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刃出鞘》:本格推理与社会推理混搭的佳作


《利刃出鞘》:本格推理与社会推理混搭的佳作

文|Ms格蕾丝

丹尼尔·克雷格近年来除了扮演007之外,出演的影视作品并不多。2019年,克雷格化身私家侦探布兰克,领衔主演悬疑推理片《利刃出鞘》。

这部电影票房与口碑双丰收,目前狮门影业CEO乔恩·费勒梅正式宣布将开拍续集,丹尼尔·克雷格也表示愿意回归。

这一切都基于《利刃出鞘》之前取得的好成绩,这是一部本格推理与社会推理混搭的作品,今天我就来分析一下这部悬念十足、推理严谨而又层层反转的佳作。

《利刃出鞘》

《利刃出鞘》:本格推理与社会推理混搭的佳作

前半段:典型的密室谋杀案

本格推理,又称古典推理,是以解开复杂的犯罪技巧和搜寻犯人为中心,展开故事情节的推理小说形式。

提起本格推理,绕不开阿加莎·克里斯蒂,这位英国女作家因擅长创作本格推理小说而被称为"推理女王",她与阿瑟·柯南·道尔、松本清张并列悬疑推理文学的三大宗师。


《利刃出鞘》:本格推理与社会推理混搭的佳作

阿加莎·克里斯蒂

阿加莎·克里斯蒂被粉丝们亲切地称为"阿婆",她是位高产的作家,一生中创作了66部长篇推理小说,暴风雪山庄模式是阿婆最拿手的写作模式。

《利刃出鞘》虽然不是根据阿婆小说改编的作品,但这部电影却是典型的暴风雪山庄模式的谋杀案。

这类谋杀案具有如下特点:

1, 谋杀案通常发生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

阿婆最知名的作品《无人生还》故事发生在一个孤岛上,这部小说是暴风雪山庄模式推理小说的开山之作。

《利刃出鞘》的故事发生在一间私人别墅内,畅销书作家哈兰在自己85岁生日后的第二天,被管家发现死在书房里。


《利刃出鞘》:本格推理与社会推理混搭的佳作

2, 有一位头脑聪明的侦探主动或被动参与案件

阿婆笔下最知名的侦探非留着两撇漂亮小胡子的波洛莫属,像《东方快车谋杀案》和《尼罗河上的惨案》都是发生在波洛旅途中的故事,而大多数案件波洛都是被动参与进来的。

《利刃出鞘》中的私家侦探布兰克则是主动参与的,他受雇于神秘人调查哈兰的真正死因。

熟读悬疑推理小说的人都知道,无论凶手再狡猾,骗局设计得再精密,但侦探才是整个故事中最聪明的人,在这部电影中也不例外,最终正是布兰克找出了真凶。

《利刃出鞘》:本格推理与社会推理混搭的佳作

3, 谋杀案的涉案人均有杀死被害人的动机

以《尼罗河上的惨案》为例,新婚燕尔的富家女林内特被害于游轮的客房内,大侦探波洛对命案展开调查,他发现上等舱的客人几乎都与林内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想侵吞林内特财产的潘宁顿律师,被林内特的父亲搞得家庭破产的鲍尔斯小姐,因林内特的言论而无法在上流社会立足的贝斯纳医生,被林内特状告侵犯名誉权的小说家奥特伯恩太太,似乎每个人都有谋杀林内特的动机。

哈兰的死亡表面上看似自杀,但有人怀疑他是被人谋杀的,两名警察以及布兰克对案件展开调查,随着调查深入,他们发现哈兰的家人似乎都有谋杀他的嫌疑。

  • 沃尔特,哈兰的小儿子,一直为哈兰打理出版公司,但在生日当天,哈兰告知沃尔特不再让其继续经营出版公司。
  • 理查德,哈兰的大女婿,与哈兰的女儿琳达签署了婚前协议,一旦离婚便会净身出户,但哈兰抓住了理查德出轨的证据,要求他主动与琳达摊牌。
  • 乔尼,哈兰的小儿媳,丈夫虽然已去世十几年但一直得到哈兰经济上的援助,乔尼利用工作人员的疏忽每年从哈兰处榨取女儿梅格的双份学费,哈兰发现后表示以后不再提供学费。
  • 兰森,琳达和理查德的儿子,他与外公哈兰大吵一架,在生日宴会上提前离去,堂弟无意间听到他们的谈话提到了"遗嘱"。
《利刃出鞘》:本格推理与社会推理混搭的佳作

