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產橫切和縱切有什麼區別?

20快樂17


由於存在某種剖腹產指徵(如胎兒過大、骨盆狹小、胎位不正等),使一些孕媽不得不放棄順產,只能以剖腹產的方式來迎接寶寶的到來,雖然已經決定了剖腹產,但孕媽又會糾結另一個問題:應該選擇橫切口還是縱切口呢?

剖腹產中橫切口與縱切口的區別

一、橫切口

對於一些愛美的孕媽來講,橫切口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主要是因為生產橫剖時的切口,一般處在肚子下方,這就算一些喜歡穿低腰褲的孕媽們,也不容易將道口露在外面。再者,橫剖這種方式,生產過程中出血較少,降低子宮破裂的幾率,安全係數比較高。

橫切口缺點:1、手術時間比縱切口要長;

2、暴露範圍比縱切口小,不好延長切口;

3、橫切口對血管及神經損傷較大,若再次進行剖腹產手術,腹壁黏連會比較嚴重,會增加手術困難,且併發症也會變多。

二、縱切口

產婦在生產過程中,縱切口這種方式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手術方式,它的有點是切口容易擴大,在手術過程中,醫生操作靈活性比較大。尤其是對於胎盤靠前等情況的孕婦,手術更加快捷有效,避免胎兒在孕媽肚子裡待的時間過長,加大對胎兒的危害。

縱切口缺點:1、縱切口會切斷神經和血管,手術後張力大,可能會導致術後疤痕明顯;

2、切斷神經,手術後皮膚會出現感覺障礙(如麻木等);

3、手術後,恢復比較慢,容易導致脂肪液化;

4、縱切口的傷疤不太美觀,會影響穿比基尼或短褲。

橫切口和縱切口兩種方式各有利弊,但從醫學角度來講,縱切口是最科學的。

剖腹產術後腹部切口的護理要點

1、剛手術後的傷口是用無菌敷料覆蓋,但傷口表面還是會有少量血液滲出,容易滋生細菌,所以手術後第二天則需要對傷口表面進行消毒清潔,之後再換上消毒的新敷料。

2、手術後第7天,傷口會逐漸癒合,傷口表面的敷料可以去掉,此時產婦可以進行淋浴。

3、若是在夏天,產婦容易出汗,那麼在之後的幾天裡,都需要對傷口表面進行消毒清潔,此外還需注意局部有沒有紅腫、壓痛的感染跡象。

4、對於疤痕體質的產婦,在手術後的第10天起,可以在傷口表面塗抹硅凝膠,以減輕疤痕增生。


母嬰參考


首先我們要明確這個問題的真正內含是什麼?這個切口是指腹壁切口還是子宮的切口。

很多人會問醫生,做剖宮產的是後會切幾刀,縫幾針。在醫生看來這個問題有點可笑,難以回答。第一剖宮產不是切西瓜,不會為了多分幾塊而多下幾刀,醫生只要按照步驟完成相應的組織層次的分離,把胎兒取出來。而縫合時,醫生也不會算到底縫了幾針,只要把切開的組織再恢復原來的結構、有效止血就可。

腹壁切口

剖宮產的切口在下腹部,我們需要分開7層組織:皮膚、皮下脂肪、筋膜、肌層、腹膜、子宮的漿膜和子宮肌壁。為什麼用分開而不是用切開?因為我們不會切斷腹壁的肌肉纖維,而是從兩塊腹直肌之間結蹄組織間隙進入腹腔。其他組織層次都需要用刀、剪銳性破壞。因此腹壁肌層都是通過縱行間隙進入的。

大家對橫縱切口的關心,因為皮膚的切口,我們可以看到,癒合後對美觀又很大的影響。但實際上除了腹壁肌層,其他組織的切口否有橫縱之分。子宮的肌層也有橫縱之分。

皮膚切口的橫縱,決定了皮下脂肪、筋膜的、腹膜的橫縱。總體稱腹壁切口。腹壁切口橫縱有什麼利弊?

