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原著出發,再論“林沖出賣魯智深”之事

​從原著出發,再論“林沖出賣魯智深”之事

說梁山悲劇英雄,一定有林沖。在《水滸傳》中,林沖武藝高強,對妻子感情真摯,為人善良,曾做過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但因為妻子被高衙內調戲,林沖的命運從此也發生了很大變化。起初,好友陸謙背叛,接著太尉高俅陷害,林沖也因此被一步步逼上梁山。

林沖其人其事,可以說是“逼上梁山”的最好詮釋。然而,隨著讀者的增多,媒體的發展,近年來關於林沖的爭議也逐漸多了起來。

比較有名的一個爭議,就是“林沖出賣魯智深”之事。

先說“林沖出賣魯智深”的緣由

誤入白虎堂後,林沖被刺配滄州。在去往滄州的路上,高俅讓陸謙買通押送林沖的兩位公人董超和薛霸,讓他們在半路上殺死林沖。野豬林內,董超薛霸要動手時,魯智深及時出現,救了林沖。

​從原著出發,再論“林沖出賣魯智深”之事

央視水滸魯智深形象

董超薛霸擔心回去無法交差,所以想問出魯智深的身份。但魯智深識破了二人的目的,他不但沒說,還把二人罵了一頓。後來,魯智深護送林沖到了滄州,要回東京時,還一禪杖打折一株樹,以震懾董超薛霸,防止他們對林沖下毒手。

等魯智深走後,林沖說了這樣一句話。

林沖道:“這個直得甚麼?相國寺一株柳樹,連根也拔將出來。”二人只把頭來搖,方才得知是實。

林沖這句話,等於說出了魯智深曾在相國寺內拔樹,因為暴露了魯智深的壯舉(拔樹)和地方(大相國寺),所以很多人認為,林沖出賣了魯智深。還有很多人分析,林沖之所以出賣魯智深,是為了保證自己安全、巴結高俅等。

​從原著出發,再論“林沖出賣魯智深”之事

央視水滸高俅形象

問題是,林沖說這句話,真的是為了出賣魯智深嗎?這到底是事實,還是陰謀論呢?接下來,個人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其一,從林沖為人及其與魯智深交情來看

在原著中,林沖並不是個小人,許多事蹟可以證明林沖的為人。比如,李小二曾經偷店家錢,林沖曾出錢出面地幫過李小二;被髮配到滄州後,林沖用銀子接濟其他犯人;看守草料場時,林沖因為在山神廟而躲過大火,作者也說“原來天理昭彰,庇護善人義士”。

林沖與妻子感情很好,結婚三年都沒吵過架,去滄州之前,林沖怕因為自己而耽誤妻子的青春前程,還忍痛寫下休書,因為休書可以讓妻子自由改嫁。後來,林沖在梁山穩定,第一時間就是想著接妻子上山,並派人前去,可惜那時候他妻子已經自縊而死。

​從原著出發,再論“林沖出賣魯智深”之事

央視水滸林娘子形象

總之,林沖是個善人義士,他並非小人,更不是惡人。

從這一點來看,善良的林沖會出賣魯智深嗎?當然不會!作者既然認定林沖是善人義士,就不可能寫他出賣魯智深。如果林沖這麼做,就不可能是善人義士。

林沖不會出賣魯智深,從他與魯智深的交情也能看出來。

魯智深在大相國寺內耍禪杖,林沖與他一見如故,魯智深還認識林沖的父親,兩人算得上“世交”。結義為兄弟後,林沖和魯智深交情深厚。結交當天,林娘子被高衙內調戲,魯智深還要來幫忙打架。後來林沖被陷害,魯智深暗中護送,並在野豬林救了林沖。可以說,魯智深對林沖有救命之恩。

魯智深與林沖交情好,又救過林沖,且為了林沖的安全,還千里迢迢護送。這種情況下,說林沖轉眼就把魯智深出賣了,可能嗎?出賣魯智深對林沖有何好處?

​從原著出發,再論“林沖出賣魯智深”之事

央視水滸林沖形象

有人說,林沖出賣魯智深是為了巴結高俅,保證自己安全。

這種說法並沒有任何道理。林沖從來都沒有巴結過高俅,如果要巴結,直接對高俅說就行了,何必要等到高俅殺他時,還模糊不清呢?至於說林沖為了自己安全,更是毫無緣由。林沖看守草料場時,還差點被高俅派去的陸謙燒死,如果他出賣魯智深是為了巴結高俅,保證自己安全,還至於差點葬身火海嗎?難道高俅看不出來?

如果作者要寫林沖出賣魯智深,一定會作鋪墊,哪怕只是一句話。

比如同樣是林沖好友的陸謙,他為了巴結高衙內和高俅,就出賣了林沖。第七回中,作者就特意強調過,“陸虞候一時聽允,也沒奈何,只要衙內歡喜,卻顧不得朋友交情”。這一句話,就是陸謙背叛林沖的鋪墊和證明。倘若作者也說一句“林沖沒柰何,只要自己安全,高太尉放過自己,卻顧不得和魯智深的交情”,那樣的話,林沖才是出賣魯智深。

