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祖努爾哈赤得到“十三副遺甲”,有了它才能獲天下嗎?

鐵男春秋


首先,清朝的崛起和這“十三副遺甲”壓根沒有什麼本質的聯繫。

首先我們可以看一看清崛起的原因

自身的武力過硬。

努爾哈赤軍隊最初的來源主要是自己的部族。女真族主要生活在白山黑水的東北大地,生活條件的惡劣也造就了他們強於關內漢人的體格。而日常的狩獵生活也讓他們具備了一定的軍事素養。這樣便是他們先天條件的優勢。

努爾哈赤及其集團本身就非常有能力。

努爾哈赤及其繼任者本身便是非常優秀的人,優秀的領導階層使得軍隊的戰鬥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相當於擁有了一個聰明的大腦即決策階層。

明朝內部的混亂。

這也是最重要的一條。明朝首先此時內部的政治系統已經較為腐朽,不能有效應對女真軍隊。其次明朝內部也飽受農民起義軍的困擾,真正滅亡大明的可以說是其內部數以百萬計的起義軍,而清軍也就乘虛而入,奪得了這天下。

那這努爾哈赤口中的“十三副遺甲”又代表什麼哪?

其實這主要是一條政治口號與政治象徵

打個比方,在《三國演義》中,孫堅得到了大漢的傳國玉璽。他“受命於天,既壽永昌”,這是他獲得天下的象徵之一。但是他真的得到了天下嗎?這枚玉璽最後不還是讓他給了袁術,用來換取自己急需的8000士兵嗎?更何況,這段還是《三國演義》中編出來的。可見,這“十三副甲冑”和這玉璽的意義一樣,不過是用來凝聚人心的藉口。甚至壓根可能連一副甲冑也沒有,不過這樣傳奇的故事平頭百姓們都愛聽,也更願意相信。到頭來,這個傳奇故事可能只是證明清朝統治正統性的工具罷了。


派帶星的小褲頭


努爾哈赤十三副遺甲起兵,不是伐明,是攻尼堪外蘭,自此努爾哈赤走上了統一女真之路。

至於當時努爾哈赤手上有多少人馬,這個難以確定。

萬曆十三年(1583),努爾哈齊父祖被殺後,按《清太祖實錄》上記載,明朝給了努爾哈赤敕書三十道,馬三十匹,並其給都督敕書。這裡的都督應是“指揮”之誤。就此努爾哈赤就成為了新一任的建州左衛指揮,這也有了統一建州諸部的大義名份。




而在當時,女真部裡最強的是葉赫部,葉赫部首領清佳努、楊佳努在1584年被李成梁斬殺後,這個邊患才基本解除,但這又給了努爾哈赤提供了發展的空間。由此努爾哈赤先從統一建州諸部開始,一點點狀大,終於在1586年殺了尼堪外蘭。

從努爾哈赤統一建州開始,再到報父仇,就用了三年時間,這四年簡直可以稱為晚明動盪的開篇。事件依次如下:

1583年:張居正被追奪官階;張四維以父喪去職,申時行為首輔;廣東羅定州營兵因被迫充役,兵變,後戰敗;嶽鳳繡緬甸莽應裡攻雲南,陷順寧;覺昌安、塔克世被殺,努爾哈赤襲職。

1584年,抄張居正家,而後開始了對於張一系的清算;劉挺、鄧子龍打退緬兵,殺嶽鳳;李成染斬殺葉赫部首領;

1585,四川建武建所兵變,旋被彈壓;四川松、茂番攻普安堡;京師大旱;緬甸莽應裡兩攻滇邊,均被擊退;南京、揚州地震。

1586,朱常洵(後來的福王)生;河南湛縣民變,旋敗;湖廣蘄州民變,旋敗;四川松、茂番被破;李成梁敗大敗察哈爾部;努爾哈赤破鄂勒渾,尼堪外蘭逃走,求明軍保護,明軍則將其送到了努爾哈赤一邊。



明朝內憂外患,對於遼東,他們希望努爾哈赤平定遼東地區的女真、蒙古諸反抗勢力,也就是在這個背景之下,努爾哈赤做強做大。

至於為什麼強調“甲”,這是因為相對於兵器來講,戰甲製作需要更為複雜的工藝。清前期民間禁的也是大炮與戰甲,鳥銃之類則不在禁止的行列。關外女真地區工藝水平遠遠落後於內地,當時戰甲重要到什麼程度,可以通過一件事能看出來。努爾哈赤在攻居嘉班城時,因為諾米納派人報信,這使得尼堪外蘭逃走。努爾哈赤便設了一計來殺諾米納。在攻巴爾達城時,先令諾米納先打,諾米納不從,努爾哈赤被對其說道:“爾既不攻,可將盔甲、器械與我兵攻之。”諾米納將傢伙將出之後,便被斬殺。這也看出來,當時戰甲也就每部都配不齊全。