腹壁橫切口癒合快、較少出現癒合不良,形成的瘢痕也比較輕,同時因為位置低,在裙褲的腰線之下,可以很好的隱藏起來,因此夏季穿著暴露也不會露出疤痕,有些瘢痕癒合後甚至與正常皮膚相差無幾。優點是美觀。

腹壁橫切口也有缺點:當手術中發生意外時,很難擴大切口。在做婦科手術或者剖宮產時,如果遇到數前沒有估計到的惡性腫瘤需要擴大手術範圍時,或者因為產後出血、異常胎兒需要擴大切口時,橫切口有侷限。而縱切口可以一直向上延伸,甚至到肚臍以上、劍突以下。另外急診時,縱切口可以更快的進入腹腔,比如搶救胎兒或者患者生命時。

腹壁切口是橫還是縱,一般不影響再次懷孕後懷孕時間和分娩方式。子宮切口的橫還是縱會影響。

子宮切口

子宮下段橫切口

目前絕大多數剖宮產是子宮下段橫切口。這個切口的優點是出血少,癒合快,再次妊娠發生子宮破裂率低,因此基本上現代剖宮產的常規選擇。

子宮體部縱切口,也叫古典式剖宮產

子宮中下段、體部縱切口,叫做古典式剖宮產切口。之所以古典,是最開始發明剖宮產時就用這樣的剖宮產切口。因為肌層比較厚,子宮肌壁血供豐富,因此術中出血增多。另外,如果胎盤附著在前壁,可能切開肌壁就碰到胎盤,而引起更嚴重的出血、引起胎兒的出血進而影響新生兒的健康。縱切口更容易在再次分娩時發生子宮破裂,因此如果子宮為縱切口再次懷孕後禁止陰道分娩,一定要再次剖宮產。


既然是古典式剖宮產,現代代醫生還會選擇這種切口嗎?確實極少,但絕對不適沒有。幾種情況下醫生會選擇古典式剖宮產。首先,在孕中期如果迫不得已剖宮產,會選擇古典是剖宮產,醫生俗稱小剖宮。這時子宮下段沒有形成,無法進行切開足夠長度下段橫切口的而將胎兒取出。其次如果胎盤低置種植在子宮下段前壁處,剖宮產時為避開胎盤,醫生會進行子宮中下段或者體部縱切口。

總之現代剖宮產子宮體部縱切口少之又少,但如果做了這種方式的剖宮產,切記一定要牢記,要保留好出院小結,一旦再次懷孕一定及時告知醫生。再次懷孕後一定不要要求順產。

王玉玲醫生:副主任醫師,黃浦區婦幼保健院婦產科主任。從事婦產科臨床工作25年,有著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擅長:子宮內膜異位症、慢性下腹痛、痛經、不孕症、子宮肌瘤、卵巢囊腫、月經不正常、更年期症狀、宮頸疾病、婦科炎症以及懷孕相關疾病的診治。

著名的科普作者,新浪微博、今日頭條簽約自媒體作者。三年來在報刊、雜誌、自媒體發表科普文章300餘篇。新浪微博粉絲94萬,為近萬人提供健康諮詢。著有科普暢銷書《做個智慧的準媽媽》《子宮內的秘密》。


婦產科醫生王玉玲


說到生孩子,寶媽們應該現在回想起來還是非常心驚膽戰,順產的疼痛讓寶媽們也是在鬼門關走了一遭,而剖腹產的寶媽就在產房時沒什麼感覺,但是生完孩子麻藥一過,簡直堪比活生生在你肚子上劃一刀的感覺,生挺著的疼痛,並且還會延續到你的傷口癒合,想想就覺得肚皮疼,所以這也就是體現了女人的偉大和不容易。作為過來人的我給姐妹們說說生產經歷和產後經驗。


住進醫院後醫生每天會做內檢(很不舒服但可以忍受),自己帶好產褥墊.提前一天護士幫我備皮(有些尷尬).我被排到第二天早上8:00的第一臺手術.一早7:00左右護士到病房讓我換好醫院的衣服(白藍豎條紋的病號服). 告知我帶上寶寶的衣服帽子和一個尿不溼.接著手術室的醫生來接我了,確認身份簽字(緊張的手抖)讓我坐上輪椅,我老公推我去的手術室門口.

