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頂商人胡雪巖:文固可進官加爵,然商亦可光耀門庭,為商愛商

胡雪巖:幹一行就要愛一行

在封建社會,讀書中舉、謀官進爵是文人的社會理想,在那個時代廣受推崇,於是,所有人都以做一個文人為榮。而經商則為人所恥,文人以“義”的代表自居,對“利"的代表一一商人大加撻伐。文人之輕視商人,較之官僚往往有過之而無不及。就是個體文人,對個體商人也通常無所顧忌地加以侮辱。

或許正是這種重文輕商的傳統觀念,使得我國幾千年來雖然文化昌盛,而商業卻很少達到極盛的狀態。在商業這塊領域中,舊時人才相對缺乏。而在眾人都趨向於從文進而做官時,胡雪巖卻反其道而行之,不走“范進中舉”之路,以自己的聰慧馳騁於當時人才缺乏的商場,從而迅速地在商場中佔有一席之地,成為一代豪商。

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為,胡雪巖經商是因為貧苦的家庭環境所逼迫;另外還有一種版本,說他最初就出生在官宦世家,飽讀詩書;甚至還說他出生時,口中含著黃金。其實,這些不過是人們對於敬仰的人的一種神化。真實的胡雪巖的生平,遠沒有人們說的那般神奇,但也沒有那麼落魄。

紅頂商人胡雪巖:文固可進官加爵,然商亦可光耀門庭,為商愛商

胡雪巖剛出生的時候,父親胡鹿泉是在杭州的一個小官吏,雖然官位不高,但家裡的生活條件還不錯。後來,母親先後生下3個弟弟,胡鹿泉又殉職了,孤兒寡母的日子頓時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在胡雪巖的家鄉,胡氏宗族算得上是顯赫家族,族中曾有人在京城做大官,可是到了胡鹿泉這一代就大不如從前了。

族裡的人都希望胡鹿泉能夠幹一番大事業來光宗耀祖,可現在人死了,他們就把罪過算在了胡雪巖母子的頭上,不讓他們來族裡祭拜。這樣的做法深深地刺痛了胡雪巖的自尊心,他想,自己以後一定要幹出一番大事業,讓那些曾經看不起自己的人都後悔今天的所作所為。事實證明,立大志讓胡雪巖成為了商界“傳奇”。

很多文獻記載中都這樣寫胡雪巖:“胡光墉,字雪巖,年少則不文,而樂於卑商。”“光墉幼年即習於商。”這充分說明了胡雪巖對於經商的喜愛。俗話說得好,幹一行就要喜歡一行。人只有對自己所做的事感興趣,才能用盡全力、持之以恆地將事業做好。

紅頂商人胡雪巖:文固可進官加爵,然商亦可光耀門庭,為商愛商

胡雪巖:不甘平庸,才能成就非凡人生

胡雪巖12歲的時候,在放牛時撿到了一個包裡,裡面全是金銀財寶。正直的胡雪巖拿著這個包,等了好幾個時辰才等到失主。失主張老闆被胡雪巖拾金不昧的高尚情操打動,又見胡雪巖聰明伶俐,就有心收他為徒。胡雪巖回到家裡跟母親說明了情況,離開家之後,胡雪巖就跟著張老闆來到了他的店裡。

張老闆在大阜開了一家雜糧行,專門為金華養殖場提供飼料。店裡缺少人手,胡雪巖自然成了師兄們指使的對象。不過胡雪巖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沒有怨言,他總是很賣力地幹活,爭取把交代給他的事情儘快做好。再加上他聰明好學、誠實、沒心計,所以大家都非常喜歡他。不到一年的時間,胡雪巖就被老闆轉成了正式工。

浙江金華是個產火腿的地方,每年固定的時間,金華的蔣老闆都會來大阜收購料。這一年,蔣老闆如期來到大,但是由於舟車勞頓,他很快就病倒了頭腦靈活的胡雪巖被指派照顧蔣老闆,從飲食起居,到煎藥熱湯,胡雪巖都將蔣老闆照顧得無微不至,甚至一些常人想不到的細節,胡雪巖也很用心地注意到了。

