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中明珠接过李光地给的窝窝头,为什么突然说有内奸?

醉爱侃足球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首先咱得声明一点,《康熙王朝》这不是真正的历史,您当一小说去瞅还成,但真要拿这往历史上一个个的去套,这一准套歪了。

结果就是人有这么个人,但事不一定有这么个事。

题主问这窝窝头的事,咱不能放在历史当中去瞅,但也不妨碍咱搁在电视剧去琢磨,多多少少也能琢磨个味出来。

电视剧里的窝窝头。

这窝窝头要搁一般人眼里,就是一窝窝头,放点糖还能整到嘴里边嚼咕嚼咕,这要是不放糖搁嘴里边嚼,干涩的慌,品不出个啥味来。

但明珠是啥人?那是权倾朝野的万花筒!没点见微知著的本事,能在康熙眼跟前嘚瑟?早就被三眼索相索额图整到那条阴沟里玩帆船去了。是不是这个理?

咱接着说窝窝头的事。

话说当年明珠玩朋党玩的过火了,开头还想在明珠和索额图之间玩平衡的康熙,这肯定不干了,一家伙就把明珠给掀翻成了阶下囚,搁大牢里边呆着去了。

转脸康熙这就要御驾亲征和噶尔丹死磕,康熙瞅着蹲在大牢里的明珠,知道这货可是索额图的眼中钉,肉中刺。他这一走,再回来,就这么来回一趟明珠很有可能成了索额图的下酒菜了。

所以整噶尔丹的时候,康熙就把明珠带上,全当一次惩罚性的保护。

这事康熙没说,但作为天上知一半,地上全知道的万花筒那能不知道啊!

结果这趟明珠算是没白来,康熙遇到了糟心事了,前头还和噶尔丹死磕呢?后脚他的粮草就被打着朱三太子旗号的杨起隆,一把火把个粮草烧了精光。

话说军事这玩意,老古人就说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康熙这才可抓瞎了,这要是没吃的,还玩啥呀。但大部队都出来了,您不能这收手啊,节衣缩食也得撑着,等着新的粮草运到,这也就有了题主说的事。

内鬼

康熙这就把所有人的伙食将到了最低,从皇帝到士兵,每天每人一个比拳头还小半拉的窝窝头。

当李光地把这窝窝头搁到明珠眼跟前的时候,这明白人一猜就准,这是康熙的粮草出了问题了。

那么粮草作为大军的必备战略资源,尤其是在康熙御驾亲征的时候,是不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纰漏的。

要知道康熙御驾亲征,粮草不先行解决,康熙也不会冒险御驾亲征的。

有了以上几点内容,咱就能得出以下的推测。开头这粮食有,而且保有量巨大,足够这些士兵吃个一年半载的。

粮食出了问题,那么只有两种可能,第一运输的粮食被劫道了,第二粮食整个就被烧了,连个渣渣都没能剩下来。

而粮食被劫道,没关系咱接着送就完了,耽误不了几天的。但被烧了,这就是个问题了。

连康熙自己个都开始吃一个窝头了,只能说明被烧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可粮食这东西,第一要保存在一个敌人想不到的地,这就属于军事机密,一般人还不告诉他。第二要保证粮食的安全,也就是说有专人保护。

能把这两道坎给突破了,顺道把粮食给烧了。万花筒压根就不信没有内鬼,这事就能成。

所以明珠一边啃着窝窝头,那大脑壳一边就活泛开了。

而送窝窝头的李光地,听了明珠说有内鬼的事,乐了:“你还是想把事往索额图的身上引。”

能蹲在康熙眼跟前嘚瑟的人,那个不是聪明人。李光地一听内鬼二字,立马就想到了索额图。

而明珠到也敞亮:“难道你就不想搬到索额图?”

“贼拉想了!”这话李光地也只能憋到肚子里,接着说:“但也不能栽赃嫁祸啊!”

短短的几句话包含的内容可谓丰富之极啊!

是啊!不能栽赃陷害啊!但这事整个朝堂上能做出来的,就是那么几个人。

明珠算一个,但他已经是阶下囚,蹲在大草原上和康熙一起喝西北风,剩下的就只有索额图了。

明白人不需要多解释的,李光地稍微一琢磨就能琢磨出个味来。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所以当粮食重新的集结起来,李光地把运粮的路线特意的饶过了京城,就是为了躲避索额图的图谋不轨。

那么蹲在大营里的康熙,能不瞅着李光地的运粮路线琢磨琢磨吗?

