么时候传膳了,便盛一些上去,皇帝没有碰过的则拿回来重新煨到锅里,而且如果皇帝在非用膳时间想要吃点什么东西填填肚子,这时候也可以快速的传上来,而不会耽误皇帝饿肚子。否则皇帝饿的发怒了,真的会像饿极的老虎,得谁咬谁!

4,卖给普通百姓。可能有人问了,这跟第二条有什么不一样的吗?是的,不一样,一样的话我还会说两遍吗?第二条是针对有钱人的,而这一条是针对包括你我在内没钱的(开玩笑,各位朋友们肯定都比我有钱,哈哈)。


老北京有一个词叫“折箩”,不知道北京的朋友们有没有听过,根据《北京土语辞典》解释为:“酒席吃罢,剩下的菜肴,不问种类,全倒在一块儿……也叫‘折箩菜’。”过去人们不富裕,头天的剩菜剩饭舍不得倒,第二天“折”到一起烩食,残羹剩饭有一种特殊的味道,有人喜食。那么当皇帝吃剩下的饭菜经过前面三道筛选后,最后剩下的宫里人会把这些菜倒在一块儿,倒成“皇家折箩”,卖给宫外的普通人,当然价格是非常低的了,基本就是半卖半送,如此一来有钱人能品尝到皇帝的口水,没钱的人也能尝到皇帝的口水,你好我好大家好,嗯,就是这样。

所以经过以上四种方式的处理,皇帝吃剩下的饭菜基本被消耗的差不多了。


咸鱼闲聊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个问题问的有水平。

以溥仪为例,作为满清的皇帝,还传承祖宗的规矩,每天只吃两顿正餐,称为早膳和晚膳。早膳一般在早上六点至八点半进行,晚膳在十二点至下午两点进行,夏秋两季则提早一个小时。两顿正餐之后,各加一顿小吃,时间不固定,如果皇帝临时想吃什么,就随时传人送上。

他吃饭的时候,菜分为两种。

一种纯属壮声势的,大概有几十道。

这些才都是平时就准备好的,有的一直都在炖着,吃的时候就端上来。

溥仪回忆:一般为主菜八品、小菜四品,外加火锅、粥、汤等,加在一起大约有二十几品。这些菜肴经过种种手续摆上来之后,除了表示排场之外,并无任何用处。它之所以能够在一声传膳令下,迅速被摆在桌子上,是因为御膳房早在半天之前或一天以前就已做好,煨在火上等候着的,谁愿意吃呢?我吃饭的时候,御膳房做的这些菜远远地摆在一边, 不过做个样子而已。

溥仪实际吃的,主要是自己的厨师以及太妃的厨师们,现做的菜,一般也有20多个,每天不同花样:我每餐实际上吃的是太后送的菜肴,太后死后由四位太妃接着送,因为太后或太妃们都有各有的膳房,而且用的都是高级厨师,做的菜肴味美可口,每餐总有二十来样,这是放在我面前的菜。

溥仪的厨师按照今天来看,就是特一级厨师之霸,是全国最顶尖的厨师。至于食材也是因有尽有,每个月开销巨大。御膳房所用鸡、鸭、猪等肉类物品,主要由内务府支出四万两银购买

所以,溥仪每次吃的其实就是二十多个菜。

需要说明的是,皇帝吃饭的时候,如果不是陪着太后,只有他一个人可以坐着,其余哪怕是妃子或者大臣一起吃,也必须站着,这是规矩。

皇帝平时久居深宫,锻炼不足,加上常年锦衣玉食,通常食量很小。

一般来说,二十几道菜只是选几样略碰一下。

根据皇族的规,皇上对同一盘菜最多吃三筷子,多了就是失礼。

对于皇上吃剩的东西,一般有两种处理方法。

第一就是赏赐,赏赐给妃子、孩子、大臣等等。

但是,赏赐的菜绝对不是皇帝自己吃过的,而是没吃过的。

这不是处于卫生考虑,因为为皇帝的捡菜是太监,用的都是公筷,本来就很卫生。

这是处于皇家的严格保密规定。

大部分被害死的皇上,都是中毒。

所以皇帝吃的菜也是保密的,绝对不能让外人知道皇帝喜欢吃什么。

史料这么写:站立在皇帝身后的四名太监便是专门执行家规的,即便是皇帝,也得遵循老祖宗定的规矩。皇帝用眼睛看哪个菜,侍膳太监便将那个菜朝皇帝身边挪近一点,然后用羹匙舀进布碟里。假如皇帝吃后说了句“这个菜不错”或是赞许点头,传膳太监就再替皇帝舀一次,同时将这个菜朝后面退,不能再舀第三次。如果连舀三次连吃三口,那四个太监中为首的一个就会叫一声:“撤”其余太监便将这个菜撤下去,而且此后十天半月就不会再见到这个菜了。宫中把这个规矩称作“传膳不劝膳”。

