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下,城投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从城投自身角度看,前期政府为了提升城投公司融资能力向其注入大量资产,包括土地、国有股权、物业等。随着政策发生变化,地方政府目前需要盘活存量资产以缓解化债过程中的财政压力,但是大量的资产目前都在城投公司账面,难以简单划出。此外,还需看到,城投公司仍然在政府关系及项目经验方面拥有其他国有公司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未来在存量资产的盘活过程中,城投公司仍是主要参与者,其优势在于:

十四五规划下,城投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1.资产规模大,难以简单的进行资产或者债务剥离

城投公司自身经营能力较弱,前期主要以政府信用作为背书进行融资并进行基建项目投资。为满足其融资需要,政府不断将优质资产(土地、股权、物业、管网等)注入城投公司,因此其债务扩张的同时伴随着权益规模的同步增长。目前,城投公司债务规模普遍处于较高水平,且对外部融资依赖度较高,简单的剥离资产会导致其融资环境恶化,进而形成债务风险。资产难以转出,则地方政府需依靠城投公司作为盘活存量资产的主要载体。针对存量资产中的土地、物业、管网等开展整合运作是城投公司未来转型中的最大优势。

十四五规划下,城投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2.城投公司与政府的关系密切

承前所述,随着城投融资政策的不断变迁,地方政府通过资产注入、股权划转、企业整合等方式不断对城投公司进行“改造升级”,目前的城投公司普遍业务庞杂、且体量庞大,并持有了政府下属的各项资产及股权。此外,城投公司前期深度参与地方政府投融资,主要业务的开展均按照政府计划展开,初期领导班子均来自财政部门,“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现象较为普遍。

十四五规划下,城投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3.城投公司投融资经验丰富

城投公司前期承担了大量的市政项目投融资,在项目管理及投融资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未来公益性项目的融资虽然可以通过发行地方债形式募集,但地方政府在投资、项目管理方面的需求仍需依靠城投公司实现。此外,代建项目的后续管理与投资建设的相关度较高,预计也需要通过城投公司开展。整体看,政策变动的外部压力要求城投公司公益性业务逐步剥离融资职能,实现单纯化;而存量资产无法转出,客观上使投公司成为地方政府盘活存量资产的主要载体。同时,城投公司与政府关系密切,也有丰富的项目投融资经验,后续在土地整理、市政管理方面具有明显的业务优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