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什麼樣的人最需要讀書,誰該伴書一生

在人的一生中,思想感情的變化總是難免的。

——季羨林

季羨林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位大人物,“大”在季羨林先生是北京大學唯一的終身教授,早年留學國外,精通很多國家的語言,如英文、德文、梵文等。

季羨林先生生前曾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

關於讀書,很多人在讀之前一直停留在讀書方法層面上,還未開始讀書,反而一直研究讀書的方法。所謂讀書方法,是讀書高人總結出來的可借鑑的方法,並不一定適用於每個人,或許大家會讀同一本書,讀的是同樣的內容,看的是一樣的文字,看完到最後想的就是不一樣。

想的不一樣,你讀書讀出來的收穫與他人就不一樣。正所謂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想法,只不過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最終對書的理解不一樣,給別人傳達的知識也就不一樣。

然而季羨林先生在《讀書·治學·寫作》一書中格外提到讀書的妙用,以及我們該怎樣讀書,以及讀什麼書,此文內容參考部分篇幅為跟大家一起看看季羨林先生眼中的讀書。

季羨林:什麼樣的人最需要讀書,誰該伴書一生

季羨林


01.

讀書之前,要做真實的自己:

人一生,要麼處在不斷變化,要麼處在不變化中。細細一想,人不斷變化的是思想情感,不變的是本性。思想情感的變化來自生活,來自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剛開始來到這個世界,我們與之陌生,就像剛開始接觸文字,我們也陌生,但是看著看著就有情感了。

但這些變化隨著時間的流逝,隨著人們的淡忘,人們對以前的思想情感變得模糊,變得不再那麼認真,不去認真對待了,說白了,就是不想去面對以前真實的自己了。

這是伴隨我們一生的痛苦,人終究不能聚焦於一身,而在尋求變化,尋求變化沒錯,但我們最真實的想法要和以前保持一致,不能有了新的變化,就把以前真實的自己變得虛偽起來。

一個人在每個階段都有不一樣的思想情感,當每個階段與每個階段切換的時候,我們總能忘記前面那個階段的我們是怎麼樣的,甚至不敢承認前面的那個自己。前面的那個你或許慵懶了一點,或許在別人面前顯得幼稚了些,當這個階段結束,你進入到那個勤快、成熟的階段之後,就會淡化前面的那個真實的自我,我們會巧妙地認為自己應該就是這樣勤快且成熟的人。

一個人一生是什麼樣的,年輕時怎麼樣、中年怎樣、老年又怎樣,都應如實地表達出來。真實的表達才是我們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樑,同意,真實的表達會有助於我們陪伴書籍一生,因為書需要真實的你去認真對待它。

讀書前,想想自己應該如何真實表達自己,讓自己從始至終都是一個鮮明且真實的人,因為真實是一種力量,這種力量超越了你開始行動之前的一切,真實才會讓別人覺得你做的事是有意義的,因為真實給人安全,給人信任。

季羨林:什麼樣的人最需要讀書,誰該伴書一生

真實


02.

讀書的另一種打開方式:開卷有益

開卷有益這句話出自晉·陶潛《與子儼等疏》:“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打開書籍看看,每有會意,便高興得忘記吃飯。

在宋王闢之《澠水燕談錄》卷六說道:“太宗(宋太宗)日閱《御覽》三卷,因事有闕,暇日追補至,嘗曰:‘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宋太宗每天都會閱覽多篇文章,假如有一天因為什麼事沒能閱讀,只有有時間就會補上。而且津津有味地說道:“讀書有益處,我不覺得有什麼辛苦的。”

宋太宗從開卷有益到“朕不以為勞也”,一個皇上能做到每天看書,且還能有收穫,更能覺著自己看書沒有什麼辛苦的,我們可以想想,皇上每天公務繁雜,許多事都需要皇上處理,朝政,後宮,還要每天看奏摺,在這麼密集的安排中,還要抽出時間看書,只要有一天因為有事看不了,只要有時間就會補上我們能深深感到“開卷有益”這四個字絕對不是唬人的。

季羨林:什麼樣的人最需要讀書,誰該伴書一生

開卷有益


開卷開卷開的是書籍,有益的是開之後的獲得,有時候得到的少一點,有時候得到的多一點點。但你不開,就永遠沒有得。“開卷有益,閉卷無得”


魯迅先生也說過:“隨便翻翻”。隨便翻什麼,翻的是書,卷也是書。隨便翻翻就有了有什麼翻什麼,有什麼書看什麼書,而卷也為書,只要打開任何一本書就有益。

魯迅先生的博聞強記、博古通今是不是正和這種“隨便翻翻、開卷有益”有著密切的關係。

是不是魯迅先生和宋太宗都有著相似的讀書方法,這種讀書方法適用於每個人,就看我們自己能夠堅持多長時間,萬一那天中斷了,我們會不會去補上。當“開卷有益”的習慣養成之後,我們只要一天不開卷,一天不翻書,總覺著心中少了些什麼,為了達到這種“少了些什麼”的感覺,每天“開卷、翻翻”都是有益的。

季羨林:什麼樣的人最需要讀書,誰該伴書一生

隨便翻翻


03.

什麼樣的人需要讀書:

當大家看到這句“什麼樣的人需要讀書”這句話時,大家會有一個疑問,到底什麼樣的人看書,什麼樣的人不該看書,為了給大家消除這個疑問,季羨林先生說道:“人人都一定要讀書,讀書是天經地義,無須爭辯。”

這個疑問已經消除了,下次再遇到這樣的問題,直接給自己一個肯定的回答:“我們都需要看書”。這不是句鼓舞人心的話,而是一句認同自我的話,即每個人都需要看書,那麼我也需要看書。

既然人人都要看書,前面說了看書有益,那就要好好認真看書,書可以獲取知識,還可以獲取信息,獲取我們不知道的信息,不讀書時我們只能知道身邊的信息,只熟悉身邊的事物,超出自己熟悉的範圍,別人再去問你一個新鮮的東西時,我們就不知道了。但我們開卷之後,別人問我們時,我們不僅知道,還可以談一談自己感受,談談想法。

季羨林:什麼樣的人最需要讀書,誰該伴書一生

人人都要看書


讀書,先從自己的專業開始,除了專業之外,還需要多翻翻其他的書,讓知識面廣起來,讓眼界闊一點,得到知識越多越好,獲得的信息也越多越好,否則就會變得鼠目寸光,不但不利於自己的專業需要,還阻礙自己的成長,不利於自己的發展,最終可能被大時代所拋棄。

結語:

讀書,需要由我們自己完成,需要有人去讀,只要有人那就得需要真情實感,也就是一個人的真實,一個人只有真實了,才會去負責,對自己負責,對自己所做的事情負責,對讀書也會負責。

最終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讀書,讀書不是為了炫耀,而是為了能夠讓自己與世界走得更近一點,與大家走得更親密一點。而且讀書是一件終身陪伴書籍的事情,我們可以陪伴的人不多,但陪伴的物只有書籍,因為書籍是在你腦海裡的東西,當你陪伴的時間越長,它在你腦海裡存在的時間越長。當我們老了,存在於我們腦海裡的書籍會給我們排憂解悶,因為每本書都是一個人,每個人都是一本書。我們每天做的事就是開卷,為了讓自己充實一點,為了不去虛度時光,做一件有意義且有價值的事,才是我們真正所追求的,而讀書就是我們大多數最能夠做到且能做的有意義、有價值的事,因為我們一旦有了讀書這個選擇,我們會陪伴書籍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