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路上“疫”場雨,父母如何應對?

“親子溝通”是家庭教育中一個永恆不變的話題,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父母的溝通方式也是有所不同的,特別是在青春期階段,孩子叛逆,本身的內心衝突是激烈的、不穩定的、情緒是變化的、波動的,父母如何與孩子溝通,既可以說是一門技術、也可以說是一門藝術!疫情期間,親子衝突愈加凸顯,最常見的衝突可能聚焦在“學業”上!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親子間為什麼會不“和”,究竟不“和”在哪裡?

教育心理學 | 登山路上“疫”場雨,父母如何應對?

首先,父母和孩子的“目標”不和

父母想要孩子爬喜馬拉雅山,登上珠穆朗瑪峰;孩子可能想要爬的是華山;父母說華山就華山吧,但必須爬到華山之巔,但孩子覺得爬到半山腰就行了,不一定非得登頂嘛!所以說,父母和孩子在最初,心中的那個目標就是不一致的。沒有共同的目標,後面就根本沒辦法進行下去,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方向(目標或者說期待)不同,沒辦法很好走下去。

教育心理學 | 登山路上“疫”場雨,父母如何應對?

其次,父母和孩子的“心態”不和

父母非常非常著急,希望以最快的速度、最高效的方式到達山頂,中間最好不要有片刻的停留,不要浪費時間,不要走彎路,不要太曲折;孩子心裡面想的是不著急,慢慢爬,拿個照相機或手機自拍美顏,傳到網上和同伴分享,看看有多少好友點贊;TA看到山間有流水,就過去戲水去了;看到有果樹就去研究那個到底是什麼玩意兒,能不能摘一個嚐嚐味道,咬一口發現是酸的,然後搖搖頭扔掉;父母就很焦慮,這果子能吃麼?別浪費時間了,你看人家都已經爬到你前面去了,你還磨磨唧唧的瞎胡鬧個啥?父母不僅希望別人爬的時候,自己孩子也在爬;並且希望別人在休息的時候,孩子最好也繼續向上爬。第一個爬到山頂的才是最光榮的、最優秀的、最厲害的!孩子,你加油啊,趕緊趕緊,抓緊抓緊,所以就是要學習學習再學習,提高提高再提高!

教育心理學 | 登山路上“疫”場雨,父母如何應對?

第三,父母和孩子的“方法”不和

聽說孩子要爬山,父母很高興也很起勁,然後特地買了一雙價格不菲的嶄新的專用登山鞋,告訴孩子,別穿你之前的帆布鞋了,趕緊換一雙!孩子其實挺喜歡原來的帆布鞋,穿了很長時間也不捨得扔,勉強換上父母買的登山鞋,嫌棄沒有事先徵求他意見,感覺鞋子顏色自己並不喜歡;然後登山的時候發現新的鞋子不合腳,鞋碼大了,還不如原來的帆布鞋。所以說,鞋是否合適,只有腳知道。許多學習的方法,或者學校的選擇都是很好的也是可以的,沒有說哪個一定比哪個更好一些,其實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教育心理學 | 登山路上“疫”場雨,父母如何應對?

另外,父母和孩子的“處境”不和

很多時候,父母希望孩子去爬喜馬拉雅山,其實自己從來沒有爬過這座山;然後父母催著、盯著孩子爬華山,孩子在用腳一步一步往前邁,有時陡峭的地方還要用手緊緊抓牢,挺費力氣的,爬到一半開始喘氣,感覺爬不動了。父母坐在纜車上,也沒顧著觀光欣賞風景,就用望遠鏡盯著孩子看,很著急——大聲喊:加油啊!怎麼這麼一會兒就沒力氣了呢?趕緊別停下,繼續向上爬,雖然你略微領先一些,但照你這麼休息下去,很快人家就趕超了!然後孩子就看著纜車上的父母,非常生氣、非常委屈,你倒是自己下來爬爬看,搞不好你都爬不到半山腰!!!這就是身處的位置不同,感受自然也是大相徑庭的。

教育心理學 | 登山路上“疫”場雨,父母如何應對?