能当皇帝的人,都是从一个个自相矛盾的奏章,以及顺着拍马屁的骨头缝里瞧事情,巴喳巴喳嘴也能明白个味来了。

一家独大的索额图要不得啊。

康熙明白,索额图更加的明白。

索额图为什么是内鬼

因为索额图知道,死对头明珠被拿下,蹲了大狱,结果就是朝堂的平衡被打破了,出现了索额图一家独大的局面。

那么索额图接下来就要面对缓过气来的康熙,暴风骤雨的般的进攻。

他的情况能比明珠好吗?

怎么办?唯有康熙死了,这事就一了百了,顺道他还能成为新皇帝的姥爷。局面还是可以维持的。

康熙恨太子的着急忙慌,但他更加的恨索额图的助纣为虐。

而所有的这些事,都是人物之间的猜测没有任何的真凭实据,而事实呢,差不离。

最后总结一下,权利这游戏一般人玩不得,一旦入局,你压根就没有中场休息的机会,只能拼着命的玩下去,直到迎接你的失败或者死亡。

明珠是,索额图更是。

而索额图和他老子索尼比起来,差了十万八千里啊!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康熙王朝》中,明珠虽然捞过不少银子,可他却是康熙的忠臣,不像索额图那样“咬主人”。当李光地递给明珠一个窝窝头的时候,明珠却说有内奸,这是明珠用自己深刻的洞察力对康熙表的一次忠心。

明珠在清朝的官场上混了几十年,早就练成一双火眼金睛,通过蛛丝马迹就能一叶知秋。康熙在外打仗,粮草都是准备得非常充分的。突然间从皇帝到士兵,每天的伙食骤然减成一个窝窝头,这就只能说明粮草出了问题。

粮草出问题,绝非偶然。在古代,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是清军的生命线,肯定会放在一个非常安全的地方,并且重兵把守,知道的人不会多。

葛尔丹将清军粮草给一锅端了,那就已经说明他完全知道粮草存放地。他如何得知这种清军机密?有人向他打招呼。他为何能够一夜之间攻破重兵把守的清军粮草大营?有人提前安排,让他不攻自破。

所以,通过一个窝窝头,明珠就能看到内奸,甚至他已经察觉到内奸是谁,但他没有明说而是将问题抛给了李光地。朝廷上有贼心又有贼胆的人,除了索额图就没有第二个人。

此时的李光地已经不再是那个白面书生,他当然知道明珠说的是索额图,只好按兵不动。后来,李光地从地方抽调粮草,都是全部绕开京城,主要是为了防止索额图上下其手。

明珠与索额图就如同硬币的正反面,相生相克、相爱相杀,谁也离不开谁。当初康熙提拔明珠,就是为了用明珠制衡索额图。如今明珠倒了,索额图一家独大,迟早也会被康熙给做掉。明珠倒不如提前将皇帝的帝王心术,透露给李光地,好借他之手除掉索额图,还做了一个顺水人情。

倒台后,明珠还是幻想着能够东山再起,待在牢房不忘公务,没想到康熙出征西北的时候还带着他。这是康熙在保护他,防止索额图对他下手,也给了他复出的希望。

明珠帮康熙找出内奸,也做到一个忠臣的本分,说不定还能借此机会重新得到康熙的信任。

康熙打败葛尔丹,班师回朝的时候,遇到朱三太子团队的刺杀。当事件平息后,发现葛礼是参与者。葛礼是索额图的部下,索额图难辞其咎,这就证明了明珠的推断是正确的。

后来,索额图虽然倒台了,可明珠还是没有重获新生。他和索额图已经成了历史,康熙不再需要他们,他们的时代可以落幕了。

索额图与明珠在朝堂上争斗了几十年,到了千叟宴才明白所有的争斗都是一场空,两人相逢一笑泯恩仇。


秋媚读史


在《康熙王朝》里,若不是这个李光地给了明珠一个窝窝头,历史就要改写了。

康熙第二次出征准噶尔,带着死囚徒李光地,是担心索额图趁自己不在加害于他。而第三次出征准噶尔,带着死囚徒明珠,一来是为了兑现当初要带其出征的诺言;二来也是担心索额图会趁康熙不在加害于他。

索额图的不臣心,康熙早就了如指掌。索额图家里的管家莫名其妙的死掉,一个安插在索额图家几十年的一个密探,不是明珠安排的,那剩下的会是谁安排的呢?

