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田尿素撒后水太深几天后能排水?

独行客73481


尿素是高纯氮元素达46%以上的肥料,施入土壤后,能迅速溶解,在天气气候和土壤的分解转化为氨态氮5~7天左右,才能被农作物所吸收。



根据尿素的性能特点,由于秸秆还田,秸秆还田腐烂要消耗一定量的氮元素,因此,种植水稻可以做为基肥氮元素不足的补充,可以添加尿素做为基肥在水稻栽插前混合有机肥、三元复合肥撒施于土壤后,经过机械的旋耙,能被水稻农作物吸收利用,也能加快小麦、油菜等秸秆在水田里的分解和腐烂。


对于水稻田刚撒施尿素等肥料后,因为天气大雨甚至暴雨水太深,如果立即放水当然尿素等养份当然会流失,水放得越多,流失的各种肥料自然也会多,最高尿素溶液后的损失可能达20~30%以上。

因而,如果在尿素等肥料撒施土壤后的初期,应尽可能保持田块水源不流失,当然,水太多也不利人工栽插,甚至会淹没秧苗,并也不利于裁插后秧苗的生长,那就尽可能地提前开好平水缺口,能在短期内保持水稻秧田的水层5~6公分,以水层不淹秧心为原则,待水稻返青期,可以降低水位3~4公分,以利后期后期的水稻秧苗的返青和分孽,撒施土壤中各种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损失才可以降到最低。



至于在水稻分孽期、孕穗期追施尿素而水深,因为水稻在这两个时期内,对水份的需求量大,并且秧苗已长高,农民朋友尽管放心,秧田短期内的水层深是不会对秧苗的正常生长有任何影响的!


老农话三农


水稻田尿素撒后水太深基本就是自然降水造成的一类情况。出现这个情况很让人头疼,排水怕尿素流失,不排水的话水层太深不利于水稻的生长。那么,出现这类情况后几天后能排水?

尿素,是农业生产中较为常见的氮肥一种,在水中的溶解性较好、溶解速度较快。在撒施到水田之后,尿素会在水里快速的溶解在水层中逐渐的扩散形成一个比较大的尿素溶液的状态。但是尿素的扩散能力其实并不是太好,不信您就试试在水田中某个区域集中的撒施尿素,看看同一个池子其它区域的水稻和这个区域的水稻的生长表现怎么样?

尿素在水中逐渐的扩散,也会逐渐的沉积在田面土壤中,被水稻的根系逐渐的吸收利用。其实,在水稻田中追施的尿素能够沉积在田面中经过脲酶的转化形成碳酸铵之后被水稻根系吸收的量还是比较有限的。基本上能够被水稻根系吸收的尿素的量大概也就在30-40%左右。所以,如果使用尿素之后10天以上出现集中的降水是可以排水的。

但是,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尿素在土壤中的转化也需要时间,20-25度左右的天气条件下大概需要3-4天的时间才能被转化。这也是为什么尿素在施用之后需要4-5天才能看出肥效反应的原因。所以,如果施用尿素之后短期内就出现降水的话就不建议您立即排水了,这样的话会增加尿素的损失量。在还未被根系完全吸收时就随着水层流失了,肥效反应会差上很多。如果一定要排水,建议排水后喷施尿素水的方式来补充氮元素,尿素溶液的浓度控制在0.5%就可以了。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寒地水稻种植技术


在我老家种庄稼,标准配制是土里栽辣椒,田里栽水稻,水稻是家家都种的。但由于水利设施匮乏,很多田都靠 “望天水”,看天吃饭。天下雨就打田插秧,田坎垒得很高,尽量保持田里水量多,这样遇到天旱的时候就能多管些日子。因此,施肥时总是要比别处多施一些,才能有效果。



如果水利条件好就不一样了,田里只需保持合适水量即可,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那样产量会更高。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施用尿素是常有的事。如果在水利设施好的地方,施用尿素时田里水太深了,施肥几天后能够放水?



