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大智慧:孔子一句话概括领导忌讳的3件事,聪明人不去犯

经典之所以被称为经典,是因为其内容总结出的规律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与现在许多“流水作品”相比,中国流传几千年的文学经典,不仅老少皆宜,而且起来通俗易懂而又蕴含大智慧,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就是这样一部经典:《论语》


论语中的大智慧:孔子一句话概括领导忌讳的3件事,聪明人不去犯


最近一段时间,被裁是一个比较热的话题,一方面是整体的原因,另一个就是个人的原因,大的方面无法控制,但是个人方面我们是可以通过学习去改变的,今天要说的就是《论语》中的职场智慧。


先讲一个故事:打金枝。

郭子仪的儿子,娶的是唐代宗女儿。有一次夫妻吵架,儿子打了公主,还放话说,你有什么了不起?你爹的江山,都是我爹打下的。这句话太严重,公主回家向父亲告状,说郭子仪父子要造反。

郭子仪吓坏了,把儿子绑了去向天子请罪。唐代宗怎么做的呢?唐代宗对郭子仪说,老亲家你干嘛呢?小夫妻俩吵架我们掺乎啥?“不痴不聋,不做阿姑阿翁”啊!

唐代宗就是一个好领导,深得道家无为而治的三昧。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孔子这一句话,是《论语》八佾的精华所在,因此放在“八佾篇”的末尾。这句话说了三个原则:居上宽,为礼敬,临丧哀。也是三个字:宽,敬,哀。这三个字,可以说是孔子思想的集大成。如果真的理解了,运用到工作和生活当中,那么足以纵横天下、受用一生了。


论语中的大智慧:孔子一句话概括领导忌讳的3件事,聪明人不去犯


居上不宽

这里所谓的“宽”不仅指宽仁的度量,还应包括领导者做人眼界和胸襟的开阔。

如果非常严苛,为人精明,必然使人畏惧,离心离德。若是没有宽容的胸襟,眼界狭隘,领导者就很难吸引人才,不会有大的作为。

东汉末年,袁绍与曹操二人在政略、用人等方面,就有着鲜明的区别。袁绍,表面上是有些小聪明,但其本质上却是个刻薄猜忌、器量狭窄的人。他虽然喜欢招揽贤才,却很少听取他们的合理建议。官渡之战失败后,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并不是反省检讨自己的失误,而是为了顾及自己的颜面,杀死了多次劝谏他不要攻击曹操的参谋田丰。


论语中的大智慧:孔子一句话概括领导忌讳的3件事,聪明人不去犯


曹操则与之相反官渡之战后,他宽恕了与袁绍暗通款曲的朝廷官员,在极大程度上获得了广大士人和军民的拥戴。此外,他还任命了写檄文大骂自己的陈琳,与其尽释前嫌。

为礼不敬

行礼是以敬为本,也就是说行礼不能不敬。意思是:“若是不敬则是失了礼之本呀!

下级对上级要以礼相待,要尊敬、恭敬、顺从。这不是毫无原则地顺从,而是因为对方的阅历、地位、智慧而产生的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爱戴。这种敬,是两方面的,是相互的。没有上级对下属的爱护,就没有下属对上级的尊敬。


论语中的大智慧:孔子一句话概括领导忌讳的3件事,聪明人不去犯


作为单位领导,如果不能对下属真心爱护,那就别怪下属对你礼貌不周。人与人的智力,相差不大。你对人真诚还是套路,你问候机械苍白还是出自真心,别人一眼就看出来了。没有诚意的恭敬就是“空壳子”,毫无用处。

临丧不哀

原意是丧礼上要有发自真心的悲戚之意。也有另一种可能。如果一个人平时对待他人很好,事关他的大事,大家一定都很关注,很积极参与其中;如果一个人平时刻薄残酷、冷漠无情,难道还盼望别人对他的大事有所动容吗?如果是升迁,也许别人的高兴,只是因为以后能不再见到他;如果是坏事,也许别人不幸灾乐祸、痛打落水狗,就已经仁至义尽。


论语中的大智慧:孔子一句话概括领导忌讳的3件事,聪明人不去犯


以上就是节选的《论语》八翘篇的最后一句,大家都知道论语中有许许多多的智慧经典,多学习一些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好处,作为一部传了千年的著作,许许多多的名人都在学习钻研,所以我也建议大家多读一下《论语》。


论语中的大智慧:孔子一句话概括领导忌讳的3件事,聪明人不去犯


很多人读论语读不下去是因为文言文比较枯燥,这里给大家推荐一部通俗易懂的《论语全集》,原文、注释。白话文解释还有实际的案例。


论语中的大智慧:孔子一句话概括领导忌讳的3件事,聪明人不去犯


每次阅读都有不一样的体验,多学习古典的智慧,比读一些看起来高大上但却没有太多干货的书籍好的多,书不贵,36元,点击下方就能购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