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DC为什么这么成功?

反迷你的漫威D


毋庸置疑,也无需赘述,对于好莱坞来说,这是一个超级英雄的时代。

十余年来我们已经看过太多太多超级英雄的影视剧,迪士尼主导的漫威电影宇宙横扫四方,创下了无数票房奇迹,而DC、黑马、Image等其它漫画公司的作品也纷纷得到改编,同样有很多作品涌现出来,当真有种“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感觉!

然而任谁也都要承认,至少在电影这个领域里,没人能和漫威电影宇宙相媲美。

漫威作为美国漫画的一大巨头,如果说漫改电影能走通,则漫威取得这样的成绩丝毫不让人惊讶,然而既然说漫改电影的方向没错,那么为什么DC的改编电影不够成功呢?要知道别家公司的改编作品都可以说是原本就不如漫威,但在美国漫画的历史上,DC始终是那个并肩甚至压过漫威一头的两极之一呀!

关于这个问题,历来的讨论已有很多,不光是那些专业人士,相信每一个美漫百科的小伙伴心中也都有自己的判断。在最近几天,好莱坞著名编剧马克·米勒也站出来正式提到了这个问题,发表了一番自己的看法。下面我们不妨来参阅一番,看看又一个专业人士的说辞。

马克·米勒是好莱坞的老人了,同时也是一个很拥抱二次元的编剧和制片人,为DC和漫威两家都撰写过故事,在漫威电影和DC电影异同这个问题上还是很有发言权的。不过他的观点相信许多人都无法接受,简而言之,就是他认为——DC的角色过时了。

或者不能说是“过时”吧,米勒的原话是:“(DC电影不如漫威的)原因很简单,就是DC的角色不够电影化……我是一个众所周知的DC铁粉,相比于漫威人物,我更爱DC的英雄,三巨头是我的最爱。但是我认为这些角色里除了蝙蝠侠外,都是基于他们的能力而非人物身份塑造出来的。”

“漫威的人物塑造建立在他们各自的性格上,比如马克·默多克、彼得·帕克或者X战警们,DC则只有蝙蝠侠是这样,你能理解他的处境并为他担心,其他人就不行了。比如说绿灯侠,他的灯戒能把他心里的幻想具现化,但是害怕黄色的东西,你怎么围绕这点拍个电影?1952年的人们能接受这样的设定,可现在的观众并不理解这种事情。”

显然米勒在暗示DC的角色设定不好,赶不上时代了,他本人也知道这会引发争议:“我知道人们会因为这番话而抨击我,但是想一想,我们已经看到很优秀的导演、编剧和演员们带着成吨预算去拍摄DC电影了,然后这些作品都很失败。我认为DC英雄的历史太久远了,他们的一些设定已经过时,孩子们看着这些角色不会觉得他们很酷,甚至超人也是如此。我深爱超人,但是他属于一个回不来的美国,20世纪的美国,我认为现在超人巅峰已过。”

巅峰已过么……那就巅峰已过吧……佛系……

好吧,这就是《海扁王》作者,为DC和漫威都写过不少漫画的,一位撰写过《正义联盟》动画、《终极蜘蛛侠》动画、《金刚狼3》和《王牌特工》电影等二次元向作品的大编剧对DC和漫威电影的看法,不知道各位是否同意呢?反正水龙我是不同意的……

Anyway,DC也有过《神奇女侠》这种大众承认的佳作,漫威电影宇宙也不是部部经典。这只是一家之言,也不失为一家之言,它也许会给大家的看法做一些补充,说服一些人,或者完全说服不了一些人,总之,这番言论已经在雅虎新闻上发布出来了,不知道接下来会不会有重量级一些的人士去怼米勒。


皇大仙影视


人物不同,你先要做的是分清人物,复联是漫威的 正联是dc的 绿箭是dc的 鹰眼是漫威的,闪闪是dc的快银是漫威的 死侍是大家的 2风格不同,漫威比较偏流行乐,dc比较偏古典乐这种感觉

而且就我感觉女生一般比较喜欢漫威,不用特别了解背景也可以轻松看,dc背景总是弄得比较厚,风格也偏压抑黑暗(最近电影改了,dc总想在电影给你探讨人性 dceu起步晚,感觉强行这样是走偏了),能有多黑呢,可以去看看电影《守望者》,比起大部分纯文艺片剧情片都更胜一筹,

而且dc的梗也比较硬核,嗯 应该说各方面都比较硬核,所以dceu初期驾驭不住也是正常,只能期待越来越好

譬如杯面对大超,为什么杯面找海王是骑马去呢?因为杯面是黑色骑士,他又骑了黑马,这是圣经启示录梗,天启四骑士里,黑马骑士是拿天秤的,天秤代表公正 justice,刚好呼应了主题dawn of justice 和正义联盟的正义,怎么样 没点西方文化大背景真的很难看懂吧……