但是索额图毕竟是国丈,是太子胤礽的外公,且在擒鳌拜,平三蕃功勋卓著。当初康熙扶植明珠,目的就是为了制衡索额图。所以在李光地决定动明珠的时候,康熙举棋不定,原因就是一旦明珠失势,一来打草惊蛇,二来缺乏制衡。

但此刻,明珠已成了阶下之囚,这种担忧已成现实。而康熙留着明珠,他最主要的用意就在于他知道明珠对自己还有用。

所以粮草大营被焚,军中普遍缺粮,而就在康熙都开始减餐的时候,当李光地将一个窝窝头递给明珠的时候,明珠立刻嗅到了康熙并未彻底放弃自己的味道,立刻表现出了强大的求生欲。他必须第一时间,和康熙站到统一战线上,告诉康熙索额图有阴谋。因为最了解索额图的人正是他在朝廷里面几十年来最大的竞争对手明珠。他知道粮草大营被焚绝非偶然,而是索额图准备动手了。

那么,如何将自己的话能够传达到康熙那里?那就是必须要说服李光地。所以明珠李光地说,“告诉皇上,有内奸。”当这句话说出来之后,李光地立刻心领神会,“明大人你又想诬陷索相了吧?”明珠直接答道,“李大人,难道你不想弄倒索额图啊?”

李光地彻底看到了机会,但是现在已经变得老奸巨猾的李光地,不愿意在没有实锤的情况下陪明珠趟这趟浑水,“想是想,但是我不愿栽脏啊。”

明珠急了,”李大人,你就相信老夫的话,这粮草大营被焚,绝不是偶然,必有内奸啊!”正是明珠的这个警觉,使得李光地再次征来的粮草,绕过了京城,直接递解到了前线。也就是绕过了索额图的故意破坏,保障了征伐准噶尔的最终胜利。

而康熙西北征伐准噶尔胜利,也救了自己。因为明珠失势,被打草惊蛇的索额图,已然趁着康熙远征准噶尔胤礽监国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暗中联系假朱三太子杨起隆,焚烧康熙的粮草辎重,康熙军心动乱之际,让准噶尔大军一举歼灭康熙,而自己坐镇京城,拥立胤礽。

为了这一天,索额图已经整整谋划了十几年,十几年前,索额图收留了杨起隆的女儿丹丹,化名红玉,养在府中,利用其女儿丹丹做人质逼杨起隆就范从而将杨起隆成为自己手里的一把利剑。这把利剑在南京的时候就已经用了一次,准备用红衣大炮轰前来祭拜明孝陵的康熙。而那一次失败,幕后的真实主使索额图并未暴露。

而此次红玉引诱胤礽成功,并为胤礽怀上“龙种”,这就让杨起隆更加奋不顾身,因为一旦拥立胤礽成功,自己就成了国丈,自己夺不了大清的江山,自己的后代坐拥大清的江山,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将是值得的。

京城内除了一个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孝庄,再也没有一个是自己的对手了,康熙西北一败,明珠、胤禔、李光地将都在西北陪葬。所以,索额图早就为胤礽准备好龙袍,单等西北传来康熙被灭的消息了。

结果千算万算,等来的却是康熙大胜而归。而康熙回来之后,明珠真正的用途才得以展现。清算索额图,李光地是不行的,不安逸啊,”三眼索相”的证据没有那么容易抓的,还得靠他几十年的死对头”万花筒”明珠。




炒米视角


明珠这一生历经党争、夹缝中还能贪污贿赂,可以说极其精明,洞察力决然,他在与索额图之争里活到最后,其一源于洞察力,其二源于忠君,即便他也贪污,但不伤国之根本,而后续的窝窝头也是他活到最后的经典一幕,因其忠君。

