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庄子杂篇让王


感悟庄子杂篇让王


【原文】


昔周之兴,有士二人处于孤竹,曰伯夷叔齐。二人相谓曰:“吾闻西方有人,似有道者,试往观焉。”至于岐陽,武王闻之,使叔旦往见之,与盟曰:“加富二等,就官一列。”血牲而埋之。

二人相视而笑曰:“嘻,异哉!此非吾所谓道也。昔者神农之有天下也,时祀尽敬,而不祈喜;其于人也,忠信尽治,而无求焉。乐与政为政,乐与治为治,不以人之坏自成也,不以人之卑自高也,不以遭时自利也。今周见殷之乱而遽jù为政,上谋而下行货,阻兵而保威,割牲而盟以为信,扬行以悦众,杀伐以要利,是推乱以易暴也。吾闻古之士,遭治世不避其任,遇乱世不为苟存。今天下暗,周德衰矣,其并乎周以涂吾身也,不如避之以洁吾行。”

二子北至于首陽之山,遂饿死焉。若伯夷叔齐者,其于富贵也,苟可得已,则必不赖。高节戾lì行,独乐其志,不事于世,此二士之节也。


感悟庄子杂篇让王


【解读】

当年周朝兴起的时候,孤竹国有两位贤人,名叫伯夷和叔齐。两人相互商量:“听说西方有个人,好像是有道的人,我们前去看看。”他们来到岐山的南面,周武王知道了,派他的弟弟旦前去拜见,并且跟他们结下誓盟,说:“增加俸禄二等,授予一等官职。”然后用牲血涂抹在盟书上埋入地下。

伯夷叔齐二人相视而笑说:“咦,真是奇怪啊!这不是我们所谈论的道。从前神农氏治理天下,按时祭祀竭尽虔诚,而不祈求赐福;他对于百姓,忠实诚信尽心治理,而不向他们索取。乐于参与政事,就让他们参与政事,乐于从事治理,就让他们从事治理,不趁别人的危难,而自取成功,不因别人地位卑下,而自以为高贵,不因遭逢机遇,而图谋私利。如今周人看见殷商政局动荡,就急速夺取统治天下的权力,崇尚谋略收买臣属,依靠武力保持威慑,宰牲结盟表示诚信,宣扬德行取悦众人,凭借征战求取私利,这是用推动祸乱的办法,替代已有的暴政。我听说上古的贤士,遭逢治世不回避责任,遇上乱世不苟且偷生。如今天下昏暗,周人如此做法,说明德行已经衰败,与其跟周人在一起,而使自身受到污辱,不如逃离他们保持品行的高洁。”两人向北来到了首陽山,终于不食周粟,而饿死在那里。像伯夷、叔齐这样的人,他们对于富贵,假如真有机会得到,那也决不会去获取。高尚的气节和不同流俗的行为,自适自乐,而不追逐于世事,这就是二位贤士的节操。


感悟庄子杂篇让王


【感悟】


有些人是踏踏实实做事,甚至不求回报。他们在意自己的做法,不在意别人的看法。

有些人做事是做给别人看的。事情做的好赖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一件小事,会放大若干倍,恨不得让全国人民都知道。

另外,有些人用嘴做事,空说空画。

以上三者哪好哪坏呢?不可论断。但我相信,对事的态度不同,所得到的事情的圆满成度会有区别。

有些人,做事时,总会忘记自己的存在(无我)。

有些人,做事时,从没有离开自己的利益(有为)。

另外一些人,空说空画的,真是无中生有,终还无。

以上三者,同件事情,人不同结果会有区别。包括事情的结果的圆满度和个人的结果都不会相同。

伯夷叔齐 他们自然通晓道,对于由于殷商时局动荡而篡权兴起的周,利用职权名利作为条件来给他俩讲道,讲德,讲誓言,实属可笑。他们宁愿饿死也不会被权利名利所束缚,更不会为篡权者服务。

真正的道,无形无相无声,对于不了解的人,就像瞎子摸象一样来定位它。其实,真正的道在内心,在万事万物里,无处不在。可以说,在天,在地,在山间,在河流,在一草一木,甚至在我们的呼吸之间,皆有道。宇宙只有一个道,而这个道以一贯之。无论修身,齐家,治理企业,治理国家,还是天下都是一样的,都是一个道贯穿万物,贯穿全局。没有第二个道。

如果用俗语说,猫有猫道,草有草道,犬有犬道,天有天道,地有地道。看似不同,万物遵循万物各自的道,还是一个道。物不同,所道化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不脱离根本,不脱离核心,本源为道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