简而言之,看似晚年生活幸福的哈兰在发现所有家人都是因为金钱围绕在自己身边后,切断了对他们的一切经济供给,每个人都具有因经济利益缺失而谋杀哈兰的可能性。

后半段:精彩的人性故事

《利刃出鞘》开篇便是哈兰的死亡,随着警察和私家侦探对其死亡展开调查,哈兰与家人之间的矛盾逐一呈现在观众面前。

按照大多数悬疑推理作品的惯例,真相一般保留到最后揭晓,但这部电影不落俗套的地方是在40分钟左右时将哈兰自杀的真相和盘托出,而故事也由本格推理转变为社会推理。

本格推理以推理为主,最迷人的地方是观众或者读者跟随侦探抽丝剥茧、破解谜题的过程,但社会推理却以揭露和剖析人性为主,推理起串联剧情的辅助作用。

没有看过这部电影的人肯定会有疑问,身家上亿的哈兰为何要自杀?答案是哈兰虽然是自杀的,但确实有人要谋杀他,这个人便是他的某个家人。

哈兰生前改动了遗嘱,将上亿遗产全部留给悉心照料他的私人护士玛塔,有人得知哈兰修改遗嘱后怀恨在心,他知道哈兰每晚睡前要注射镇痛剂酮洛酸和少量吗啡,便掉包了两种药剂并拿走了解药。

《利刃出鞘》:本格推理与社会推理混搭的佳作

如果玛塔给哈兰注射了过量的吗啡导致其死亡,她很可能会因谋杀而被定罪,这样一来她就丧失了遗产继承权。哈兰为了保护玛塔而选择了自杀,并在自杀前传授玛塔如何制造不在场证据以洗脱嫌疑。

《利刃出鞘》在讲述人伦悲剧的同时,也将一个精彩的人性故事呈现在观众面前,有句俗话叫"斗米养恩人,升米养仇人",看过这部电影后,你会彻底领悟这句话的含义。

哈兰便是死于人性的贪婪,他的家人在长期而又持续的经济供给中已经变成了贪得无厌的寄生虫,而一旦发现宿主无法继续寄生便心生杀意。

《利刃出鞘》:本格推理与社会推理混搭的佳作

在哈兰过世后,人人都说玛塔是家人,但当得知她继承了亿万遗产后,他们立刻改口说她是骗钱的贱人,甚至以玛塔的母亲和妹妹是非法移民来威胁她放弃遗产继承权。

没有人关心哈兰真正的死因,但在得知丧失遗产继承权后,他们强烈要求布兰克继续查下去,而曾经一见面就吵得天翻地覆的一家人,此时却可以为了遗产联合起来一致对外。

玛塔的话真是一针见血:哈兰为什么把遗产留给我,不是因为我,而是因为你们。片名《利刃出鞘》是个双关语,表面上是指哈兰利用匕首割喉自尽,实则隐喻这把利刃剖开了每个人伪装的面具。


《利刃出鞘》:本格推理与社会推理混搭的佳作

《利刃出鞘》是一部本格推理与社会推理混搭的佳作

我对悬疑推理片的兴趣源于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这部电影引发了我对悬疑推理题材电影和小说的热爱,时至今日,该片依旧是我的个人影史十佳之一,尤其是上译版本十分令我着迷。

不过,在看了三四十部推理小说和上百部悬疑推理片后,我发现单纯的本格推理类型作品已经很难再满足我的胃口,不只是我,很多悬疑推理迷也有同感。

目前在图书市场,最畅销的悬疑推理类作品是以东野圭吾为代表的日系社会推理小说,但在电影市场,口碑与票房双丰收的悬疑推理片大多是本格推理与社会推理混搭的作品,例如西班牙电影《看不见的客人》,印度电影《调音师》。

《利刃出鞘》也是一部本格推理与社会推理混搭的佳作,这部电影前半段推理严谨,后半段虽然以剖析人性为主,但剧情却数度反转,直到最后几分钟真凶才彻底浮出水面,真正做到了把悬念保留到最后。

悬疑推理小说怎样才算是写得成功?标准可能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项是读者要和侦探知道的一样多,但那些作者摆在明面上的线索往往被人忽略,到真相揭晓时读者才恍然大悟,而这恰恰是作者比读者高明的地方。


《利刃出鞘》:本格推理与社会推理混搭的佳作

悬疑推理片也适用这个标准,《利刃出鞘》成功的地方是把线索全部摆在了观众面前,最重要的一条线索是玛塔一旦说谎便会呕吐不止。

我细数了一下,这个梗在影片中出现了五次,每次这个梗出现剧情便会随之反转,而玛塔有两次呕吐时警察和布兰克不在场,也就是说,观众比侦探掌握的线索更多,留心观察这个线索便能顺藤摸瓜找到凶手。

鉴于有人还没有看过《利刃出鞘》,我写这篇文章尽量少一些剧透,也没有说出真凶究竟是谁,如果读者朋友阅读我这篇文章后产生了观影的欲望,那我想我这个保留到最后的悬念也算是成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