三文鱼动漫



漫威成功的秘诀,有很多点,而且极难复制,我觉得,这是一个电影业内的奇迹。

首先,是漫威整个影业完全高度统一,精确地执行,和配合。这是罕见的,所有演员,导演,编剧等等等等全部成为了这台庞大机器的螺丝和齿轮,完完全全为它服务。

演员签约往往长达数部电影,而且必须无偿拍彩蛋,彩蛋,就是漫威电影用来联系彼此,将之笼罩在一个世界观之下的产物。

选角,可以看出规律,所有电影,主角都是处于低谷,或者在上升期的演员,然后搭配一个影帝级别的反派或者重要人物(克里斯.海莫斯沃斯配安东尼.霍普金斯,小罗伯特.唐尼配杰夫.布里吉斯,克里斯.埃文斯配罗伯特.雷德福等等)这样的化学反应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最重要是注入了很多新鲜的血液,观众看见熟悉的面孔同时也关注那些让人感到些许陌生的明星,并慢慢带入自己的感情进去了,也有利于培养核心向观众,便于铺垫开自己的世界观。

风格多变,从美队一的复古二战风格,雷神的宫廷奇幻风格,钢铁侠的现代科幻风格,到美队二的谍战政治现实风,银河护卫队的逗比歌剧风,蚁人的家庭温情欢乐风,乃至电视剧夜魔侠的血腥暗黑风,漫威一次又一次给我们惊喜,但却偏偏又能将这多种风格驾驭一起,让他们在一片天空下大放异彩,实属不易。

说完这些,我讲讲一些缺点。

诚然,漫威现阶段是成功的,第二阶段完美结束,明年是万众期待的复联2.5美队三内战,可谓风头一时无两,但是众多的电影和电视剧联合,必定会导致几个可怕的问题,那就是演员年龄合约问题,还有面对观众问题。

系列一旦达到一定数量,就会遇上这两个问题,一是因为电影不是游戏,演员总会随着时间慢慢无法继续出演或者厌倦自己的角色,而他深入人心的形象就会给公司带来困难,也会给后续的演员带来压力,许多观众甚至会因此放弃。还有一个就是电影数量多起来,就会越来越偏向于核心向观众,很多人现在第一次看蚁人,就会对里面很多的梗感到困惑,虽然不影响他看剧情,但是他得去补前面的电影,也就是观影门槛会逐步提高,这也是一个问题。

现在最期待的就是隔壁dc家开启他们的宇宙,毕竟一家独大的结果将是质量的下降,双方竞争,得利的是我们观众呀!

BuckyWang


题主,你好,作为一个影视领域创作者,我来简单的回答下你这个问题,个人看法。

要回答漫威DC为什么这么成功,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DC漫画。DC漫画公司(Detective Comics)与漫威漫画公司(Marvel Comics)并称美国两大漫画巨头,它创建于1934年。1938年6月,公司在《动作漫画》创刊号上创造出世界上第一位超级英雄——超人,从此改写了美国漫画史。1939年5月,公司在《侦探漫画》第27期上创造出世界上第一位没有超能力的超级英雄——蝙蝠侠。自此超人和蝙蝠侠作为DC的招牌角色,各自拥有自己的连载漫画,也开始了长期搭档,被称为“世界最佳拍档”。1967年公司正式定名为DC漫画并沿用至今。

1969年DC被时代华纳集团收购,目前是华纳兄弟娱乐公司的子公司。旗下拥有超人、蝙蝠侠、神奇女侠、闪电侠、绿灯侠、海王、钢骨、沙赞、火星猎人、绿箭侠、鹰侠、火风暴、原子侠、黑霹雳、蓝甲虫、命运博士、康斯坦丁、扎塔娜等超级英雄,和正义联盟、绿灯军团、美国正义协会、少年泰坦、黑暗正义联盟、自杀小队、超级英雄军团等超级英雄团队。

此外DC还出版过《V字仇杀队》、《守望者》等经典作品。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为什么DC这么成功了吧,荧幕中给我们创造带来了如此多的超级英雄和强大的宇宙世界观,让观众莫名的心里觉得这家公司牛逼🐮。而且这么多优秀的超级英雄漫画最终拍成电影,其影响力也是大大提升了,都出自同一家公司,这能不成功吗?