真羡慕他们水利条件比较好的地方,用水就是任性。至于施用尿素几天后能放水的问题,我们得根据尿素的见效期来说。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种肥料的见效期和肥效期是不同的。比如碳铵是施肥当天见效,肥效期15天左右;复合肥是施肥10天见效,肥效期90天左右;而尿素的见效期是7天,肥效期为45天左右,即尿素施肥后,需要保持7~10天才能放水,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尿素施肥后,从溶于水到肥力见效,有一个转化过程。而这个转化过程,与田里温度、土壤酸碱度、肥沃度和水的性质等因素有关,比如温度的影响,当水温只有10℃时,尿素转化时间需要7~10天;当水温为20℃时,尿素转化时间需要4~5天,而当水温为30℃时,尿素转化仅需2天时间。又比如土壤肥沃度,当土壤贫瘠时,脲酶含量低,转化就慢;当土壤肥沃时,脲酶含量高,转化就快。尿素在土壤中的转化,与脲酶含量的高低息息相关。总之,尿素从溶于水到转化,是与多种因素有关的。



总体而言,尿素从施肥到溶于水,到转化为有效肥力,是有一个过程的,与水的性质、田里温度、土壤肥瘦、土壤酸碱度等都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施肥尿素时田里水位太深了,想尿素肥力见效后放掉一些水,那么7~10天后放水比较合适。放早了,肥力会流失,那就起不到施肥的效果了,或者说,施肥的效果就会被打折扣了。


种植大世界


水稻种植在我国各地都有,有寒冷的北方水稻种植为一季,有四季分明的长江一带,为两季水稻,有常年高温的南方可以种植为三季水稻。种植水稻肥料可以让植物生长更好。现在种植水稻主要营养来源会选择用化肥提供养分。一季水稻施肥三次就可以。水稻田施尿素后水太深几天后能排水?

第一次为,底肥。

在插秧之前,在以前都是用牛来进行耕田,需要几道工序才可完成,田间经过 犁 耙 ,之后施入的复合肥,做为底肥。根据田间土壤肥沃来是否加量,尽量选择水位底一些,因为底肥是一种慢性肥料,如果底肥过少,后期追加效果不是很理想。

第二次为,返青肥。

返青肥,选择尿素,在施肥之前先把田间里的水排放到底水位,以免下雨肥水外流,尽量选择两厘米的水位,尿素是一种可以让植物快速吸收,快速生长的肥料,一般在插秧后五天,进行尿素施肥一次,可以让禾苗快速反青,进入生长阶段,返青肥用量,不需要很多,如果禾苗叶片偏黄可以增加一些尿素。

第三次为,生长肥。


生长肥选择在插秧后20天左右施入生长肥,因为秧苗生长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来提供养分,所以在肥料上面有有要求的,需要一些混合肥料,因为每个地方土壤中的含有物质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个地方的肥料也有所不同,要根据肥料厂的说明,适合什么土质用肥。


在施尿素肥后如果水太多想排水,尽量要在一星期后再进行排水,因为尿素是表面肥,多少都会有随水流失。如果没有天气影响,尽量在十天后排水,这样肥水流失率就会少一些。


荆楚种养阳哥


水稻施肥,必须降低田里水位,作为有水稻种植经验的农民不会在施肥的时候,让水稻田水太深的。水稻施肥必须把水稻田水放干,最多只能保留1寸左右水位。


水稻田水位深,如果没有大雨、连阴雨天气,没必要放水,经过几天蒸发、跑冒滴漏,水稻田里水会自然下降,除非水稻被淹没了,才将水排出。水稻种植,出水口大多采用“平水决”,即用泥巴糊成与水稻田水平行小埂,当水稻田水在上涨时,水会从“平水决”上排出,大雨天气不至于淹没水稻。

水稻施肥后,遭遇连阴雨或大雨天气,稻田水位上涨,一般在施肥后5天排出,如果水稻被淹没了,必须在7天之内排出积水,7天之内排出积水,对水稻生长和产量影响不大,但10天之后排干积水对水稻生长、产量会有影响,尤其是高温天气,水稻会在水中腐烂死亡,导致绝收,因此,水稻被淹没后,要尽快排涝,不要顾及肥料流失了,排出积水越早越好!排出积水后,用喷雾器把水稻叶片上泥浆冲刷掉。