進去後是等待區域還有其他做手術的病人一起.護士給我打了滯留針有點疼.由於我前面有個孕婦寶寶心跳不是很好所以安排了緊急手術所以我在外面多等了一個小時9:00多才被推進手術室.我友好的跟主刀的主任醫生打了個招呼.然後他們開始做手術前的準備工作.很簡單很快.開始前醫生問我等下要不要用鎮痛棒 (當然要啊)然後讓我在使用鎮痛棒須知上簽字.


醫生開始給我打麻藥告知會有點疼有點脹,讓我雙手抱膝儘量抱緊.我個人感覺還好.沒過幾分鐘下半身有種發熱的感覺,然後被插尿管(沒感覺) .過一會醫生讓我抬起一條腿, 我能做到.再過一會兒讓我抬起雙腿.這時的腿已經不是自己的了.這時候手術就開始了,我感覺的到醫生在我肚子上的動作但是真的是不疼的,過了一會兒我感覺到有一點點疼我拉住旁邊一個醫生的手說我有點疼, 醫生說寶寶馬上被拿出來你就不疼了.是的,他話剛說完寶寶就被從我肚子裡拽了出來瞬間不疼了.然後就聽見寶寶哇哇大哭.醫生把寶寶抱過來就讓我看了一眼是男孩臉都沒讓我看就抱一旁去了.接著後面醫生應該是在清理子宮然後縫針.整個手術過程大概一個小時以內.我全程聽著醫生們聊天然後參與聊天很清醒😉很輕鬆.手術結束後我和寶寶一同被推出去.回到病房後護士會在肚子上壓沙袋,分幾次來按壓肚子(疼但覺得能接受).

接下來就開始恐怖的月子生活了。奶娃換尿片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本人奶水比較多,每天娃喝了還是漲奶,好在順產,活動方便,就是夜裡得天天吸奶… 每次老公都陪著我吸奶,然後他再放到冰箱去。

惡露開始到結束一共是23天,說明我的子宮恢復的還不錯,滿月後老公就帶上寶寶去打預防針,在產後42天覆查的時候醫生給我說的一種用來束縛,的衣服,我看著不錯,老公立馬就給我拿了兩套。

(一套肉色的➕黑色的,本人感覺肉色的好像穿著更舒服一些)


拿回來的第二天就開始用了,剛開始的那個月每天堅持起床開始,一直穿到睡覺,我一直期待自己會有所變化,沒想到一個半月下來真的少了16伒,看到效果後更加有信心一直穿了差不多兩個多月,每天除了洗澡睡覺都穿著,終於快四個月的時候,我掉了近30想想好老公直接拿了,當時我還猶豫來著。

瘦下來真的是整容級別的,現在婆婆也都說瘦了人都變漂亮了,帶著寶寶出門很多人都說我不像剛生了孩子的身材這麼好,美得我呀!感覺每天心情超好。

剖腹產橫切和豎切究竟有什麼區別?

橫切的優點和缺點

優點:橫切就是在肚臍眼的下方接近小肚子那個位置橫著切一刀,橫切的刀口比較小,癒合較快,就算以後有疤痕,也不耽誤寶媽們穿好看的衣服,露自己的小蠻腰,只要穿高腰的褲子之類的一遮就可以啦,寶媽們再也不用擔心美觀問題。

缺點:因為刀口小,一旦孩子的頭部較大,會容易難取出,這就會耽誤孩子的健康平安落地,並且一旦遇到這種情況,孕婦可能還要受二次傷害,因為我們的最終目的還會是讓寶寶平安降生最重要,所以寶媽一但想要橫切還是要注意寶寶的大小。

豎切的優點和缺點

優點:豎切就是在肚臍的下方豎著切一大刀,這樣孩子的取出空間就非常大,對於孕婦和寶寶來說生產就會比較順利,生產也就會比較快結束,孕婦就不至於太煎熬。

缺點:缺點就是因為刀口比較大,癒合就會比橫切時間長,而且再加上是豎著切刀口還大,那麼對於愛美的寶媽來說,可能就比較難了,就不能露肚子了,還有就是因為刀口較大出血量也會比橫切大,會比較容易出現大出血的狀況。