潮叔说电影


你好,很高兴为你回答这个问题,漫威cd为什么这么成功?漫威电影宇宙的第一部影片《钢铁侠》是在2008年上线的,但早在2000年的时候,漫威电影的总裁兼制作人凯文·费奇(KevinFeige)就已经在计划搭建“电影宇宙”了,要在漫威超级英雄的故事拍成电影之后把它们全部串联起来,变成一个庞大的系列电影。第一部《钢铁侠》电影中已经埋了彩蛋和伏笔,出现了神盾局局长,给电影宇宙今后的剧情铺路,但当时谁也没看出来漫威在下一盘很大的棋。漫威就这样沉稳地拍了四年电影,一直到2012年,电影《复仇者联盟》把超级英雄们串联了起来,才一下引爆了整个世界,这就是漫威的野心和耐心的成果。

“超级英雄”电影很容易陷入套路化,但“反套路”就是漫威的杀手锏,说白了,就是持续地给人带来全方位的惊喜。就拿电影类型来说,我们一般认为超级英雄电影单纯靠特效,但漫威给自己所有的电影都混杂了其他的风格,几乎每一部新电影都力图在之前的基础上做出突破和改变,融入新元素。比如《美国队长1》是按照战争片的形式来拍的,到了《美国队长2》就用上了谍战惊悚片的元素;《银河护卫队》呢,则是以太空作为舞台的男性动作片。

再比如人物的设定,让纽约罪犯闻风丧胆的蜘蛛侠,也是个会在喜欢的人面前脸红的大男孩;富可敌国的钢铁侠,钟爱着甜甜圈这种少女的甜食;即使是身为神明的雷神托尔,也会对关于弟弟的教育问题而头疼;拥有银舌头的欺骗之神,唯独会对自己的哥哥敞开心扉……

又比如对剧情的改编,为了给大家带来惊喜,漫威甚至不惜杀死一些漫画原著中的重要角色,改变剧情,甚至重启整条时间线。总之,就是让你想不到。

这里要提到漫威的用人之道。很多人抱怨漫威对自己旗下的内容控制得非常严格,给导演的自由度太少了,但其实优秀的公司一定是对品质控制要求极高的,漫威靠的就是一个类似智囊团的六人创意委员会,由编剧和制作人组成,主要负责讨论角色、确定剧情走向、确定电影风格。另外,漫威选导演,不在意是不是大牌,而是看你有没有合作的意愿、能不能给电影带来一些新鲜的元素。比如《银河护卫队》的导演之前是拍小成本丧尸电影的,没什么名气,但漫威还是看中了他,他也果然让电影大获成功。



星星看片


大家这几天看《蚁人2》的时候应该注意到了,片头漫威logo上出现了一个醒目的“10”,同样的片头logo,我们在《复仇者联盟3》中也看到过。

2018年是漫威电影宇宙的第10个年头,上半年的《黑豹》、《复仇者联盟3》先后横扫全球票房、刷新各种纪录,此时我们又舒舒服服地坐在电影院里被《蚁人2》逗得哈哈大笑,一个问题在这一年不断浮现到我们每个人面前:漫威为什么能成功?

答案可以很简单——都在漫威的电影里。

哪有什么成功秘诀?用心拍出好电影才最重要,故事、角色、对白,这三样最基本要素都做对才最重要——听起来容易,每年这么多商业大片,有多少能达到合格线?

凯文·费吉那番话再次在耳畔响起:“别为宇宙操心,为你的电影操心。我们当初不是为了宇宙而开始的,我们只想从一部伟大的钢铁侠电影开始。”

答案也可以很复杂。

任何商业电影都如同一个复杂的工程,涉及到太多方面。漫威的成功,离不开整体的规划、长期的统筹、高效的管理和卓越的团队,离不开奇招频出、招招见效的营销术,也离不开作为立足之本的粉丝文化与极客精神,以及社交网络提供的传播沃土。

如果真的想寻找答案,去重温十年来的MCU吧!去挖掘每部电影的制作幕后、花絮点滴,每位漫威人的心得感怀、真知灼见吧!

在2018年,恐怕全世界的电影从业者,包括媒体同行,都在给出自己的答案,而我也试着为漫威总结几条“成功规律”。

一、漫画

漫威是一家漫画公司,漫威影业是一家专门拍摄漫画改编电影的公司,“漫画”有多关键不言自明。实际上,“宇宙”这一概念本来就拜漫画所赐;而漫威漫画在21世纪之初的故事线重启,也为日后的漫威电影宇宙铺好了路。

在好莱坞,没有谁能做到像漫威影业一样,从上至下,从管理到创意,从最高层到制片人再到导演和编剧,都热爱漫画也理解漫画,几乎没有一个像凯文·费吉这样懂漫画的管理者,能从更高、更远的角度来把控全局。

福克斯和索尼等超级英雄片的先行者,或许可以拍出一两部佳作,却很难保持稳定性和持续力。他们无法跳出行业的传统思维,况且在这些大片厂内部,“漫改电影”只不过是很多个同时开展的大项目之一。凯文·费吉这番对自己早年在福克斯参与拍摄《X战警》经历的回忆,颇能说明问题——

“我听到其他制片人为如何塑造角色、联接情节,或者如何让片子有点内涵而争论不休。要是我的话,只管坐下来看漫画就好,我会告诉他们:‘看看这个,就按这个拍,这已经好到没挑了啊。’”