奇文笑譚


所謂十三副鎧甲的由來:當時努爾哈赤起兵時並不是人強馬壯,而且東北苦寒地,條件也不好,整個部落只有13副鎧甲,其餘將領和士兵都是布衣,並不是說只有13個人。

努爾哈赤的父、祖被明軍所殺,努爾哈赤一怒之下,為報父、祖之仇含恨 起兵,打起了統一女真、推翻明朝的旗號。

努爾哈赤剛起兵時需要一些武器和裝備, 其老岳父塔木巴顏(佟佳氏)想起了家中的當鋪裡有十四副鎧甲,其中有一副已經壞了,他勉強把這副壞 掉了的鎧甲湊夠半副。

這樣,他就把這十三副半鎧甲裝上馬車,親自押送到了北砬背, 送給了孫女婿努爾哈赤,這為汗王起兵創造了條件。





80後畢業生


這些鎧甲,在最初的部族戰鬥中確實會起到一定作用;但如果說靠這這些鎧甲才能得了江山,或說開創了後金那就有些牽強了。

換一個方式說您會更好理解十三副鎧甲的作用。 在古代(冷兵器)人們的手裡是可以有武器的,這個是國家允許的;但是個人或者說民眾手中是不準有甲冑的,那是觸犯法律的,而且罪過很重。這個就提現出古代甲冑的重要性、代表意義。

回到我一開始給你解釋的,初期的戰鬥中,擁有這些鎧甲絕對是會有戰爭優勢的,起到的是實際作用。但到後期,這十三副甲冑起到更多就是一種代表、宣傳作用(這就如同一種對外宣傳:劉秀斬白蟒、太平天國、甚至水泊梁山都用了類似的方法,宣傳自己)


原本一回事


在清朝的歷史中,大家談到努爾哈赤,必以“十三副遺甲起兵”標榜,那麼少了這十三件盔甲就不能贏得天下了嗎?

要知道,當努爾哈赤起兵時,他只有遺甲十三副,別說與龐然大物明朝相比,就是北方的其他勢力,也比他們要強大得多。可是,努爾哈赤卻在強敵當中殺出一條血路,最終問鼎中原,而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建州女真能夠崛起,與明朝遼東總兵李成梁養虎為患脫不開干係。其實,建州女真本是北方遊牧民族中很弱的一支,明朝中期,蒙古人對明朝產生的威脅遠比建州女真大。為了控制建州女真部,遏制蒙古人的勢力,明朝將建州女真分成三衛,總稱“建州三衛”。這時的建州女真,不僅不是明朝的大患,反而是明朝在北方的重要屏障。

萬曆十一年,李成梁再度發兵攻王杲之子阿臺,努爾哈赤父塔克世和祖父覺昌安本想勸降阿臺,但卻死於亂戰當中。父親和祖父的死,在努爾哈赤的心中埋下深深的仇恨。在戰亂中,努爾哈赤也被李成梁俘虜,但是,李成梁為了扶持自己在遼東的勢力,不僅沒有斬殺努爾哈赤,反而十分信任他。在李成梁的扶持下,努爾哈赤率領建州勢力迅速崛起,最終尾大不掉。

遼東總兵的扶持和明廷放任不管,導致的結果就是建州女真可以毫無顧忌的發展。建州女真還是建州三衛時,明朝就與其通商,這使得建州女真的社會生產力很快提高。到努爾哈赤反明時,明廷已經明令禁止與後金通商,但是明朝內部貪婪的商人們卻為了暴利源源不斷的向女真人輸送物資,這其中不乏軍事裝備。到薩爾滸戰役時,後金軍的重裝部隊裝備甚至比明軍還要精良。

這種滑天下之大稽的事情能夠發生,與明朝末年民族凝聚力喪失有關,而這也是努爾哈赤能夠崛起的重要原因。李成梁扶持努爾哈赤,與他稱霸朝鮮、擁兵自重的野心離不開關係;清軍能夠入關,也仰仗吳三桂的反叛。可以說,努爾哈赤想要什麼,明廷就會給他送什麼,明廷不送,也會有明人送。想要地盤,李成梁給,想要錢財,明廷給,想要物資,明朝商人給,想要入關,明朝武將給。

當明朝發現建州女真已經非常強大的時候,依舊沒有作出應對。朝廷將李成梁罷免以後,遼東總兵的位置一直在調換,以致於遼東邊防越來越鬆弛,使得努爾哈赤崛起變得更容易了。

明朝這樣的局面,如何能阻擋努爾哈赤的崛起?可以看出努爾哈赤的成功是多方面因素的,明朝後期已逐漸走向衰退,努爾哈赤隱忍對明朝的殺父之仇,對李成梁和明朝畢恭畢敬,他藉著明朝的力量,不斷吞併周邊勢力。審時度勢,養精蓄銳,而一旦羽翼豐滿,努爾哈赤便立刻舉起反明旗幟。更何況努爾哈赤本人,亦是一位雄主,成大業者!