紅頂商人胡雪巖:文固可進官加爵,然商亦可光耀門庭,為商愛商

蔣老闆對胡雪巖的印象很好,見他如此聰明,就想幫他一把。他問張老闆胡雪巖的人品,知道了他拾金不昧的故事,更是對他讚賞不已,決定把胡雪巖帶在身邊,讓他到自己的店裡幫忙。張老闆將蔣老闆的意思向胡雪巖說明了,讓他自己做選擇。在一番考慮後,他決定離開雜糧行,去更遠的地方發展,不選擇安逸的生活。

因為看得遠,胡雪巖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也因為看得遠,胡雪巖更加重視自身的積累,而不是眼前的安逸。有一句話說: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眼界有多高,人生的格局就有多高。對於一個渴望成功的人來說,明白自己想要幹什麼、怎樣才能走向成功,是事業發展的第一步。胡雪巖不甘於平庸的態度,成就了他偉大的事業。

胡雪巖的故事告訴我們:只有不甘平庸,不滿足於現狀,對生活有所追求,才能使人熱血沸騰、幹勁十足,走向理想的境地。也只有擺脫平庸,時刻準備努力拼搏,才能成功。

紅頂商人胡雪巖:文固可進官加爵,然商亦可光耀門庭,為商愛商

胡雪巖:凡事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像個樣子

江浙一帶有句俗話說:“凡事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像個樣子。”意思是說,不僅要能立志、有自信,還要能真正踏踏實實地做事。這也是胡雪巖成為一流大商賈的性格動力之一,也是一個渴望有大成就的人必備的素質之一。

當太平軍攻佔杭州,杭州城裡什麼都變了,唯有更夫沒變。無論是在被太平軍攻佔之前,還是佔領期間,抑或是最後被朝廷收復,更夫老周每夜都會按時打更,從沒有間斷過一天。胡雪巖在戰亂剛過重返故里的第一夜,就聽到了鑼之聲。久歷戰亂,剛剛平復,一切還都是兵荒馬亂的樣子,這鑼之聲帶給人的無疑是安定、恬適、振奮之感,使胡雪巖也為之肅然動容。

當他知道更夫老周無論是在戰亂還是太平的時候,都能風雨不改地打更之後,不禁連聲讚歎,當即決定把老周收到自己的門下,並委以重任。用他的話說,是要“借重”更夫,請他來幫自己的忙。

紅頂商人胡雪巖:文固可進官加爵,然商亦可光耀門庭,為商愛商

在胡雪巖看來,一個不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一本正經、踏踏實實做自己事情的人,就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他認為:世界上很多事,本來人人都能做,只看你是不是肯做,是不是一本正經地去做。做到這些,就是個了不起的人。他還經常對自己的僱員說:“凡事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像個樣子,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裡點出了一個成功者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秘訣。道理很簡單,任何事在於自己能一步一步努力去做。從古至今,沒有一個成功的商人不是在艱難困苦中憑著一股鍥而不捨的韌性,從一點一滴的小事一步一步幹出來的。

紅頂商人胡雪巖:文固可進官加爵,然商亦可光耀門庭,為商愛商

胡雪巖:寧為雞首,不為牛後

胡雪巖成為信和錢莊的學徒後,從最簡單、最底層的活計做起,他腦袋靈光又勤快,熬到滿師,便成了信和的一名夥計,專理跑街收賬。後來,胡雪巖自作主張,挪用錢莊的銀子資助潦倒落魄的王有齡進京捐官,不僅弄丟了自己在信和的飯碗,也壞了自己在同行中的名聲,沒有錢莊敢僱用他,他落魄到要靠打零工餬口。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王有齡得胡雪巖資助進京捐官,一切順利,回到杭州,很快便得了浙江海運局坐辦的肥缺。王有齡知恩圖報,一回到杭州就四下裡尋訪胡雪巖的下落,即便自己力量有限,也要盡力幫他。