《膳底档》是专门记录皇帝进膳情况的内廷资料,事无巨细,一点不漏均记录在案,但是皇帝爱吃什么菜则是万万不能记录上档的,皇帝也绝不会说自己喜欢吃什么,或者今天想吃什么。侍膳的太监及宫内人员更不许随便谈论,这可是宫内的一大忌讳,随意谈论或泄露皇帝用膳情况的人,轻者杖责,重者砍头。如果没有皇帝的旨意,包括皇后在内,任何人都不能跟皇帝一起吃饭。


所以一是御厨每天都要换花样,很少将一个菜烧多次。二是皇帝吃过的菜一般不赏赐给别人。

第二就是作为废料处理。

根据规矩,太监宫女是绝对不能吃皇帝剩饭剩菜的。

皇上吃剩的东西,只能作为泔水处理,丢掉或者喂猪。

到了溥仪时期,满清垮台,宫内一切都乱了。

一些太监在处理泔水时,竟然将溥仪的菜偷出去,卖给猎奇的食客,美其名曰御食。

自然,这是违规的,一旦被发现太监也就完了。

说白了,卖这种菜也转不了几个钱,可见太监视财如命的态度。


萨沙


皇帝用膳少说也要二三十道菜,多的有百道菜。每道菜只吃二三口,剩下的菜当然不是倒进喂猪的泔水桶。皇帝一般会赐菜给各人,最后剩菜中的剩菜由御膳房的太监和宫女们吃了,甚至倒卖到宫外去。

1,末代皇帝溥仪的御膳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里讲了一些御膳的事情。

宫中只用膳两次,早膳相当于午餐,晚膳相当于晚餐。如果早上或下午皇帝饿了,就吃些点心。

皇帝的每份菜都有一个银牌,是为了防砒霜的,古代的砒霜不纯,杂质可以让银牌变黑。御膳在送给皇帝之前,都要经过一个专门的太监“尝膳”,尝尝有没有毒,所以皇帝吃的都是太监的剩菜。

慈禧太后和隆裕太后,每顿饭有百样菜,排场很大。

溥仪当皇帝时还是个小孩,所以他父亲就让他节省一点,每餐按例也有三十种菜左右。

溥仪记载了一次御膳房的早膳:

口蘑肥鸡 三鲜鸭子 五绺鸡丝 炖肉 炖肚肺 

肉片炖白菜 黄焖羊肉 羊肉炖菠菜豆腐 樱桃肉山药 炉肉炖白菜 

羊肉片川小萝卜 鸭条溜海参 鸭丁溜葛仙米 烧茨菇 肉片焖玉兰片 

羊肉丝焖跑跶丝 炸春卷 黄韭菜炒肉 熏肘花小肚 卤煮豆腐 

熏干丝 烹掐菜 花椒油炒白菜丝 五香干 祭神肉片汤 

白煮塞勒 烹白内

除了一道鸭条溜海参是山珍海味外,其他都是家常菜。

外界对皇帝的御膳过于想象,其实皇帝也是凡人,山珍海味每餐吃一样就行了,还只能吃三口。

皇帝吩咐一声传膳,十几个太监依次传声下去,一直到御膳房。声音还没落下,御膳房的几十个人已经端着菜来养心殿了。

这些菜早就在半天前准备好了,有些炖菜都是过夜菜一直在炉子上炖着。

这些菜端到皇帝面前,看着过夜菜实在是倒胃口。

不过溥仪是个小皇帝,皇太后和太妃们都宠他,另外做一些时新的御膳给溥仪吃。

这一家六口,总计一个月要用三千九百六十斤肉,三百八十八只鸡鸭,其中八百一十斤肉和二百四十只鸡鸭是我这五岁孩子用的。

(军机大臣、侍卫、高级太监等)连我们六口之家共吃猪肉一万四千六百四十二斤。

每日还要添菜,添的比分例还要多得多。这个月添的肉是三万一千八百四十四斤,猪油八百十四斤,鸡鸭四千七百八十六只,

(每月)添菜连同分例一共是一万四千七百九十四两一钱九分。

皇帝和太后们、妃子们一个月消费的猪肉是3万多斤,算他们全家都是猪八戒也吃不完啊!