最後,會有許多未知的變化(影響因素)出現!

即便以上四點,父母和孩子通過不斷的溝通、摸索、協調達到了基本的和諧一致;也會遇到類似於新冠疫情這樣的未知變化與影響因素,有時甚至是不可抗力。就好比,爬山爬到一半,突然下雨了,雨下的還很大,猝不及防,這時候肯定第一反應是停一停,找找有沒有避雨的地方;如果要繼續前行,看看有沒有雨傘(雨衣)之類的,自己帶了包裡拿出來,沒有帶還要想辦法找人借;或者要放慢速度,因為山雨路滑,走太快容易摔跤或是受傷,心裡面其實也是非常忐忑的。

教育心理學 | 登山路上“疫”場雨,父母如何應對?

所以,疫情期間新的學習模式、生活方式都在發生變化,需要一個停頓和慢慢適應的過程。當下情況可能需要孩子更多自主學習、自我管理的能力(但之前他並沒有培養掌握好這個能力);然後本來可以上下學或是週末自由運動的,外出和同學聚會、公園科技館逛逛,課間大操場上奔跑撒歡,現在也受限制了,除了在家哪裡都去不了,就好比下雨天,手機拿出來自拍不太可能,容易弄溼了或者不小心把手機給搞丟了,只能先揣在兜裡,那孩子自然是憋著很難受的,原本一邊爬山一邊拍照(分散部分注意力和壓力)不覺得很累;現在只能爬山沒得放鬆了,一下子覺得累很多,不願幹!然後父母說,我給你休息3分鐘,3分鐘後你就該適應這一切變化了。我的天哪!3分鐘雨沒有停甚至可能下更大,你居然要我和之前一樣速度爬山。我只想回你兩個字——“呵呵”!


親子間出現“疫”言不和,要怎麼破呢?

知道了不“和”的原因,接下來就可以找到應對和調整的方式。父母需要學習成為孩子人生旅途的同行者。什麼是“同行者”?公路邊,孩子揚招你停車,然後你懷著好奇問他,你要去哪裡呀(也就是他的目標是什麼?目的地是哪裡?)他回答你說他想去爬華山。你說,哦,華山好啊,我10年前爬過一次,風景很美呢,正好今天也沒什麼事,可以停下車來,陪他一起爬華山,做個伴兒!然後他很開心答應了。

教育心理學 | 登山路上“疫”場雨,父母如何應對?

華山是孩子自己想要爬的,他就有一定的主觀能動性,有可能他提前做了簡單的準備(揹包裡有一些他覺得可能會用到的東西),然後有說有笑和你一起爬山去了。父母給孩子提建議(比如:你要不要多帶點食物,路上可能會肚子餓、要不要換一雙新鞋,登山鞋會更適合爬山),孩子有他自己的選擇權和決定權。食物我已經包裡放了一些了,放太多會很重,我也吃不掉,揹著太累,所以可能不需要再買了。這時候作為同行者你要尊重他的選擇,因為包是背在他身上。

教育心理學 | 登山路上“疫”場雨,父母如何應對?

爬了1/3的時候,孩子包裡的水喝完了,因為水很重,他就帶了1小瓶,沒考慮周全,這時父母可以適當給他提供補給(比如:山上有個小賣部,我去買兩瓶水,我們解解渴),然後孩子覺得挺不好意思的,非常感謝你;但如果父母嘲笑他說(我就說吧,當時讓你多帶一點,你嫌累,現在好了吧沒水喝了,渴死你也是自找的,怪得了誰呢!)孩子聽了心裡很不舒服,沒有就沒有,我的事不用你管!

教育心理學 | 登山路上“疫”場雨,父母如何應對?