重遇王有齡後,這時的胡雪巖有兩個選擇:一是留在王有齡身邊。此時的王有齡需要幫手,也特別希望胡雪巖能夠留在衙門幫自己。適當的時候,胡雪巖也可以捐個功名,以他的能力,在官場中肯定會有飛黃騰達的時候。另一個選擇是回信和錢莊。

紅頂商人胡雪巖:文固可進官加爵,然商亦可光耀門庭,為商愛商

然而,這兩條路,胡雪巖都沒有走。混跡官場本來就不是胡雪巖的興要趣所在,他肯定不會走前一條路。幫王有齡,他自然不會推辭,但他還是想要幹出一番屬於自己的事業。而回到信和,也就是胡雪巖說的“回湯豆腐”,這“回湯豆腐”做得再好也不過是做到“大夥”為止,總歸是一個“二老闆”,並不能事事由自己做主。

胡雪巖要自己做主,開辦自己的錢莊。但現實卻是,這時的胡雪巖身無分文,但他料定王有齡還會有外放州縣的機會。他計劃著,現在有個幾千兩銀子把錢莊的架子撐起來,到時可以代理官庫銀錢往來,擴大生意,定能發達。

胡雪巖“寧為雞首,不為牛後”,就是要開創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樹立自立門戶、自己做老闆的意識。其實,這也是一種強烈的自主意識,這種自主意識體現了一種不肯甘居人後的進取精神,也體現了一個人敢於冒險開拓的魄力。

紅頂商人胡雪巖:文固可進官加爵,然商亦可光耀門庭,為商愛商

胡雪巖:沉住氣,莫想過去,只看將來

胡雪巖把“沉住氣”作為自己生意場上的一個行為準則。他常說:“千萬要沉住氣。今日之果,昨日之因,莫想過去,只看將來。今日之下如何不要去管它,你只想著我今天做了些什麼、該做些什麼就是了。”

王有齡進京捐官成功後,由於有何桂清的推薦,回到杭州很快就得到了海運局坐辦的實缺,而在胡雪巖的全力幫助下,涉及王有齡自己包括整個杭州官場人物前途的漕米解運的麻煩,也一舉圓滿解決。這時又恰逢湖州知府出缺。湖州為有名的生絲產地,豐饒富庶,是一個讓很多人垂涎的地方。

紅頂商人胡雪巖:文固可進官加爵,然商亦可光耀門庭,為商愛商

王有齡由於漕米解運的事,在杭州得了“能員”之稱,湖州知府的肥差也因此落到了他的身上。不僅如此,他還同時得到了兼領浙江海運局坐辦的許可。一切如意,他實在是太順利了。這樣順利,連王有齡自己都有點兒不相信自己的運氣會如此好。

他對胡雪巖說:“一年工夫不到,實在想不到有今日的局面。福者禍所倚,我心裡反倒有些嘀咕了。”但胡雪巖卻對王有齡說:“千萬要沉住氣。今日之果,昨日之因,莫想過去,只看將來。今日之下如何,不要去管它,你只想著我今天做了些什麼、該做些什麼就是了”。

紅頂商人胡雪巖:文固可進官加爵,然商亦可光耀門庭,為商愛商

胡雪巖的這番話,不外乎是說人要不為榮辱得失所動,不要過多地去想自己的得失,而應該把眼光放到遠處,更注重該做必做的事情。儘管這番話是具體針對王有齡的沉不住氣說的,卻也實在說出了一番應對人事的大道理。

一時的榮辱得失,其所得所有,必有它該得該有的緣由。俗話說,沒有無由的福祉,也沒有無由的災禍,所謂“今日之果,昨日之因”,就如王有齡的“運氣”,其實也是他與胡雪巖一直努力做出來的。從這一角度看,完全沒有必要去為得或失犯嘀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