漫威从一开始就把“漫画第一、漫迷第一”作为准则,还设立了“创意委员会”以约束漫威影业,确保它不偏航。委员会中的漫画大牛,如乔·奎萨达、布莱恩·迈克尔·班迪斯,扮演着“漫画百科全书”式的角色,没少为漫威电影出谋划策。

当然,后来这一模式逐渐成为拖累效率、干扰创作的桎梏,终于被凯文·费吉摆脱。这也意味着,经过数年摸索,在漫画与电影、核心粉丝与普通观众之间,漫威影业找到了新的平衡点——

一方面通过对漫画的引用和致敬,可以与漫画迷形成呼应,营造独有的文化氛围;

另一方面,既借鉴“内战”、“无限战争”之类漫画故事线,又大刀阔斧地加以修改,使之更适合娱乐大众。

但无论如何,漫画将永远是漫威电影的立足之本。

二、宇宙

这一概念源于60年代的漫威漫画,在电影领域也属漫威首创,其效率和吸金能力都是好莱坞传统的“系列电影”(film franchise)模式所无法相比的。

“宇宙”令漫威电影在营销、成本控制和资源配置方面事半功倍。MCU犹如一张拥有自我扩张能力的网,新电影和新角色不仅受到来自“宇宙”的加成效应,也令整个系列的影响力和生命力持续增强,形成完美的良性循环。

但MCU并非一日之功。它离不开《钢铁侠》等前期作品的冒险开拓——当年若有一次失手,恐怕整个“宇宙”的梦想都得灰飞烟灭。它更离不开凯文·费吉的耐心布局,漫威并未急于发力——起初大部分观众甚至都没意识到“宇宙”的存在。在几位主力成员逐个亮相、观众建立起足够认同感后,漫威才推出开天辟地的《复仇者联盟》。

这一点尤其值得电影宇宙模式的效仿者们借鉴。比如DC电影宇宙就操之过急,导致影片臃肿、杂乱,而观众也来不及对角色付出感情。当头炮就哑火的“环球怪物宇宙”?只能说是徒有其表。而且,MCU的辉煌背后,是漫威影业强大的执行力,是周密的计划书和不容半点偏差的日程表,是许多艺术家们的齐心协力。从任何角度来看,漫威电影宇宙都是个了不起的奇迹,也很难被复制。

三、角色

漫威电影最吸引观众之处是什么?

角色。特别是在CG技术早已成熟,人们普遍对特效轰炸产生审美疲劳的今天,“角色”才是漫威立于不败之地的最大秘诀。很多时候,提到漫威电影,我们首先想起的不是某部具体的片子,而是那些角色。

漫威的超级英雄为什么如此“讨人喜欢”?因为他们是有缺陷的英雄。

这得从漫画说起。漫威崛起于60年代,不论是其“挑战者”(DC先于漫威诞生)身份,还是时代背景,都决定了他们必须另辟蹊径。

于是,在斯坦·李带领下,漫威的漫画家开始塑造全新一代的超级英雄。这些角色身上带有反叛精神和冷战印记:爱嘲讽,会抱怨,有时候干脆厌烦自己有超能力,他们不完美,也坦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人们曾评价这种新风格为“超级英雄进入现实世界”。

当漫威的超级英雄进入银幕,他们的缺陷便成了先天优势。当观众发现这些家伙居然也和凡人一样有各种小毛病和烦心事,怎能不倍感亲切?

四、彩蛋

人们早已习惯于在漫威电影结束后等待片尾彩蛋——准确地说,应该叫“post-credits scene”。这短短的十几秒钟不仅能像“返场小段”一样满足余兴未尽的观众,更是把漫威电影宇宙联结到一起的关键枢纽。别忘了,当年神盾局长正是在《钢铁侠》彩蛋中宣布了“宇宙”的存在。

而出现在正片中的彩蛋,包括斯坦·李的花样客串,以及多如牛毛的引经据典、致敬戏仿等,无论哪一种,本质上都是与铁杆粉丝的亲密互动,是对极客精神的深情赞颂——换句话说就是“漫威最懂你们”。而漫威也借此向大众展示漫画文化的魅力,拉更多人“入坑”。

最后,在社交网络时代,彩蛋天生适合制造和传播话题。特别是某些只有死忠粉才懂的彩蛋,往往因其故弄玄虚或似是而非,而在互联网上引发一连串讨论与猜想,成为余波不停的免费宣传。

五、幽默

幽默曾经是漫威的独门兵器,如今则是漫威电影的基本风格。似乎一切早就由MCU的首部电影《钢铁侠》注定。本来托尼·斯塔克就是个充满喜剧色彩的“自大狂”,本来小罗伯特·唐尼就擅于塑造充满自嘲意味的喜剧角色,本来乔恩·费儒就是喜剧演员和喜剧导演——他的心得是:“如果你想把《钢铁侠》拍成喜剧,别直接拍,先拍部动作片,再把段子掖进去。”