然後,他爬到半山腰了,有些累,決定停下來歇歇腳,這時候你可以和他一起找個地方嘮嘮嗑,你是第一次爬山吧,確實這山不好爬,我當年第一次爬山的時候也感覺挺不容易的,要不我們下盤棋,這半山腰的風景不錯,下棋感覺也很有意境呢!孩子說“好啊,我很喜歡下棋,咱正好休息一下,然後再接著爬!”同行者是順帶陪著孩子一起爬山,所以不需要太著急,走在孩子前面,而是稍稍跟隨其後(正所謂皇帝不急、太監急),沒有必要,不能說是強拉硬拽,你趕緊起來和我一起爬,再堅持一下就很快到山頂了!

教育心理學 | 登山路上“疫”場雨,父母如何應對?

孩子雖然表面不說,但心裡其實並不樂意,他需要多一些時間休息;但是你用“打雞血”的方式鼓勵他,讓他忍一忍,努把力,爬完就結束了!勝利了!是的,或許爬是爬上去了,但他的體驗並不夠好,未來可能不太願意再去爬其他的山(很多父母和孩子說,中考很辛苦,你堅持一下,等考完了就徹底解放了,隨便你幹嘛,還剩不到3個月咬咬牙!)然而,人生並不是只有一座山要爬,而是一座又一座,許許多多的山要去爬,

等孩子中考結束了,你告訴他“孩子,我們三年後要高考”你抓緊呢!我們再去爬另一座山吧!打死我也不想再爬山了!那個上氣不接下氣,還被死拉硬拽的場景我一輩子都忘不了,我就在山腳下挺好的,以後都不打算再爬山了!你也別想忽悠我上山。

教育心理學 | 登山路上“疫”場雨,父母如何應對?

那麼孩子在半山腰休息,他覺得太累了,總之休了很長時間,父母就著急了,你再不爬,天就黑了,到時候就更危險,更難爬上去了。到了傍晚,天真的慢慢黑下來,你以為孩子不著急,表現得跟“沒事兒”人似的,其實他心裡也是著急的,第一次爬山很陌生,其他人都爬到前面去了,自己還在後面,然後天色越來越暗,感覺沒有希望,身邊這個同路人也表現出一臉絕望,責怪(埋怨)當初沒有聽他的話,或者覺得自己完蛋了,不可能爬上去了。

教育心理學 | 登山路上“疫”場雨,父母如何應對?

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不一定,天雖然黑了,但是總歸太陽會重新再升起來,到時候路就能重新看清楚,人的體力也得到恢復,所以有時候即便真的拖了一個晚上也不是世界末日(當孩子出現比如休學、停學、跟不上厭學不願去學校等等,並不代表他不焦慮自己的前途、自己的未來、不焦慮自己和其他登山者拉開距離,而是說他覺得沒有人相信自己,所以自己也很難相信自己)。倒不如,找個地方半山腰的小旅館待上一夜,聊一聊這一天的心路歷程,洗個熱水澡,好好睡上一覺,第二天醒過來,還有新的登山夥伴和自己一起,可以繼續向上爬!

教育心理學 | 登山路上“疫”場雨,父母如何應對?

雖然10年前父母爬過這座山,但很有可能今天的華山和10年前華山已有所不同,只有和孩子同行才能切身體會。父母說讀書怎麼就辛苦了?我們不都是這樣過來的?還真不是!現在的學業壓力、競爭壓力和父母當年學生時代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

有沒有可能,初中生的父母,平時工作之餘或者週末找個機會也去電視屏道上或者Pad上,和孩子一起上堂課,語文課也好、數學課也好,物理課也好……看看他們到底現在在學什麼,怎麼學的?如果英文水平和我一樣不咋地的,還可以乘此機會免費再補一補,挺好的。然後,你和孩子就有共同話題了,你們也就能夠相互理解一些。


總結

良好的親子溝通,不僅有利於孩子的學習成績,更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情緒管理、自我認同、抗壓抗挫、自我探索和成長的內部原動力和生命力)。

讓我們把這次疫情看作是人生路上的一個小小的挑戰,登山路上的“疫”場雨;父母和孩子共同面對、共同努力,相信等到一切恢復如常,太陽重新升起來時,孩子會找到他自己想要攀登的一座又一座山峰。享受登山、享受學習、享受成長的快樂!

教育心理學 | 登山路上“疫”場雨,父母如何應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