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成本外語電影《一次別離》不知道怎麼描述,大概這就是“無感”

2012年冬天,一部小成本伊朗電影在中國上映,其實很多人到現在還不知道這部電影的存在,

如果不是因為華語市場9600萬美元的大製作電影《金陵十三釵》在“申奧”的路上被30萬美元小成本電影《一次別離》半路攔截,相信那個時候也沒有人知道這部電影。


小成本外語電影《一次別離》不知道怎麼描述,大概這就是“無感”


畢竟國人並不怎麼去關注伊朗電影,不過這部電影卻橫掃了各大國際獎項,獲得了2011年第61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最佳女演員和最佳男演員銀熊獎,第69屆金球最佳外語片,第8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這部電影至今仍是全球影迷心中的經典,如果不是獲得了這麼多的獎項,這部小成本電影也很難在中國上映,不過就是這麼一部小成本,連配樂都沒有的伊朗電影卻贏了的大家的喜愛,目前該電影豆瓣評分8.7分,這部電影客觀真實,是關於伊朗人民的信仰、生活以及情感,故事點到為止並不過分煽情,表演也非常自然,特別是開放性的結局耐人尋味。


小成本外語電影《一次別離》不知道怎麼描述,大概這就是“無感”


導演兼編劇阿斯哈·法哈蒂是一位戲劇出身的、編導合一的電影創作者,在德黑蘭大學攻讀戲劇藝術專業學士學位,戲劇專業的學習底蘊使他能嫻熟地運用戲劇創作的技巧來創作電影劇本,他說:“首先,我喜歡戲劇的複雜性,在我拍攝電影的時候,我會假設我的觀眾們足夠聰明,能夠追隨戲劇作家創作的複雜性;其次,我從衝突出發構建故事,我電影的張力往往是來自角色間的衝突。”

所以觀看《一次別離》最後感受如何,完全取決於觀影人自身的閱歷。


小成本外語電影《一次別離》不知道怎麼描述,大概這就是“無感”


導演的這部電影是對整個伊朗社會進行了一次白描,通過一對夫妻離婚間接反映了現代與傳統、道德與法律、誠實與謊言、婚姻與愛情、父母與子女、移民和留守。

眾多問題都關於“離別”


小成本外語電影《一次別離》不知道怎麼描述,大概這就是“無感”


《一次別離》以納德與西敏在離婚法庭上第一次訴訟開始,以兩人最終在離婚法庭離婚為結局,完整講述來看一對夫妻離婚的始末,同時劇本內部又設置了很多細節,在故事展開過程中,以兩人離婚為契機

西敏搬家,納德為了照顧患有阿爾茲海默症的父親,僱用了鐘點工拉齊埃、而拉齊埃在照顧老父親時產生了與宗教的矛盾衝突,又因為拉齊埃流產的突發事件。

納德——拉齊埃——拉齊埃的丈夫霍賈特……


小成本外語電影《一次別離》不知道怎麼描述,大概這就是“無感”


幾人在不同階層之間的衝突,電影中每一位人物都被精心設置了矛盾衝突,內涵容量豐富,這也是讓觀眾可以對《一次別離》進行多重化、多角度的解讀。

宗教問題

關於宗教,電影也很好的表達了他們國家的宗教信仰,因為森嚴的宗教信仰,伊朗電影和周邊幾個國家的電影都不同,比如個土耳其電影就是完全歐化,俄羅斯電影的通俗和故事性,反觀伊朗電影則是受到了意大利新現實主義影響,風格寫實,鏡頭語言樸素,追求的純淨的影像風格和簡單明快的敘事風格。


小成本外語電影《一次別離》不知道怎麼描述,大概這就是“無感”


《一次別離》這樣的道德故事有著強烈的伊朗民族特色,只會發生在還有道德和信仰的國家,電影紮根現實,用一場官司剖析了人性、道德、宗教和社會階層之間的深刻命題。

電影一開始母親西敏說:“我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

法官反問“怎樣的環境?”西敏沒有回答


小成本外語電影《一次別離》不知道怎麼描述,大概這就是“無感”


其實伊朗是個現代化的國家,只是伊斯蘭宗教思想和政府對文藝產業的監控很嚴格,女人雖然都要蒙上黑紗,但她們都有自由發聲的機會,不過這一切的前提下都是在政府的條條框框中產生的。

電影中納德和西敏一家就是思想西化的中產階級家庭,妻子很想移民出國,但是丈夫拒絕,因為家中還有年邁的痴呆父親。


小成本外語電影《一次別離》不知道怎麼描述,大概這就是“無感”


面對丈夫,西敏反問:“他還認識你這個兒子嗎?”

