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火、肺炎、蝗災,頻繁的自然災害後,農村將會迎來怎樣的機遇?

今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可謂多災多難,澳大利亞的山火從去年7月燒到今年,燒了整整半年,毀壞森林不計其數,據說近5億動物慘遭燒死,橫屍遍野,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數以萬噸,對全球氣候的影響難以預估,就在前不久南極洲溫度首超20攝氏度,創歷史新高。

山火、肺炎、蝗災,頻繁的自然災害後,農村將會迎來怎樣的機遇?

大火今年剛熄滅,中國又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全國進入一級響應,舉國上下在家隔離,給全國乃至世界經濟都造成巨大影響,現病毒已經傳染到多個國家,目前任然沒有開發出有效的疫苗,感染人數還未到底拐點,最有效的防治方法還是鍾南山和李蘭娟院士提出的隔離。

山火、肺炎、蝗災,頻繁的自然災害後,農村將會迎來怎樣的機遇?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期東非又爆發了近幾十年最嚴重的蝗蟲災害,4000億隻蝗蟲大軍,飛入印度和巴基斯坦,所到之處顆粒無收,蝗蟲大軍一天就能吃掉上億人的口糧,據統計蝗災已經導致巴印糧食減產一半,加上蝗蟲繁殖速度驚人,如果沒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到今年6月份,數量將會增長到驚人的500倍,這將給全球糧食安全帶來巨大隱患。

山火、肺炎、蝗災,頻繁的自然災害後,農村將會迎來怎樣的機遇?

幸運的是現階段蝗蟲並未完全發育成熟,通過政府的大力防治,蝗蟲大軍已經基本消滅,所剩無幾。但是最讓人擔心的是,一旦等到蝗蟲發育成熟,再捲土重來的話,後果將不坑設想。

近年來,越來越頻繁的自然災害,讓我們素手無策,有人說這是大自然對人類不斷透支資源的報復,在過去的100年中,人類社會取得的進本是人類文明以來的總和,但卻消耗地球上億年的積累,生存環境已經今非昔比。

就拿我們農村來說,夏天的時候,樹上久久不停的蟬聲、池塘上方飛來飛去的蜻蜓、傍晚草叢裡的螢火蟲、夜晚稻田裡的蛙鳴聲,現如今很多已經不見了,就連每次在水田裡爬滿小腿的螞蝗也難尋蹤跡。河裡的水清澈見底,游泳渴了的時候,都可以直接喝,現在很多都幹了,有水的也是散發出一股腥味,不像從前。每年冬天都會下幾場大雪,而如今也是難得一遇。就連我們主主輩輩種的地都出現了問題,連年大量使用的農藥化肥,已經導致土壤嚴重板結、貧瘠,甚至大面積嚴重的重金屬超標,這也有了前幾年某省大米重金屬鎘超標事件。

山火、肺炎、蝗災,頻繁的自然災害後,農村將會迎來怎樣的機遇?

小編也有在水稻生意,據業內瞭解,很多地區的土壤已經出現了重金屬殘留超標,由於面積大,農戶多,很難檢測和監管,最終還是流入市場。這可能也是我選擇農村的一個原因吧,稻穀自己請人種,不用打藥,能收多少算多少,蔬菜也有本來的味道,雞鴨都是野外散養。

可能很多人會說在農村沒什麼發展,賺不了多少錢,但是每次看到自己小孩大口吃著健康的食材,心中的那份喜悅,我想你應該能體會。等小孩長大,我不一定更給他房子或者存款,但至少祖輩傳下來的這塊地,依然可以健康肥沃的傳到他手裡。

山火、肺炎、蝗災,頻繁的自然災害後,農村將會迎來怎樣的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