水稻淹没后,排出积水,可以追施补施尿素,促进水稻恢复正常生长。在施肥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天气趋势,有大暴雨或连阴雨天气,就不要施肥,三天之内晴好天气,才可以施肥,施肥时把水稻田水放干或降低水位后撒施。只要没有淹没水稻,水位深一点,也就不用排水。要知道水稻生长是需要水的。水稻田蒸发量很大,“跑冒滴漏”现象严重,天一放晴,没几天水就干了。

如果确实需要排水,降低水位,5天后可以排水,对肥料流失较小。我们当地是水稻主产区,每年“梅雨”季节水稻都会被淹没几次,发生几次内涝,最快也需要7天,水稻叶片才能露出水面,7天之内排出内涝,对水稻生长影响甚微,但10天以后露出水面的水稻影响较大,因此,我们当地低洼水稻田都改成小龙虾养殖了。

水稻施肥,对于有经验的老农民不会出现水太深的情况。水稻排出多余积水才施肥,即使水稻田水太深,也不用施肥后排水,因为水稻种植每天从返青到蜡熟期都要抽水灌溉,水太深,还能省下几天抽水柴油和电费,省点种植成本。

种植水稻,要有丰富生长经验技术,要利用天时、地利、人和,天要下大暴雨了还施肥,就是浪费生产资料,是把钱往水里扔,得不偿失!

我是@长江老农,从事水稻种植三十余年,欢迎大家关注评论,共同分享、交流水稻种植经验技术!

长江三农


尿素肥撒到水稻田里如果先排水的话,尿素分子会流失的,具体流走多少一般要根据土质温度施肥多少等有关系

一般情况温度越低撒越多,排水过早流失越重,

尿素肥是一种生理中性酰胺态氮的肥料,也是固体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肥料,因为其储藏性能好使用及方便,易溶于水中而且适合各种土质及农作物,生产上用量比较大,也是水稻等作物常用的肥料,尤其是催肥使用比较多

尿素肥料施入田间后,要分解转化为碳酸铵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因此施肥后见效比碳铵慢点

一般尿素分解的快慢与土质类型有机质含量水分温度及酸碱度和尿素施用量有密切的因果关系

通常10℃时水解溶需要7一10天,20℃时5一6天,30度时2一3天,超过30℃几小时至1天不等

另外黏土田比沙土分解快些有机质含量也高,肥沃土壤比贫瘠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快,中性土壤比强酸强碱性土壤快,低温时旱田比水田分解快,而高温时水田比旱田分解快,尿素用量小时比用量大时分解快,同时尿素还能以分子态溶于土壤溶液里面,能与土壤腐殖质等结合吸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尿素的淋溶损失,但尿素吸附量因土壤而异一般肥沃腐殖质含量丰富的田块对尿素吸收比含腐殖质少的土壤要强些

另外一般尿素施入田间水解后,会通过淋溶损失解氨气挥发,氨或氨离子通过硝化反硝化途径造成氮素损失等,尤其施肥时温度越高,光照越强或田间水层过深,土壤透气性不好或土表干旱时氮素损失越较大,水稻撒施尿素催肥时宜田间要保持3一4厘米左右的水层,避免水层过深或田间无水氮素损失并避开午季高温施肥,施肥后田间保持浅水3到5天最为适合,然后正常田管或排水等,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氮素流失,要避开下雨前撒肥料,防田间水层过深或田水漫灌造成氮素流失,施肥时用量也不宜过大既可以加速水溶解还可以有效避免肥害,防止水稻旺长极品迟熟等!




顺其自然才是美


水稻田尿素撒后水太深几天后能排水?在农村,水稻田插秧,稻秧已经定植后,大约10~15天,就要进行追施苗肥,能够促进水稻快速分蘖和生长,培育壮苗,一般追施使用的肥料都是尿素等速效肥。尿素撒后发现水太深,怎么办呢?。尿素落入水后马上溶解于水,这时排水,尿素肥料随水流失,施肥失去意义。这时候采取以下处理方法加以解决。

第一,切断堵住进水源头,减少水量灌注。在给水稻追施反青分蘖肥时,应该首先切断、堵住进水的水源,不让外界水源流入,并排放水稻田水层,保持5~8㎝水层后,封闭排水口,避免肥水流出,再撒洒尿素。若是没有注意水的深度,稻田撒了尿素后,发现水太深了。些时绝对不能排放肥水,并立即检查进水口,立即切断、堵住进水,完全截止进水,控制源头,并且在肥水不淹没稻秧心叶的前提下,不要让肥水从排水口排出。