馮仔說歷史


個人感覺和是否是鎧甲是關係不大的,個人認為是事在人為,崛起主要的關鍵人物有一下幾人吧:

第一個:遼東總兵李成梁

清朝的建立要從努爾哈赤十三副鎧甲起義說起,而說到努爾哈赤,又不得不提遼東總兵李成梁。

因為清朝最早的規模充其量就是一個搬到東北的西夏而已,少數民族統一建國,然後佔據一隅之地,這跟北宋時期的西夏何其相似。

而讓清朝從一個部落發展成西夏這樣的體量跟遼東總兵李成梁有脫不開的關係。

在努爾哈赤決定反抗明朝的很長一段時間之內,遼東地區相當之亂,女真部落、蒙古部落、還有其他的少數民族等等在此混居。

而遼東亂到什麼程度呢,李成梁的前任都被蒙古人搞死了。李成梁就在這種情況下就任遼東總兵。

不得不說,李成梁很猛,從他到任時就開始打仗,幾乎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憑藉著先進的武器裝備,李成梁在遼東所向無敵。

遼東總兵李成梁

而李成梁在遼東期間,有一個下屬,這個人讓李成梁很滿意,他就是努爾哈赤。

有另一種說法是李成梁與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是好朋友,而且李成梁的兒子李如柏娶了努爾哈赤的弟弟舒爾哈齊的女兒做妾,因此,兩家是兒女親家。

姑且不論此種說法是否為真,不可否認的是,李家與努爾哈赤家族關係不一般。

事情的轉折在1583年,李成梁攻擊阿臺,久攻不下之際找了兩個人做嚮導,一個是覺昌安,另一個叫尼堪外蘭。

尼堪外蘭為了自己的利益,用一個謊言造成了城內的動亂,混亂中李成梁也殺入了城內,最後不僅阿臺死了,覺昌安與他的兒子塔克世也死在了亂軍之中。

因為死的是努爾哈赤的親屬,因此明朝給他做了補償,三十份敕書,三十匹馬、一份都督的任免狀。

努爾哈赤很憤怒,召集了族人,以十三副鎧甲起兵復仇,復仇的對象是尼堪外蘭等人。

自此詭異的事情發生了,凡是比努爾哈赤強大的部落、與努爾哈赤有仇的部落全部被討伐、打壓,如海西女真的葉赫部,建州女真尼堪外蘭部等。

努爾哈赤

出手的自然是李成梁,在他的幫助下,努爾哈赤統一了建州女真,邁出了攪動遼東風雲的第一步。

萬曆二十九年,李成梁再度出任遼東總兵,此時的努爾哈赤實力強大,但是在他眼中,也就這樣了。此時李成梁做出了錯誤的決定,在沒有任何內憂外患的情況下放棄了六堡,放棄了這個在遼東唯一遏制女真的基地,努爾哈赤輕易的得到了他,至此,遼東大地,努爾哈赤已是尾大不掉。

第二個:范文程

范文程是清朝的主要開國元勳之一,歷經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幾朝,在皇太極和順治時期更是權盛一時,為奠定清朝社會政治基礎作出了重要貢獻。關於范文程,一直存在兩種截然相反的評價,褒揚者稱讚范文程是一位“傑出的地主階級政治家”,康熙朝盛世的開啟與范文程離不開關係,貶低者將范文程描述為“漢奸與劊子手”,不論是哪種評價都沒有否定范文程在清初發揮的重要作用。范文程從天命三年(1618年)開始追隨努爾哈赤,從後金時期開始便進入了政治決策中。關於他投金的原因,一般的說法是他審時度勢後為求飛黃騰達而主動投奔努爾哈赤,也有學者認為范文程其實是曾在撫順被俘,為求自保而迫不得已投金

1644年五月初二,清軍佔領北京。剛剛歷經大戰的北京城兵燹不止,人心惶惶。清軍攻略明朝的戰爭還遠遠尚未結束,清廷立足未穩,各方勢力都引頸觀望。范文程在此危急存亡之秋主持京城事務,安排後勤補給,安撫戰後百姓。范文程晝夜工作,集中精力維護已經佔領地方的治安,建言爭取有利於百姓休養生息的政策。崇禎皇帝剛剛殉國,這對明代文武百官和許多百姓震撼很大,於是通過多爾袞發佈公告認為李自成是大逆不道,同時為崇禎皇帝下葬,收服了臣民之心。