沦为马夫的明珠依然不失洞察力

给窝窝头前夕,明珠乃一品大官,落魄至马夫之时,还是康熙怜惜,才命李光给行程里的每个人安排一个窝窝头,以及照料明珠,但朝野一生的明珠在望窝窝头时,已经从窝窝头的本质里看穿了这窝窝头的背后,那就是粮草已断,并有内奸。

他的看穿来源于,康熙出征打仗皆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然而,贵为皇帝的康熙亲征后竟是吃窝窝头?为何如此?必定是粮草被葛尔丹所发现并带走,但粮草事关战争大事,岂能随意让一个外族拿下?其中势必有内应。

毕竟,无内奸怎么可能一夜之间把一个重兵把守的清军大营破了,只是,到这,他也只能提醒有内奸,却不能明确指出是谁,因为自己身份已经是个阶下囚,说出来还会落个权落拉垫背的印象,即便朝野最大内奸就是索额图。

到这比较有意思的是,明珠的隐晦,李光也懂,还接问“你又想诬陷索相了吧?”,但明珠也很意味深长,那就是“你不想扳倒索额图?”

李光沉默了,扳倒想到是想,只是这样诬陷栽赃貌似不合理,而这,明珠要的不是李光现在就去栽赃,而是留下“戒心”的种子。

明珠为何沦为马夫还要这么讲,源于康熙对他真不错,康熙走之前,这一品大员可是深居大牢,康熙随身携带,不外乎就是保他性命,毕竟,康熙一走,索额图势必会来个“死无对证”,让明珠暴毙于牢狱。

在康熙眼里,明珠有罪,但罪不至死,最少的他的罪是因站错了立场,但对康熙绝对是忠心的,不似索额图,看似忠君,然而早已反骨,这也是为何明珠活了下来,反而索额图早早死去。

当然,以上皆是《康熙王朝》里如此,正史却并非如此,明珠在康熙王朝里是作为文学人物衍生而出,在这段镜头里,导演要的就那种“我不言也能懂的政治斗争,及勾心斗角”,里面每一个特写镜头皆是将故事渲染到淋漓尽致。


探索历史奇闻


《康熙王朝》中,权倾朝野的一品大官一下变成了马夫,此时的李光地奉皇帝命令,每人给一个窝窝头,明珠正好在马车旁边用黑布盖着睡觉,一副落魄的景象,下面就出现了这段对话,对话中,明珠声称有内奸,这又是为何?

李光地掀开黑布,有些惊讶,发现竟然是曾经权倾一时的明珠大人。

随后李光地问明珠在这里干嘛?明珠说这后面有马匹和马车,睡觉的时候可以挡风。

李光地遂掏出一个窝窝头,说这是皇帝下令的,因为军粮短缺,现如今从皇帝到马夫,每个人只能吃一个窝窝头。

明珠再次询问“是皇帝给的吗?”

李光地回答是皇帝赏赐,明珠连喊了几声皇上,最后谢皇帝,此时明珠充满了感激之情。

李光地见明珠大人之前荣华富贵,现如今却成了这副模样,不免有些感慨。

明珠让李光地不用可怜自己,还是想想自己的前程,毕竟伴君如伴虎。

随后画风一转,明珠让李光地告诉皇帝,说有内奸。

李光地问为什么?明珠说存放粮草的大营被烧,肯定是有内奸!明珠似乎非常确定。

素来就知道明珠和索额图互相争斗的李光地,便问明珠是不是又要陷害索额图?

明珠反问道“难道你不想扳倒索额图?”李光地声称自己确实想,但是总不能栽赃嫁祸吧!

明珠听了李光地的言语,知道他还是不相信自己,如今自己人微言轻,只能求李光地相信,并说这粮草大营被烧,怎么可能是偶然的?

从上面的剧情来看,明珠之所以拿了窝窝头之后立刻就说有内奸,应该是对皇帝有些感激之情,他认为皇帝竟然还记得自己,还能得到皇帝给的窝窝头,那么明珠所说的内奸是凭空瞎说的吗?