絲琪琪


剖宮產中,橫切口和豎切口當然是有區別的。因為我閨蜜就經歷過兩次剖腹產,所以到現在她的肚子上留下的還是兩道切口,一個橫切的,旁邊還有一個豎切的。(圖片來自網絡)

不過確實,那個豎切口挺長的,15釐米多,遠遠沒有橫切口美觀,橫切口比較靠下,只要穿著褲子,基本上是看不出來的。而且據閨蜜說,橫切口也確實沒有豎切口疼,恢復的也要比豎切口快。特別是起來還有躺下的時候,豎切口好像牽拉的比較厲害,中間的時候還裂開了一次,那滋味特別不堪回首。

但是對於有些應急情況,比如胎心嚴重異常等必須馬上把寶寶取出來的時候,醫生通常會採用更為快捷一點的豎切口,橫切口雖然好看也更容易恢復,但是因為刀口小,只有10釐米左右,手術把胎寶寶拿出來的過程會慢的多,這個時候,時間就是生命嘛!

但如果沒有緊急情況,在剖腹產前孕媽咪可以和醫生商量好手術方式的,現在一般都是比較美觀的橫切口喔!

我是沐沐,一名90後寶媽,多平臺原創撰稿人,堅持科學育兒,歡迎姐妹們一起討論育兒和孕產方面的各種問題,感謝您的閱讀和關注!



沐依蘿


豎切比橫切更安全!!

其實剖宮產不管橫切還是豎切都不如順產,真的,能不剖就不剖!

我生孩子那時候,剖完躺在床上不敢動,第一次下床就暈倒了。旁邊床順產的小姑娘,從產房出來就自己可哪走了,晚上還自己照顧孩子,恢復的多快。

但如果沒辦法只能剖宮產,那也不太糾結,至於選擇橫切還是豎切,很多地方都沒得選,像我們這邊直接就是全部橫切。



橫切跟豎切比起來只有一個優點就是:容易遮擋傷口,看起來美觀一點。

但這個也得看個人體質,我的傷口橫切的也疤痕增生了,很難看。有的豎剖恢復好的也就是一條線,當然橫剖恢復好的也是一條線。



豎切的好處:

  • 減少肌肉組織的過多損傷,因為橫剖要橫斷腹肌。

  • 發生腹腔內粘連的幾率會比橫剖小,如果還打算要二胎的話,可以選擇豎剖。
  • 豎切手術時間相對短,橫剖要比豎剖縫合的相對慢,因為橫剖切段的血管相對多。



不過按現在的醫療水平發展來看,不管怎麼切,通常不會有大問題的。一切聽醫生安排和建議吧。如果讓你選擇橫剖還是豎剖,你可以問問他的好處和壞處,綜合他的意見來選擇就好了,加油!

我是一個混跡育兒圈10年終於得以自己施展拳腳的雙胞胎寶媽,是朋友圈中的輔食達人,育兒小百科,愛生活愛分享,正能量爆棚的我期待與您一起同行,在育兒育己的路上共同學習成長哈。記得幫我點贊關注哦哈,謝謝!


帥帥育兒


不管出於何種原因,總是會有一部分準媽媽會選擇通過剖宮產的方式來迎接小寶貝,可決定選擇剖宮產,還會有另外一個問題困擾著準媽媽,那就是選擇橫切口還是豎切口呢?

彤彤媽:我當時因為骨盆問題不得不剖宮產,當時疼的也沒時間思考切口的問題,醫生直接豎切的,現在看上去感覺還可以,就是不能再穿肚臍裝了,嗚嗚!

石頭媽:我剖宮產之前就和醫生溝通好,要橫切,因為都說橫切的傷口不明顯,的確,我的刀口就像是一條細細的線,恢復的很好呢!