绝大多数都剩下了。

2,皇宫中用膳的规矩

皇帝坐在那里用膳,当然不用起身来夹菜。都是传膳太监看皇帝的眼色,皇帝想吃那份菜,传膳太监就用调羹舀进碟子里呈给皇上,如果皇上满意点头,再舀一次,不能超过三次。

所以再好的东西,皇上也只能吃三口。

清朝内廷的《膳底档》专门记录皇帝的进膳,什么时间,和谁一起吃,什么菜,都记录下来。但是不会记录皇帝爱吃什么菜,怕有人下毒。

3,皇帝的剩菜处理一:赐菜

皇帝如果觉的那样菜好吃,或者好看,就赏赐给妃子、王子、大臣们。

上进毕,赏舒妃等位祭神糕一品,包子一品,小饽饽一品,热锅一品,攒盒肉一品,菜三品。

4,皇帝的剩菜处理二:御膳房吃掉或卖掉

皇帝赏赐完了之后,御膳房就把剩菜剩饭撤下去。

这些剩菜剩饭,品相好的,御膳房的太监和宫女们就自己享用了。

如果还有剩下的,就有善于钻营的太监卖到宫外的餐馆去,说是御膳。这些餐馆再加加热,卖给那些想得到“真龙天子口水”的富人!

5,另外补充一点:清朝的皇帝是没有厕所的。

那帝要吃饭菜,还是要拉出来的。有专门的太监端着尿壶和便盆,跟随这皇帝,随时随地伺候皇帝出恭。

这是防止刺客在厕所里谋杀皇帝,狭窄厕所里一个皇帝蹲在马桶上,很容易被刺客干掉的。

如果皇帝正在用膳时内急怎么办?

皇帝就在餐桌不远处叫太监把便盆端上,直接处理出来!

太监宫女们还不能笑,笑出来就是大不敬!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


沂蓝书院赵月光


古代皇帝吃剩下的饭都是如何处理的?专家:成了太监的肥差

古代的帝王们,都被民间百姓奉之为是天子,因此都对他们尊敬无比。这一份尊敬,从皇帝的吃穿住行上就能看出。皇帝所用的一切都是最好的,更别说皇帝一日三餐的饭食,那每顿饭都是奢侈无比。大家应该都知道,皇帝吃饭的时候,排场非常大,他每一顿的菜品很多,每一道菜肴都要精致,菜的口感又要好。但皇帝毕竟是一个人,即使可能有一些受宠的妃嫔陪他一起用饭,也就才几个人,这么一点人根本就吃不了多少东西。如此一来,皇帝每吃一顿饭,都会有非常多的剩菜剩饭。那这么多的剩菜剩饭,他们会怎么处理呢?难道全部倒了吗?

清朝初期皇帝的御膳,每顿饭有120道菜,通常摆三张大桌。后来因国库紧张而将菜谱减少,120道菜变为64道菜。咸丰皇帝又减去一些菜,变为32道菜。清朝日薄西山,垂帘听政的慈安太后,再将菜减为24道。慈禧独揽大权后,又恢复的百道大菜的规矩,每顿饭要用银200两。

赏赐给妃嫔、皇子及大臣们

皇帝在用膳时,除了太监在场,不远处还会站着一群听赏的人,比如商量事宜的王公大臣及皇子。如果皇帝不想吃,或是心里一时高兴,便会把美食赏赐下去。被赏的人只能在另设的桌子前,站着吃完。估计主要还是吃不完的原因,皇帝赏赐的饭菜,即使你不饿也得吃把它吃完。

还有就是皇帝吃饭期间或者是吃完饭,忽然想起那位妃嫔什么的,就会吩咐太监将饭菜打包赠予妃嫔们。不管是作为王公大臣,还是妃嫔皇子,能得到皇帝赏赐的饭菜,也算是莫大的荣幸,虽然是名义上皇帝的剩饭剩菜。

按照惯例来说,是要倒掉的,毕竟别人吃剩下的东西,与垃圾无异了。但是却有那么一些胆子比较肥的太监,悄悄地把皇帝吃剩下的事务带出宫去,卖给自己相熟的饭馆,并说这是御膳房的食物。当时很多有钱人都是趋之若鹜,毕竟能够吃到跟皇帝一样的美食,这样的机会实在是太难得了。因此,倒卖皇帝剩饭这个事情各朝各代都有人干过,从御膳房到太监到御前侍卫,都有油水可捞,可以说活生生地变成了一门子无本的买卖,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挣了不少钱,买地置业,娶妻生子。

当然了,皇帝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也有赐食的习惯,但是这样的机会并不多,并且这种赐食是专门制作的,口味材质虽然比普通的食物好得多,但是跟皇帝吃的,差别那还是很大的。许多的大臣都对这样的赐食机会十分抗拒,只是碍于要掉脑袋的事情,才不得不勉强接受。

最后一张图 与本题无关,小伙伴们 你知道古代帝王为什么有的称寡人 有的称 朕吗?