显然不是,明珠和索额图明争暗斗多年,深知索额图的为人,最主要的是康熙远征噶尔丹粮草被烧绝对不是偶然,噶尔丹的人首先不可能知道粮草的存放地点,这也只有运粮的人知道,军中机密,一般来说敌人怎么会轻易知道对方的粮食存放地点,而且一烧就准,没有这么巧合,唯一能解释的就是有内奸,况且当时掌管粮草的就是索额图和太子。

而明珠凭借自己对索额图的了解,认为这样的事肯定是他干的,后来事实证明,的确是索额图干的,因为索额图在明珠倒台之后,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危机即将来临,因为康熙曾亲自找他谈话,说他参与党争,干预太子,这是亡国之道,并暗示如果不知收敛,你的下场就和明珠一样。

索额图画像

而索额图为了能够保住自己的地位,于是就干脆联合噶尔丹一起坑康熙,30万石粮食被焚烧,康熙差点没被气死,如果康熙失败,太子自然可以继位,索额图又是太子的外公,要是太子能顺利继位,自己可谓是功不可没,所以明珠大人也是看穿了这一切,才信誓旦旦的让李光地告诉皇帝,有内奸!


猫眼观史


其实明珠与索额图的朋党之争根本没什么好分析的了,在这里请注意,你要明白的不是那个窝窝头的问题?而是为什么康熙要李光地去给明珠送窝窝头的问题。

李光地干的不是送饭衙役的活儿,就算还没有官复原职,但至少已经成为康熙皇帝的心腹之臣了,像给阶下囚送窝窝头这样的事儿怎么也轮不上他啊,有的是小兵去干,为什么偏偏让李光地去干呢?

康熙皇帝最忌惮的就是朋党,明珠的倒台意味着康熙皇帝要对朋党动刀子了,这一点,像索额图这样的老滑头不可能没有感知,所以就在北京城内鼓动皇太子胤礽提前登基,而登基的前提,就是让前线的康熙皇帝不得善终。

索额图利用的是“三郎香会”的杨起隆,而且,这盘棋,索额图在收养红玉的那一刻就开始布局了,可见索额图阴谋至深。

在这样的情况下,索额图和杨起隆合谋,烧毁了康熙后援粮草,造成康熙粮草短缺,意图让康熙陷入绝境。

没有办法,只有吃窝窝头度日了,就连皇帝也一样。

康熙皇帝为什么要一路带着一个罪臣明珠,除了他自己说担心明珠被索额图干掉之外,其实还有一层更深的意思。是什么呢?

明珠的外号叫什么?万花筒,什么是万花筒?好比就是天上地下无所不知,这样的人就叫万花筒。明珠虽然身陷朋党之争,但是个人的能力和才干可不是盖的,加上多年朋党经营,对朝野时局的把握和判断应该有更为深刻的了解。

尤其是对自己的对手索额图,了解得更为透彻,他们互相安插密探间谍的事儿,在之前的情节里面早已有所展现。

康熙皇帝要打击朋党,不能不利用明珠在这些方面的优势。带上他同行,是为将来打击索额图做准备的,同时,还可以利用明珠的才干,听听他的见解。

粮草被劫后,我想康熙心里不可能对掌握粮草调度的索额图没有一点怀疑,他需要的是进一步证实自己的判断,同时听听明珠的看法。

很显然,李光地当时还不够火候,康熙皇帝重新启用李光地,无非是想建立一派新生力量,来替代朋党垮台后的政治真空,或者说,利用新生力量,来对抗明珠和索额图余党。

康熙皇帝让李光地拿着一个窝窝头去给阶下囚明珠吃,说明康熙皇帝对于粮草大营被焚心有疑虑,且十分重视这件事,他需要参谋,而能够担任其这个角色的人物,李光地不够火候,唯有明珠。

果然,明珠接到窝窝头后,除了感恩康熙外,直接道出了“有内奸”的精准判断。而此时的李光地,显然还只是一个愣头青。

其实这也不全怪李光地,因为李光地没有势力,只不过是一个光杆儿的打工仔,而明珠和索额图,既是皇亲国戚,又是朝廷重臣。李光地哪有能力洞察这其中的缘由呢。

只有明珠可以洞察这一切,这就是康熙带着明珠同行最重要的原因。

而对于明珠来说,这未必不是一次戴罪立功的绝好机会。正是因为明珠具备洞察索额图阴谋的能力,所以他才要抓住这次机会,直接指出“有内奸”这个判断,他知道李光地一定会将这个消息告诉给康熙皇帝。