众所周知,漫威非常喜欢从情景喜剧里挖掘演员和导演,不管克里斯·普拉特还是罗素兄弟,搞笑都是他们的职业本能。而《雷神》三部曲的变迁最能说明MCU的“喜剧化”趋势——第一部追求“莎翁范儿”,第二部开始加入喜剧演员,第三部干脆拍成了喜剧。

观众喜欢搞笑。在这个视觉刺激已经泛滥的世界,幽默也许是最有生命力,也最能迅速抓住人们注意力的手段了。曾有一家研究机构做过实验,请志愿者观看漫威电影的预告片,同时用仪器监测他们的面部表情,以分析其情感变化。结论是:搞笑内容对观众的情绪影响最大,最能帮助人们与角色建立联系。

不过也并非所有人都赞同搞笑路线。在一些资深漫画迷看来,漫威此举稀释了漫画原作的严肃性。然而,当追求“黑暗深沉有内涵”的DC电影都开始尝试搞笑路线时,至少也能说明“幽默”是条捷径吧?再说,别忘了,当年蒂姆·伯顿的《蝙蝠侠》可是很欢乐很胡闹的。

六、营销

漫画是极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漫威电影恰恰赶上了一个极客文化盛行的时代。所以,相比大多数电影公司,漫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与极客群体(影迷、漫画迷、游戏迷等)的关系非常密切。

借助社交网络,每个核心粉丝都有潜力成为自发的“营销号”,他们创造话题,更传播话题。而漫威总是很擅长去引导粉丝。电影里埋彩蛋,自有人去竞相分析;预告片中卖关子,自有人去竞相揣测。

另一个例子是圣迭戈漫展(SDCC)。这里早已不止是漫画迷的朝圣之所,更是电影、电视、电子游戏等行业的营销重地。整个好莱坞,又有谁比漫威这家漫画老店更懂漫展呢?

他们经常把重大消息放到SDCC之类极客盛事上发布,从而引发狂欢式的轰动效应,并迅速从线下扩及线上。于是,漫威电影的大事件便成了搅动整个互联网的大事件——换句话说,变成网络热词,跳进主流人群的视野。

而随着MCU的铺展,漫威电影角色不断深入人心,成为针对主流群体,或者说“轻量级非漫迷观众”的营销突破口。于是,传统上受众本该以男性为主的漫威电影,竟吸引到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似乎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所爱——

无论你是粉偶像、组“CP”,还是单纯围观明星们斗嘴。就像有句玩笑话叫“无基不漫威”,其实,“基”,或者说是英文“bromance”(直译“兄弟浪漫”)又何尝不是漫威的一种营销术呢?

就算官方从未挑明,演员们可都深谙此道。比如《美队3》宣传期里,小罗伯特·唐尼和克里斯·埃文斯就在社交网络上轮番出动,有时是互相调戏,以切合“内战”之主题,有时候在粉丝看来,就属于“基情四溢”了。漫威众星几乎个个是网红段子手,而且善于将演员与角色这两重身份混为一体。于是,每一次他们更新社交网络,都能换来千金难买的宣传效应。

而漫威拓宽市场的脚步从未停止。创造票房神话的《黑豹》,就是他们的新尝试。某种程度上,这是一次将电影与社会运动和政治话题相结合的成功营销案例。

该片伴随着“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投拍,在美国的“黑人历史月”(每年2月)上映,俨然已被赋予了某种使命。而迪士尼营销部门副总裁阿萨德·阿亚兹曾直言不讳地表示:“整个营销活动最大的侧重点是黑人观众。当然我们也希望影响范围尽可能广泛。这不只是为核心漫威粉丝准备的电影,我们希望制造一场文化事件。”

果然,伴随影片公映,美国各地的黑人街区纷纷掀起“组团看《黑豹》活动”,甚至还有人发起众筹,为纽约哈林区的贫困黑人儿童募集电影票钱。当一些演艺界名人也参与其中(其中就包括已与漫威签约的演员布丽·拉尔森),这场似乎纯属自发的“草根观影热潮”,终于上升为一部分人的公益,另一部分人的权益。

七、媒体帝国

当然,不要忘了,漫威的营销之所以无往而不利,离不开背后那个庞大的媒体帝国:迪士尼。

迪士尼建立了自己的“漫展”——D23,成为继圣迭戈之后漫威的又一大宣传阵地,而且大有后来者居上的野心。

迪士尼乐园里的漫威主题游乐设施日渐增多、商店中的漫威衍生品销售数字不断看涨……更别提迪士尼为漫威带来的雄厚资金支持,以及大量有可能伴随迪士尼收购福克斯而回归漫威的角色IP了。