第二,有的田块有泉水眼,可以用泥土围条通道,让泉水排出田外,减小水量的增多。有些田块,除了进水口外,本田还存在冷泉水。稻田撒洒尿素后,必须加固冷水沟埂,避免冷泉水进入稻田,将冷泉水引流稻田外。这样就可以全方位地截断了进入稻田的活水,控制了水稻田水位的抬升。

第三,施尿素后,田水保持静水一周后,可排可灌。尿素撒入稻田,迅速地溶解于稻田水中。水中的液态尿素,从撒洒时起,有一小部分直接被水稻蔸杆、茎叶和泥土表层的根系以及杂草吸收;一大部分尿素水溶液,在微生物作业下,转化成氨态氮,可以由泥土表层根系、水稻蔸部、茎杆叶柄等部位吸收;还有一部分尿素或氨态氮随水渗入泥土深层,有的被泥土和腐殖质上的自由基临时固定,随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水稻吸收利用,只有一小小部分随水渗入土层,水稻根系无法吸收利用。尿素溶解于水后的这些过程,大约需要5~7天时间,水稻田里的尿素浓度逐渐下降至慢慢接近于零。因此,水稻田里的尿素肥水,通过5~7天蓄水,尿素被水稻吸收剩下无几了,而田水被水稻吸收、太阳的蒸腾、土壤的渗透、杂草的消耗,也基本上没有多少了,也没有排放的必要了。七天后,即使排放稻田水,尿素损失也是非常少的。

【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云上智农,关注三农,和云上智农一起探讨三农问题!】


鄂东三农


撒洒尿素时,稻田水已经固定了一定的水层。当尿素散洒在水稻田里,随重力沉入水底,随即溶解在水里。当尿素在水底溶解时,较浓的尿素溶液覆盖满水田泥土表层。当尿素溶液在作布郎运动向整个水体扩散时,被泥土表层的水稻毛细须根和杂须根,以及泥土表层具有吸附作用的有机质、矿物质,另外加上土壤的渗透作用,尿素浓溶液几乎一半被吸收稳固了,剩下的部分随时扩散在水里。只要水稻田里原来含溶解的尿素水溶液存在,那么水里仍然含有尿素成分,为了不降低肥效,减少损失,水稻田撒洒尿素后,千万不要随便排放肥水的。

总之,水稻田施尿素后,四五天内,仍至水体没有渗透干后,是建议不能排水的。含有尿素水在稻田里干涸后,重新灌溉的水就可以随时排放。


回乡喇叭哥


针对于这个问题来看,我们觉得。应该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够排水。

下面我们就具体,然后大家分析一下,看看是否能够给到大家一点点帮助呢?



尿素通常的转化时间比较长。

在研究的数据中表明,如果在普通的温度下,室外的温度在10度到20度左右,需要4~7天的时间才能够完全的融化或者转化为一些微量的元素,便于这些禾苗,或者说稻田里面的农作物进行吸收。

尿素在土壤中转化的时候转化为铵态氮以后才能够被农作物的根部吸收利用。

所以对于时间比较长的这个转化时间来说,我们觉得大家应该要对这个施肥的时候,要注意各种各样的问题。

特别是稻田里面的水,千万不能够放置过高。如果水太多,那么在短期内你要放水出去,有一部分肥料,融化在水中的基本上会流失。

所以我们这边施肥的时候基本上不会放水过多,也不会过少一般能够让他在田里面支撑一个星期左右。

施肥后可以马上放水。

如果是刚生完贼,这个时候呢,你发现田里面的水位过高,这个时候可以马上放水。立马排水影响或者算是就比较少。

我们都知道尿素只会沉淀在土壤之中的,所以当你施肥了,尿素会直接沉淀到泥土里面,在没有被融化之前。

我们将多余的水分排出去,这个时候是对肥料损失不大,所以这个时候呢,如果是施肥之后,能够发现这个田里面的水太多,那么是可以直接进行进行排水的。

如果超过了半天的时间,那么它会慢慢的融化,所以时间施肥的时间,过后时间间隔比较长,这个时候我们就不建议在进行放水处理了。

如果时间过长再进行放水,那肯定会使得一部分化肥随着水的流失而逐渐的流失掉。


施肥要进行合理的施肥。

相对比而言,尿素是属于肥料当中的中性肥料。在土壤中不会残留任何的有害物质,所以我们经常使用也没有什么不良的影响。

我们建议大家在施肥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合理的施肥。不能够过多不能够过少,你要在适合的天气当中施肥,如果说在天气不好的情况之下,根据肥料使用的情况,也得在不同的时期进行施肥追肥。