这个消息可能证实了康熙的想法,所以他才加紧戒备,最终,将杨起隆这个预谋几十年杀害康熙的家伙干掉。杨起隆之死,直接宣告索额图穷途末路,虽然剧情没有展现康熙皇帝对于明珠这个判断的介绍,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件事与关在囚笼里的明珠没有关系,而有关系的,只有索额图。

同时,康熙也进一步确定,能够对付索额图的,恐怕也只有明珠了,李光地预审索额图的失败,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青灯问史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当中,李光地算是康熙为了解决索额图和明珠之间的党争而专门招进上书房的。至少这算是其中的目的之一。

李光地进入上书房当了大学士很快就领教了索相和明相的厉害:索额图抓住了李光地在福建的不检点(丁忧期间逛窑子),逼迫李光地就范和他穿一条裤子。明珠则是一张一票夹在奏折里,收买李光地同流合污。李光地被这两位权高位重的的朝廷辅相逼的走投无路,只好向康熙皇上当面告发了这两位,甚至是捎带上来太子和大阿哥。

但是,李光地万万没想到,在共同的危机面前,这两位斗的不亦乐乎的老奸巨猾的权臣,立刻合起伙来一个揭发了李光地在福建的丑事,一个反咬一口伙同太子和大阿哥指证李光地诬陷。李光地几乎就要被这两位朝廷辅相整死。

李光地被康熙罢了官,并且关进了大牢。但是在康熙第一次亲征葛尔丹的时候,专门带上了李光地,康熙是害怕留在京城的索额图趁康熙亲征不在京城的机会,把李光地给害了。这个时候,明珠是跟随康熙亲征的辅相,李光地则是阶下囚。

李光地对索额图和明珠的仇恨是不言而喻的,康熙利用了李光地心里的仇恨,赦免了他的罪过,重新启用,目的还是为了让他对付明珠和索额图。因为在这个时候,朝廷上下文武百官已经是没有什么人敢于公开的与索额图和明珠作对了。康熙寄希望于李光地能站出来,打破这个局。

李光地对康熙的心思非常的了解,所以他在明珠的寿宴上,公开宣读了弹劾明珠的奏折,明珠就此被罢官囚禁。康熙第二次亲征,带上了已经是罪人的明珠,同样是怕在京留守索额图甚至是太子趁机要了明珠的命。这一次,李光地是康熙身边的随驾大学士,为明珠却成了罪人。这是实实在在的上演了一幕“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活报剧。

李光地给明珠送窝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康熙第二次亲征葛尔丹的关键时刻,清军的粮草大营被偷袭,整个大军的粮草供应陷入了极大的困难,康熙下令所有的人每天只供应一个窝头。

康熙出征带着明珠,最主要的原因是担心明珠的安全,对于这位几十年的朝廷重臣,也是康熙的“舅子哥”,康熙尽管痛恨他与索额图之间的党争,但是他并不是要置明珠于死地,所以他很关心明珠的安危。大军缺粮,他害怕明珠会因为罪人身份而挨饿,因此派李光地给明珠送去了一个窝头。

明珠和索额图尽管是为了各自的利益结党争斗,但是说起来明珠对康熙的忠诚还更纯粹些。他可以腐败,可以结党营私,但他绝对没有谋反的意思。他既没有动力,也没有必要。所以他对康熙对他的惦记和关照非常感激,一个窝头让他着实的感动了一番。但是他听到李光地说了大军缺粮的危机,就立刻告诉李光地:转告皇上,有奸细!

