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扶汉室”’梦想的破灭——夷陵之战

前段时间游戏:全战三国很火,大家经常把‘无心学习,只想匡扶汉室’挂在嘴边。但是历史上,匡扶汉室失败的转折点——夷陵之战,并不为大家所熟知。此战之后,三国局势开始出现稳定的对峙,维持将近四十年,因此也被称为前后三国的分界点。


01

背景

“匡扶汉室”’梦想的破灭——夷陵之战

初,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秋七月,遂帅诸军伐吴。孙权遣书请和,先主盛怒不许 。--《三国志先主传》

公元219年,孙权趁关羽攻打樊城,派吕蒙偷袭荆州,杀死了关羽。此前孙权曾两次攻打合肥,试图占领魏国的江淮地区,但屡战屡败,只好向盟友放暗箭。吴、蜀两国因此结仇。公元220年,曹操(155年-220年)去世,曹丕代汉称帝。公元221年,刘备(161年-223年)在益州称帝。同年,刘备为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亲率大军攻打东吴。孙权派诸葛瑾求和,刘备不许。


02

过程


“匡扶汉室”’梦想的破灭——夷陵之战


  • 前期

二年春正月,先主军还秭归,将军吴班、陈式水军屯夷陵,夹江东西岸。二月,先主自秭归率诸将进军,缘山截岭,于夷道猇亭驻营,自佷山通武陵,遣侍中马良安慰五溪蛮夷,咸相率响应。镇北将军黄权督江北诸军,与吴军相拒于夷陵道。--《三国志先主传》


公元221年7月,61岁的刘备亲率将军黄权、吴班、冯习、张南等(此时关羽、张飞、黄忠等大将已去世,魏延守卫北方的汉中,诸葛亮、赵云留守)约4万人伐吴。派吴班、冯习、张南率3万前军夺取峡口,攻入吴境,占领了秭归。 为了防范曹魏袭击侧翼,刘备派镇北将军黄权驻扎在长江北岸。又派谋士马良到武陵活动,争取当地部族首领沙摩柯起兵协同蜀汉大军作战。加上沙摩柯的部队,刘备军共约5万人。(演义中70万的说法太夸张了,蜀国总人口不过90多万。)


“匡扶汉室”’梦想的破灭——夷陵之战


孙权方面奋起应战,任命陆逊(183年-245年)为大都督,统率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部共5万人开赴前线,抵御蜀军。同时又遣使向曹丕称臣修好,以避免两线作战。

陆逊上任后,通过对局势的分析指出,刘备以为关羽报仇为名,士气正盛,吴军应暂时避开蜀军的锋芒,再伺机破敌。果断地实施战略退却,把兵力难以展开的数百里山地留给了蜀军。

刘备则认为,军事上,自己戎马半生,用兵定能胜过书生陆逊。政治上,为防止曹魏助吴,应该速战速决,大败吴国,迫使曹魏方面出兵共同伐吴,或者逼孙权割地求和,归还荆州。

  • 相持

公元222年正月,蜀汉吴班、陈式的水军进入夷陵地区,屯兵长江两岸。二月,刘备亲率中军从秭归进抵猇亭。这时,蜀军已深入吴境二三百公里,在吴军坚守不战的情况下,蜀军不得已在巫峡、建平(今四川巫山北)至夷陵一线数百里设立了几十个营寨。


“匡扶汉室”’梦想的破灭——夷陵之战

为了调动陆逊出战,刘备派张南率部分兵力围攻驻守夷道的孙桓。孙桓是孙权的侄儿,所以吴军诸将纷纷要求出兵救援,但陆逊深知孙桓素得士众之心,夷道城坚粮足,坚决拒绝了分兵援助夷道的建议,避免了分散和过早地消耗兵力的行为。

从正月到六月,两军仍然相持不决。刘备为了迅速同吴军进行决战,频繁派人到阵前辱骂挑战,但是陆逊沉住气不予理睬。后来刘备又派将军吴班率数千人在平地立营,在山谷中埋伏了八千人马,企图引诱吴军出战,伺机加以聚歼。但此计依然未能成功。

陆逊坚守不战,破坏了刘备倚恃优势兵力企求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蜀军将士逐渐斗志涣散,失去了主动优势地位。六月的江南,正值酷暑时节,暑气逼人,蜀军将士不胜其苦。刘备无可奈何,只好将水军舍舟转移到陆地上,把军营设于深山密林里,依傍溪涧,屯兵休整,准备等待到秋后再发动进攻。

  • 反攻

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等首,破其四十馀营。备将杜路、刘宁等穷逼请降。备升马鞍山,陈兵自绕。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万数。备因夜遁,驿人断后,仅得入白帝城。其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备大惭恚,曰:“吾乃为逊所折辱,岂非天邪!”--《三国志陆逊传》


陆逊看到蜀军士气沮丧,放弃了水陆并进、夹击吴军的作战方针,认为战略反攻的时机业已成熟。为此他上书吴王孙权说:交战之初,所顾虑的是蜀军水陆并进、夹江直下。眼下蜀军舍舟就陆,处处结营,从其部署来看,不会有什么变化。这样就有了可乘之机,击破蜀军,当无困难。

陆逊在进行大规模反攻的前夕,先派遣小部队进行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这次进攻虽未能奏效,但却使陆逊从中寻找到了破敌之法——火攻。因为当时江南正是炎夏季节,气候闷热,而蜀军的营寨都是由木栅筑成,其周围又全是树林、茅草,一旦起火,就会烧成一片。