否则会影响我们的农作物生产,也影响我们农作物的发展。


农人莫小道


水稻田淹水的情况,在东北是经常发生的,尤其是刚插完秧那个阶段,秧苗小,遇上连雨天,水田地的池子又大,池子低洼的地方,水就会淹没稻苗


在这个时间段里,如果地里没有扬肥,我们会马上排水,让低洼地方的稻苗,露出头,如果这个时间段已经扬肥,我们会根据以下情况来处理:

水大淹没了稻苗心叶:

这种情况,在东北农业大户身上经常发生,因为地多,规划的时候池子大,耙地的时间也长,雇佣的工人,也参差不齐,有的会耙地,有的不会,两人一合作,会耙地的也耙不平地了。

地不平,下点雨,就会出现淹苗的现象,这时候如果正好扬了肥,我们会看淹没面积的大小,如果小,在一到两天秧苗能露头,我们不会排水,因为水里有尿素,会加强秧苗根的吸收,一天以后露出苗,完全不影响秧苗生长。

如果淹没的面积很大,或者全田都淹了,扬完尿素后,我们会挺一晚上,也就是12个小时,第二天起早排水,这是因为尿素融化后,比水沉,会落底,我们排水的时候,只要排到秧苗心叶以下,就可以了,尿素中氮的损失不会太大。

水小刚到秧苗心叶:

如果水刚到秧苗心叶,我们扬完尿素后,根本不用理,只要正常管理就可以了,水稻有一个特性,只要不淹没苗尖,扬上尿素,几天就长出水面,这样虽然在后期,有倒伏的危险,但可以通过晒田调节。

水稻在返青的时候,水深了是有好处的,三天不浇水,秧苗就主动扎根了,如果是分蘖期,遇水深就要看水田地,漏水的速度快慢,快的可以不排,像沙土地,就渗水快,慢的就看情况排,分蘖期水层要求5厘米,排水就按照此标准。



以上是我们应对扬尿素后,遇水深怎么处理的方法,下面我们来谈谈,尿素在土壤中,需要多少度,多少时间被分解转化:

种水田地的农民,多数买的都是尿素与氮钾追施肥,尿素我们不用看,它是铵态氮,没什么问题。可是氮钾追,你看了它是什么氮源吗?

我们农民常说的水稻专用肥,与玉米专用肥,除了氮磷钾含量不一样,还有一个不一样,就是氮,它们一个是硝态氮,一个是铵态氮。

硝态氮:

硝态氮在自己体内还原成铵态氮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使用硝态氮见效快,但是硝态氮极易容易水,流失量大,在淹水条件下,会发生反硝化作用,使氮流失,所以它适合旱田作物,也就是玉米专用肥里面用硝态氮。

铵态氮:

铵态氮可自己光合利用,形成氨基酸,被作物直接利用,见效慢,在土壤中移动范围小,这也是为何,尿素在水田地,哪扬多了哪贪青的原因。铵态氮不能地表撒施,它易挥发,尤其是碱地与碱性土壤,挥发的更严重。水稻专用肥,用的是铵态氮。


尿素的转化时间:

在土壤呈中性反应,水分适当的时候,温度越高,分解越快,土壤温度在10度,尿素完全转化铵态氮需要7—10天,土壤温度20度,尿素完全转化铵态氮需要4—5天,土壤温度30度,尿素完全转化铵态氮需要2—3天。

尿素是水稻氮素的主要来源,在买肥的时候,要看清肥料袋上,主要是什么氮,只有买到铵态氮,才能更好的应对水稻淹水的情况。大家能分清玉米专用肥与水稻专用肥的区别了吗?

我是田俊超白,一个奋斗在致富路上的小农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