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黄帝问道于崆峒而得名,省级文物,广东省阳春崆峒岩摩崖石刻

崆峒岩摩崖石刻,位于广东省阳春市城西崆峒岩洞内。原有石刻近百题,因年久风化剥落和人为的损害,现保存较完好的44题。从明代至民国时期,其中摩崖石刻37题,碑刻7通。阳春崆峒岩,又名“第四崆峒山”,因“黄帝问道于崆峒”而得名。它与河南汝州,陕西临洮、岭东定安的崆峒诸山并列。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因黄帝问道于崆峒而得名,省级文物,广东省阳春崆峒岩摩崖石刻


洞内石钟乳奇特,岩洞宽广,历代文人骚客纷踏而至,宋代著名理学家周敦颐亲临探胜。崆峒岩摩崖石刻,分布于各景点,有题字、题句、题诗、题铭,内容有描情写景、状物记人,字体有篆、隶、楷、行、草等。

因黄帝问道于崆峒而得名,省级文物,广东省阳春崆峒岩摩崖石刻


崆峒岩有众多字碑、壁题,是古人智慧的结晶。特别在乾隆年间,由礼部尚书曹秀先所题的两字,一眼看去,端正大方,结构紧密,坚实有力,很值得人们欣赏。那仿效唐朝宰相大文学家韩愈笔法所刻于石壁上的的草书,使人看了活泼有神,似飞似跃,龙为醒目。那碑文的正楷更令人陶醉,笔力铁划银钩,字法藏理入情,是学书法难得的榜样。除题字外,还有诗词、联句、游记等。

因黄帝问道于崆峒而得名,省级文物,广东省阳春崆峒岩摩崖石刻

五言绝句四首,意象结构紧密,哲理景情自然,使人看了韵味无穷,怡情逸兴。、等石刻名篇,不仅记述了岩峒史迹、人物、景点,而且文章情理并茂,其字其文,其史其迹,其景其趣,读后余香长存。今人曹崇恩艺术大师铜塑的,由佛家赵朴初题字,其艺术形象亦很高,四尊一模样,既有佛的慈悲为怀之感,又有艺术高超之觉,使人看了叹为观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