在橫切口還是豎切口的問題上,大部分女性朋友更注重的是傷口的美觀程度,但是在醫生眼裡,橫切還是豎切有著更深層的意義。

橫切口:很多人選擇橫切口就是看中切口位置低,癒合後可隱藏在內褲的下方,切口的橫弧線型正與皮膚紋理相符,看起來美觀;另外橫切口術後起、臥時牽拉較輕,因此,術後疼痛的程度較輕;對於腹壁厚、較為肥胖的產婦,橫切口比縱切口的術後病發率要低、傷口的癒合要比縱切口要好,發生脂肪液化的情況要少。但是橫切口手術比較費時間,對麻醉的要求高,比較適合擇期手術;切口的延長受限,手術中暴露的視野有限,不能廣泛探查;從切皮到胎兒娩出的時間要長於縱切口;胎頭的娩出由於傷口長度的影響,較縱切口要困難;切口各層術後的粘連比縱切口要重,再次手術相對縱切口較難。

豎切口:從醫學角度講豎切口符合腹部解剖關係,從皮膚到腹膜都是豎切,簡單、快速、損傷小、出血少,適合於特殊情況和急症的處理。而且手術時間短,術後恢復好,不容易形成盆腔粘連,不容易出現腹部麻木和腹部疼痛。第二次手術更容易,出血少,副損傷機會少,適用於想生二胎的產婦。豎切口的主要缺點就是術後多數人會長出很粗的疤痕,影響美觀,而且不宜縫合,術後刀口疼痛感略強。

專家提醒準媽媽們,橫切口也好,豎切口也好,我們更希望看到的是“無切口“,順產才是準媽媽們的首選分娩方式,別做無指佂性剖宮產。


小室指啞


這個問題,前面一段時間我和幾個同事剛好就討論過,我是一個經歷過剖宮產豎切的媽媽,同時我周圍認識的人當中,剖宮產95%以上都是豎切。

如果不是因為我認識一位剖宮產橫切的媽媽,而我的一位親戚恰好在醫院工作,可能我會固執的以為剖宮產就只能是豎切。

我諮詢過醫生親戚,橫切和豎切有什麼區別(親戚是二胎媽媽,經歷兩次剖宮產豎切)。當時她是這麼說的:

“其實橫切和豎切各有優劣,具體選擇哪一種還是要看具體生產的狀況。”大概來說可以這樣來區別:

1.傷口位置

橫切傷口一般在女性恥骨上方2釐米,位置比較低,恢復後傷口可以隱在內褲邊沿線以下,不影響穿低腰的衣褲,對於對美容的要求比較高的女性來說,可以選擇橫切。

豎切位置較高,一般是肚臍以下到恥骨的位置偏離一點,傷口較長,而且因為是豎方向,難隱藏,影響美觀。

2.術後癒合

橫切,因為傷口比豎切傷口短,內視範圍比較小,出血量少,所以術後癒合當中,傷口積液等不良現象較少,恢復時間比較短。還有一點,如果一胎剖腹選擇的是橫切,那麼二胎順產的可能性更大,不利之處是:生育二胎時風險更大,一般考慮只要一胎的會選擇橫切傷口。

豎切,傷口較長,內視範圍比較大,如果母體存在異常,手術過程當中容易及時發現,比如說卵巢肌瘤。缺點是出血量大,恢復時間較長。豎切通常用於生產當中時間比較緊急,或者是出現了其他緊急情況的時候。還有一點,雖然豎切的二胎也有可能順產,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周圍的一胎剖腹,生了二胎的十幾個人當中,只有一位,二胎是順產的。其餘的都是二胎也剖腹產。當然,豎切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二胎風險比較小,如果想要二胎,豎切比較好。

3.技術水平

據我的親戚所說,其實選擇橫切還是豎切,對醫生的專業能力其實也是一次考驗。通常說來,橫切要求低,豎切要求更高。如果在剖腹產的時候沒有刻意要求,通常醫生是會進行橫切的。


陪寶寶寫日記


孕媽們對剖宮產這個名詞都很熟悉,但是剖宮產的方式要細分的話,還要分成兩種,一種是橫切口,一種是豎切口,這兩種方式都會存在。

遇到一個孕媽媽是頭胎,想做剖宮產,她還有生二胎的願望,不知道選擇橫切口好還是豎切口好,哪種方式對胎兒最好呢?實在是有些糾結。

我剖腹產住院的時候,臨床有一個產婦,她有熟悉的醫生,她做剖宮產時,醫生給做的是豎切口,說是這樣有利於身體恢復。但是,我看她的切口好長好長的,不太美觀。我是兩次剖宮產,沒有熟人,醫生也沒有徵求我的意見,直接就是橫切口。不過恢復很快,不到2周完全癒合,傷口看上去也很短,不太明顯。

剖宮產中橫切口和豎切口有什麼區別?