​從原著出發,再論“林沖出賣魯智深”之事

央視水滸陸謙形象

所以,說林沖出賣魯智深,是為了巴結高俅,保證自己安全,不但不符合林魯二人的交情,連故事邏輯上也不符。

其二,從當時的情節來看

林沖得救之後,迫於魯智深的神威,董超和薛霸不得不言聽計從,小心服侍林沖。但為免被高俅責罰,這二人很早就考慮推卸責任。推給誰呢?兩人決定推到魯智深頭上。

二人暗商量:“我們被這和尚監押定了,明日回去,高太尉必然奈何俺。”薛霸道:“我聽得大相國寺菜園廨宇裡新來了個僧人,喚做魯智深,想來必是他。回去實說,俺要在野豬林結果他,被這和尚救了,一路護送到滄州,因此下手不得。”

這番話,在林沖說魯智深拔樹之前。可以說,董超和薛霸已經猜出來,眼前的這個和尚是魯智深了,只是沒能證明。兩人這番猜測也不是憑空而來,因為魯智深比較胖大,力大無窮,說話是關西口音,一口一個“灑家”,特徵太明顯了。魯智深在大相國寺整天和一幫潑皮打交道,又是個喜歡喝酒吃肉的和尚,加上大相國寺出名,所以他的名氣也很大。正因如此,所以董超薛霸才猜測是魯智深。

​從原著出發,再論“林沖出賣魯智深”之事

央視水滸董超薛霸形象

可以說,即便林沖不說那句話,董超和薛霸依然會說出魯智深的名字。林沖的話,不過是印證了董超薛霸的猜測,根本不影響結果。如果作者要說林沖出賣魯智深,就不會在之前寫董超薛霸猜出來是魯智深了。再者說,當時魯智深已走,林沖要出賣魯智深,直接說出魯智深的名字不就好了,何必還這麼拐彎抹角呢?

其三,從林沖的本意來看

有人說,不能因為董超薛霸猜出來,就說林沖不是出賣魯智深,因為林沖的話的確讓董超薛霸知道了魯智深。對此,我們必須要弄清楚,林沖說這話的本意是什麼。

林沖的本意是出賣魯智深嗎?當然不是。前面說過,林沖不是這樣的人,他不可能出賣與他交情很好、且剛救過他的魯智深。既然如此,林沖為何說這話呢?

​從原著出發,再論“林沖出賣魯智深”之事

央視水滸魯智深形象

道理很簡單,林沖就是由衷地讚歎魯智深,並以魯智深為驕傲。魯智深剛打折一株樹,董超薛霸已經嚇呆了,但對於林沖來說,這根本算不上什麼,所以他才會張口說出魯智深更厲害的事——倒拔垂楊柳。

打個比方來說會更清楚。

多年前我和幾位好友喝酒,其中一人多年不見。席間,一位好友已經喝了半斤烈酒,多年不見的好友連說厲害。我很瞭解好友,深知其酒量。於是我說,這算啥,前幾天他還喝一斤多呢!當時的情況下,我為何說這話?有何深意嗎?沒有,不過就是讚歎好友罷了。

有人說,林沖明知道這話說出來會暴露魯智深,他卻還說,不是出賣是什麼?拜託,馬有失蹄,人有失口,生活中失言、漏言不是很正常?

​從原著出發,再論“林沖出賣魯智深”之事

央視水滸林沖和魯智深

今年我和姐姐打算為母親買個新手機,兩人各出一點錢,並互相說好,手機到了之前,不告訴母親,免得他責怪我們。但是,當晚我就說漏嘴了,我媽知道了買手機的事。難道說,我也是故意說漏嘴,目的就是出賣我姐?出賣我姐有何好處?

林沖當時的情況,和這兩件事不是很相似嗎?說白了,林沖頂多是激動之餘說漏嘴而已,算是失言,怎麼能算是出賣呢?林沖又不是完人,他有個綽號叫“小張飛”,衝動、失言很正常。

什麼叫出賣?是指為了功名、利益、權勢等條件,做出有利於敵人的事,背叛了國家和民族,或朋友和親人。林沖既沒有為自己利益,也沒有背叛魯智深,兩人後來在梁山相聚,關係依舊不錯,怎麼能叫出賣?

連金聖嘆點評這段時,都認為“不知者反責林沖漏言,可為失笑”。顯然,說林沖漏言都是可笑的。

寫在最後

一些人認為,魯智深上梁山後,稱呼林沖為“林教頭”,是疏遠林沖。這不對,稱林沖為教頭,這屬於尊稱,不是生疏,魯智深之前也這麼稱呼過,而且是兩人結為兄弟之後。另外,梁山上大家以之前官職稱呼的有很多,比如武都頭、楊提轄等。

​從原著出發,再論“林沖出賣魯智深”之事

央視水滸武松形象

​還有人說,齊聚梁山後,魯智深和林沖兩人不說話了,這更可笑。宋江和宋清說過什麼?孔明和孔亮說過什麼?水滸又不是流水賬小說,難道梁山好漢的吃喝拉撒,談話娛樂等等,作者都要寫出來?

“出賣”是個很貶義的詞,輕易不要使用。

試想,如果你因為失言說漏嘴,連累到了朋友,朋友很理解你,不以為意,依舊與你同好。但是,總是有很多人揪住你這一點,說你出賣兄弟,說你人品不佳,對你來說,這種評價公正嗎?客觀嗎?

從作者角度來說,從一開始,林沖和魯智深就被設定為好兄弟。在第七十八回,排名之後的贊文中,作者也說過“八方共域,異姓一家”,明確表示梁山108將都親如一家人。這樣來看,作者會把林沖寫成是出賣好兄弟的小人嗎?根本不可能!

綜上而言,無論是從林沖的為人,林沖與魯智深的交情,林沖的本意,還是作者的態度來分析,林沖都不可能出賣魯智深。說“林沖出賣魯智深”,不過是陰謀論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