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裡走,安頓自己

往裡走,安頓自己

上週日,看了兩遍許知遠十三邀訪問許倬雲老先生的視頻。

非常震撼,為他的苦難中的不放棄,為他的治學嚴謹,為他的看世界角度。

他的生命印證了一句話:‘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同時又為你打開一扇窗’。上帝沒有給他健全的身體,他不能像普通人一樣東奔西走,但是他卻有了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去探索,他在對知識不邂的追求中,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老伴說,他最大的性格特點是不認輸,不放棄

  • 雖然出生以來就依賴柺杖,但他沒有任何自卑之心。不會像家人說的找個對象過日子就行,他要找自己心儀的姑娘。結婚之前正式談過幾個女朋友。即使後來都因為對方及家人的原因,感情上沒有繼續,他仍不放棄自己的要求,直到遇見現在的老伴孫曼麗,老伴直爽,支持他理解他。
  • 他對知識的渴求,不斷探索自己專業領域的源頭。他拖著殘缺之身,直接到考古現場去考察。有時候考古的工作人員會把他放到竹籃裡,再下放到深坑裡看古蹟;到美國後,他到大學圖書館坐了幾年冷板凳,硬是把自己的歷史觀系統給重新揉碎搭建了起來。

這真的印證了,如果自己有定力和意志,苦難都會繞道走。


往裡走,安頓自己


對我影響最深的幾句話:

1.往裡走,安頓自己

我,傷殘之人,要能夠自己不敗,不敗不餒。我從生下來就知道自己是殘廢,不去爭,不去搶,往裡走,安頓自己,只有失望的人,只有無可奈何之人,他會想想為什麼他過日子,才會思考生活的意義。


2. 看東西要看到本身的意義


看東西要看東西本身的意義,不是他的浮面。想東西要想徹底,這個是難得的機緣。看到東西本身的意義是一件枯燥甚至沮喪的事情,但是你狠得下心去徹底的思考,會發現表面迷霧下的金子,會看到真的得與失。之所以稱之為機緣,是因為這種耐心一般人是沒有的,這種耐心是需要準備的,這種耐心是需要外界環境和思考來鋪墊的。但現在之環境實屬混亂嘈雜,所以只能訴求於機緣了。


3. 世界難題:人生的意義

現在世界全球性的問題是:人找不著目的,找不到人生的意義在哪裡,於是無所適從。


4. 我們只要肯用心,還能走出自己的道路。

我們現在的知識分子,是網絡知識分子,是檢索機器。不是思考者。


5.個人在歷史裡最小。

許倬雲的歷史觀是這樣的:個人的地位最小。最短是人,比人稍微長一點是政治,比政治要長一點的是經濟,比經濟長一點的是社會,時段最長的是文化,更長的是自然。


道理都能聽懂,難得的是持續踐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