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头哥”被剧毒蛇咬了睡一觉就行?这一觉可能醒不过来了

大名鼎鼎的“网红”平头哥的学名叫蜜獾,是一种分布在非洲、西亚和南亚的鼬科动物,体重只有十几公斤,身材敦实,背部毛发为白色,头部扁平,故得外号“平头哥”。

在网上,蜜獾拥有很多拥趸,但大多数都是被网络段子误导的网民,因为蜜獾的事迹在网上被严重夸大。很多人都不知真假,跟着一起吹捧蜜獾。比如“蜜獾挖地洞去打狮子”、“被剧毒蛇咬了睡一觉就好”、“无论什么毒蛇在蜜獾面前就是不同口味的辣条”之类的言论。但这些都只能当做段子来看,不能当真。

“平头哥”被剧毒蛇咬了睡一觉就行?这一觉可能醒不过来了

今天就来说说蜜獾抵抗蛇毒的真相。

先说结论:蜜獾对其生活区域内的毒蛇毒液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一旦超出了抵抗范围,它也扛不住。其次,蜜獾的厚实扎嘴的皮毛能够有效抵抗毒蛇毒牙的穿刺。化学防御加上物理防御才是蜜獾毒蛇为食的资本。

“平头哥”被剧毒蛇咬了睡一觉就行?这一觉可能醒不过来了

世界上的毒蛇有数百种,体型有大有小,毒性有强有弱,毒液类型也不尽相同,没有任何一种动物可以免疫所有的蛇毒。蜜獾的事迹在网上被不同程度的夸大了。

“平头哥”被剧毒蛇咬了睡一觉就行?这一觉可能醒不过来了

蜜獾的抗蛇毒能力与猫鼬、野猪、刺猬、莫桑比克射毒眼镜蛇差不多。

蜜獾大约25%的食物是蛇,所以蜜獾对其所在区域内的毒蛇具有一定的抵抗力,这是共同演化的结果,通俗来说就是没有抵抗力的蜜獾都被淘汰掉了。

“平头哥”被剧毒蛇咬了睡一觉就行?这一觉可能醒不过来了

明尼苏达大学的实验表明:蜜獾的肌肉型烟碱性乙酰胆碱受体有突变,进化出与神经毒素不结合的能力。实验所使用的眼镜蛇

主要成分是α-神经毒。蜜獾、野猪、猫鼬、刺猬等的nAChR受体不与这种毒素结合,导致α-神经毒最大成分失效。

蜜獾和刺猬等还能中和金属蛋白酶,也就是出血毒素的主要成分也就是说,蜜獾对神经毒素和出血毒素有抵抗力,但抵抗力很有限,蜜獾承受蛇毒的上限不超过100mg干毒,这个量也很惊人了,只有少数毒蛇一次可以注射这么大剂量的毒液。纪录片里蜜獾被毒蛇咬中了昏了过去就是由于注毒量已经接近其抵抗上限,蜜獾在全力抑制毒素。

上面讲的是化学防御,蜜獾还有物理防御。

“平头哥”被剧毒蛇咬了睡一觉就行?这一觉可能醒不过来了

物理防御就是蜜獾厚实而坚硬的皮毛,毛发可以直立起来,非常扎嘴,这件“外套”可以抵抗大多数毒蛇的毒牙穿刺,也可以抵抗狮子花豹的撕咬

因为毒蛇的毒牙一般都很小,而且很细很脆,毒牙最长的毒蛇是加蓬咝蝰,最长纪录4.98厘米,眼镜蛇科的毒牙长度多在1厘米以下,即使是5米以上的眼镜王蛇其毒牙也只有1.5厘米。所以大多数毒蛇都难以咬穿蜜獾的毛皮,蜜獾也很少被毒蛇咬中皮肉。

“平头哥”被剧毒蛇咬了睡一觉就行?这一觉可能醒不过来了

毒蛇的危险性主要看四个指标:毒性、毒液类型、注毒量、毒牙长度。毒性不够注毒量可以弥补。蜜獾所在区域内里剧毒蛇很多,但注毒量大和毒牙长的却没多少,所以能让蜜獾耍威风。

前面说过,蜜獾的抗蛇毒能力与猫鼬、野猪、刺猬、莫桑比克射毒眼镜蛇差不多,这都是共同演化的结果,因为它们都会以毒蛇为食所以,蜜獾确实有一定的抗蛇毒能力,但超过了抵抗范围它也扛不住,而且它只对自己分布区域里的毒蛇有一定的抵抗力。

“平头哥”被剧毒蛇咬了睡一觉就行?这一觉可能醒不过来了

北美负鼠

自然界中已知抗毒能力最强的是北美负鼠和林鼠,它俩可以抵抗其所在区域里的所有剧毒蛇的毒液,但使用超大剂量它还是扛不住。曾对一只负鼠注射了1379mg的西部菱斑响尾蛇的毒液,它撑了两个小时才死。而林鼠的抗毒能力约为负鼠的1.2倍。

负鼠和林鼠都是生活在美洲的动物,曾向负鼠注射亚洲的印度眼镜蛇和舟山眼镜蛇的小剂量蛇毒,负鼠在30-45分钟内死亡。向负鼠注射非洲的黄金眼镜蛇和鼓腹咝蝰的小剂量毒液,负鼠也在1-24小时后死亡,可见负鼠无法“跨区域抗毒”。

抗蛇毒能力远远强于蜜獾的负鼠也无法抵抗其它区域的毒蛇毒液,蜜獾也一样。所以,抗蛇毒能力只是为了对付自己生存区域里的毒蛇,无法对付其它区域里的毒蛇。

“平头哥”被剧毒蛇咬了睡一觉就行?这一觉可能醒不过来了

总结一下就是:蜜獾对其分布区域里的毒蛇有一定的抵抗力,它的毛皮也可以抵抗毒蛇的撕咬。化学防御加上物理防御是蜜獾以毒蛇为食的保障。蜜獾的抗毒能力也不是最强的,不要把蜜獾吹得太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