如果具体到一部电影的营销,“媒体帝国”又意味着哪些优势呢?不妨仍然以《黑豹》为例,看看米老鼠都做了什么。

《黑豹》的首支预告片是在2017年NBA总决赛电视转播中放出的,而转播比赛的ABC电视台属于迪士尼。据统计,有1900万电视观众观看了预告片。

迪士尼请来人气嘻哈歌手肯德里克·拉马尔为影片创作并演唱主题曲,《黑豹》原声碟一面市便冲上畅销榜头名。

2018年美国大学生橄榄球赛冠军赛中场表演时,拉马尔登台演唱《黑豹》主题歌,一支新预告片也在此期间投放。这场比赛由ESPN电视台转播,有2800万观众观看了直播,创下有线电视史上的新纪录。实际上,在美国,大学生橄榄球赛的热度甚至要超过NBA,而这两大运动的主要观众群体,都是黑人。

对了,ESPN也属于迪士尼。

迪士尼安排旗下多名黑人明星为《黑豹》站脚助威——包括奥普拉这种自带阵营的大腕。

迪士尼还在纽约时装周期间组织了《黑豹》主题时装秀。人们认为这是为了进一步吸引年轻女性。

至于前文提到的“帮黑人看《黑豹》”活动,《好莱坞报道者》认为,迪士尼曾“悄悄地”予以支持。

《黑豹》的营销费用估计在2亿美元上下,几乎与影片的制作费用持平。且不说漫威自己能否拿出这样的大手笔(目前漫威电影的营销由迪士尼全权负责),放眼好莱坞,除了迪士尼,还有谁能提供如此丰富的媒体渠道和资源?

八、创造力

漫威影业以擅于发掘新人著称。无论乔恩·费儒、乔斯·韦登还是如今的罗素兄弟,在漫威把上亿美元成本的电影交给他们时,都还是些不折不扣的新人导演——33岁就担任制作部门总裁的凯文·费吉自己,何尝不也是个新人?

凯文·费吉曾这样概括漫威的选才理念:“给我们拍大片,你不一定非得拍过大片。你只需要做出过某些牛到没朋友的东西就好。”

在选择导演前,漫威会把对电影的预想告诉候选人,然后双方会经历好几轮会面。“在谈过三到五次之后,如果他拿出来的东西比我们当时丢给他的要出色,那这活儿一般就归他了。”凯文·费吉说。

年轻人还有个好处就是省钱、听话。不过漫威一向对导演给予充分信任,敢于放权给他们。“漫威不会告诉电影人:‘这是下一部电影。’他们会反过来问我们:‘下一部电影是什么?’这就是漫威的行事方式。”安东尼·罗素说。

由于漫威电影是相互联系的“宇宙”,导演与导演之间的协作也就非常普遍。拿《复联3》来说,很多导演都曾为罗素兄弟出谋划策。

“詹姆斯·冈对塑造角色提供了很多帮助,所以他也被列为执行制片人,我觉得这是对他贡献的一种认可;佩顿·里德的《蚁人2》当时即将开拍,我们必须得经常联络,共享故事细节;瑞恩·库格勒正在拍《黑豹》,我们聊过不少次,经常彼此发信息,还跟他的场景设计师和制片人碰面,收获挺多。”安东尼·罗素如是说。

这种自由的、协作的氛围,怎能不促进创造力呢?

九、控制力

虽然对新人充分放权,但漫威也始终注重保持控制力。

尤其是在涉及“宇宙”大方针的时候,可谓从不放松。每个新加入的导演或编剧都会被灌输一番有关“宇宙”的整体概念,确保他们能从宏观角度理解整个MCU的故事架构。

为此,除了凯文·费吉之外,还要有专人负责协调整个“宇宙”的创意进程。这个角色之前由乔斯·韦登担任,“MCU第二阶段”所有电影的剧本和粗剪版他都要过问;如今则交给了罗素兄弟,他们几乎每星期都要跟其他漫威导演面谈一次。

而对于演员,漫威则以签下打破常规的超长片约而著称。别忘了他们还有个如今不常被提起的本事:压低片酬。

《华尔街日报》记者本·弗里茨曾在他的新书中披露,小罗伯特·唐尼出演首部《钢铁侠》的片酬只有250万美元,饰演“战争机器”的特伦斯·霍华德反倒能挣350万,因为他刚刚拿了奥斯卡提名。

不过随着影片大卖,他们都得到了一定奖金,唐尼后来的片酬更是打着滚上涨,2015年他挣了8000万美元(来源:《福布斯》),而2017年他在《蜘蛛侠:英雄归来》里的几次出场就换来1000万美元片酬(来源:《综艺》)。

但唐尼一直是例外。按照本·弗里茨的说法,克里斯·埃文斯出演《美队》的片酬是100万美元,而2011年“锤哥”第一次演《雷神》时,只挣15万。

最后,如有必要,漫威也不惜施展“铁腕”。为MCU打响头炮的乔恩·费儒因为薪酬谈不拢只得离开导演的位子;同样是元老级人物的埃德加·赖特则干脆被中途解职;特伦斯·霍华德与爱德华·诺顿也都与漫威不欢而散。

