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玄同41歲生日,胡適之竟給他寫了篇祭文,他看了呵呵一笑

01、我是不找情人的


錢玄同41歲生日,胡適之竟給他寫了篇祭文,他看了呵呵一笑


錢玄同(1887—1939),原名錢夏,字德潛,浙江吳興(今湖州)人。新文化運動主將,文字改革的倡導者。

錢家是當地的名門望族,遠祖可追溯到五代時吳越國太祖武肅王錢鏐。父親錢振常曾在北京做過幾年小官,因為受不了官場傾軋,乾脆辭官,回鄉教書辦學。南歸後,他娶了一房側室。不久,就有了錢玄同。

兒子出生那年,錢振常已經60多歲。錢玄同十二歲那年,父親撒手人寰,長兄長嫂接過了教養之責。錢玄同長大後,對兄嫂格外尊敬。對於跪拜禮,他極為痛恨,但兄長在世時,每年年底他都會在哥哥家裡跪拜祖先。

錢玄同是包辦婚姻的受害人。他們之間沒有感情基礎,經常鬥氣鬧彆扭。朋友們同情他的不幸,多次勸他離婚或另找個情人,但都被他斷然拒絕。他給出的理由是,一旦這樣做,那些"反對新文化維持舊禮教的人,就要說我們之所以大呼解放,為的是自私自利,如果藉著提倡新文化來自私自利,新文化還有什麼信用?還有什麼效力,還有什麼價值?所以我自己拼著犧牲,只救青年,只救孩子!"

錢玄同身上,有著截然相反的兩面。一方面,他是恭敬謙和的孝悌子弟,是"綱常名教中的完人";另一方面,作為新文化運動的闖將,錢玄同的言論激進大膽,常常語出驚人。他高喊:"欲廢孔學,欲剿滅道教,唯有將中國書籍一概束之高閣之一法。何以故?因中國書籍千分之一百九十九,都是這兩類書之故。"

02、新文化運動時勸魯迅寫小說


錢玄同41歲生日,胡適之竟給他寫了篇祭文,他看了呵呵一笑

《新青年》發行之初,關注者極少。為了擴大影響,他和劉半農自編自導自演了一齣戲:他化名王敬軒在《新青年》上發表題為《文學革命之反響》一文,抨擊主張新文化的人是數典忘祖。劉半農寫了萬餘言的《復王敬軒書》,針對王敬軒所提出的所有觀點一一加以駁斥,把王敬軒的論點駁得體無完膚。從而成功引發了社會各界的熱議。

為了進一步壯大新文化運動聲勢,他特意邀請好友周樹人作文章。那天,錢玄同翻著他抄好的古碑文,問:"這抄了有什麼用?"

周樹人答:"沒用。"

又問:"抄了是什麼意思?"

回答是:"沒什麼意思。"

錢玄同又說:"我想你可以做點文章。"

周樹人說:"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裡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從昏睡入死,並不感到就要死的悲哀。現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麼?

"

錢玄同回應說:"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絕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

這才有了《狂人日記》,這才有了魯迅。

早年的錢玄同,在父兄的嚴格教育下,打下了深厚的國學功底。新文化運動中,他卻帶頭在歷史學界掀起了一場疑古運動。為彰決心,他把名字改為"疑古玄同。"

錢玄同處於新舊文化交替時期,對古漢語的弊病有切身體會,所以他曾喊出過廢除漢字,改用拼音文字的口號。這一過激說法招來了頑固派的群起而攻。後來,他提倡簡化漢字,反而獲得了贊同。1925年,他與黎錦熙一起創辦了《國語週刊》。次年,又與黎錦熙、趙元任等擬定了"國語羅馬字拼音法"。 1935年,他抱病起草了《第一批簡字表》,這成為新中國成立後,推行簡化漢字的重要依據。周總理有感而發:沒有錢玄同等前輩鍥而不捨的追求,我們今天還無緣享用漢語拼音和標點符號之恩澤。

03、他說40歲就該槍斃,他活了52歲


錢玄同41歲生日,胡適之竟給他寫了篇祭文,他看了呵呵一笑


錢玄同年輕時曾說"四十歲就該槍斃",輿論界一片譁然。1927年,錢玄同正好四十歲,朋友們決定幽他一默,特地為他準備了輓聯、祭文。沒承想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信以為真,紛紛奔走相告。一時間,竟然上演了一出悼活人的笑劇。

轉年的九月十二日,錢玄同41歲生日那天,胡適又戲作一篇《亡友錢玄同先生週年紀念歌》:

該死的錢玄同,怎麼至今不死!

一生專殺古人,去年輪著自己。

可惜刀子不快,又嫌投水可恥。

這樣那樣遲疑,過了九月十二。

可惜我不在場,不曾來監斬你。

今年忽然來信,要做成仁紀念。

這個倒也不難,請先讀《封神傳》。

回家先挖一坑,好好睡在裡面,

用草蓋在身上,腳前點燈一盞。

草上再撒把米,瞞得閻王鬼判,

瞞得四方學者,哀悼成仁大典。

今年九月十二,到處唸經拜懺。

度你早早昇天,免在地獄搗亂。

錢玄同讀了,一笑了之。此時的他,不會想到,自己還有十一年的壽命。

七七事變後,他因為身體虛榮,無法南下。北平淪陷後,他多次決絕出任偽職。1939年1月,他拖著病體,為烈士子女籌措去延安的路費。回家時,因突發腦溢血,因搶救無效去世,年僅52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