納德:“他不比認識我,只要我知道他是我的父親就可以了。”


小成本外語電影《一次別離》不知道怎麼描述,大概這就是“無感”


其實這個病重的父親還有一個隱喻,象徵的是伊朗社會的過去,而納德的思想卻和西敏不同,他對自己的國家和自己的父親都抱有希望,父輩遺留的苦難他們這一代也甘願去承受和揹負,不過對於“這樣的環境”未來會怎麼樣,就想電影的開放性結局一樣,誰都不知道。


小成本外語電影《一次別離》不知道怎麼描述,大概這就是“無感”


其次,男性和女性出於不同的慣性思維,雙方關注的角度與解決問題的方式也截然不同,由此帶來了雙方溝通的隔膜,當納德與照顧父親的鐘點工發生衝突後,拉齊埃流產,霍賈特將納德告上法庭,並不斷的到其女兒的學校鬧事。而母親西敏則是擔心女兒的安慰,與霍賈特達成協議,願意賠償金錢,讓霍賈特撤訴,但另一邊納德認為西敏沒有權利這麼做。

他認為:“如果我付錢,那就意味著我承認這是我的責任,他們不會放過我們的!”


小成本外語電影《一次別離》不知道怎麼描述,大概這就是“無感”


其實兩個人看似在討論同一個問題,但西敏認為納德是否導致別人流產這個問題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女兒的安全;另一邊納德認為一旦同一賠償,那就是對自己的侮辱,也怕對方就此纏上自己。所以納德不讓西敏帶有女兒,也是基於同樣的想法:“我不想讓她跟你學成一個懦夫,每次別人一嚷嚷你就害怕,他知道這招對誰都慣用,他幹嘛不來威脅我?”

納德否認自己導致他人流產,並反過來控訴女傭把他父親綁在床上私自外出,一旦證據確鑿,女傭一家也將面臨牢獄之災,就這樣雙方各執一詞,兩個階層之間爆發激烈對抗。


小成本外語電影《一次別離》不知道怎麼描述,大概這就是“無感”


最後納德處於對女傭一家的同情撤掉了控訴,同時也賠償給了他們一大批錢。

但唯一的要求就是要求她手按《古蘭經》發誓,面對《古蘭經》女傭不敢撒謊,並講出實情:她流產是因為車禍,而車禍的原因是她去街上尋找納德走失的父親所造成的。

真相大白後,大家的生活恢復原樣,然而“別離”最終還是要到來,影片最後納德和西敏再次來到法院離婚,影片在一段鋼琴聲中結束,導演用開放性的結局把選擇權交給了觀眾……


小成本外語電影《一次別離》不知道怎麼描述,大概這就是“無感”


雖然最後真相大白,但是留給當事人的,依然是無解的人生,納德作為強硬派的代表,他堅持真理、原則、公平、公正,無論面對多大的壓力,他都不會妥協,除非對方能夠找到嚴謹的證據,他不想拋棄歷史,也不想放棄未來。

而西敏是妥協派的代表,她想要平衡、穩定,面對問題她會選擇讓自己幸福的解決方式,誰是誰非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趕快改變當前的狀態,避免自己陷入到更大的麻煩中。


小成本外語電影《一次別離》不知道怎麼描述,大概這就是“無感”


這個世界上不論是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每個人都會有自己選擇的自由,大家為了追求幸福做的任何努力和抗爭都無可厚非,這位來自伊朗的導演,想要表達的就是社會現實問題,同時也用電影打碎了世人對伊朗的有關精神文化落後的臆想。


小成本外語電影《一次別離》不知道怎麼描述,大概這就是“無感”


有信仰是件多麼幸福的事情啊!

不知道要如何描述這感覺,這大概就是“無感”吧!


小成本外語電影《一次別離》不知道怎麼描述,大概這就是“無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