大东爱美食


皇帝吃剩下的饭都是怎么处理的?

古代的帝王们,都被民间百姓奉之为是天子,因此都对他们尊敬无比。这一份尊敬,从皇帝的吃穿住行上就能看出。皇帝所用的一切都是最好的,更别说皇帝一日三餐的饭食,那每顿饭都是奢侈无比。大家应该都知道,皇帝吃饭的时候,排场非常大,他每一顿的菜品很多,每一道菜肴都要精致,菜的口感又要好。但皇帝毕竟是一个人,即使可能有一些受宠的妃嫔陪他一起用饭,也就才几个人,这么一点人根本就吃不了多少东西。如此一来,皇帝每吃一顿饭,都会有非常多的剩菜剩饭。那这么多的剩菜剩饭,他们会怎么处理呢?难道全部倒了吗?


在溥仪曾写的自传,我的前半生当中,他就这样写到过:在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宫中已经不复当年繁华,一切吃穿用度已经被缩减了数倍。但既是如此,我每月还是要消耗掉810斤的猪肉,要用掉240只鸡鸭,还有各种各样数不清的山珍海味,以及品类繁多的点心。想想看,那时候的溥仪还是小孩子,宫中的用度还被缩减了很多倍,但即使如此,他也要用到这么多的食物。更别说在以前了,宫中繁荣的时候,那皇帝们的每一餐不知道就要吃掉多少。但也说了,人的胃口毕竟是有限的,皇帝每一餐都吃不完,那当然就会剩下很多。那这些多出来的饭菜,又该怎么处理?当然不可能全部倒掉,毕竟皇帝吃的东西,怎么能让牲畜来食用呢?这不就是贬低了皇帝吗?因此,皇上的剩菜剩饭通常有两个途径处理掉。


途径1,赏赐给别人。皇帝给别人赏赐饭菜,也是表现一种恩德的方式。毕竟,连皇帝用的东西都能赏给别人,可见是看得起他的。被皇帝赏赐了饭菜的人,通常都要表现出感激的样子,要当着皇帝的面吃下去,同时还要满心欢喜,表示出味道好极了的样子。这样一来,皇帝才会觉得高兴,认为这些人识抬举。但是皇帝的赏赐也不是天天都有,再者来说,他赏赐给别人,别人也不一定吃得完,所以还是会有剩的。那这后面剩下的饭菜就会由第2种方法处理掉。



途径2,运到民间售卖。皇帝吃过后的剩菜剩饭,撤下去,宫女小太监们也会偷吃一部分。而后剩下的饭菜,再拿到民间去售卖。而这些剩菜,百姓们还非常喜欢吃,上到富贵人家,下到平民百姓,都愿意去争相购买。百姓们觉得,皇帝是天子,受到了上天庇佑。若吃了他的剩菜剩饭,那还有可能沾一点福气,能够祛病消灾。因此,皇帝的御膳一被运到民间,立刻就能被哄抢完了。



所以综上来看,帝王每一顿的饭菜虽然丰盛,但实际上每一顿也不算浪费。毕竟他们吃不完,后面会有人帮他们吃。只是他们每一顿吃掉的银子会非常多罢了。


紫禁公子


皇上作为九五之尊,用膳肯定是极为讲究。以清朝皇上为例,每天最少有几十种菜式,一个人肯定是吃不完的,那剩菜都怎么处理呢?

皇上吃的菜式虽多,但也不是想怎么吃就怎么吃的。为了避免有人下毒,皇上是不能让别人知道其饮食偏好的。无论什么菜,都不能连吃三口,吃过三口的菜则会立即撤下。

如此一来,皇上用膳每盘菜都会剩下很多。皇上进膳结束后,会将菜肴赐给后妃,皇子们。后妃皇子们吃不了,再赏赐给太监和宫女们。有时为了巩固君臣关系,还会赏赐大臣们陪吃。

即便这样,还是会吃不完的,最后只能倒掉,运出宫去了。有人就抓住了商机,开始倒卖御膳。太监,宫女,民间小贩都会参与其中,形成了一条灰色产业链。

品相好的菜式,会进入京城的高档饭馆。宣传由御厨制作的,有的顾客即便知道是剩菜。但因为这是皇上的御膳,也不会计较。

品相差的剩菜剩饭,则会倒卖给路边的食摊。小贩加些米加工各种各样的粥,挑到街头售卖。


也算物尽其用,这总比倒掉浪费粮食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