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若輕塵:過年

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最重要的一天就是過年。

好像平時的日子都是在為過年積攢了似的:所有的好吃東西,所有的好事情,所有的重中之重,都留在了歲首年尾過大年的這一天。

氣氛就不要說了,心情就不必說了,就連那種喜笑顏開的忙忙碌碌,也無不向人們展示著過年的與眾不同和美好。

子若輕塵:過年

過年,其實有著許許多多的講究,亦有一套完完整整的程序。

當裡裡外外收拾的煥然一新以後,前前後後安排的妥妥貼貼以後。年三十早上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貼春聯。

春聯在我們這裡又叫對聯、對子,據《後漢書.禮儀志》記載其起源於商周時的桃符。

相傳每當金雞長鳴的時候,夜裡遊蕩的鬼魂就會回到一座長滿桃樹的大山上,守山的兩個神仙一名神荼,一叫鬱壘。如果鬼魂做了傷天害理的事情,二神就會將之捉去喂虎。天下之鬼都畏懼神荼鬱壘甚於猛虎。於是過年的時候,民間就用桃木刻上神荼鬱壘的模樣立於門旁。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了貼春聯。

春聯的內容儘管五花八門,但是千變萬化不離其宗,大多都是顯示對來年的希冀和過年的美好。

小時候在鄉間過年,我都要早早地拿著裁好的紅紙和香菸,畢恭畢敬地到隔河的村裡面請一位老先生給我家寫對聯。

先生七十有餘的年齡,但鶴髮童顏,紅光滿面。其大筆一揮龍飛鳳舞,圍觀的人嘖嘖稱道、連連叫好。於是老先生就會面帶得色,欣慰之情溢於言表。

子若輕塵:過年

對聯一貼到門上,意味著過年的序幕就正式拉開了。

女人們早已在廚房裡操持美味佳餚,男人則開始堆火塔,掛燈籠。因為過年的重頭戲是夜裡,所以這兩項內容就成了重中之重。

記憶中孩提時的燈籠沒有現在的那麼好看,就是玻璃燈罩子裡面一個煤油燈,為了渲染紅紅火火的氣氛,在玻璃罩上貼一個小紅聯曰:明燈高照。那時那地沒有電,這盞光華四射的小燈籠在黑漆漆的年夜裡真是魅力無窮!

子若輕塵:過年

接下來要把院裡院外清掃的乾乾淨淨,在院子正中用木炭堆一個大火塔,這是一種技術活不是經驗豐富的人根本幹不了。

堆火塔時,下面用磚塊砌一個底座,再用橫條的炭塊一層一層壘起來,最裡面豎立著引燃木炭的木柴。

塔既成,通高約一米,周長可達一圍,玲瓏剔透,巧奪天工。午夜時分,火塔一燃,烈焰沖天,預示紅火興旺會整整一個來年。

子若輕塵:過年

隨著大人的忙碌和孩子的歡笑,不知不覺大年夜就到了,每一家的窗口以致院子上空都飄滿了讓人饞誕欲滴的味道。這樣的時候,也意味著真正意義上的過年開始了。

整一桌子菜,煮幾大盆肉,當然必須要佐以美酒。鄉里的過年比城市更多了一種熱熱鬧鬧的氣氛,儘管現在已經很少了小時候的土炕和大鍋,但一家人圍在一起互相祝福觥籌交錯。那種其樂融融的親密無間是在大飯店裡吃年夜飯過年所感受不到的。

年夜飯還沒有吃完,小孩子就坐不住了,開始圍著燃燒的火塔奔跑、歡跳。

子若輕塵:過年

爆竹點燃了,焰火昇天了,不移時,天空和大地便沉浸在一片五顏六色和震耳欲聾之中。這個時候老家還有一個內容就是點香敬神。

大人們會在櫥前,爐子旁一些自認為重要的地方恭恭敬敬地燒一炷香。然後雙手合十默默地祈福,彷彿一年的希冀,一年的好運氣,都包含在這一炷香裡。

過年講究熬年,熬年就是不眠。而且,一熬就是一整夜。小時候過年很少有電視機,自也沒有看春晚的習慣。據說這一夜如果能一夜不睡熬到天明,來年就會大吉大利一年通順。

於是,年夜裡放爆竹,玩牌,到左鄰右舍串門、送祝福就是必不可少的事情。那份隨意,那種歡喜,總是覺得今非昔比。

子若輕塵:過年

年夜之後,緊接著是正月初一,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主題是吃餃子。

初二開始就走親串戶給老者拜年,給孩子壓歲錢。這樣的過程一直延續到初七的小年和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直到二月二龍抬頭,過年的喜慶才算告一段落。

可是,年的氣氛雖然告一段落,年的味道,年的喜氣,仍然會餘音繞樑經久不絕。

其實,過年就是過一種心情吧!忙忙碌碌的過年也就是那麼一天一夜,但臘月的大操大辦,正月的迎來送往,和除夕夜的歡笑滿堂,組合在一起,就編織成一張快快樂樂的網。

這樣一張無處不在的網,就是此時此刻過年的模樣。

子若輕塵:過年

雪小禪說:“喜歡過年,越來越喜歡。年齡長了,過去不喜歡的東西會漸漸迴歸。年味裡,是日常,是煙火,是紅火的世俗心”。

是啊!過年了,年齡也漸漸長了,距離上一個過年彷彿是不經意之間,但一晃已經三百六十五天。

既然歲月今天過大年,不如把所有不喜歡的就都拋在一邊。讓這個年歡歡喜喜中過的與眾不同,讓這個年在快快樂樂裡過的風情萬種。

子若輕塵:過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