决战开始后,陆逊即命令吴军士卒各持茅草一把,乘夜突袭蜀军营寨,顺风放火。顿时间火势猛烈,蜀军大乱。陆逊乘势发起反攻,迫使蜀军西退。吴将朱然率军五千首先猛插到蜀军的后部,与韩当所部进围蜀军于涿乡(今湖北宜昌西),切断了蜀军的退路。潘璋所部猛攻蜀军冯习部,大破之。吴军进展顺利,很快就攻破蜀军营寨四十余座,并且用水军截断了蜀军长江两岸的联系。


“匡扶汉室”’梦想的破灭——夷陵之战

蜀军将领张南、冯习及土著部族首领沙摩柯等阵亡。刘备见全线崩溃,逃往夷陵西北马鞍山,命蜀军环山据险自守。

陆逊集中兵力,四面围攻,杀蜀军近1万人,刘备乘夜突围,行至石门山(今湖北巴东东北),被吴将孙桓部追逼,几乎被擒,蜀将傅彤断后,被吴军杀死。最后依赖驿站人员焚烧溃兵所弃的装备堵塞山道,刘备才得以摆脱追兵,逃入永安城(又叫白帝城)。刘备败退后,黄权不得已于八月率众向曹魏投降。同月,谋士马良撤退时被吴军所杀。


“匡扶汉室”’梦想的破灭——夷陵之战

此战刘备极其狼狈,他说了两句很能代表当时心情的话。一句是针对陆逊的:“吾乃为逊所折辱,岂非天邪 !”

一句是针对当时在战场上追他追得最厉害,几乎把他俘虏了的吴国小将孙桓的:“吾昔初至京城,桓尚小儿,而今追孤乃至此也 !”

刘备当年去东吴迎亲娶孙夫人时,陆逊、孙桓都是青少年,当时陆逊二十六岁,孙桓才是个十二岁的小孩。现在竟然被当年的娃娃们打败了,可见刘备心中的愧恨。


03

结果

此战,刘备军几乎全军覆没,伤亡数万人,蜀汉元气大伤。吴国守住了荆州,但实力也受到影响。为双方日后消除矛盾、共同抗魏奠定基础。

战役中失利的刘备向西败逃,但是到了益州东部的永安便不再西进。孙权方面虽然获胜,但是听到刘备驻扎在离边境如此之近的地方仍然感到畏惧,遣使议和。心力交瘁的刘备同意停战。

次年四月,一代英雄刘备逝世,蜀汉军政大权全部托付于丞相诸葛亮。刘备至死都没有实现自己“匡扶汉室”的理想,三国说到底还是一部悲剧。


“匡扶汉室”’梦想的破灭——夷陵之战


  • 刘备战败的原因:

一般认为,刘备战败的原因是百里连营、兵力分散,大军驻扎于山林之中,导致容易被火攻。因此被“火烧连营七百里。”但刘备征战一生,其实不可能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从《三国志》的记载看,陆逊此战趁夜突袭,攻破蜀军营寨40余座。汉制一营满编1000人,可见蜀军在夷陵前线约有4万人,主力全在,并没有过于分散兵力。所谓的火攻,也只是起到扰乱蜀军军心,制造混乱的作用。

刘备战败的真实原因陆逊已经指出了。一、刘备放弃了水陆并进、夹江直下的战术 ,水军舍舟就陆,失去了长江的控制权。导致吴军可以沿江而上,从水路快速输送兵力,深入敌后,将蜀军分割包围。二、在吴军坚守不战的情况下,刘备没有及时调整战略,而是在险要地区结营,被动防守。这使吴军变被动为主动,陆逊先用火攻制造混乱,又从水路调兵,迂回包抄,派朱然、韩当部切断蜀前军的退路,将蜀军分割包围。一举击溃了张南、冯习、沙摩柯率领的部队,三人全部阵亡,蜀军损失3、4万人。刘备毕竟身经百战,危急之下,收拢残军登上马鞍山,想拼死一搏。但寡不敌众,蜀军又战死近1万人。刘备无奈趁夜突围,为掩护刘备撤退,蜀军将领傅彤战死。刘备

“仅以身免”

恐怕刘备真的不会想到,自己会败于陆逊之手,还败的如此迅速。

  • 那刘备怎样才能避免失败呢?

毛主席在读三国时曾批注说:刘备,宜出水流域,直出湘水以西,因粮于敌(从吴国境内就地取粮),打运动战,使敌分散,应按不暇,可以各个击破。

  • 三国志作者陈寿对此战的评价

刘备天下称雄,一世所惮,陆逊春秋方壮,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 不如志。予既奇逊之谋略,又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

  • 三国志作者陈寿对刘备的评价

先主恢宏果毅,性情宽厚,知人善任,礼贤下士,颇有汉高祖刘邦之风度,怀英雄豪杰之器量。至于他把整个国家和辅佐太子的大事全权托付诸葛亮,而不存半点疑心,君臣实在都为正直无私至极之人,可谓古往今来最佳楷模。在机权谋略方面不及魏武帝曹操,是故所得疆域版图也较为狭小。但他百折不挠,始终不甘居于曹操之下,还因为他揣摩到曹操的气量难以容忍他,并非专是为了争夺名利,也是为了避免遭受迫害。


小剧场


“匡扶汉室”’梦想的破灭——夷陵之战


故后人评曰:诸葛一生唯谨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