十、类型化

漫威以自己的方式定义了超级英雄电影——但与其说是革命性创新,倒不如说是再创造——将超级英雄角色与传统类型片巧妙融合在一起。

一部好看的漫威电影,首先是一部精彩的类型片。《钢铁侠》(喜剧加动作片)、《美队2》(政治惊悚片)、《雷神3》(公路喜剧)、《银河护卫队》(太空冒险片)都属此列。如果抛开超能力要素,我们会发现,这都是些地道的、还带有几分复古味道的类型片。

而在如今的好莱坞,已经没多少大片厂愿意花重金拍这种片子了。所以,从某种角度说,漫威填补了空白。他们证明如果有好的角色、故事,和精心编排的动作戏,观众依然会趋之若鹜。

漫威的成功,真不完全是靠“IP”的魔力,他们只是回归了电影的本源。








丰子笑侃世界


大家好

我先介绍一下这两个品牌公司。

1,漫威漫画公司(Marvel Comics)是美国漫画巨头,它创建于1939年,于1961年正式定名为Marvel,旧译为“惊奇漫画”,曾用名“时代漫画”(Timely Comics)、亚特拉斯漫画(Atlas Comics)。

1939年4月,公司在《电影连环画周刊》创刊号上创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位变种人反英雄——纳摩,这是MARVEL的第一位超级英雄,他比公司的成立还要早半年,同年10月,公司在《惊奇漫画》第1期上创造出世界上第一位生化人超级英雄——初代霹雳火,并将纳摩引入其中,这水与火的双重合作,打出了MARVEL史上的第一拳。

2009年底,MARVEL被华特迪士尼公司以42.4亿美元收购,成为其子公司。2010年9月,MARVEL宣布其正式中文名称为“漫威”。旗下拥有蜘蛛侠、金刚狼、钢铁侠、美国队长、雷神托尔、绿巨人、惊奇队长、黑豹、死侍、黑寡妇、蚁人、奇异博士、惩罚者、夜魔侠、杰茜卡·琼斯、卢克·凯奇、铁拳、尚气、恶灵骑士、刀锋战士、野蛮人柯南等超级英雄,和复仇者联盟、X战警、神奇四侠、银河护卫队、捍卫者联盟、光照会、异人族、永恒族、午夜之子等超级英雄团队。

2,DC漫画公司(Detective Comics)与漫威漫画公司(Marvel Comics)并称美国两大漫画巨头,它创建于1934年。1938年6月,公司在《动作漫画》创刊号上创造出世界上第一位超级英雄——超人,从此改写了美国漫画史。1939年5月,公司在《侦探漫画》第27期上创造出世界上第一位没有超能力的超级英雄——蝙蝠侠。自此超人和蝙蝠侠作为DC的招牌角色,各自拥有自己的连载漫画,也开始了长期搭档,被称为“世界最佳拍档”。1967年公司正式定名为DC漫画并沿用至今。1969年DC被时代华纳集团收购,目前是华纳兄弟娱乐公司的子公司。旗下拥有超人、蝙蝠侠、神奇女侠、闪电侠、绿灯侠、海王、钢骨、沙赞、火星猎人、绿箭侠、鹰侠、火风暴、原子侠、黑霹雳、蓝甲虫、命运博士、康斯坦丁、扎塔娜等超级英雄,和正义联盟、绿灯军团、美国正义协会、少年泰坦、黑暗正义联盟、自杀小队、超级英雄军团等超级英雄团队。

此外DC还出版过《V字仇杀队》、《守望者》等经典作品。

综上所述,浙江大巨头都是漫画改编的,要知道,在美国,美国人非常喜欢超级英雄形象,本身这个民族就有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这点在超级英雄身上显现得淋漓尽致。而最近几年中,超级英雄电影层出不穷,因为在漫画上的竞争关系,导致电影上也继续厮杀。但无论如何,都非常成功。

1,首先有漫画作品做为原著。就像在中国很多小说改编的电影电视剧非常受欢迎一样,这部分受众群体已经存在,但是无论是小说还是漫画,总会是静止的状态,改编电影能让有些观众喜爱的角色更生动立体,所以大家都愿意去看看。

2,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影工业也在蓬勃发展,技术越来越好。电影的质量非常高,所以即使是没有接触过漫画的人冲着电影的质量也会去看,毕竟大片就是大片,观影体验还是很棒的。

3,就像我之前所说,人们都喜欢超级英雄,可能现实中太少,或者人们需要一些超越现实的力量给予自己些激励跟希望,这也是人类的偶像崇拜主义。当一个个英雄人物越来越深入人心,人们总会希望看到自己的偶像永远不败,喜欢多个偶像的,就会想他们要是在一块儿又能做多么伟大的事情,所以催生了一系列的英雄联盟电影。每个人的胃口都得到满足。

4,宣传很重要。每次有新片即将上映,片方都会带着主要满世界跑,去宣传他们的电影。宣传片也非常牛逼,把电影精华的一些片段整合,但又不展示结果,吊足胃口,吸引大家去看。

