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经济学

相信不少人和我有同样的感受,爸妈家里的冰箱永远堆得满满的,打开冰箱门,稀里哗啦直往外掉。

爱的经济学

八年前老爸走了,剩老妈一个人,孤独冷清可想而知,但冰箱里的状态依旧没有任何改变。不只是冰箱里“食满为患”,阳台上,白菜、土豆、大葱、胡萝卜、洋葱也够十个八个人吃上两个月的;除此之外,苹果、橙子、梨等各种便于储存的水果,妈妈也都按箱购买。用老妈的话说:“这些都是常菜,可以应急的时候吃。水果每天必备,不能断档。”我们经常笑话老妈:“没有战争,没有饥荒,啥时候需要应急啊!”

有时怕老妈孤单,兄弟姐妹分头把老妈接到自己家里住一段日子,于是自己家里的冰箱也变得几乎关不上门。为此我们没少埋怨老妈,理由无非是现在物质极大丰富,想吃什么随时买都有;堆那么多东西,营养都流失了;冰箱耗电等等。开始老妈还分辨几句,后来干脆不吭声了,你们爱说什么说什么。

爱的经济学

疫情期间在家宅着,超市也不敢去,突然意识到,老妈真是有先见之明啊,如果当初允许老妈多囤点东西,这时候心里该多踏实。

又有一天,一边锻炼,一边开着电视机听声,忽然听到一个节目里几个专家在讨论,说了一个词叫“爱的经济学”。“拿冰箱为例,为什么老人要堆那么多东西呢?因为那是他们为儿女准备的”。一句话忽然点醒了我,是啊,老妈有三个儿女,又分别嫁娶,还有孙男娣女,一家十几口人,保不齐哪天哪个会回去,哪个喜欢吃什么。再者,父母那一代人经历过物质匮乏的时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心理也许他们自己都未必意识得到,忧患变成了习惯。

另外,人老了,出趟门采购不容易,就算超市离家不远,没事儿逛逛超市,看着堆的小山一样的购物车,也是一种幸福。再者说,压根儿那些东西可能就是儿女们孝敬他们的,他们自己舍不得吃给孩子们留着。

爱的经济学

记得老爸生前说过,什么是孝顺?孝就是顺,顺就是孝。当时不以为然。

年轻的时候,跟爸妈逛街,那时日子已经渐渐变好,老爸在琳琅满目的商场里一边走,一边指着他喜欢的东西说,“这些我都买得起,但是我不买。”满足感溢于言表。再后来一天天老了,他们把买得起的鸡鸭鱼肉搬回了冰箱。把冰箱塞满,从经济学上来说未必合理,但那是满满的爱呀。

爱的经济学

我也已是知天命的年纪了,总有一天会变老,不知道老了以后我会有什么嗜好。

疫情期间,本想把老妈接过来住,但老妈说自己的房子大些,一个人干点什么都方便,不想打扰我们,虽然一个多月没能见面,但是每天给老妈打打电话,听老妈唠叨唠叨,真好。

等疫情过去,一定带上老妈去超市,买个够!

爱的经济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