  • 橫切口:

優點:橫切口位於恥骨聯合上方兩指的位置,在腹部下方。橫切口的長度大約是12-15釐米,癒合後,會慢慢收縮到5-10釐米,非常短。所以橫切口比較美觀,如果穿比較低的衣服也看不到,受到很多女性的青睞。

子宮下段肌層薄,伸展縮復功能強,血管比身體其他部位少,所以橫切口出血少。切口不在子宮受力最大的位置,所以如果再次懷孕,發生子宮破裂的可能性很小。

缺點:橫切口因為尺寸比較小,視野小,胎兒暴露的部分少、不能廣泛探查,胎兒娩出時間稍長、對麻醉要求高,手術難度比較大。切口各層術後的粘連更嚴重,再次手術相對較難。我記得第二次手術時,因為第一次盆腔粘連,胎兒很難取出,延長了手術時間。

  • 豎切口:

優點:手術切口長、位於腹部中央,手術視野充分暴露,能很快娩出胎兒。切口可以根據情況進行延長, 特別適合緊急情況,如過發生臍帶脫垂、前置胎盤、嚴重的胎心異常、妊娠合併、有子宮問題或者有外科情況需手術探查的,都特別適合。可以說是急救胎兒的一種很好的方式。

缺點:豎切口是在臍下至恥骨聯合之間的直切口,有正中切與旁正中切口之分,一般是正中切口。豎切口將腹部一分為二,長度大約在15釐米左右,恢復後也橫切口長很多,穿比較低的衣服會露出來,顯得不是很美觀。切口在子宮受力最大的位置,所以如果再次懷孕,有發生子宮破裂的危險。手術後容易出現牽拉疼痛,有的產婦很多年後,在彎腰時也感覺不舒服。

哪個更利於產婦恢復?

豎切更順應人體神經和血管的走向,對血管和神經的傷害小,產婦身體恢復快。臨床的那位產婦是兩次豎切口,身體恢復是更加快一些。

橫切口更容易造成一些機械性損傷,肌肉纖維會受到一些損傷,腹直肌之間具有較大的剝離面,切口處於遊離狀態且參差不齊。如果手術後移動、翻身等會影響傷口的恢復。手術後切口難以保持嚴密對合的狀態,所以癒合相對有難度。我和臨床的產婦相比,身體恢復要慢一些。

總之,橫切口和豎切口各有優缺點。如果想要美觀就進行橫切口,如過想要身體恢復快就要豎切口,如果胎兒比較大或者有分娩困難就選擇豎切口。只要對自己和胎兒有利,不管是橫切口還是豎切口,都是最好的選擇。

如果您覺得有用,麻煩點個贊再走唄!如果有不清楚的可以留言,我們一起討論哦!感謝支持!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凝媽悟語


現在生小孩都是聽醫生的,不管你是順產還是剖腹產,就你說的剖腹產是橫切還是豎切,有什麼區別,這我不怎麼清楚。但是這個肯定要看你懷寶寶的肚子了,不過一般都是橫切,它的傷口要好看點,恢復也要快點,我婆婆就是豎起剖的,傷口太明顯了,夏天衣服透點都看的到,太不舒服了。


幸福像花兒154409428


我記得當時我生寶寶的時候,醫生有問我是橫切還是豎切。當時的醫生是我們認識的,她跟我建議採用豎切。她跟我解釋橫切的話位置比較低,生完孩子以後穿漏臍裝或者比基尼的話一般都看不到刀口的,比較美觀,但是橫切的話傷口癒合過程中由於地球吸引力和傷口需要承受的向下的縱向受力比較弱,所以如果打算還要繼續生寶寶的話,一般不建議橫切。豎切的話,生完孩子以後穿漏臍裝或者比基尼的話會看到很明顯的刀口,可能美觀上來說不是很好,但是這樣的切口受力方面會比較好,對傷口癒合比較好,而且就算後續想繼續生寶寶的話,這樣的切口受力方面也是比較安全的。所以一般來說還是建議選擇豎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