明珠的判断很准确,他敏锐的感到,朝廷有人是不想让康熙回去了了,借葛尔丹的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有这个念头的,只有索额图。索额图是太子胤礽的姥爷,大清国的国丈。他在明珠被整治之后,感觉到了自己的危机,他很清楚明珠倒台之后一定会是自己,他想赶在康熙动手之前动手,促成太子的“提前登基”。

这其实就是“谋反”。明珠和索额图斗了几十年,相互之间非常了解,号称“万花筒”的明珠几乎是一眼就看穿了索额图的险恶用心。

明珠让李光地转达他的判断的另外一个意思是向康熙表忠心,传达他尽管已经成了罪人依然心系皇上,心系朝廷,他希望索额图的倒台是他“东山再起”的机会。他甚至在狱中依然坚持办公,也是传达一个极其强烈的信号,那就是他这个“万花筒”还有用,还可以为皇上尽忠。

当然,这只是明珠的一厢情愿,他的进言康熙算是采纳了,后续的粮草供应绕过了京城也绕过了户部。索尔图也感觉到了,他孤注一掷的指使他的心腹葛礼联系朱三太子刺杀康熙,朱三太子杨启隆为此丧命,而现场的葛礼的尸体基本上宣告了索额图的彻底失败。

明珠最后的差事,就是审理索额图案,大清的两位辅相在狱中继续“斗智斗勇”。这是一种讽刺。康熙朝进入了晚期的夺嫡动荡和衰退。


步武堂


《康熙王朝》后半部分明珠和索额图的斗争达到最激烈的地步。

明珠接李光地的窝窝头,这一幕发生在康熙第二次征讨伐蒙古大汉葛尔丹时,过完60大寿的明珠被康熙抄家,打入大牢,又被康熙带在了征讨的路上。康熙的这个举动让明珠明白,康熙带着他的原因是避免有人在牢中杀害他。


康熙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知人善用,明珠和索额图,即是当朝重臣又是皇亲国戚,索额图的侄女是赫舍里皇后(太子胤礽的母亲),明珠的妹妹惠妃(大阿哥胤禔的母亲),有结党之嫌,康熙后期最严重的党争就是由明珠和索额图这两个人引起的。索额图支持太子胤礽,明珠拥护大阿哥胤禔。康熙不可能容忍他们任何一方陷皇权于危机。他就让二人两力制衡,得其能力为其所用,等待李光地和张廷玉这一批新的大臣长成。

明珠姓那拉氏,也称作纳兰明珠,他为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明珠在平定三藩的决定中英明果断得到康熙的赞成,从此飞黄腾达。而索额图反对平定三藩,在以后的收复台湾时劝说康熙放弃,所以在康熙心中的地位越来越低。明珠为人聪明干练善解人意,通满汉两种语言,康熙十年(1671)明珠任兵部尚书,经常被康熙带在身边,参与国家机密。

索额图的父亲索尼辅佐三代君主,为官清廉,下属对他佩服,忠心,死后归附索额图。索额图是个标准的“官二代”,年轻时的索额图协助康熙去除鳌拜。一直得到康熙重用,死就死在他的不知足,父亲索尼,自己和赫舍里皇后名声显赫整个家族的荣耀无人能及,他后来也走了歪路,对一切贿赂来者不拒,党羽遍地,后半辈子受明珠牵制。因这次索额图负责与沙俄谈判,为大清立功,康熙对其暂留小命。


当康熙的大军入驻草原,却迟迟找不到葛尔丹的主力部队时,康熙得到一个让他头炸的消息:葛尔丹偷袭了粮草大营,30万石粮食全部被被烧毁! 于是康熙就把大家的口粮减少,从康熙到下面的士兵,每人每天只有一个窝头。

当时明珠接过李光地递过来的窝头时,紧锁眉头,他思索:粮草大营是机密,由重兵把守,葛尔丹怎么会知道粮草大营在哪里,而且秒杀般地烧毁呢?索尔图的不臣之心,早就被明珠洞察,明珠“万花筒”的称号可不是随便得来的:康熙后期明珠的贪欲滋生,结党营私,短期内就收受贿赂2000多两白银,但是被抄家时只有200多两。原来他的银子都用来笼络王公大臣还有太监和宫女,所以他消息灵通。



明珠双手握住窝窝头推断出索额图有阴谋:这次自己身陷囹圄康熙不杀还把自己保护起来,如坐针毡的就是索额图,如果康熙战胜,第一个就收拾他,他怕是小命不保,他支持太子胤礽,收养杨起隆的女儿丹丹(改名红玉)用美色掳获太子并怀上龙嗣。加上太监偷看了弹劾索里图私通朱三太子杨起隆的奏折密报索里图。索额图准备让太子提前继位,明珠明白,如果康熙战败,太子继位,索额图就会掌握大权,解决掉自己,而胤禔,李光地就会玩完,天下就是索额图的天下了。所以索额图最希望康熙战败。当时的粮草由索额图的心腹负责押运,烧粮草是轻而易举。

