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不吃豆,外甥不打舅

鸡不吃豆,外甥不打舅

小时候,每当晒粮食,娘总是让我负责看守,怕鸡刨狗蹬把粮食弄散。这时候一般哥哥姐姐们都去干累活了,慢慢形成习惯,这时我正好看小人书之类,还不干累活。小时候在家里最小,身体也不是太健壮的那种,也很怕干活,农村叫懒。


鸡不吃豆,外甥不打舅

鸡不吃豆

有一次娘晒上豆子。我拿小板凳准备看豆子,看书了。娘笑却着说不用看,我就奇怪了为什么不用看呢。娘笑着说"鸡不吃豆,外甥不打舅”,就问娘为什么?娘也答不出来,我从小很好奇,就是什么事情也要弄明白,刨根问底,有时候问的别人都不高兴。后来我用各种豆类,绿豆,红豆,黄豆,白豆,各种豆角的种子,用各种方法喂鸡,最后,把十几粒各种豆子,掺杂在其他谷物小麦里喂鸡到吃完一粒不缺,鸡直接不吃一粒任何豆类粮食,更为奇怪的是鸡误吃到嘴里后会吐出来。我就想也许是豆类圆滑,有坚硬的壳,不好消化。怕在胃里腐烂变成黄曲霉素。现在鸡饲料中豆子磨面,豆粕鸡是吃的,但不知人做的对不对,鸡肯定知道,但他不会说话,鸡不吃豆是事实,真正为什么我也没搞明白。


鸡不吃豆,外甥不打舅

外甥不打舅

过去在农村,听说过下辈和叔叔大爷吵嘴打架的,但很少听说过和舅舅吵嘴更别说打架了。有亲舅在的共公场合说话语气,座次上不分明都是对舅舅的大不敬,都会被别人看不起,视为不懂礼数。家中遇重大事情必须请来舅舅到场确定,比如嫁娶,舅舅必须上席宾位,叔叔大爷只能端茶倒水笑脸相迎陪客。再如母亲大人去世,必须先去舅家报丧,舅家不来人不能入殓,如果儿女孝敬还好,如果不孝,那就难办了,这天舅更大,所有丧事舅家不发话,什么事都不能办。有些不孝的外甥被舅治的死去活!来,但还没有办法。因为负责丧事的人只能听舅家人的要求。总述这些风俗民情,舅舅真是打不得。


鸡不吃豆,外甥不打舅

从血缘关系方面,舅舅,姨的遗传基因远大于叔叔姑姑,外甥长相像舅舅是很正常的事。从传统方面可追溯到母系社会,母系社会孩子是随母亲的,人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见到的能教育自已,保护自己的男性只有舅舅们,所以才有了,"娘亲舅大""鸡不吃豆外甥不打舅”这个说法。

鸡不吃豆,外甥不打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