有人認為范文程身為大明子民,卻輔助了滿清政權,有人認為他是漢民族和大明政權的叛徒。有人將范文程比作張良、劉伯溫,認為他是清朝開國第一流的元勳。《清史稿》稱讚他說:“文程定大計,左臺贊襄,佐命勳最高。”康熙帝說“文程之策,可抵百萬雄兵!”可見,清王朝入主中原建立全國性政權,范文程功不可沒。站在底層群眾的立場上,范文程一系列的安民護民措置,也使得戰亂年代的百姓盡最大可能減少了損失,儘快地恢復了生產生活。從這些角度來看,我們可以認為范文程還是對歷史、對人民群眾做了不少好事。

到了順治三年(1646年)六月,范文程因得罪於多爾袞而被排除在中樞之外,直到順治七年(1650年)多爾袞去世,兩年後范文程被順治帝起用為議政大臣,重新參與到最高決策中,這一時期范文程繼續為清初恢復生產、選賢任能獻言建策。順治十一年(1654年)范文程加少保兼太子太保,此後功成身退,“以疾乞休”,安度晚年。康熙五年(1666)八月范文程逝世,終年七十歲,死後入賢良祠,康熙皇帝曾御書“元輔高風”,可謂對他有很高的評價了。


隧道挖泥巴


我個人認為努爾哈赤有了這十三副遺甲只是個表面現象,而真正讓他崛起的是他任職了建州都督讓他有了立身的基礎。

他一方面用重金賄賂明朝總兵李成梁為其謀取官位並取的其保護,另一方面一點一點的蠶食女真各部,因為有他的兄弟和五大臣(義弟)相助,很快就統一女真各部落並自立汗王,可惜的是在寧遠這座小城遇上了他的對手袁誠煥而致慘敗,一代梟雄含恨殞命於此。


愛無恨35


不是,努爾哈赤建立了後金,為清朝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努爾哈赤憑著十三副遺甲起兵,但並不是說沒了這十三副甲冑,努爾哈赤就不能打得天下。

常言道“時勢造英雄”。在哪個時代背景下,努爾哈赤有那個時機來攻城略地。如果努爾哈赤出生在朱元璋、朱棣那個時代你就是給他一萬副戰甲他也翻不起浪。那時明朝內部黨爭,吏治腐敗。軍隊戰鬥力低下,缺少能征善戰的武將,而且明朝重文輕武,文人節制軍隊,將帥不和。給了努爾哈赤發展自身實力的土壤。努爾哈赤藉著明朝的衰敗乘勢而起,先是一統建州,在戰略遼州,成立後金。

再有每一個成功的人,都有著相同的共性。努爾哈赤也不例外 ,十歲喪母,爹爹不親,後媽不愛。還未成年就被趕出去自立門戶,年幼的努爾哈赤靠著採參,狩獵為生。培養了他堅韌不拔,不輕言放棄的品質。再加上部落生存壓力,養成了他不愛慕虛,看重實際利益。例如努爾哈赤為了生存發展甘願當一個上門女婿,,忍他人所不能忍。正是這些良好的品質,督促著努爾哈赤向著成功奮鬥,最後成就了一個王朝。

當然,還少不了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運氣。沒有一個好的運氣,但憑著十三副甲冑,努爾哈赤怎麼能統一建州女真,要是運氣不好,隨便一個部落都能滅了他崛起的火苗。

其次,還有他的眼光決定了他的高度。努爾哈赤一生很會看人,就說他選的繼承人,皇太極。很好的繼承了他的遺志,建立了大清,為入主中原打下了基礎。沒有像秦二世、楊廣一樣敗家亡國。

正所謂,天時地利人和。努爾哈赤幾乎佔全了,不憑藉這十三副遺甲,努爾哈赤也能打下一片天下。


V度


十三副遺甲起兵是努爾哈赤艱難創業的始點。為了復仇,也為了與尼堪外蘭爭奪對本民族部落的統治權,努爾哈赤用祖、父遺留下來的十三副鎧甲武裝最先投奔他的噶哈善、常書、楊書等親信。他們聯合薩爾滸部酋長之弟諾米納,於萬曆十一年(1583年)五月,準備共同發兵攻打尼堪外蘭。

努爾哈赤剛起兵時需要一些武器和裝備, 塔木巴顏想起了家中的當鋪裡有十四副鎧甲,其中有一副已經壞了,他勉強把這副壞 掉了的鎧甲湊夠半副,這樣,他就把這十三副半鎧甲裝上馬車,親自押送到了北砬背, 送給了孫女婿努爾哈赤,這為汗王起兵創造了條件。


戰鬥大黃蜂


努爾哈赤依靠著祖先遺留下來的十三副遺甲起兵造反,這個也僅僅是剛剛開始的時候,這個時期的努爾哈赤只是起兵征服周圍的其他的滿族部落而已啦。還沒有公開發布七大恨詔書公開反叛大明帝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