5,科幻类的,总能满足大家的好奇心。电影中无论是外星人,高端科技,冷冻人,甚至一些宇宙中的想象空间,人类对这些都有好奇心,都喜欢去看看,自己深处的世界其实是多么渺小,即使知道这些都是虚幻的,但至少能给自己一个概念。人类的探索欲都很强。

6,演员很重要。一个演员可能演了一个角色非常深入人心,观众喜欢这个演员了,都会去搜一些这个人的影片去看,每当有新片上映也比较关注。就像说到小罗伯特唐尼,大多数人都是第一反应钢铁侠,说到斯佳丽约翰逊就是黑寡妇。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darklibra


漫威和DC能成功,原因很简单,他们做到了其它公司没法做到的事情,比如说以假乱真的特效,一步一个脚印打造的超级英雄,还有不间断上映新的超级英雄电影,当然也离不开精彩的剧情和演员炸裂的演技,还记得很多年前有这么一句话,只要是周星驰先生主演的电影都不会差,这句话很好的表达了一部电影的下限,但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漫威和DC的电影。

前几年国内有个导演好像说过这么一句话,给我5亿,我做出来的东西能颠覆好莱坞,但时间过去好几年,国内也没出现电影特效能媲美漫威和DC的,看来用钱砸,未必一定会成功。

当年卡梅隆导演的一部《阿凡达》上映,简直就是视觉盛宴,我到至今都铭记于心,更是创造了全球第一的票房神话,至今都没有电影能打破这个记录,看来特效对于一部电影的成功,至关重要。

《阿凡达》上映至今已经过去10多年了,卡梅隆还是那个大导演,但《阿凡达》续集始终不见踪影,好像消失了一样。漫威和CD的电影却一部接一部,总是有延续性,并每一部电影都有关联性,对于影迷而言,不会等太久,并对于还没上映的电影有了许多假想的空间。

成功不是随随便便,失败必定事出有因。电影业同样适用。


燃月宝宝


D.C.起源比较早。 漫威后面起步,以前一直dc压着漫威。漫威在最可怜的时候出售了自己很多的版权,例如死侍,蜘蛛侠,金刚狼,神奇四侠等。最后漫威通过一部钢铁侠一举翻身。成立了非常厉害的漫威宇宙。dc就比较悲催了。近几年拍的超级英雄电影,既不叫好也不叫座。Dc的宇宙也没有能搭建起来。现在只能靠着神奇女侠勉强撑着。


pem213888


成功的秘诀,有很多点,而且极难复制,我觉得,这是一个电影业内的奇迹。

首先,是漫威整个影业完全高度统一,精确地执行,和配合。这是罕见的,所有演员,导演,编剧等等等等全部成为了这台庞大机器的螺丝和齿轮,完完全全为它服务。

演员签约往往长达数部电影,而且必须无偿拍彩蛋,彩蛋,就是漫威电影用来联系彼此,将之笼罩在一个世界观之下的产物。

选角,可以看出规律,所有电影,主角都是处于低谷,或者在上升期的演员,然后搭配一个影帝级别的反派或者重要人物(克里斯.海莫斯沃斯配安东尼.霍普金斯,小罗伯特.唐尼配杰夫.布里吉斯,克里斯.埃文斯配罗伯特.雷德福等等)这样的化学反应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最重要是注入了很多新鲜的血液,观众看见熟悉的面孔同时也关注那些让人感到些许陌生的明星,并慢慢带入自己的感情进去了,也有利于培养核心向观众,便于铺垫开自己的世界观。

风格多变,从美队一的复古二战风格,雷神的宫廷奇幻风格,钢铁侠的现代科幻风格,到美队二的谍战政治现实风,银河护卫队的逗比歌剧风,蚁人的家庭温情欢乐风,乃至电视剧夜魔侠的血腥暗黑风,漫威一次又一次给我们惊喜,但却偏偏又能将这多种风格驾驭一起,让他们在一片天空下大放异彩,实属不易。

说完这些,我讲讲一些缺点。

诚然,,第二阶段完美结束,明年是万众期待的复联2.5美队三内战,可谓风头一时无两,但是众多的电影和电视剧联合,必定会导致几个可怕的问题,那就是演员年龄合约问题,还有面对观众问题。

系列一旦达到一定数量,就会遇上这两个问题,一是因为电影不是游戏,演员总会随着时间慢慢无法继续出演或者厌倦自己的角色,而他深入人心的形象就会给公司带来困难,也会给后续的演员带来压力,许多观众甚至会因此放弃。还有一个就是电影数量多起来,就会越来越偏向于核心向观众,很多人现在第一次看蚁人,就会对里面很多的梗感到困惑,虽然不影响他看剧情,但是他得去补前面的电影,也就是观影门槛会逐步提高,这也是一个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