明珠以他“万花筒”的嗅觉,他对索额图了如指掌,立刻断定内奸就是索额图,当李光地说:“大人怎么受的了”时,明珠感叹说:“你不必怜悯老夫,还是留神自个的前程吧。”意思就是索额图一旦目的得逞,李光地一样会完蛋。明珠要李光地告诉皇上,并回去运送军粮。最终康熙取得胜利,索额图被幽禁饥饿而死。

遇到明珠索额图的命运在劫难逃,最终被康熙认定为第一大罪臣,也可以说索额图就是作死,太贪恋权势。而明珠虽然官复原职但不再重用,抑郁而终。


小姐姐讲史


《康熙王朝》中,我们知道康熙的近臣有索额图和明珠,这两人从年轻的时候开始一直跟随着康熙,可以说是康熙得力助手,其实很多人对他们印象并不好,今天说下明珠,他十分爱财,他虽然爱财但是他对康熙非常忠诚,可以说一切以康熙为准,这点就比索额图不知道好多少,当李光地给他窝窝头的时候,明珠就直接说出了有内奸,可以看出明珠洞察力之强并对康熙的绝对忠诚。

康熙虽然处理了明珠,但是他认为明珠对他还是很重要的,每次康熙在外打仗明珠总是把粮草准备的非常充足,因此,康熙这次征讨噶尔丹就带上明珠,希望能起到什么作用,还有就是他想保护明珠害怕索额图会加害明珠。

康熙深知索额图的不臣之心,但是碍于他是国丈并且是胤礽的外公,并在康熙的一系列重大行动中都有卓越功勋,因此,在处理索额图的事情必须要小心,明珠是对付索额图的关键人物,当李光地对索额图动手时候他开始并没同意,但是最后他还是先对明珠下手,而这次带上他是想利用他的洞察力以免自己征讨噶尔丹时候遇到困局时候可以用上他。

果真,在粮草给烧,军中缺粮,并且康熙都开始减餐的时候,李光地的一个窝窝头,要明珠知道了康熙不打算放弃他,因此他立刻表明了立场站在康熙这里,并告诉李光地有内奸的事情,因此,他太了解索额图了,并且敏锐的判断到粮草给烧并不是偶然,而是索额图可能准备动手了。

明珠知道这个时候只有李光地可以帮助他传递这个消息,因此他说服了李光地,李光地也按照明珠的意见饶开京城,直接将粮草运抵前线,从而避免了索额图的破坏,保证了康熙征讨噶尔丹的最终胜利。

康熙击败噶尔丹,导致索额图的种种阴谋慢慢显现出来,他希望康熙打败,这个时候孝庄并重,自己在京城并没有任何人可以威胁自己,在这个时候他如果推胤礽上位是很简单的。



因此,索额图等这一天太久了,最开始时候收养杨起隆女儿丹丹,在到后来利用杨起隆刺杀康熙,并要红玉引诱太子成功后,怀了太子胤礽的骨肉,这个事情要杨启隆为了他更加奋不顾身,因为他知道胤礽一旦成为皇帝自己就是国丈,自己虽然一直想夺取大清江山,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机会,因此他希望自己的后来可以夺取大清江山,因此,在这个关键时刻他必须要努力。

但是,无奈结局并没有和他料想的那样,康熙击败噶尔丹,康熙回来后很快清算索额图,最早时候康熙派出李光地,审不动索额图,在派明珠后成功审动索额图。


莫地方


索、明之争,实为党争,一个靠官二代,一个靠努力奋斗。康熙在这时候,左右逢源,来回调度。他并不担心,反正有索明俩人的污点在他手里。

那么,为什么后来康熙要下手收拾他俩呢?

至少在康熙眼里,明珠有罪,但罪不至死,最少的他的罪是因站错了立场,但对康熙绝对是忠心的,不似索额图,看似忠君,然而早已反骨,这是因为党争也罢,你不能动国之根本。这两位最后为了争夺终极利益,开始打皇储的主意了。正因为太子之争,这是康熙绝不能容忍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